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媽媽是什麼模樣?長髮?溫柔?在紀錄片《日常對話》中的媽媽,留著一頭男生短髮,不愛笑,甚至在的孫女問:「阿嬤,妳愛我嗎?」的時候,回了句;「你那麼壞,我還要愛妳?」她煮飯,卻在將菜端上桌後出門找女朋友,空留女兒(本片導演)及孫女在家。
《日常對話》是由最平凡的日常所組成的一部紀錄片電影,沒有配樂或過多的轉場,裡頭的核心人物「T媽媽」不是不說話就是說得少到讓人困惑,就連導演也不知道為何母親從來沒有說過自己的曾經。電影節奏緩慢而壓抑,一步一步帶著觀眾了解,一個同志母親的內心爭扎,以及導演是如何藉由拍攝一部紀錄片來和自己的家和好。
被傳統民俗綑綁又沒有自由戀愛的年代 未婚女性如同不曾存在
片中有段畫面是導演全家人一起去掃墓,導演見了墓碑問了媽媽:「為何上面只寫了舅舅的名字?」媽媽答:「沒有人會寫女生上去啦」後來,一連串導演家中長輩的個別訪問鏡頭,我們得知,在他們年輕時沒有戀愛自由,都是靠媒人介紹,並推崇著男大當家女大當嫁的精神,要求女性就是要結婚,而在傳統習俗中,祖先牌位是不會供奉未婚女性的。可以知道在當時,身為一位女性光存在是不夠的,只有結婚才得以留名,才符合社會角色。T媽媽生在那樣的年代裡,她只能遵循著這樣的「規定」,在媒人牽線下嫁了人,生了孩子。
這個平淡無起伏的紀錄片裡只有一個激昂點,便是在電影倒數二十五分鐘時母女在餐桌前的對談,導演很想知道媽媽為何從來不說關於自己的事,是不是不喜歡跟她說話或是根本不想聽,而媽媽回了一句:「我也知道你討厭我」這句話的語氣裡含著很多情緒,這句話也深深地打到我。曾幾何時,身邊那個最該被自己用最多的愛包圍的那個人,竟然是感受到最少愛的那個?導演當然怨恨他的母親,也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被媽媽愛著,在她們母女因為被家暴而出逃後,她們窮,甚至沒有戶口名簿,而媽媽又不曾對自己敞開心胸。於是導演回:「我覺得是妳討厭我。」
愛與恨交織的羈絆
我相信她們真的有恨過彼此,畢竟他們一個原是不會成為母親的母親,一個是因為有著同志媽媽而時常被欺負的女兒,然而,愛也是存在的,如果媽媽不愛女兒,大可以一個人逃離會家暴的丈夫,如果女兒不愛媽媽,她不會透過拍一部紀錄片來和自己的家和好。
《日常對話》因為真實所以深刻,從一個家庭出發,血淋淋地將社會問題搬到檯面上。《日常對話》不只是導演和母親的對話,也是平權的現代和守舊的過去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