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很多時候無法說服學生,應該有一大部分是因為,說教成分太多,讓學生有共鳴的故事太少,也因此成效大打折扣。
為什麼學會說故事這麼重要?有很大一部分,是要清楚表達,進而達到我們的目的。所以近年來很多行銷的概念,或是一些行銷的文案,如果加入故事的元素,得到觀眾的共鳴,就越容易成功。
不為什麼,只是抓住了大家愛聽故事的天性!
但大家也許會疑惑,我去哪裡找這麼多故事呢?
以前我認為只有多閱讀,我才會有故事進入腦袋。但是自從開始寫作,我發現所謂的故事,不是只有存在書裡,也不是存在於大人物身上,而是我們在日常生活裡,即便只是一件簡單發生的事情、不起眼的小事、不經意的一段對話,都可以成為「故事」。
但是要怎麼寫,才可以讓故事更吸引人呢?這本《故事學》,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這本《故事學》,作者是歐陽立中老師,老師從小到大,參加過無數演講相關比賽,發現表達這件事,共通點就是「故事」,但是老師卻發現很多人很努力,但就差在不會「表達」,於是老師立志在講台上幫助更多人,用故事找回自己。
這本書中的每一個招式都很厲害,每一個小章節就是一個招式,內容簡明扼要,還有舉例說明,我甚至覺得老師或家長可以在日常中引導孩子練習,很實用的一本工具書!
像是該如何辨別什麼是故事呢?我在教育現場碰到的狀況,很多學生都說沒有故事可以寫,這時候就可以引導他們,只要符合五個要素:時間、地點、角色、情節、對白,就是一個故事。
也許很多孩子還是腦中一片空白,書中還有「4F提問法」,善用事實Fact、感受Feeling、發現Finding、將來Future,一層一層提問,去挖出故事。一定要先有故事,經過整理,再寫下來。
因此,這個部分給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靈感和素材,不會憑空出現,一定要經過提問發掘並且紀錄。這個部分如果沒有善加引導,即便再高明的寫作技巧,都無濟於事!
有了靈感和素材,要讓讀者對故事印象深刻,就要善用故事的公式!像是很多英雄故事都會善用最簡單的「故事三元素」,有缺陷的英雄+超強大的對手+持續的奮鬥,光是這個公式,大家應該就可以聯想到很多電影、漫畫和小說的情節。
除了「故事三元素」,還有其他像是「故事六步驟」,利用挫敗轉折,增加故事的情節起伏,或皮克斯動畫的「故事九句話」、好萊塢電影善用的「英雄旅程十二步」,以及利用「故事六角色」的方式,藉著角色性格的轉變推展故事情節。
不僅如此,為了讓情節更加栩栩如生,歐陽老師舉了20中故事技巧,真的令我大開眼界!
如果你想跟別人自我介紹,推薦你使用「姓名法」,把名字編到故事裡,並且搭配「夢想法」,寫出未來、現在和過去,或是搭配「類比法」,將自己類比一項物品,結合相關的特質來陳述,絕對讓人印象深刻!
另外還有「顛覆法」,換個說法講道理,這個也讓我印象深刻。一些老生常談的道理,實在激不起對方的興致,不如「先顛覆、再論證」。這就讓我想到最近上過的一篇課文,黃永武老師的⟨成功是失敗之母⟩,其實只是為了闡述成功之後更應該保持謙虛,才能避免失敗,因此針對常見的「失敗為成功之母」,進行顛覆與舉例論述,讓讀者印象深刻!
還有,在故事結束後,一定要用名言佳句,替故事做一個完美的Ending。但如果又是很常見的成語,或是老掉牙的文句,了無新意肯定不會讓讀者留下印象。這時候,如果是經過設計、重新包裝的金句,也許會讓故事更加分!
書中提供了一些「有感詞庫」,這些詞庫是根據五月天的歌詞,分析那些激勵人心的歌詞,統計出30個最常出現的詞彙。大家只要根據自己的故事,善用這一些詞庫加以組合,就可以創造出讓人有共鳴的金句,實在太神奇了!
書中的每一個招式含金量都好高,而且每一個篇章老師都有舉例,每一則例子都平易近人,間接鼓勵讀者可以獨自練習,善用這一些招式包裝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因此,相當推薦想要提升表達能力者,可以入手並起好好研究和善用。
如果對寫作有障礙,寫不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我覺得這一本也可以當成入門書,書中的內容有基本的故事架構練習。但是想要進階款練習的,書中也有很多獨特的方式。
不只如此,這一本⟪故事學⟫適合各種題材和情境,不只訓練寫作,甚至口語簡報、編劇、談判說服等,畢竟會說故事,就比較佔優勢。一思及此,能不好好訓練自己說故事的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