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辜.新北幼兒園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台灣的下學期,多半就是二月開學、三月遠足、四月運動會、五月園遊會、六月畢業潮;但今年新北板橋的六月,似乎不太平靜,因為再常規不過的幼兒園,被舉報老師發生了餵藥事件。

  最近一打開新聞、FB、YouTube都是各方民代、家長代表、家長親友不斷的攻擊市府官員瀆職、怠惰、拖延、不作為等等…。然而這樣的操作,其實造成很多負面的效果,而且這些影響蠻深遠的。其一,這些孩子必然要轉校,身為新學校的師長,若聽到這孩子是「該園」的孩子過來的,是否可以「不戴有色眼鏡」&平常心的收進班;抑或是從各大小媒體見識到「該園」的家長就是這麼犀利,眼下就算沒事,日後照顧這些孩子萬一有個閃失,可能就上新聞了。其二,滑世代的孩子是很容易接觸到各種資訊的,包括接收到「自己的學校怎麼了」這種訊息,進而產生各種疑問「我的老師真的這樣嗎?」「我們是不乖才這樣嗎?」「我的同學是怎麼了才被餵藥?」,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就在這一波的社會新聞、政論節目之間,試問,這些內容是否太主觀了?

  上述兩個狀況,可以指向社會羞辱(英語:Social stigma)。依據維基百科所記載:「又稱為社會恥辱、社會羞恥或社會汙名,是指在社會關係中基於個體特徵而對某人的否定、不認同或不滿。這些狀況時常包括:不公正的待遇、疏遠或排擠,並且可能對人產生有害的影響。」「受到羞辱的個人通常會感到與眾不同並且失去價值; 羞辱也可以指將一個人與一組他不想要的刻板印象或特徵貼上相關聯的標籤。」如此,今天幼兒園的孩子似乎正在面對這樣的社會壓力,因為原本的幼兒園發生這件事,使得單純的轉學卻變得不單純;原本單純的分開,也變得不太單純了,最後致生自我懷疑、罪咎感、影響自己怎麼看自己。

  筆者身為志工家長,主要工作內容是輔佐班導師各種活動的推行與金流收支,眼下正準備畢業聚餐、畢業典禮與畢業禮品;很多孩子五月可能就在準備相關服裝、裝飾;甚至編排畢業舞蹈、走位,試著上台展現最完美的一面。同時也在準備跟老師、同學們好好道別;如今發生這種事,其實是大家都沒預期也不樂見的。希望這件事可以早日落幕,讓已造成的傷害可以透過時間慢慢復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ugl的沙龍
9會員
22內容數
Liugl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混沌的,除了少年,更可能是家長,抑或是這個世界
Thumbnail
2025/04/21
混沌的,除了少年,更可能是家長,抑或是這個世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前幾天早上看到一個心痛的網路新聞,不知道是否為真。有所幼兒園在台北,園長上課時因無法阻止孩子說『屁屁』、『便便』...等以『大人的眼光是髒臭』的話,一時情緒失控,用勞作用的膠水塗在小女孩的嘴巴上,新聞尾段是園長請辭自責不已、孩子心理受傷嚴重半夜啼哭不要上學......哀哎,看到這個新聞,心裡實在很痛
Thumbnail
前幾天早上看到一個心痛的網路新聞,不知道是否為真。有所幼兒園在台北,園長上課時因無法阻止孩子說『屁屁』、『便便』...等以『大人的眼光是髒臭』的話,一時情緒失控,用勞作用的膠水塗在小女孩的嘴巴上,新聞尾段是園長請辭自責不已、孩子心理受傷嚴重半夜啼哭不要上學......哀哎,看到這個新聞,心裡實在很痛
Thumbnail
臺北市北投區一所高中發生了特殊教育學生對老師進行攻擊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再次凸顯出臺灣特教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人們對融合教育的實踐和效果進行了思考。
Thumbnail
臺北市北投區一所高中發生了特殊教育學生對老師進行攻擊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再次凸顯出臺灣特教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人們對融合教育的實踐和效果進行了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2024/3/4在高雄發生一起高職生跳樓事件,並在網路上引起許多討論。文章探討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並特別關注特教老師的工作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文章呼籲增加對教育體系和特教知能的支持,並提出對情緒教育的建議。
Thumbnail
2024/3/4在高雄發生一起高職生跳樓事件,並在網路上引起許多討論。文章探討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並特別關注特教老師的工作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文章呼籲增加對教育體系和特教知能的支持,並提出對情緒教育的建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