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之死】 Chp. 1 - 人人都是專家

更新於 2023/06/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之前聽過一些醫生的抱怨。不少病人身體出了狀況,第一時間會是去問GOOGLE,閱讀網路上來源不明的文章,再使用文章給予的偏方。到頭來病痛沒有改善,反而增加了醫生的負擔。讓醫生聽了氣得跳腳,抱怨到底誰才是醫生?
專家的角色一直被視為知識的權威,憑藉著經驗和專業知識,為人提供指引和建議。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對專業表現出不信任感,認為自己的能力超出那群讀了多年書,受過多年經驗的專家。
舉最近的例子,像是電影的配音員,全數換成網路聲量高的KOL。的確這種作法替電影帶來了宣傳效果,然而廠商的這種作法卻是在輕視配音人員的專業。讓人不禁覺得花了數年習得一份技藝,卻無法獲得一丁點回報。要是這種流量大於專業的作風持續下去,請問還會有誰會願意磨練自己的技藝?

誰才是專家?

在此不得不提起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這是一種認知偏差,簡單來說此現象顯示能力欠缺的人,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因為能力不足的人沒有經驗,沒有經驗就沒有標準,意味著他們是無法認知到好與壞的準則。
這就是業餘人士對自身能力產生錯覺的來源。
首先,專家需要經過一定的篩選,並且通過嚴格的學術訓練和實踐驗證。然而即使經過篩選,專家也並非完美無缺。專家的能力和知識有限,他們也會犯錯誤。這一點使得人們開始質疑專家的可靠性和價值。畢竟,專家也只是人類,難免會犯錯。然而,我們不能因此否定專家的價值。專家憑藉著他們所擁有的專業知識,能夠在眾多的選擇中提供更為準確和可靠的建議,這對於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至關重要。
其次,人的能力有限,再聰明也需要依賴專家的指引。人類的知識領域日新月異,已經遠遠超出了任何一個人可以全面掌握的範圍。社會的運作仰賴著各行各業的專家,才能讓整個社會不至於陷入停滯。因此,專家的存在是為了彌補我們個體知識的不足,他們通過深入的研究和實踐,能夠提供我們更為全面和準確的信息,幫助我們作出明智的選擇。
正如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所言:「誰知道哪些錯誤不該犯,並且避免掉這些失誤,就是專家。」 專家的價值在於他們能夠在特定領域中辨識出錯誤並加以避免。專家通過不斷的研究和經驗積累,能夠為我們提供更為準確和可靠的指引,使我們能夠避免一些可能的失誤和風險。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洞察力是我們在做出決策時所需要的重要資源。

