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死的殘障作家——杏林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我做讀書心得影片半年之後,才發現自己挑的都是以前國高中課本裡面的作家。不知道接下來要讀哪個作家時,偶然就碰到了杏林子。《鵬勛的讀書心得》當中,杏林子排在龍應台後面,兩個人的風格雖然天差地別,但是她們都出了十幾本書,讓我這個跟他們不同時代的小孩子,也能了解她們。
  還記得以前上課放過一段介紹作者的動畫,可是在學生時代把它的作者介紹看一百遍也不會有什麼感覺。大學畢業之後讀她的文章也沒什麼感覺,覺得就和一般的心靈雞湯或是《蒲公英》差不多。可是讀到她的自傳《生之歌》,把她的身體狀況加進文章內,才真正體會杏林子老師。從此以後,在我心目中,杏林子就和鳳飛飛一樣經典。
  容我為各位介紹杏林子,畢竟她的書主要是以自己的故事撐起來的。杏林子小時候是個女頭頭,會帶頭去探險的那種野孩子,和她的名字——劉俠挺配的。但是到了小學六年級,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一九六四年那時候這種年紀得這種病還很少見。雖然不是馬上變成殘障,但她也無力上學了。而正常管道無法治療,只好求取偏方。偏方也不是說來就來,軍人出身的爸爸去跟人家拜託,嬌生慣養的媽媽要四處籌錢。好不容易拿到的卻是什麼香灰屎尿,叫人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這還只是剛開始。後來她住院,因為沒有前例就等於是白老鼠,要出席各種醫生的討論會,給別人看自己得了這種怪病,同時病情漸漸惡化。
  台灣在一九六八年,才進入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時代。杏林子一輩子只有小學畢業,雖然她不像我們經歷過青少年的課業壓力。但是當她看日曆,數著數著同學都讀國中了,她卻不知道還能不能再回去上學。想讀卻不能讀是一種痛苦,又得了難以醫治的怪病更是絕望。不甘願或是想逃避都在所難免,媽媽來探病時杏林子總忍不住大哭大鬧。有次媽媽可能也快崩潰了,就跟她說:不要再撒嬌了!類似這樣的一句話,讓杏林子開始學習堅強。
  大概在她十六歲左右,動了手術又能自由走動。除了去函授學校上寫作班、補習英文,還找了份社福機構的工作,想要幫助其他殘障人士。就像我們現在說社工不好做,但那個年代不論是制度或社會觀感都更糟糕。若杏林子沒有出名,殘障人士的情況或許直到現在都沒有改善。然而這段日子並不長久,病情突然惡化,接著又是好幾年不能出家門。
  得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什麼樣的感覺?杏林子說:沒有痛或不痛,只有痛到什麼程度;也不會只有特定哪個關節會痛,可能一下手痛,下一秒鐘就換腳痛。她從下床到房間門口,要花三十分鐘。假如尿急,那是還沒到廁所就先上出來了。她能和我們一樣握筆嗎?不行,因為手腕和手指的關節會痛。偶爾整隻手都彎不動,只能貼在桌上寫字。
  你能想像和這樣的人見面,她會對你說什麼嗎?她會說,人生真的苦到不能再苦,可是正是要有這些的痛苦,我們才能學會感謝。她還會再補充一句:可惜這些話,有的人一輩子也聽不懂。把杏林子的話用諺語來說,那就是「玉不琢,不成器。」
  有一集讀書心得的標題,我引用了席慕蓉的句子為杏林子的文章命名,那句話是——生命原是一次又一次的試探。這首詩收入在《無怨的青春》,詩名叫《燈下的詩與心情》。不論是書名、詩名還有這個句子,她們在我心目中都重疊在一起。杏林子的文章流露出來的感情並不像席慕蓉的詩來得多,但是它們的內涵是相通的;工作之後才知道生存的不容易,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也不是一天兩天的小事情。但是稍微讀幾篇《生命是一首歌:杏林子精選集》裡頭的文章,馬上就有種被打氣的感覺。彷彿看見文字版的《掌聲響起》,令人萬分感動。
