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選品店〕
Hi,Slow Walkers !
默默關注 ChatGPT 跟生成式 AI 議題有一陣子,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結合了 ChatGPT 跟我關心的議題 — 無家者,因此摘錄一下文章的內容,並簡單分享我的想法。
文章一開始先請 ChatGPT 描述街頭報紙的販售者是什麼樣子的人,接著提問者在回饋正確資訊,一來一往下,逐步讓 ChatGPT 回答出比較接近真實狀況的答案。
這篇文章指出生成式 AI 的一個特色:AI 本身沒有立場與答案,它的回答是透過資料庫的內資料學習後產生的,因此很容易產生出刻板印象的答案。
生成式 AI 基本運作是接收與學習資訊 ( 主要都是網路上的資訊 ),經過複雜的算法後,根據提問者的問題回答。它會使用最有用的情報,推敲出最合適的單詞,再將單詞排列組合成一句話。
這個過程不是思考,而是單純的整理資訊,只是它的整理資料量比人類多出太多,才讓它看起威力強大,彷彿有超能力。
由於生成式 AI 的資訊來源是網路為主,網路上的言論基本上就左右了答案。換句話說,它的回答就顯示出既有網路上的多數聲音。
這些網路聲音是偏見?
ChatGPT 第一次在回答街頭報紙販賣者都是哪些人時,就能看出端倪。
它回答是:「街頭報紙販賣者的人有男性也有女性,會站在人來人往的路上,手拿著新聞報紙,一臉筋疲力盡。穿著破爛的衣服,若有所思的模樣。」*
這就是 ChatGPT 在咀嚼完資料庫之後,提煉出來的街頭報紙販賣者人物像。
是否跟你的印象一致呢 ?
日本的 BIG ISSUE 長年與街頭無家者相處,了解無家者的背景與狀況,以下是他們認為的街頭販賣者人物像。
「無家者是沒有固定居所的人。他們可能住在避難所或者短期保護設施、路上或帳篷、或者車子,狀況各式各樣。有可能是失去工作、精神狀況不佳、各種成癮症,或者受到自然災害、家暴、突然生病等原因失去了固定的居所。要改善這些問題可能需要進一步的進行職業訓練、心理健康諮詢服務、藥物成癮治療等。無家者跟他所處的背景無關、是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因此才需要複數的解決對策。」*
當詢問一般民眾認為無家者特徵有哪些時時,53% 的人回答是藥物或酒精成癮,而 34%的人則說是移民。真實的狀況是,無家者中有 5~7% 是藥物或酒精成癮,移民是 14%。*
大眾都提到無家者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然而他們對無家者的印象卻與實際狀況相差甚遠。
也能說多數人對於無家者的認識是不太足夠,卻已經衍生許多既定印象,這些印象會導致議題的倡議上遇到更多困難。
如何使用 ChatGPT ?
再看一次 ChatGPT 的首次回答,自然也能理解它的答案是怎麼生成的。它是集網路上眾人意見之大成的回答,代表網路上多數人的聲音。
多數人的意見並不代表「每一個人」的意見,也不代表「真實狀況」。
這也就是為什麼文章結論會說,ChatGPT 反映出社會對於無家者的偏見。
如果有人不認識真實的無家者狀況,只使用 ChatGPT 進行了解,那很高機率看到的是刻板印象下的無家者。
刻板印象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會深化意見的分歧。
這一點是我認為使用 ChatGPT 這類工具時要特別留意的地方。
如同這篇文章所言,它背後使用的資料來自於網路,有許多內容則需要進一步的釐清。
我不願意失去理解真實的慾望,因此愈是敏感的問題,就愈應該懷疑 AI 給予的答案。
但我也願意相信,AI 會讓人類社會發展往好的方向前進,但取決於人類知道它怎麼構成的、它又會往哪裡去。
如果 AI 變成連人類都無法理解的狀況,也就是人類是無法理解它的生成邏輯與脈絡時,它就是人造物又非人類所能理解,那這種東西會是什麼 ?
以我現有的知識,想像不到這樣的東西會是什麼。又或者說,該如何定義這樣的東西。
回到現階段的 ChatGPT ,使用者必須在清楚它的侷限性下使用這項工具,會是比較理性的作法。
( 雖然我最近也很懷疑人類的理性,理性好像也導致了不少戰爭,這樣看起來理性似乎也不是件好事。 )
補充說明:
- 文字後面有出現【*】時,表示該段落文字是翻譯日文文章來而。
- 此篇日文文章的最初出處則來自於英國蘇格蘭的 INSP 組織的 Tony Inglis
關於文章的轉載:授權網友非營利的轉載利用,請保留完整授權資訊,禁止刪改文章內容,並且標註來源、作者、文章網址。
-
Hi,我是 Pini|品尼
感謝今天的收看, 如果喜歡文章的內容,請大力按🧡,也可以留言跟我交流。
❚ 對緩緩前行計畫有任何想法、問題、或者分享你的故事,都可以透過
這個表單私密留言給我
❚ 社群平台(FB、IG)會即時分享好東西、好想法、各種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