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之死】 Chp. 1 - 人人都是專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之前聽過一些醫生的抱怨。不少病人身體出了狀況,第一時間會是去問GOOGLE,閱讀網路上來源不明的文章,再使用文章給予的偏方。到頭來病痛沒有改善,反而增加了醫生的負擔。讓醫生聽了氣得跳腳,抱怨到底誰才是醫生?
專家的角色一直被視為知識的權威,憑藉著經驗和專業知識,為人提供指引和建議。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對專業表現出不信任感,認為自己的能力超出那群讀了多年書,受過多年經驗的專家。
舉最近的例子,像是電影的配音員,全數換成網路聲量高的KOL。的確這種作法替電影帶來了宣傳效果,然而廠商的這種作法卻是在輕視配音人員的專業。讓人不禁覺得花了數年習得一份技藝,卻無法獲得一丁點回報。要是這種流量大於專業的作風持續下去,請問還會有誰會願意磨練自己的技藝?

誰才是專家?

在此不得不提起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這是一種認知偏差,簡單來說此現象顯示能力欠缺的人,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因為能力不足的人沒有經驗,沒有經驗就沒有標準,意味著他們是無法認知到好與壞的準則。
這就是業餘人士對自身能力產生錯覺的來源。
首先,專家需要經過一定的篩選,並且通過嚴格的學術訓練和實踐驗證。然而即使經過篩選,專家也並非完美無缺。專家的能力和知識有限,他們也會犯錯誤。這一點使得人們開始質疑專家的可靠性和價值。畢竟,專家也只是人類,難免會犯錯。然而,我們不能因此否定專家的價值。專家憑藉著他們所擁有的專業知識,能夠在眾多的選擇中提供更為準確和可靠的建議,這對於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至關重要。
其次,人的能力有限,再聰明也需要依賴專家的指引。人類的知識領域日新月異,已經遠遠超出了任何一個人可以全面掌握的範圍。社會的運作仰賴著各行各業的專家,才能讓整個社會不至於陷入停滯。因此,專家的存在是為了彌補我們個體知識的不足,他們通過深入的研究和實踐,能夠提供我們更為全面和準確的信息,幫助我們作出明智的選擇。
正如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所言:「誰知道哪些錯誤不該犯,並且避免掉這些失誤,就是專家。」 專家的價值在於他們能夠在特定領域中辨識出錯誤並加以避免。專家通過不斷的研究和經驗積累,能夠為我們提供更為準確和可靠的指引,使我們能夠避免一些可能的失誤和風險。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洞察力是我們在做出決策時所需要的重要資源。