  社會大眾從新聞中得知,杏林子被照顧她十年的看護打死。我本來不知道這是什麼心情,但今年媽媽出意外,我小照顧她幾個月就明白許多了。本來賦閒在家,我每天都會幫媽媽按摩、煮晚餐。可是媽媽受傷之後,為她做事情反而很不耐煩。光看她不拿筷子改用湯匙就夠讓我生悶氣,仔細想想其中的關鍵:應該是心疼她這種不便的日子,不曉得還要持續多久。我沒辦法適應,從「正常」變成「不正常」的改變。而長期照護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杏林子的病情也可能因為惡化而增加照顧的疲憊。或許定期更換看護,對雙方都比較健康吧。
  杏林子所創辦的《伊甸基金會》,服務的客群是殘障人士;而她的書,是屬於大家的伊甸園。我畢竟做了七十二部杏林子文章的讀書心得,當然希望大家對杏林子有共鳴後,去圖書館或是透過其他管道瀏覽她的文章。壞人要被撻伐,好人也該被讚揚。我相信充滿善心的事蹟能夠累世相傳,國家才能培養出好文化。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沒有限定主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本節目《跟拍到你家》有一集採訪獨居老人,他說:「家人都過世之後,這個世界就再也沒有別人認識自己了。」我爸爸本身年紀就比他的哥哥們小很多又晚婚,我自己也沒朋友,離開學校之後就和節目中的那位老爺爺是差不多的狀態了。不僅如此,就連沒有生命的被子也要道別,這比喜歡的偶像退出演藝圈還更令我難過。
  《如花綻放的日子》內容分為本文、花朵圖片及語錄,屬於華文創作中的散文類。後兩者瓜分掉本文的比例,可見作者比起寫更多的文字來敘事,更想讓閱讀經驗不多的讀者能夠輕鬆閱讀,杏林子的書也有這種安排。   從目錄看來,此書以花朵作為核心。客群除了作者的粉絲之外,還可吸引對花有興趣的新讀者。不過近幾年流行栽
  現在應該要五十歲以上的台灣人,才聽過林清玄這個名字。我會知道他,是因為在做《鵬勛的讀書心得》時,認識的作家幾乎都做光了。然而在國家文藝獎和中山文藝獎,都看到林清玄得獎。暗自心想,這太不可思議了,這麼厲害的人怎麼默默無名呢?和我媽還有國文老師提及他時,才知道他的故事。   林清玄在二十歲得獎後聲名
強欲登高上,照見來時路。 金黃菅芒花,隨風沒歸路。
對我來說,像有時譬如撞衫令我尷尬,有時譬如明鏡使我看見自己的不足。不論是好是壞,都帶給我勇氣,讓我去尋找那獨一無二的自己。
日本節目《跟拍到你家》有一集採訪獨居老人,他說:「家人都過世之後,這個世界就再也沒有別人認識自己了。」我爸爸本身年紀就比他的哥哥們小很多又晚婚,我自己也沒朋友,離開學校之後就和節目中的那位老爺爺是差不多的狀態了。不僅如此,就連沒有生命的被子也要道別,這比喜歡的偶像退出演藝圈還更令我難過。
  《如花綻放的日子》內容分為本文、花朵圖片及語錄,屬於華文創作中的散文類。後兩者瓜分掉本文的比例,可見作者比起寫更多的文字來敘事,更想讓閱讀經驗不多的讀者能夠輕鬆閱讀,杏林子的書也有這種安排。   從目錄看來,此書以花朵作為核心。客群除了作者的粉絲之外,還可吸引對花有興趣的新讀者。不過近幾年流行栽
  現在應該要五十歲以上的台灣人,才聽過林清玄這個名字。我會知道他,是因為在做《鵬勛的讀書心得》時,認識的作家幾乎都做光了。然而在國家文藝獎和中山文藝獎,都看到林清玄得獎。暗自心想,這太不可思議了,這麼厲害的人怎麼默默無名呢?和我媽還有國文老師提及他時,才知道他的故事。   林清玄在二十歲得獎後聲名
強欲登高上,照見來時路。 金黃菅芒花,隨風沒歸路。
對我來說,像有時譬如撞衫令我尷尬,有時譬如明鏡使我看見自己的不足。不論是好是壞,都帶給我勇氣,讓我去尋找那獨一無二的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家庭革命、心灰意冷》 波瀾起伏了半輩子,長期鬱抑,林立蓮的想法有些偏執。 人最怕孤立無門,沒窗口可以訴苦傾聽。沒了依靠,心靈無法寄託,還有每天處於備戰狀態,最後產生幻覺,就已病入膏肓。 往往會有這樣的人,就是自尊心強,風骨倔強。對錯自己擔,不服輸。林立蓮就屬這類型。 母親一路陪伴,千
Thumbnail
