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偵《日常對話》在那個沒有戀愛自由的年代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記憶中的媽媽是什麼模樣?長髮?溫柔?在紀錄片《日常對話》中的媽媽,留著一頭男生短髮,不愛笑,甚至在的孫女問:「阿嬤,妳愛我嗎?」的時候,回了句;「你那麼壞,我還要愛妳?」她煮飯,卻在將菜端上桌後出門找女朋友,空留女兒(本片導演)及孫女在家。

《日常對話》是由最平凡的日常所組成的一部紀錄片電影,沒有配樂或過多的轉場,裡頭的核心人物「T媽媽」不是不說話就是說得少到讓人困惑,就連導演也不知道為何母親從來沒有說過自己的曾經。電影節奏緩慢而壓抑,一步一步帶著觀眾了解,一個同志母親的內心爭扎,以及導演是如何藉由拍攝一部紀錄片來和自己的家和好。


被傳統民俗綑綁又沒有自由戀愛的年代 未婚女性如同不曾存在

片中有段畫面是導演全家人一起去掃墓,導演見了墓碑問了媽媽:「為何上面只寫了舅舅的名字?」媽媽答:「沒有人會寫女生上去啦」後來,一連串導演家中長輩的個別訪問鏡頭,我們得知,在他們年輕時沒有戀愛自由,都是靠媒人介紹,並推崇著男大當家女大當嫁的精神,要求女性就是要結婚,而在傳統習俗中,祖先牌位是不會供奉未婚女性的。可以知道在當時,身為一位女性光存在是不夠的,只有結婚才得以留名,才符合社會角色。T媽媽生在那樣的年代裡,她只能遵循著這樣的「規定」,在媒人牽線下嫁了人,生了孩子。

這個平淡無起伏的紀錄片裡只有一個激昂點,便是在電影倒數二十五分鐘時母女在餐桌前的對談,導演很想知道媽媽為何從來不說關於自己的事,是不是不喜歡跟她說話或是根本不想聽,而媽媽回了一句:「我也知道你討厭我」這句話的語氣裡含著很多情緒,這句話也深深地打到我。曾幾何時,身邊那個最該被自己用最多的愛包圍的那個人,竟然是感受到最少愛的那個?導演當然怨恨他的母親,也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被媽媽愛著,在她們母女因為被家暴而出逃後,她們窮,甚至沒有戶口名簿,而媽媽又不曾對自己敞開心胸。於是導演回:「我覺得是妳討厭我。」

愛與恨交織的羈絆

我相信她們真的有恨過彼此,畢竟他們一個原是不會成為母親的母親,一個是因為有著同志媽媽而時常被欺負的女兒,然而,愛也是存在的,如果媽媽不愛女兒,大可以一個人逃離會家暴的丈夫,如果女兒不愛媽媽,她不會透過拍一部紀錄片來和自己的家和好。