網路 vs 專家

相較於書讀得不多的人,有一定教育水準的人往往更容易在做決定時昧於事實。這是因為這些人在學校教育中接受了基礎知識的培養,對於一些常識和常規的事物有著一定的認識。然而,他們可能沒有深入了解專門領域的專業知識,也沒有能力對於複雜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斷。因此,他們更容易相信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而忽視了專家的建議和專業知識。這種現象使得專家意見和知識體系的地位下降,同時也讓人們對專家的不信任感進一步加劇。
另一方面,許多人堅信人人的意見都是等值的,這種觀點也是導致專家意見和知識體系受到質疑的原因之一。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不是所有意見都具有相同的價值和可信度。專家的意見是建立在專業知識和科學方法之上的,經過嚴謹的研究和驗證。他們的觀點不僅受到同行的審查和批評,也基於具體的數據和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個人的意見往往受到主觀偏見和有限的知識所影響。因此,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將個人意見與專家觀點等同起來,而應該尊重和重視專家的知識和專業能力。
總結而言,這本書第一章就表明專家並非只要會上網,看了很多文章就能自稱自己是某領域的專家或大師。所謂專業,得有成果展現,以及受到同儕認證。否則,充其量只能說是某種業餘愛好者。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平時除了寫小說外,也要看書。可惜產出的速度,比閱讀的速度還要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除了關鬧鐘外,我們第一時間會做出什麼事?
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除了關鬧鐘外,我們第一時間會做出什麼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各位伙伴們大家好,由於今年上架全新的用圖解「打造你的專業知識體系」課程,所以我也整理一系列我的參考書單,和大家分享裡頭我的收穫與想法,無論是否有購買課程,相信這些分享都能帶給你一些幫助喔.   那麼我們開始吧! 今天打頭陣的是「打造超人學習:科學打造智商10000的自學超能力」這本書,
Thumbnail
裝修這兩字裡,是由許多不同專業堆疊而成。如水電工程、系統櫃工程、地板工程、油漆工程、木作工程等,各有其特色和施工範疇。在裝修開始前,透過專業設計團隊的協助,以及瞭解每個不同工班的施工範疇,能夠更清楚明瞭自己的想像,該如何被實現。
Thumbnail
每天隨意瀏覽一下社交媒體,不難發現網絡世界遍佈鍵盤戰士,外行人對專業人士指手劃腳。我作為旁觀者也不禁對這些莫名自大的評論大動肝火,到底這些人怎麼了🙄 本來我期待作者會以專業理性角度探討「專業」的定義,及其對社會的重要性,繼而分析現今社會為何對專家充滿敵意,大眾怎樣重建對專業人士的尊重與信任。
Thumbnail
前言 發文的過去一週,台指創新高,但許多個股在指數創高時,逆盤大跌,讓操作小股的投資人有錯過行情之感。從資金邏輯,是因為大錢都流往指數,小股自然被抽離,所以不用過分自我懷疑,等指數開始休息,可能資金又重回中小股,這叫多頭輪漲概念。有時過分的情緒著墨往往會打消投資熱忱。小p這一週也感覺操作不易,個人
Thumbnail
在面臨緊張議題的時刻,溝通變得更為困難,有時甚至會冒出「我為什麼要聽你的」想法,甚至以懷疑的心態放大拆解說出這句話的這個人背景,說這句話的動機是什麼。 是的,在這個素人都可搭建個人舞台發表高見的年代,專家說的話逐漸不再可靠,既然如此,這群術業有專攻的人影響力何在?
Thumbnail
網路無疑地帶來了知識的解放以及高度的便利性,然而,卻也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知識權威形象的瓦解。Tom Nichols 稱該現象為「專業之死」(The death of expertise)
Thumbnail
《專業之死》,講述充斥虛假資訊的社會,我們所應該面對、解決的問題。作者湯姆・尼可斯以身在大學教育的職場,對於公民不尊重專業的現象大感無奈,於是刊登一篇頗有攻擊性的文章「專業之死」,直指社會上許多人以無知為榮,對專家的建議說不,儼然成為高人一等的優秀展現,卻對自己的無知不自知。
Thumbnail