如果《紅樓夢》票選「可愛女子排行」香菱應該可以擠進前三。不同於大家閨秀黛玉的孤高、寶釵的清冷。香菱就像可愛的鄰家女孩,相貌「粉妝玉琢」,性格溫柔善良,單純活潑,讓人沒有距離感,容易產生想親近的念頭。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厭世、慵懶的貓咪杏子,為了見習成為人類,和想成為作家的女孩小七展開了一場同居生活。
Thumbnail
有別於其他的說書人只分享實用的書籍,我自己覺得我應該比較像是書痴,凡舉小說繪本到雜誌漫畫,我幾乎來者不拒,但有個領域我一直遲遲沒有興趣:輕小說。主要是一直沒有吸引我的主題,而且很多日系輕小說最後都會有動畫或漫畫的作品,但今天我要推薦這套輕小說,即使現在動畫正在連載中,我還是很推薦大家看本體小說,真的
Thumbnail
【簡介】    辛柚天生一雙異瞳,能偶爾看到他人將要發生的倒霉事。 這是她的煩惱,亦是她的底氣。   京城吃瓜群眾突然發現:少卿府那個寄人籬下的表姑娘硬氣起來了! ------------------- 書 評 分 隔 線
杏從夢中驚醒,雙眼瞪著天花板,將夢中的分手場景,與昨天的會面,重疊在了ㄧ起。 夢裏杏回到與聖分手的那天,她的淚不停滑落,他卻只背對著她默默地整理行李。 「我喜歡上了別人,我們分手吧!」 前兩天還開心的約會慶生,兩天後卻斷崖式地提分手。 那天起,杏就沒了聖的消息,整整5年。 這是杏剛分手時經
Thumbnail
回憶起童年時期對書籍倚重的故事,林海音女士的「城南舊事」深深烙印在心。書中描述的小英子故事,以小孩的視角看待每個人和事情,對於每個角色都充滿同理和包容。書中以小英子的視角,細膩描述了好幾個人和事。無批判的觀察和對每個人都敞開心胸的態度,縱然書中事實難堪,也讓我們從小英子的眼中,看到了光明和良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家庭革命、心灰意冷》 波瀾起伏了半輩子,長期鬱抑,林立蓮的想法有些偏執。 人最怕孤立無門,沒窗口可以訴苦傾聽。沒了依靠,心靈無法寄託,還有每天處於備戰狀態,最後產生幻覺,就已病入膏肓。 往往會有這樣的人,就是自尊心強,風骨倔強。對錯自己擔,不服輸。林立蓮就屬這類型。 母親一路陪伴,千
Thumbnail
如果《紅樓夢》票選「可愛女子排行」香菱應該可以擠進前三。不同於大家閨秀黛玉的孤高、寶釵的清冷。香菱就像可愛的鄰家女孩,相貌「粉妝玉琢」,性格溫柔善良,單純活潑,讓人沒有距離感,容易產生想親近的念頭。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厭世、慵懶的貓咪杏子,為了見習成為人類,和想成為作家的女孩小七展開了一場同居生活。
Thumbnail
有別於其他的說書人只分享實用的書籍,我自己覺得我應該比較像是書痴,凡舉小說繪本到雜誌漫畫,我幾乎來者不拒,但有個領域我一直遲遲沒有興趣:輕小說。主要是一直沒有吸引我的主題,而且很多日系輕小說最後都會有動畫或漫畫的作品,但今天我要推薦這套輕小說,即使現在動畫正在連載中,我還是很推薦大家看本體小說,真的
Thumbnail
【簡介】    辛柚天生一雙異瞳,能偶爾看到他人將要發生的倒霉事。 這是她的煩惱,亦是她的底氣。   京城吃瓜群眾突然發現:少卿府那個寄人籬下的表姑娘硬氣起來了! ------------------- 書 評 分 隔 線
杏從夢中驚醒,雙眼瞪著天花板,將夢中的分手場景,與昨天的會面,重疊在了ㄧ起。 夢裏杏回到與聖分手的那天,她的淚不停滑落,他卻只背對著她默默地整理行李。 「我喜歡上了別人,我們分手吧!」 前兩天還開心的約會慶生,兩天後卻斷崖式地提分手。 那天起,杏就沒了聖的消息,整整5年。 這是杏剛分手時經
Thumbnail
回憶起童年時期對書籍倚重的故事,林海音女士的「城南舊事」深深烙印在心。書中描述的小英子故事,以小孩的視角看待每個人和事情,對於每個角色都充滿同理和包容。書中以小英子的視角,細膩描述了好幾個人和事。無批判的觀察和對每個人都敞開心胸的態度,縱然書中事實難堪,也讓我們從小英子的眼中,看到了光明和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