全球化的校正之後(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官僚化到一個程度後,主事者就會越來越不相信這種基層資訊,尤其是跟自己相信的不合時;若再跟政治問題掛鉤,與自己飯碗有關,更加不會承認。於是產生我們看到的現象,先進國家認為可以透過調整利率,或是增加一些貸款誘因,就能提高就業率,當數字回升後,更加能說服自己,整體宏觀調控不需要管那些小雜音,這一定都是個案。

所以,全球化修正了什麼?

這幾年廠商從中國撤退,台灣不少人預測了ABC幾種未來,但十幾年前全球化正夯,那時候的說法是「中國成本提高了去印度,印度變高了去非洲」,這是一個停不下來的循環,廠商總會找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設廠。

對,沒錯,只看人力成本。印度有些地方,你不重視當地的風土民情,連開工都沒人上工;非洲或南美,也有案例是中午習慣睡覺,誰管你1點敲鐘上班。也就是各地國情不同,不是每個國家的人民都可以接受全球工廠的規範。

曾有人用儒家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論去解釋,不同文化圈的人工作習慣不同。這也沒錯,但知道又如何,你要怎樣催促印度廠那些看低種姓當工人就不爽的地方,可以快點開工?

全球化得面對的問題:到底哪裡能比中國更沒下限?

歐美不是沒有試驗過,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就有,南美洲很早也有,東歐西非在冷戰結束後也都有,全世界走代工模式真正獲得巨大成功,能把國家從底部翻兩番上去的,也只有東亞的台灣與韓國。

人家就是不想吃你這套3班8小時制度,薪水給多三成也不要,那我們該怎麼辦?確實部分工廠做得下去,但也不是每一間都可以,到頭來這種文化成本,該付的都得付。

  • 來源:公視

結果就是,這幾年開始有人驚覺,會不會全世界只有中國,可以做到無限制壓搾勞工、轉嫁汙染到環境、還具有一定教育水準、有錢就願意當奴工?

但這可是文化大革命,破壞一整個價值基礎的結果欸,有一些講勞工的書籍,案例挑80年代的台灣加工廠場景,說的慘況好比英國工業革命的紡織工……實際就沒有那麼慘啊,台灣再怎樣誇張,對環境與勞工的壓榨破壞,都沒有中國這些年那麼扯淡。

這其實是有一個傳播鏈,筆者也講過很多次,工業化的國家總有一群道德最卑劣,卻持有一些技術的人,從歐美跑到日本,教會一批徒弟後,日本徒弟品行最糟的,在台灣找到傳人,然後台灣的弟子在生活品質要求提高後混不下去,跑去中國教了沒有道德底線的這群。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到今天都還沒看到,哪個地方有超過台灣教出的中國學生,可以更加無窮無盡壓榨人力與環境。

默許中國社會傾銷,各國失業與購買力問題浮現

那歐美呢?筆者是見過,去繞幾圈拿點好處,就說本地環保安規沒問題,做樣子寫假報告給歐洲的綠色團體看。台灣這些年慢慢進步,政府不會再配合演出,必須依照法規走之後,這些轉嫁成本的工廠去了中國,檢查員也照去,不出所料繼續寫假報告。

不然他X的見鬼了,我們技術檢查報告裡的那些成分是哪來的?在台灣的時候還沒有,去中國製成成品輸出後,歐美廠跑來找我們麻煩。因為中國的報告說他們一切正常,一定是台灣這邊的錯!要不是預留一份檢驗報告,早就被害死。

筆者見過很多統派教授,死都不懂這道理在哪,老覺得我們是逢中必反。說實在的,原本沒有的,被中國那些GY工廠搞幾次都變死台獨了啦。金屬化合物原料發霉見過沒?就是這麼扯,你想不到的都會發生,想得到的加倍出現。

  • 編: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就是如此,各國進口同樣的奶粉分裝,在中國就會裝進不同的東西。(來源:端傳媒

扯遠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提供超低廉產品,確實提升世界各國生活水準,但造成的本國失業與勞工購買力低落,幾十年下來都無法解決,造就一批批憤恨的工人。

技術外移產業空洞化,各國為全球化假象付出巨大代價

問題就在,原本的全球化不是應該建立在價值相同上嗎?這種獨裁還會造假的國家,你們歐美先進國家也買單?柯林頓年代是認為,透過經濟轉變去促成政治變革,這點程度的忍耐是必要的,這麼多年來,越來越少人信這套,認為共產黨死性不改的比例逐年上升。

也就是這幾十年來的全球化是一種歪曲的假象,最早全球化理論,在轉移低技術產業時,要提升本國的技術,並讓工人轉型。類似本國A、B、C三等級產業,C升級成B、B變成了A、A化成S級,然後外移的C產業則讓還在DEF等級的國家可以茁壯。

實際上是這樣嗎?