疫情指揮中心公開因篩檢超量的校正回歸確診個案數後,當日Google Trend「校正回歸」一詞搜尋量達50萬,縱使中央及地方首長在直播中說明回補用意,新聞媒體也指出日本、英國等國家面對量能超載時,也用相同作法處理時間差、監測疫情走向,面對陌生新詞,不願了解與撻伐聲仍遍地四起,更有蓋牌、隱匿疫情之說。
Thumbnail
反智與反知識為何成為社會的主流?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近幾年來英國脫歐、川普勝選美國總統等等,愈來愈多的真實事件似乎讓我們發現到反知識似乎成為社會的主流,而且敵視專家似乎形成一股不小的勢力。本書便來解釋這種反知識的成因、並且提出因應之道。
Thumbnail
2020年美國大選,不止美國左右兩派對立,儼然隨時有內戰爆發,連香港也分成「我登」、「我侵」,一時間比起黃藍之爭更形激烈。我們只能任憑不同外國新聞媒體刺激情緒,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罵戰不絕,彷彿隨著資訊浪潮上下起伏,各自我執手中的浮木,不能自控似互相碰撞。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各位伙伴們大家好,由於今年上架全新的用圖解「打造你的專業知識體系」課程,所以我也整理一系列我的參考書單,和大家分享裡頭我的收穫與想法,無論是否有購買課程,相信這些分享都能帶給你一些幫助喔.   那麼我們開始吧! 今天打頭陣的是「打造超人學習:科學打造智商10000的自學超能力」這本書,
Thumbnail
裝修這兩字裡,是由許多不同專業堆疊而成。如水電工程、系統櫃工程、地板工程、油漆工程、木作工程等,各有其特色和施工範疇。在裝修開始前,透過專業設計團隊的協助,以及瞭解每個不同工班的施工範疇,能夠更清楚明瞭自己的想像,該如何被實現。
Thumbnail
每天隨意瀏覽一下社交媒體,不難發現網絡世界遍佈鍵盤戰士,外行人對專業人士指手劃腳。我作為旁觀者也不禁對這些莫名自大的評論大動肝火,到底這些人怎麼了🙄 本來我期待作者會以專業理性角度探討「專業」的定義,及其對社會的重要性,繼而分析現今社會為何對專家充滿敵意,大眾怎樣重建對專業人士的尊重與信任。
Thumbnail
前言 發文的過去一週,台指創新高,但許多個股在指數創高時,逆盤大跌,讓操作小股的投資人有錯過行情之感。從資金邏輯,是因為大錢都流往指數,小股自然被抽離,所以不用過分自我懷疑,等指數開始休息,可能資金又重回中小股,這叫多頭輪漲概念。有時過分的情緒著墨往往會打消投資熱忱。小p這一週也感覺操作不易,個人
Thumbnail
在面臨緊張議題的時刻,溝通變得更為困難,有時甚至會冒出「我為什麼要聽你的」想法,甚至以懷疑的心態放大拆解說出這句話的這個人背景,說這句話的動機是什麼。 是的,在這個素人都可搭建個人舞台發表高見的年代,專家說的話逐漸不再可靠,既然如此,這群術業有專攻的人影響力何在?
Thumbnail
網路無疑地帶來了知識的解放以及高度的便利性,然而,卻也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知識權威形象的瓦解。Tom Nichols 稱該現象為「專業之死」(The death of expertise)
Thumbnail
《專業之死》,講述充斥虛假資訊的社會,我們所應該面對、解決的問題。作者湯姆・尼可斯以身在大學教育的職場,對於公民不尊重專業的現象大感無奈,於是刊登一篇頗有攻擊性的文章「專業之死」,直指社會上許多人以無知為榮,對專家的建議說不,儼然成為高人一等的優秀展現,卻對自己的無知不自知。
Thumbnail
疫情指揮中心公開因篩檢超量的校正回歸確診個案數後,當日Google Trend「校正回歸」一詞搜尋量達50萬,縱使中央及地方首長在直播中說明回補用意,新聞媒體也指出日本、英國等國家面對量能超載時,也用相同作法處理時間差、監測疫情走向,面對陌生新詞,不願了解與撻伐聲仍遍地四起,更有蓋牌、隱匿疫情之說。
Thumbnail
反智與反知識為何成為社會的主流?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近幾年來英國脫歐、川普勝選美國總統等等,愈來愈多的真實事件似乎讓我們發現到反知識似乎成為社會的主流,而且敵視專家似乎形成一股不小的勢力。本書便來解釋這種反知識的成因、並且提出因應之道。
Thumbnail
2020年美國大選,不止美國左右兩派對立,儼然隨時有內戰爆發,連香港也分成「我登」、「我侵」,一時間比起黃藍之爭更形激烈。我們只能任憑不同外國新聞媒體刺激情緒,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罵戰不絕,彷彿隨著資訊浪潮上下起伏,各自我執手中的浮木,不能自控似互相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