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說出口,真的那麼簡單嗎?探討霸凌的幕後原因與解決辦法

2023/06/10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又到了每年一度反霸凌宣導的時間,口號早已聽膩了,「反霸凌」對我們來說只是又一趟在教室和體育館之間的來回。
熟悉反霸凌宣導的人也必定熟悉學校定期發的霸凌問卷、柱子上貼著已經半剝落的反霸凌海報,還有那些宣導結束後就沒有人說的口號。
海報上的「勇敢說出來」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腦海裡,但關於霸凌的新聞終究層出不窮——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相信在讀這篇報導的讀者都知道,這絕對不是學生沒有認真聽宣導,或者學生懶得把自己的經驗寫在霸凌問卷上的問題。所以,為甚麼即使我們已經對學校的策略煩悶不已了,校園霸凌還是這麼普遍?
黑暗的走廊 (圖源:cc0)

霸凌,到底為甚麼會發生?

「霸凌」是校園中一直存在的問題,但在每次的反霸凌問卷中,卻得到一整排的「並無被霸凌經驗」,這是為甚麼呢?
在我們收集的資料中發現,大家對於霸凌事件有許多不同的看法。
為甚麼霸凌?
霸凌本就是件不對的事, 那霸凌者到底抱持何種心態呢?
大多數的霸凌來自霸凌者自己的需求並未被滿足, 從而導致他們想成為團隊中的領導者, 但使用的方式太過偏激。他們不全然不知自己在傷害人, 而這些卻已成為日常,他們不懂如何去改善, 一心一意想讓自己成為最強大的一方, 霸凌事件各校皆有, 但或許我們可以更去了解霸凌者的心理狀態, 從根源解決問題
較不容易被察覺的是, 或許霸凌者曾經當過被霸凌的那方, 而他使用了之前別人對待他的方式去對待其他人,在他心中,是種保護自己的措施, 不讓自己再成為弱小的那方,不再喚起那段痛苦回憶,又或許是說,將那時的痛苦,施壓在比自己懦弱的人身上。
被視為弱小,其實從訴苦對象開始
我們在網路上開了匿名表單,詢問各位在面對霸凌時的看法,以及到街上訪問路人,年齡層大約落在15~30歲之間。
表單結果;會告訴輔導老師的僅僅21.5%
根據資料顯示, 與其告訴輔導老師,被霸凌者通常較不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選擇任人擺布,再受到傷害時忍氣吞聲,或者只跟離自己親近的人訴苦,使他被視為較弱小的一方,讓霸凌者有更大的慾望去欺負他。
甚麼算霸凌?
孤立,算是種霸凌嗎? 這是多年以來不解的疑問,大家並無肢體接觸,並無言語汙辱,但對於被孤立者來說,傷害卻是極大。
表單結果;有81%的人選擇不跟不喜歡的人互動
在校園中,孤立是十分普遍的現象,但大多數人卻不自知自己是其中的加害者。不喜歡一個人,腦袋裡想著沒有在孤立他,但群體盡量不跟一個人互動就是造成孤立的最大原因。
「我覺得孤立常常是在沒有故意的情況下發生的,因為如果不喜歡一個人,通常會下意識的離他遠一點」——表單回應
另外,言語霸凌也是容易被忽略的。
網路盛行的時代,會在虛擬世界中說出自己的想法,覺得不是現實世界並沒有關係;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手機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網路上所有評語對一個人的傷害,是無法想像的。文字中看不到表情、冰冷的話語、無意義的嘲笑,和精神上的折磨使許多人承受不住,容易使青少年迷失自我,懷疑自我,對於個人學習也造成傷害。

霸凌問卷 有用嗎?