《日常對話》因為真實所以深刻,從一個家庭出發,血淋淋地將社會問題搬到檯面上。《日常對話》不只是導演和母親的對話,也是平權的現代和守舊的過去的對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徐瑋璐的沙龍
20會員
50內容數
關於我自己而已
徐瑋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這部電影的瑟夏羅南(Saoirse Ronan)曾出演淑女鳥,所以對我來說新生的逃亡更像是淑女鳥的續集、另一種結局。淑女鳥的結局斷在主角終於如他所願到了大城市,而新生的逃亡的開頭便是主角從他生長的小島離開,在倫敦展開了新生活,卻陷入另一個難題裡。
Thumbnail
2025/04/29
這部電影的瑟夏羅南(Saoirse Ronan)曾出演淑女鳥,所以對我來說新生的逃亡更像是淑女鳥的續集、另一種結局。淑女鳥的結局斷在主角終於如他所願到了大城市,而新生的逃亡的開頭便是主角從他生長的小島離開,在倫敦展開了新生活,卻陷入另一個難題裡。
Thumbnail
2025/04/20
   葬禮是透過他人的手,送走自己所掛念的人。
2025/04/20
   葬禮是透過他人的手,送走自己所掛念的人。
2025/04/01
臺北又突然下雨,每次都是這樣的。
2025/04/01
臺北又突然下雨,每次都是這樣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記憶中的媽媽是什麼模樣?長髮?溫柔?在紀錄片《日常對話》中的媽媽,留著一頭男生短髮,不愛笑,甚至在的孫女問:「阿嬤,妳愛我嗎?」的時候,回了句;「你那麼壞,我還要愛妳?」她煮飯,卻在將菜端上桌後出門找女朋友,空留女兒(本片導演)及孫女在家。 《日常對話》是由最平凡的日常所組成的一
Thumbnail
記憶中的媽媽是什麼模樣?長髮?溫柔?在紀錄片《日常對話》中的媽媽,留著一頭男生短髮,不愛笑,甚至在的孫女問:「阿嬤,妳愛我嗎?」的時候,回了句;「你那麼壞,我還要愛妳?」她煮飯,卻在將菜端上桌後出門找女朋友,空留女兒(本片導演)及孫女在家。 《日常對話》是由最平凡的日常所組成的一
Thumbnail
我很慶幸的是,我的原生家庭一直是小家庭,沒有其他的人,偶而阿媽來住一陣子,也是幾次而已。看到同學或隔壁、親戚家有各種非小家庭的家人同住,我都覺得不可思議。 還有,爸爸離家老家當警察,我們住宿舍,對於親戚間的來往不會很頻繁,鄰居也沒有很久的,這些都讓我鬆了一口氣。聽大學同學說過,當年流行熱褲時,她們眷
Thumbnail
我很慶幸的是,我的原生家庭一直是小家庭,沒有其他的人,偶而阿媽來住一陣子,也是幾次而已。看到同學或隔壁、親戚家有各種非小家庭的家人同住,我都覺得不可思議。 還有,爸爸離家老家當警察,我們住宿舍,對於親戚間的來往不會很頻繁,鄰居也沒有很久的,這些都讓我鬆了一口氣。聽大學同學說過,當年流行熱褲時,她們眷
Thumbnail
這是一部以自身家庭為主題的紀錄片,可以說是一種「自我敘說」論文的影像化。我就讀的研究所,每屆大概至少一半的同學寫自我敘說論文,因此我相當熟悉這方面主題的作品。記得上一次看類似的影片,就是黃惠偵導演的《日常對話》,我本身也訪談過黃惠偵導演。然而,我認為這兩者形成很有趣的對比,導演的目標都是想知道「我們
Thumbnail
這是一部以自身家庭為主題的紀錄片,可以說是一種「自我敘說」論文的影像化。我就讀的研究所,每屆大概至少一半的同學寫自我敘說論文,因此我相當熟悉這方面主題的作品。記得上一次看類似的影片,就是黃惠偵導演的《日常對話》,我本身也訪談過黃惠偵導演。然而,我認為這兩者形成很有趣的對比,導演的目標都是想知道「我們
Thumbnail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381 在家庭裡頭的日常對話是什麼樣子?吃飽了沒?功課寫了沒?考試第幾名?為什麼還不回家?那個朋友是做什麼的?去問你媽。你真的很沒出息,將來去做工好了。你不要管我!養你要幹嘛?不然不要生下我好了。
Thumbnail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381 在家庭裡頭的日常對話是什麼樣子?吃飽了沒?功課寫了沒?考試第幾名?為什麼還不回家?那個朋友是做什麼的?去問你媽。你真的很沒出息,將來去做工好了。你不要管我!養你要幹嘛?不然不要生下我好了。
Thumbnail
孤味是一部探討家庭關係中,父母與第三者之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一部家庭倫理的電影,從電影中你可以反思與親人之間的關係是如何調整的。 看似平淡的家庭故事,隱藏了家庭的核心價值深入探討,感受人的多樣性與複雜性,無法切斷又糾纏不清的心結傷痛,父權社會下的女性視角流露出來的真誠溫暖,一定要來看喔!
Thumbnail
孤味是一部探討家庭關係中,父母與第三者之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一部家庭倫理的電影,從電影中你可以反思與親人之間的關係是如何調整的。 看似平淡的家庭故事,隱藏了家庭的核心價值深入探討,感受人的多樣性與複雜性,無法切斷又糾纏不清的心結傷痛,父權社會下的女性視角流露出來的真誠溫暖,一定要來看喔!
Thumbnail
《日常對話》是更複雜且多維的正負情緒加總,既得處理多年未揭亦未好的瘡疤,得先鼓足直面它的勇氣,還有接下去伸手觸摸、承接所有反饋痛感的能耐。過往以弱勢之姿取俓的同志紀錄片繼承了發聲與抗議的傳統,《日常對話》則不然,歷程十年,幾乎要是她們人生的尺度,更備見黃惠偵的個人生命小史。
Thumbnail
《日常對話》是更複雜且多維的正負情緒加總,既得處理多年未揭亦未好的瘡疤,得先鼓足直面它的勇氣,還有接下去伸手觸摸、承接所有反饋痛感的能耐。過往以弱勢之姿取俓的同志紀錄片繼承了發聲與抗議的傳統,《日常對話》則不然,歷程十年,幾乎要是她們人生的尺度,更備見黃惠偵的個人生命小史。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最後一集,最大的亮點與哭點是陳嘉玲與母親的互動。 1、與陳嘉玲吵架/去臺北面試,收行李 因為陳母「一直念」,陳嘉玲覺得厭煩,最後演變成母女吵架。 這裡很家常,幾乎是我這一輩的阿嬤、媽媽日常。長大後,才知道「一直念」的背後隱藏著濃濃的「愛」,只是這種方式,會讓子女兒孫輩厭煩。 陳嘉玲之所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最後一集,最大的亮點與哭點是陳嘉玲與母親的互動。 1、與陳嘉玲吵架/去臺北面試,收行李 因為陳母「一直念」,陳嘉玲覺得厭煩,最後演變成母女吵架。 這裡很家常,幾乎是我這一輩的阿嬤、媽媽日常。長大後,才知道「一直念」的背後隱藏著濃濃的「愛」,只是這種方式,會讓子女兒孫輩厭煩。 陳嘉玲之所
Thumbnail
或許很少在紀錄片中看到沉得喘不過氣的真實家庭一刻發生在眼前,我們或多或少在家庭中都有一個在餐桌上說出什麼的時刻,所以真實,尤其在與自己不甚親近的家人面前,或許會得到的不一定是好聽的溫言暖語與擁抱吧!
Thumbnail
或許很少在紀錄片中看到沉得喘不過氣的真實家庭一刻發生在眼前,我們或多或少在家庭中都有一個在餐桌上說出什麼的時刻,所以真實,尤其在與自己不甚親近的家人面前,或許會得到的不一定是好聽的溫言暖語與擁抱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