網路 vs 專家

相較於書讀得不多的人,有一定教育水準的人往往更容易在做決定時昧於事實。這是因為這些人在學校教育中接受了基礎知識的培養,對於一些常識和常規的事物有著一定的認識。然而,他們可能沒有深入了解專門領域的專業知識,也沒有能力對於複雜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斷。因此,他們更容易相信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而忽視了專家的建議和專業知識。這種現象使得專家意見和知識體系的地位下降,同時也讓人們對專家的不信任感進一步加劇。
另一方面,許多人堅信人人的意見都是等值的,這種觀點也是導致專家意見和知識體系受到質疑的原因之一。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不是所有意見都具有相同的價值和可信度。專家的意見是建立在專業知識和科學方法之上的,經過嚴謹的研究和驗證。他們的觀點不僅受到同行的審查和批評,也基於具體的數據和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個人的意見往往受到主觀偏見和有限的知識所影響。因此,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將個人意見與專家觀點等同起來,而應該尊重和重視專家的知識和專業能力。
總結而言,這本書第一章就表明專家並非只要會上網,看了很多文章就能自稱自己是某領域的專家或大師。所謂專業,得有成果展現,以及受到同儕認證。否則,充其量只能說是某種業餘愛好者。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平時除了寫小說外,也要看書。可惜產出的速度,比閱讀的速度還要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除了關鬧鐘外,我們第一時間會做出什麼事?
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除了關鬧鐘外,我們第一時間會做出什麼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需要依賴專業人士的建議來做出重要決策,無論是在醫療、財務或其他領域。然而,這些專家的建議是否真的符合我們的最佳利益?Uri Gneezy 在《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探討了這個關鍵問題。書中的一個章節深入探討了專業操守與經濟利益之間的衝突,以及專家如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企業內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專才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專業知識,起步快但風險高,因技術變遷可能被取代。通才具多方面知識,適應力強,後期管理潛力大,但起點低,需持續學習與堅持。建議成為專業型通才,同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以應對未來挑戰。
不可否認「專業」必有其存在價值性,但是對於「專業程度」如何判定,是一件相當值得關注的事,再者該如何屏除本位主義也是不容忽視的議題。
Thumbnail
在於google的知識時代,我覺得很多人會把很多相關的醫療資訊放在網路上(包含我自己),但是我的文章都有提到說,我也是以經驗分享我的臨床故事及衛教
Thumbnail
在面對不熟悉的領域時,人們傾向相信專家的建議。文章提到了判斷理財專家是否值得信任的條件,並強調了直覺在決策中的重要性。此外,利益衝突的影響也被細節解說,強調了許多人始終偏向相信專家的建議,但並不是所有專家都值得信任。
Thumbnail
有人對專家深信不疑,專家說甚麼都是至理名言,對專家之言全盤接受,不敢提出任何質疑,理由很簡單,「他是專家你不是。」專家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鑽研一個範疇,提出來的自然是真知灼見,不容質疑。 有人卻從來不信專家那一套,他們認為專家也是人,而人就有局限,就有可能犯錯,與其聽信專家,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他
Thumbnail
他們的傑出成就必然會超越各自領域具備在 “專業上” 的卓越成就。 不過, 造就專家們的氣勢卻不單是專業領域的造詣。另外一項必備的能耐是能夠清楚又有效呈現意見與想法的卓越表達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專業人員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面臨的挑戰。作者以醫療人員和社工為例,探討了他們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的責任和困境。這篇文章強調了對專業人員的尊重和理解,並呼籲人們以更寬容的態度看待這些工作。
Thumbnail
每天隨意瀏覽一下社交媒體,不難發現網絡世界遍佈鍵盤戰士,外行人對專業人士指手劃腳。我作為旁觀者也不禁對這些莫名自大的評論大動肝火,到底這些人怎麼了🙄 本來我期待作者會以專業理性角度探討「專業」的定義,及其對社會的重要性,繼而分析現今社會為何對專家充滿敵意,大眾怎樣重建對專業人士的尊重與信任。
Thumbnail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需要依賴專業人士的建議來做出重要決策,無論是在醫療、財務或其他領域。然而,這些專家的建議是否真的符合我們的最佳利益?Uri Gneezy 在《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探討了這個關鍵問題。書中的一個章節深入探討了專業操守與經濟利益之間的衝突,以及專家如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企業內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專才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專業知識,起步快但風險高,因技術變遷可能被取代。通才具多方面知識,適應力強,後期管理潛力大,但起點低,需持續學習與堅持。建議成為專業型通才,同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以應對未來挑戰。
不可否認「專業」必有其存在價值性,但是對於「專業程度」如何判定,是一件相當值得關注的事,再者該如何屏除本位主義也是不容忽視的議題。
Thumbnail
在於google的知識時代,我覺得很多人會把很多相關的醫療資訊放在網路上(包含我自己),但是我的文章都有提到說,我也是以經驗分享我的臨床故事及衛教
Thumbnail
在面對不熟悉的領域時,人們傾向相信專家的建議。文章提到了判斷理財專家是否值得信任的條件,並強調了直覺在決策中的重要性。此外,利益衝突的影響也被細節解說,強調了許多人始終偏向相信專家的建議,但並不是所有專家都值得信任。
Thumbnail
有人對專家深信不疑,專家說甚麼都是至理名言,對專家之言全盤接受,不敢提出任何質疑,理由很簡單,「他是專家你不是。」專家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鑽研一個範疇,提出來的自然是真知灼見,不容質疑。 有人卻從來不信專家那一套,他們認為專家也是人,而人就有局限,就有可能犯錯,與其聽信專家,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他
Thumbnail
他們的傑出成就必然會超越各自領域具備在 “專業上” 的卓越成就。 不過, 造就專家們的氣勢卻不單是專業領域的造詣。另外一項必備的能耐是能夠清楚又有效呈現意見與想法的卓越表達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專業人員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面臨的挑戰。作者以醫療人員和社工為例,探討了他們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的責任和困境。這篇文章強調了對專業人員的尊重和理解,並呼籲人們以更寬容的態度看待這些工作。
Thumbnail
每天隨意瀏覽一下社交媒體,不難發現網絡世界遍佈鍵盤戰士,外行人對專業人士指手劃腳。我作為旁觀者也不禁對這些莫名自大的評論大動肝火,到底這些人怎麼了🙄 本來我期待作者會以專業理性角度探討「專業」的定義,及其對社會的重要性,繼而分析現今社會為何對專家充滿敵意,大眾怎樣重建對專業人士的尊重與信任。
Thumbnail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