相信大家都熟悉學校定時發的霸凌問卷,也熟悉了快速的在「我沒有經歷過霸凌」的格子裡全打勾。
到底從甚麼時候,問卷從問卷變成了麻煩的作業?
為甚麼,即使我們發的表單裡有一半的人經歷或目睹過霸凌事件,但似乎沒有人認真填寫問卷?
我們的表單和學校的問卷有一個重要的不同點: 匿名
身旁的同學只要斜眼一看就能看到你的回應——萬一他們覺得你愛打小報告,或被霸凌很可笑,那怎麼辦? 學生容易在他人身上貼標籤的習慣就是其中一個霸凌問卷沒有效的原因。不僅如此,有些學校或老師更會要求學生在問卷上寫名字,匿名的效果全無。
「很多說有被霸凌過的學生,以避免麻煩的處理方式乾脆不要填被霸凌」 ——表單回應 (翻譯後)
除此之外,因為學校的處理方式對被霸凌者本身很麻煩,很多學生也因為這個原因而寧願自己忍受。
旁觀者的看法
在霸凌現場中,通常都有不只一位「旁觀者」(尤其是肢體霸凌的情況下),可旁觀者那麼多,為甚麼霸凌卻仍是如此猖獗呢?旁觀者可能會抱持著怎樣的看法?
  • 如果我去舉報的話,會不會遭到討厭?
「若是我告訴了師長,他們會不會將矛頭轉向我」
在各式的宣傳標語中,「勇於說出口」幾乎隨處可見,但我們是否因此忽略了旁觀者自身的安危?面對這種時候,我們是否有可以在保障自己安全的同時,幫助對方?
  • 他說要自己解決,那我是不是該聽他的?
這看起來有點難以想像,但這是真的存在的狀況,一般來說都是被霸凌者不想要麻煩別人,或是想要獨自處理這件遠超他所能之事。但,比起順著他的一意孤行,我們是否還有其他方法?
  • 對於那些去找輔導老師的學生們,會如何看待?
對於這種事,有多種不同看法。雖然有少部分的人對於這件事會感到奇怪,但大部分的人並不會抱持這種看法,他們更多是會擔心他,或是好奇他為何要去找輔導老師。
  • 附近還有其他人,由他們去通報就行了吧?
即使旁觀者多,會主動伸出援手的人卻難能可貴,我們的選項難道只有旁觀嗎?
不,我們能做的不只有選擇,而是「行動」。

面對霸凌,我們能做些甚麼?

如果你覺得霸凌距離我們相當遙遠可以不用去在意,那麼,你或許忽略了自己的能力。除了選擇冷眼旁觀之外,以我們的力量可以做到甚麼?假設霸凌就發生在你身邊,我們可以怎麼做?又或者我們可以做些甚麼來預防這種事情發生呢?
面對霸凌——發揮自己的力量
面對明顯是肢體霸凌的情況,如果你是當事人建議盡快告知師長處理,別默默忍受,放任對方傷害自己。如果身為旁觀者目擊了霸凌現場,除了盡快告知師長,也可以在事發當下錄音或錄影存證,這樣除了可以幫助被霸凌者,更可以讓這個校園成為一個更安全的環境。
除了那些比較具體的肢體霸凌事件,言語與關係霸凌通常比較不容易被看見。也許有時,霸凌者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也許傷害了對方。
「我只是因為討厭他而念了幾句,又沒有動手!」
如果你和霸凌者的關係比較要好,你也許可以試著和他溝通看看換位思考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討論他們這樣做會給對方造成甚麼感受,或著自己被那樣對待的話會有甚麼感受。即便討厭他,找出一個雙方都能和協相處的方法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你只是一位旁觀者,或是和霸凌者並不熟悉,那麼告知師長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不太敢當面告訴老師,你也可以選擇去找學校網頁的「霸凌申訴信箱」請求協助。
預防和處理霸凌固然重要,但同時也務必確保自身安全,盡量不要讓自己陷入危險。
尊重同伴,但別讓他一意孤行
如果你身邊的朋友遇到了被欺負的情況,然而雖然他找你訴苦,但卻不太敢告訴師長,或著說「不想」讓師長知道,這時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首先,即使我們知道告知師長很重要,但在這之前,我們可以先問問他為何這樣想。
有可能他和霸凌者是朋友,他怕告知師長會破壞彼此的友誼,這時我們可以和他討論這個朋友真的是「好」朋友嗎?如果他覺得是,那我們可以試著找霸凌者理論。真正的朋友會在乎彼此的感受,而不是對此視若無睹。
也有可能他是害怕危險,怕霸凌者會找他復仇,這時我們可以先陪伴他,待他稍微冷靜後陪他一起尋求幫助。
同時,也別忘了要尊重被霸凌者的想法,多多傾聽與陪伴也是一種好方法。