A是變成S沒錯,但是B沒有變A,C也沒變B。而是C外移了,但本國C的勞工,卻集體失業生活往下掉。

等外國學會C技術之後,投資加碼提升成B再殺回來搶本國B的工作。

raw-image

於是,本國得到更便宜的商品跟服務,讓全體獲益是事實,然而在「機會」上來說只有A得利,其他群體越來越需要政府協助。所以A透過這方式可以每天爽爽過?也不完全能這樣說……

從A提升到S要付出巨大代價,假設只有10%的人能進入A,那麼要提升到S就只有1%的人能力才可以負擔。那剩下的9%呢?陷入無窮無盡的教育軍備競賽,錢賺越多越不能休息,對被追上這件事無比恐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5.3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進入整個系列的主題,為何現代製造業跟前幾篇說的關聯如此之大?這就回到最前面幾篇,解釋原物料生產邏輯的路上,我們可以稍微想一下,在台灣的台GG工程師群,與一萬公里外的稀有元素礦廠工程師群,哪一個說罷工不幹,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比較大?或者說,缺了誰,誰會活不下去?
Thumbnail
進入整個系列的主題,為何現代製造業跟前幾篇說的關聯如此之大?這就回到最前面幾篇,解釋原物料生產邏輯的路上,我們可以稍微想一下,在台灣的台GG工程師群,與一萬公里外的稀有元素礦廠工程師群,哪一個說罷工不幹,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比較大?或者說,缺了誰,誰會活不下去?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要說是誰的錯,這思維太……簡單了,傳產的老闆並沒有突然發大財,他現在有個上億資產,是30年累積下來的,換算每年是300萬,這算什麼暴利資本家?有的還是運氣好,30年前工廠買在偏僻處,都市化後擴張開發,廠房價值狂飆,原來他有預知能力,還是官商勾結數十年就等今天?
Thumbnail
要說是誰的錯,這思維太……簡單了,傳產的老闆並沒有突然發大財,他現在有個上億資產,是30年累積下來的,換算每年是300萬,這算什麼暴利資本家?有的還是運氣好,30年前工廠買在偏僻處,都市化後擴張開發,廠房價值狂飆,原來他有預知能力,還是官商勾結數十年就等今天?
Thumbnail
欠缺工業的後遺症很多,這幾年台灣開始重視防災,卻屢屢買不到台灣製造的產品,或是零組件很難全台灣製,說穿了就是產業崩掉的原因。確實沒有必要為了喝牛奶去養一頭牛,但產業邏輯是欠缺這些技術勞工,過幾年台灣若有需要,有錢也造不出來。
Thumbnail
欠缺工業的後遺症很多,這幾年台灣開始重視防災,卻屢屢買不到台灣製造的產品,或是零組件很難全台灣製,說穿了就是產業崩掉的原因。確實沒有必要為了喝牛奶去養一頭牛,但產業邏輯是欠缺這些技術勞工,過幾年台灣若有需要,有錢也造不出來。
Thumbnail
過去近20年,每過一陣子,筆者跟友人想到一些事業能做,開始去評估成本時,總會遇到一個典型的狀況。不管是小東西、大機台,全部都外移了,對方還很好心的要介紹西進中國的廠商。而當我們閒聊產業局勢時,都不免發現基本邏輯的一致性,中國具有低廉的成本,不去設廠的就會沒競爭力。
Thumbnail
過去近20年,每過一陣子,筆者跟友人想到一些事業能做,開始去評估成本時,總會遇到一個典型的狀況。不管是小東西、大機台,全部都外移了,對方還很好心的要介紹西進中國的廠商。而當我們閒聊產業局勢時,都不免發現基本邏輯的一致性,中國具有低廉的成本,不去設廠的就會沒競爭力。
Thumbnail
沒有在業界看過一堆狗屁倒灶事,知道中國怎麼造假度日的,在台灣尤其是接收統派資訊者,真的會相信台灣光電半導體各種技術落後世界,韓國三星優於台積電,中國即將超英趕美登上頂峰,各種你見過的奇形怪狀言論都有。筆者自己後來在學校看到更多,原因也是在統派小眾傳播圈,這類假訊息散播的極快。
Thumbnail
沒有在業界看過一堆狗屁倒灶事,知道中國怎麼造假度日的,在台灣尤其是接收統派資訊者,真的會相信台灣光電半導體各種技術落後世界,韓國三星優於台積電,中國即將超英趕美登上頂峰,各種你見過的奇形怪狀言論都有。筆者自己後來在學校看到更多,原因也是在統派小眾傳播圈,這類假訊息散播的極快。
Thumbnail
人家就是不想吃你這套3班8小時制度,薪水給多三成也不要,那我們該怎麼辦?確實部分工廠做得下去,但也不是每一間都可以,到頭來這種文化成本,該付的都得付。 結果就是,這幾年開始有人驚覺,會不會全世界只有中國,可以做到無限制壓搾勞工、轉嫁汙染到環境、還具有一定教育水準、有錢就願意當奴工?
Thumbnail
人家就是不想吃你這套3班8小時制度,薪水給多三成也不要,那我們該怎麼辦?確實部分工廠做得下去,但也不是每一間都可以,到頭來這種文化成本,該付的都得付。 結果就是,這幾年開始有人驚覺,會不會全世界只有中國,可以做到無限制壓搾勞工、轉嫁汙染到環境、還具有一定教育水準、有錢就願意當奴工?
Thumbnail
一場世紀大病毒之戰,引發了各行各業為了生存,本該由政府扶植的中小企業讓產業升級。在機器產業時代來臨,用少少的人工可以做更多事的。可惜了,官員只管配合大財團炒地皮。搞得民不聊生,用缺工的藉口引進外勞,害台灣勞工無法生存。 首先談福利國。效仿北歐國家,結果北歐瑞典高達40%的所得稅收,台灣呢?只見有錢人
Thumbnail
一場世紀大病毒之戰,引發了各行各業為了生存,本該由政府扶植的中小企業讓產業升級。在機器產業時代來臨,用少少的人工可以做更多事的。可惜了,官員只管配合大財團炒地皮。搞得民不聊生,用缺工的藉口引進外勞,害台灣勞工無法生存。 首先談福利國。效仿北歐國家,結果北歐瑞典高達40%的所得稅收,台灣呢?只見有錢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