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官制(四):刑部、工部和都察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刑部(員額如戶部,照省分為十三司,各司主事為三人,部分省分僅二人)

1.沿革和任用:組織變化不大。

2.職掌:

由於明代之司法權不只由刑部主掌,該部僅負責審理工作,都察院監督,由大理寺進行駁回,以上機關合稱「三法司」然而實際之司法運作中,刑部也不能完全掌管審理工作,皇權時常利用所屬之錦衣衛鎮撫司考訊重要政治犯,以至許多時侯都是刑部在向皇帝要求審理權的統一回歸該部。

由於僅負責司法工作,加上權限的分割,刑部的影響力實在不高。

二、工部(為四清吏司編制,其中都水清吏司郎中為四人)

1.沿革和任用:組織變化不大。

2.職掌:

(一)營繕清吏司:

主要負責國家重要建設,包括皇宮和各地親王殿宇和陵寢等工程。

(二)虞衡清吏司:

管理國家自然資源,礦藏、森林和漁業皆虞衡司管理和維護,亦負責各類奢侈品之取得;亦與兵部一同督造兵器。


(三)都水清吏司:

主要管理河渠、水利、道路等交通建設和維護,其中由於水利對於傳統以農立國之重要,設有五位郎中共同處理該司事務。不少工部堂上官(左右侍郎和尚書)皆由有治水實績之官員升任,可見都水司職掌所重。

(四)屯田清吏司:

明代設立衛所,皆實施軍屯,其中營房和器械由屯田司負責。同時亦管理宗室、勳貴和軍官等墓園。

三、都察院:

1.編制:

左、右都御史各一人,正二品,其中左都御史為機關首長。

左、右副都御史若干人,正三品。

左、右僉都御史若干人,正四品。

十三道監察御史一百一十人,正七品。

2.沿革和任用:

都察院本身之組織結構變化不多,但其職掌和在明朝政府中的角色却是長九發展的結果。原先之都察院只是負責糾舉和監察的機關,但隨著中央朝廷企圖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巡撫制度的出現架空了原先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之權,巡按御史對於地方的監督和監軍權力增加,都使得都察院逐漸凌駕其他部會,可與吏部和兵部等重要單位相抗衡。


都察院官員的任命更是重中之重,御史雖僅官皆七品,但其龐大的話語權遠超許多低階甚至中高階官員,因此其任用受嚴格審視,通常不會由新科進士擔任,多由已任官數年經歷的年輕官員擔任,如果御史任上能樹立聲望,日後便能升遷相對順利。

由於明代中期以後僉都御史,必定兼任巡撫,成爲一省最高軍政長官,多不會在中央都察院工作。僉都御史多由歷任資深地方官員任用,大多由布政使升遷而來。

左、右都御史為都察院之堂上官,多在都察院內主持院內事務。由於都察院地位上升,又負責糾舉之事,左、右都御史的人選必須具備高度威望、亦有豐厚地方經驗之人擔任,選拔往往受到矚目。天啟年間,左都御史往往由東林黨大老,如鄒元標、趙南星和高攀龍皆曾任左都御史可見一斑。

3.職掌

(一)巡撫(官銜為可能為左、右副都御史和左、右僉都御史不等)

巡撫原先是類似中央派駐地方監察官之角色,但隨著巡撫的軍事性質逐漸加重,在地方上的權力逐漸高過原先分權之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成為一省之實際地方首長,但其軍區首長意味較濃。

巡撫亦不侷限於一省,可能設於重要軍區或多省份交會之處,如王陽明曾任之贛南巡撫和湖廣的鄖陽巡撫。另外由於大運河維持帝國之南北命脈,因此漕運始終受到政府重視,特設一巡撫總督漕運,管理運河沿岸事務,同時兼管明王朝龍興之地-鳳陽府。

(二)御史

御史的職掌很多,主要看其被任命的差事而定,基本上振刷文卷(調閱文書)、建言和調查各種弊端及各地突發事件(勘問)。其他有巡鹽、清軍、巡關、提督學校等。各省有一至三位巡按御史,儼然是朝廷在地方的代言人,在審判、除弊和考察官員的地位可與巡撫平起平坐。

