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之死】 Chp. 2 - 和外星人對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寧靜的午後,我走進了一家熟悉的咖啡店。那裡有經典的爵士樂流淌在空氣中,咖啡的香氣混合著書頁的味道,形成一種特有的安穩感。我和一位好友坐在角落的兩人座位上,彼此在舒適的氛圍中享受著咖啡。

閒聊中我敘述我最近的想法,它有著複雜的理論和前衛的觀點,我揮舞著手臂,試圖用言語繪製出我腦海中的景象。然而,我看到朋友的表情漸漸地變得困惑和疏離,他的眼神顯得遲滯,仿佛在我在說著來自不同星球的語言。

在那個午後,我意識到,無法將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傳達給對方,是因為我忽視了他可能對我的話題缺乏深入的理解。這種落差往往源於我們的「認知偏差」——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會在無形中塑造出不同的認知架構。因此,即使面對同樣的訊息,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解讀,而這就是認知偏差帶來的問題。


我覺得我永遠說的都是對的。


首先,與他人意見相左時,得注意不能向對方進行人格詆毀。儘管對方和自己的認知有所差異,但這並不意味著對方愚蠢,可能彼此之間的資訊就有落差,導致對話無法成立。再者,人格詆毀只會加劇雙方的對立和情緒化,並無法促進理解和解決問題。

其次,我們需要意識到任何人的認知有它的極限。而有一種概念被稱作「元認知」,它是指「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能力,但前提是它需要一定的知識水準,才能認知到自己知識的不足,也就是之前提過的鄧寧克魯格效應。當一個人的知識水準過低時,可能高估自己的能力,導致自我感知與實際表現存在差距。

此外,平等偏誤也是一個需要關注的認知偏差。它指的是能力差的人更容易主張自己的觀點,而能力較強的人則更容易接受對方錯誤的提案。這可能導致不公平和不合理的情況。在溝通和決策中,我們應該以客觀的標準評估和選擇觀點,不受個人能力的影響。

最後,確認偏誤是另一種常見的認知偏差,它使我們傾向於接受符合自己成見的資訊,而排斥對自己觀點構成威脅的資訊。為了避免確認偏誤,科學家通常會進行同儕審查,以質疑和挑戰假說,確保研究結果的客觀性。這也提醒我們在溝通中要尊重事實,不被私人情感或機構效應所左右。


潛藏在暗處的威脅


除了以上認知偏差之外,還有一些認知偏差會帶來社會中的危害。

舉例來說,陰謀論在特定情境中受到人們的歡迎,尤其是被社會排斥且權力相對薄弱的人群,常常尋找特定現象的解釋以緩解自身的無力感。社會動盪不安以及傳播媒體的作用,使得陰謀論得以大肆宣傳,進而破壞公民社會和文化價值。

此外,偏見也是一個常見的認知偏差,它可能導致我們對他人進行不當的歧視性評價。例如,有人提到亞洲人都是矮子,就是一種偏見。它直接將特定民族與某種特性畫上等號,卻忽略了常態分布及統計數據上的偏差值。

另一方面,也因為偏差值的存在,讓人以為能避開危險。例如說酒後駕駛,數據上明顯表示喝酒後高機率會發生車禍,但當事人可能會認為自己能夠避開風險,從而導致災難發生。

所以當數據對我們的觀點不利時,我們不應該主張數據有誤,而是應該更客觀地評估和理解數據。


反思


人們為了維護自己的主觀價值觀,才形成各種認知偏差。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略客觀證據。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思維,接受不同觀點的存在,並以批判性思考和客觀分析來判斷和解決問題。

總結來說,認知偏差對溝通和理解他人觀點有著重要影響。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認知有限,避免人格詆毀,並以科學事實和證據為基礎來評估和解釋現象。同時,我們應該避免陷入各種偏見,保持開放和批判性思維,以促進有效的溝通和理解。以下一些應對策略,能夠協助我們克服認知偏差:

1. 增強元認知能力:認識到自己的知識有限,並持續學習和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這有助於我們更客觀地評估自己和他人的觀點,並願意接受不同的見解。

2. 擺脫確認偏誤:意識到自己有傾向接受符合自己成見的資訊,而排斥對自己觀點構成威脅的資訊。主動尋找反駁自己觀點的資訊,並採取批判性思考的態度。

3. 確保多元聲音:積極尋求不同的觀點和意見,聆聽來自不同背景和經驗的人的聲音。這有助於我們擴大視野,理解多元性,並減少對特定觀點的偏見。

4. 保持客觀和批判性思考:在面對信息和觀點時,應該運用科學方法和邏輯思維來評估和分析。避免基於情感和個人偏見做出判斷,並儘量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5. 尊重和理解他人:在溝通中保持尊重和理解,避免使用人身攻擊或歧視性言語。要真誠地聆聽他人的觀點,並嘗試理解他們的立場和經歷。