身為朋友,陪伴最重要

根據馬大元診所的趙奕霽臨床心理醫師的建議,朋友能給與被霸凌者最重要的就是陪伴。面對被霸凌的經驗,因為負面情緒不太可能短時間就消散,急著給建議其實會造成更大的壓力,也沒辦法聽進去。同理被霸凌者,讓他們知道你聽得懂、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孤單的。面對容易自責的被霸凌者,很重要的還有讓他們知道被他人欺負也絕對不是他們自己的錯
面對傷人的言語,不管在學校或網路上,都是很容易一不小心就相信自己真的很討人厭、很醜等惡劣的話。在這個情況之下,正向回饋或讚美能夠幫助緩解傷害,建立他們對自己的認同
除了單獨陪伴以外,朋友還能鼓勵向輔導老師、心理諮商等求助,或者,針對孤立,也可以慢慢地將對方拉近自己的朋友圈。
若是遇到突然間變很多的人,例如平常活潑卻突然變得很安靜,即使沒有跟你訴說他們的擔憂,最好也是關心、給與陪伴。畢竟,你看不見的問題不一定就是不重要的問題。
此外,因為同學之間比較親近,與其說是請老師關心,由你自己來關心同學其實是最適當的!
學校應該做的改變有這些!
相信我們都已經清楚了霸凌問卷和反霸凌宣導的缺處。既然如此,學校到底能做些甚麼?
製造健康的環境
先從比較難實現的點開始: 心態
從自我開始,除了觀察其他人以外,同時也要培養對自己的敏感度。
不喜歡一個人,可以盡量不跟他相處,但不至於到一被跟他分組就明顯不高興程度 (敏感的人知道,那就算是孤立了)。
在傷害別人之時,自己要有意識,如發覺一個人其實在你對他開那個玩笑時他很不高興。你可能認為只是說個玩笑而已,沒什麼大不了,但是你沒有權利決定你說的話有沒有傷害別人。意思就是說,他人的情感不會因為你說沒什麼大不了就被傷到比較少,所以當你說話時,也要考慮到他人的感受。
另外,健康的環境中不會有 「貼標籤」的情況。霸凌者不一定全然是壞人,受欺負的人也不一定就是軟弱或不討人喜歡的人。在大家都尊重彼此、視為平等的情境下,現有的霸凌問卷才會有功效。
健康的環境不是等其他人停止霸凌他人而是從自己的敏感度開始培養
那麼,在我們能製造這樣的環境之前,學校能怎麼做?
製造更讓人放心的管道
現有的霸凌問卷與其說是學生可以放心使用的霸凌通報管道,對學生來說反而更像是交作業。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匿名。在現在的情況之下,不管是霸凌者或被霸凌者都很容易被貼標籤。不只有些老師還會要求學生在問卷上寫名字,也因為身旁的同學很容易就看得見對方的回覆的關係,霸凌問卷在大多數的時間都沒有確實的匿名。
因此,學校最容易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就是造一個完全保護隱私的管道,不只不寫名字,最好也不要讓任何其他人看見回復的元素 (這包括字跡,語氣等)。
另外,通報霸凌需要是一件學生眼中「正常」的事。學生和老師的行動往往比口號有效;到最後,反霸凌還是從自己的敏感開始最有效用。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捨去霸凌問卷和只是紙上談兵的口號,我們能做的除了關懷身邊需要陪伴的朋友,還有提高自己的敏感度——查覺到自己的行為、避免傷害到其他人。尊重、包容、肯定與接受每個與自己不同的人,也不要因刻板印象而在霸凌者或被霸凌者身上貼標籤,互相理解、和平相處才能在學校打造出每個人都能歡笑的健康環境。
「不用喜歡每個人,但要學會和每種人相處」
提升敏感度,你也可以幫助創造和平的校園!;攝影者: 范圓沂
【高一亮孩記者范圓沂、許妍羚、陳柏毓、洪伃嫻 報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8會員
2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