以上六部之首長-尚書,加上都察院的首長-左都御史,合稱「七卿」,朝廷重要決策基本上皆需要他們的參與和背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淵閣
8會員
44內容數
簡單介紹明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組織架構和職掌,略有涉及實際政治運作中的角色,亦會包括幾篇番外談明代的官員任用、考核和退休。
文淵閣的其他內容
2023/07/30
本篇為明代官制簡介正篇之最後一篇,介紹府、州和縣。
2023/07/30
本篇為明代官制簡介正篇之最後一篇,介紹府、州和縣。
2023/07/18
此篇開始陸續介紹明朝地方行政區劃的分級和各類官員。省、順天府和應天府
2023/07/18
此篇開始陸續介紹明朝地方行政區劃的分級和各類官員。省、順天府和應天府
2023/07/08
明代六科給事中和南京六部的簡介
2023/07/08
明代六科給事中和南京六部的簡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治亂之政,謂省官並職,去文就質也。」 治亂,說的是裁撤不必要的官位,合併工作。意即去掉雜亂的部分,回歸到本質:反璞歸真的意思。
Thumbnail
「治亂之政,謂省官並職,去文就質也。」 治亂,說的是裁撤不必要的官位,合併工作。意即去掉雜亂的部分,回歸到本質:反璞歸真的意思。
Thumbnail
一個人一旦掌握了權力,就相信自己具備了改天換地的能量。權力是一副春藥,對有些人來講,吃了這副春藥就可以幹世界了。
Thumbnail
一個人一旦掌握了權力,就相信自己具備了改天換地的能量。權力是一副春藥,對有些人來講,吃了這副春藥就可以幹世界了。
Thumbnail
清初的統治政策,是高壓與懷柔並用,以產生剛柔並濟的效果,既震懾反抗勢力,又爭取漢族認同。針對被統治者的特性,滿清分別為百姓和士人設計相應的高壓政策和懷柔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效果。
Thumbnail
清初的統治政策,是高壓與懷柔並用,以產生剛柔並濟的效果,既震懾反抗勢力,又爭取漢族認同。針對被統治者的特性,滿清分別為百姓和士人設計相應的高壓政策和懷柔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效果。
Thumbnail
雍正一朝的張廷玉、鄂爾泰,乾隆一朝的傳恆、和珅,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擁有軍機大臣身分的清初大臣。 軍機處的前身是南書房。這本來是皇帝學習的地方,康熙帝順勢親自選拔翰林學士在此當值,以「南書房行走」職銜,充當皇帝的智囊,形成君臣密議朝政的模式。
Thumbnail
雍正一朝的張廷玉、鄂爾泰,乾隆一朝的傳恆、和珅,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擁有軍機大臣身分的清初大臣。 軍機處的前身是南書房。這本來是皇帝學習的地方,康熙帝順勢親自選拔翰林學士在此當值,以「南書房行走」職銜,充當皇帝的智囊,形成君臣密議朝政的模式。
Thumbnail
尚書令。 過去非屬三公,不是丞相,由漢武帝特設的政令處理機構首長。 為什麼到了東漢末年,被視為實質上的宰相,能跟三公一樣「獨坐」? 在歷史的洪流中,尚書台有著什麼樣的變化? 東漢順帝,或許就是幫助我們找到答案的關鍵。
Thumbnail
尚書令。 過去非屬三公,不是丞相,由漢武帝特設的政令處理機構首長。 為什麼到了東漢末年,被視為實質上的宰相,能跟三公一樣「獨坐」? 在歷史的洪流中,尚書台有著什麼樣的變化? 東漢順帝,或許就是幫助我們找到答案的關鍵。
Thumbnail
冥界酆都,吏部。 召開六部評議之日,吏部上下靜肅異常。 冥府吏部主理冥官銓敘之事,遇有重大職位調動,由吏部主政召集六部長官共同評議定之。今日的評議,是關於一殿秦廣王轄下都城隍的人事。
Thumbnail
冥界酆都,吏部。 召開六部評議之日,吏部上下靜肅異常。 冥府吏部主理冥官銓敘之事,遇有重大職位調動,由吏部主政召集六部長官共同評議定之。今日的評議,是關於一殿秦廣王轄下都城隍的人事。
Thumbnail
在明代朝廷中有一群官員他們可以針對任何事情提出建議、監察甚至彈劾,從皇帝到官員百姓,大至國家小至庶民,他們都可以發表意見而且不需要有確切的證據,只要是有所耳聞就可拿來作為憑證,哪怕事後調查並無此事也不用負責,他們有個統稱:「言官」。
Thumbnail
在明代朝廷中有一群官員他們可以針對任何事情提出建議、監察甚至彈劾,從皇帝到官員百姓,大至國家小至庶民,他們都可以發表意見而且不需要有確切的證據,只要是有所耳聞就可拿來作為憑證,哪怕事後調查並無此事也不用負責,他們有個統稱:「言官」。
Thumbnail
俗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 在描寫清代的小說或影視劇中,常常能看大清官員的身影,不管是王爺、漢人官員、滿人官員,一身蟒袍頭頂官帽,威嚴帥氣,我們該如何從這些配件上一眼認出官位,本篇文章將詳細介紹大清官員的官服配件,日後在收看清朝宮庭劇或研讀清代書籍,能迅速辨認該人的地位。
Thumbnail
俗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 在描寫清代的小說或影視劇中,常常能看大清官員的身影,不管是王爺、漢人官員、滿人官員,一身蟒袍頭頂官帽,威嚴帥氣,我們該如何從這些配件上一眼認出官位,本篇文章將詳細介紹大清官員的官服配件,日後在收看清朝宮庭劇或研讀清代書籍,能迅速辨認該人的地位。
Thumbnail
康熙皺眉道:「一省巡撫巡行地方,輔鎮軍民,雲南巡撫更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朱國治苛扣雲南軍餉,雲貴總督甘文焜尚且沒有說話,平西王府這手也未免伸得太長。平西王若真有條陳建議,何不就近到雲南巡撫衙署與朱國治好好商談,卻要萬里之外告這御狀?莫不是朕耐得下心給朱國治旨意,平西王卻不能降尊紓貴下五華山?」
Thumbnail
康熙皺眉道:「一省巡撫巡行地方,輔鎮軍民,雲南巡撫更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朱國治苛扣雲南軍餉,雲貴總督甘文焜尚且沒有說話,平西王府這手也未免伸得太長。平西王若真有條陳建議,何不就近到雲南巡撫衙署與朱國治好好商談,卻要萬里之外告這御狀?莫不是朕耐得下心給朱國治旨意,平西王卻不能降尊紓貴下五華山?」
Thumbnail
作者:無名 香港新中史學社 11/01/2019 甚麼人會比一個普通的太監更易做壞事呢? 答案就是一個讀過書的太監。 大家千萬不要看輕太監識字的禍害, 明朝初年, 太祖朱元璋就曾經立一鐵牌在宮中規定
Thumbnail
作者:無名 香港新中史學社 11/01/2019 甚麼人會比一個普通的太監更易做壞事呢? 答案就是一個讀過書的太監。 大家千萬不要看輕太監識字的禍害, 明朝初年, 太祖朱元璋就曾經立一鐵牌在宮中規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