6. 不斷反思和修正:定期回顧自己的認知和溝通方式,檢視是否存在偏見和認知偏差。願意修正自己的觀點,並學習從他人身上獲取新的見解和知識。

綜上所述,認知偏差對溝通和理解他人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我們可以通過提升知識水平、尊重多元觀點、提高科學素養和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來克服這些偏差。這樣的努力有助於促進更有效、平等和理解的溝通,並建立更包容和融洽的社會關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燕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平時除了寫小說外,也要看書。可惜產出的速度,比閱讀的速度還要快......
李燕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27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中,「成功」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但究竟什麼是成功的關鍵因素?是天賦、是努力,還是純粹的運氣?儘管看上去非常胡鬧,但科學家設計出一個模擬「人生遊戲」的實驗,試圖解答這個問題。
2023/09/27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中,「成功」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但究竟什麼是成功的關鍵因素?是天賦、是努力,還是純粹的運氣?儘管看上去非常胡鬧,但科學家設計出一個模擬「人生遊戲」的實驗,試圖解答這個問題。
2023/06/06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之前聽過一些醫生的抱怨。不少病人身體出了狀況,第一時間會是去問GOOGLE,閱讀網路上來源不明的文章,再使用文章給予的偏方。到頭來病痛沒有改善,反而增加了醫生的負擔。讓醫生聽了氣得跳腳,抱怨到底誰才是醫生?
2023/06/06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之前聽過一些醫生的抱怨。不少病人身體出了狀況,第一時間會是去問GOOGLE,閱讀網路上來源不明的文章,再使用文章給予的偏方。到頭來病痛沒有改善,反而增加了醫生的負擔。讓醫生聽了氣得跳腳,抱怨到底誰才是醫生?
2023/05/29
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除了關鬧鐘外,我們第一時間會做出什麼事?
2023/05/29
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除了關鬧鐘外,我們第一時間會做出什麼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和擁有最新認知的人進行思想碰撞,不僅能夠打開我認知新世界的通道,獲得更多、更新的信息,而且當感覺自己不是被「碾壓」的時候,我會得到一種反饋— —我的認知力基本上已經可以支撐自己和他們在同一個層次、同一個層次上去溝通了。 大環境總是獎勵和吸引那些適應他的人,人與人之間也是一樣。 強者吸引強者,優秀吸引
Thumbnail
和擁有最新認知的人進行思想碰撞,不僅能夠打開我認知新世界的通道,獲得更多、更新的信息,而且當感覺自己不是被「碾壓」的時候,我會得到一種反饋— —我的認知力基本上已經可以支撐自己和他們在同一個層次、同一個層次上去溝通了。 大環境總是獎勵和吸引那些適應他的人,人與人之間也是一樣。 強者吸引強者,優秀吸引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這本書是耶魯大學認知心理學的教授所著,透過思考課程精華,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和大量的案例,甚至很多是生活實例經驗,讓我們了解最常困住我們的「八大思維錯誤」
Thumbnail
這本書是耶魯大學認知心理學的教授所著,透過思考課程精華,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和大量的案例,甚至很多是生活實例經驗,讓我們了解最常困住我們的「八大思維錯誤」
Thumbnail
做事欠思考,就容易發生慘劇。 尤其是爭執的兩方。 一方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口氣不佳,以為直率卻缺乏溝通,方法又拙劣。 一方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好棒棒,發現被別人指出錯誤,面子掛不住,就大反撲。
Thumbnail
做事欠思考,就容易發生慘劇。 尤其是爭執的兩方。 一方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口氣不佳,以為直率卻缺乏溝通,方法又拙劣。 一方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好棒棒,發現被別人指出錯誤,面子掛不住,就大反撲。
Thumbnail
近期發生幾個小故事,都與『認知』有關。
Thumbnail
近期發生幾個小故事,都與『認知』有關。
Thumbnail
思維是理解,思考是解能能力。 社會上每個人思想就不一樣,思維不同路基本上就不會做朋友, 同思維的人好相處,不用花太多言語溝通就能理解對方, 同思維思但考方式不同,彼此進一步交流討論, 有結論有共識就是協調,沒結論沒共識就是溝通。 生活上可以選擇你要的對象,伴侶朋友閨密交友圈, 這些被你框起來的對象可
Thumbnail
思維是理解,思考是解能能力。 社會上每個人思想就不一樣,思維不同路基本上就不會做朋友, 同思維的人好相處,不用花太多言語溝通就能理解對方, 同思維思但考方式不同,彼此進一步交流討論, 有結論有共識就是協調,沒結論沒共識就是溝通。 生活上可以選擇你要的對象,伴侶朋友閨密交友圈, 這些被你框起來的對象可
Thumbnail
「我擔心怎樣講,他會怎樣想…」、「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如別說的好…」、「我只是實話實說,是他自己脆弱。」、「(如果被討厭怎麼辦?)」 有些事,真的不好說。有些處境,真的很難講。溝通中,問題到底是誰對誰錯?是說的人要夠能言善道?直言不暐?還是聽的人要堅強一點?這麼多的衝突經驗中… 「我們好像,卡住了…
Thumbnail
「我擔心怎樣講,他會怎樣想…」、「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如別說的好…」、「我只是實話實說,是他自己脆弱。」、「(如果被討厭怎麼辦?)」 有些事,真的不好說。有些處境,真的很難講。溝通中,問題到底是誰對誰錯?是說的人要夠能言善道?直言不暐?還是聽的人要堅強一點?這麼多的衝突經驗中… 「我們好像,卡住了…
Thumbnail
我建議,我們在認為他人有任何的行為(包括認為他們以為)前,必須知道,他人的行為概念原因與意義,還有他們的認知感受,是來自於我們的以為 我必須承認,我也會犯這種錯誤,我認為所有人都必須知道,我們的人必須知道「自己永遠有誤會的可能」,才能避免我們的誤以為 我們的人主要的問題是,我們的人「沒有建構嚴謹的認
Thumbnail
我建議,我們在認為他人有任何的行為(包括認為他們以為)前,必須知道,他人的行為概念原因與意義,還有他們的認知感受,是來自於我們的以為 我必須承認,我也會犯這種錯誤,我認為所有人都必須知道,我們的人必須知道「自己永遠有誤會的可能」,才能避免我們的誤以為 我們的人主要的問題是,我們的人「沒有建構嚴謹的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