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活動心得|跟著雪力,用 MBTI 進行自我覺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Hi,Slow Walkers !

許久沒有更新長文,真的很慚愧。請原諒我的產出這麼不穩定,也謝謝有持續收看文章的朋友。

這週回到台灣參加了一堂自我覺察相關的工作坊,內心很充實,迫不及待的就完成了工作坊的心得記錄。

本篇文章字數接近四千字左右,建議找個安靜的時間,跟著我的文字一起回顧我的生命體驗。

本篇文章的構成:

  1. 說明為什麼要參加工作坊
  2. 工作坊的整體心得
  3. 我的 MBTI 自我覺察分享

此外,本篇文章內有大量描述 T 跟 F 的內容,讓不熟悉 MBTI 的朋友也能看得懂,這邊先做名詞的說明。

  • T 傾向(Thinking):做決定時傾向根據事實與數據進行邏輯思考,做出最客觀的決定,也就是對多數人有利的決定。 通常給人冷酷的感受。
  • F 傾向(Feeling):做決定時傾向考量每個人的價值觀與關係,比較能夠同理他人狀況,會做出對當事者最有利的決定。通常給人感情用事的感受。

如果你對 MBTI 有興趣、或者想跟我深談更多彼此的生命體驗,非常非常願意討論,隨時都可透過文章最後的Google表單留言給我。


為什麼想參加 ?

想更了解自己

從意識到自己的工作倦怠(Burn Out)後重新開始閱讀(讀自己喜歡的書、而不是工作上所需的書)、寫作,想試著找出為什麼自己倦怠了,為什麼已經這麼幸運、擁有許多東西,卻仍然不快樂,我到底在不滿意什麼。

同時間也進行工作項目的調整,從本來業務的最前線退到行銷、再退到公關、再轉向公協會的秘書。

這樣調整也過了四年,開始理解工作跟生活是怎麼一回事,什麼是自己喜歡與不喜歡的、擅長與不擅長的、人生目標與工作目標。

雖然已經能在大部分的時間過得快樂,卻仍然有股不安的情緒圍繞著自己。

工作的評價落差是這份不安的源頭,別人認為我優秀的地方,跟我自己認為的總是不一致,而這個不一致也影響了我對自己工作目標的感受。我很認同自己的工作目標,卻不時的懷疑這個目標是不是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總是在想,我對自己的認識正確嗎 ? 我真的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的嗎 ?

怎麼認識雪力 ?

我從多元共融這部影片認識雪力,進而開始看雪力的 MBTI 影片。坦白說,多元共融是工作需要而研究,卻很幸運地發現了雪力的影片。

雪力的影片總是邏輯清晰的說明,也同時會放入很多例子,很容易引起共感。

很特別的是雪力對MBTI的詮釋也很「多元共融」 !

MBTI 不是貼標籤,而是認識標籤後面的含意,將 MBTI 視為工具而非目的,做 MBTI 不是為了求一個結果、一個自己的標籤,而是拿 MBTI 來進行自我認識,並且拓展到認識自己的人際關係。

要能理解每個人的面向是多元的,每個人都不是單一性格,隨著不同的情況會使用不同性格面對事情。不僅如此,每個人的社經地位、教育與文化背景也都會影響思考與行為。

雪力的 MBTI 裡面充滿了同理,她用各種高高低低的角度,教導觀眾看見自己與別人相同與不同,也讓我們知道是這份看見促成有效的溝通 ( 或者說愉快的溝通 )。


從小就對權威(老師)不信任,成年之後當要花自己的錢上課時,總是要再三確認老師的價值觀跟自己的衝突大不大。

而雪力的影片已經說明她的立場,成功安撫了我的不安。

為了確認自己對自己的認識是否正確,以及想在更全面的認識 MBTI,確保自己沒有誤用,因此就報名了這次的工作坊。


工作坊的整體心得

老實說,對上課的期待沒有太高,因為雪力的影片也看了許多次,自認應該懂得差不多了。沒想到實際上課之後,獲得的啟發比影片多太多,更深刻的感受到雪力在心理學與 MBTI 領域的專業。

雪力的專業非常難以用一兩句話說明,請讓我分享一個印象深刻的片段代為表達。

上課前一開始,雪力就帶大家一起 check in 並且詢問大家對這次工作坊的規範有什麼想法,想要怎麼休息、休息幾次、有沒有什麼規矩希望大家一起遵守。

其中有個同學發問:「請問之前的工作坊有什麼規範呢?」

雪力很自然地說,之前的同學跟這次的同學不一樣,大家都是不一樣的人,所以上次的規範當然沒辦法適用於我們,她請我們自己思考有沒有什麼規範是希望這次的大家一起遵守的。

這個舉動就把這場活動的安全感建立起來了(至少對我而言),讓我深刻地感受到,雪力看到的是每一個人,不是上一群人、也不是這一群人。雪力是這樣的毫不費力、脫口而出,如同本能。

工作坊簡單介紹

工作坊主要可以分成兩的部份,一部分是雪力上課、一部分則是各種人格的團體互動。

對我的啟發,多數來自於雪力的上課內容,包含 Check in 、靜心、MBTI 的官方評量說明、各項指標的說明與自評。

由於我極少接觸心理學,因此雪力使用的工具與講法對我來說都很新鮮,像是戴上不同的眼鏡看世界,眼前的世界既熟悉也很陌生。

尤其是在各項指標的說明,讓我重新認識 MBTI 的向度 ( 外向的 E 與內向的 I、實感的 S 與直覺的 N、思考的 T 與情感的 F、判斷的 J 與感知的 P ),並且有更深入的理解。
也因為這層理解,我才能認同自己的 F 。

工作坊的自我挑戰

而我上這堂課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團體互動!

上課的時候,講話的人是雪力,我可以專注在聽內容、進行自己的思考,當變成團體活動時,我就不自覺的開始觀察每個人,確認自己要在哪個時間點開口。
做這件事情時,反而就阻斷了我的思考,讓我沒辦法好好往內深挖。

這也是我現階段的困擾,我很享受自己獨處時的思考,以及一對一對話時的思考,但是當人數一多我就不能思考,就會開啟觀察模式,忙著消化處理每個人的發言時,我的思考就完全停擺了。

我忙著整理大家的發言,沒時間進行自己的思考,所以這時候問我有什麼想法,我通常都沒想法。
藉由這次的活動,我再次體認到自己非常需要建立一個能夠邊社交邊思考的模式,才能在這種場合裡盡情的思考,也順暢的表達意見。


MBTI 的應用「自我覺察」

原來我是 INFJ!

一直以為自己應該是個 INTJ 或 ISTJ,在雪力的帶領下,做出來的結果是 INFJ。

上課過程中,腦中持續在思考我的社會化長什麼樣子,高中念書的我、出國念大學的我、打工時候的我、到台北上班的我、回家裡上班的我,每一個階段裡我從什麼變成了什麼、然後再變成什麼。

這一連串的社會化之後,我長成小時候最討厭的樣子。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想著怎麼賺錢(怎麼找客戶、擴大營收、學習各種商業思維),為了達成賺錢目的,我可以變成外向(有目的的社交)、實事求是、不考慮個體因素(冷血)、決策以公司利益導向、做事情有條有理。

因為我知道公司需要什麼樣的我,所以我創造出那個我,放進會賺錢的工作容器裡。

這麼符合社會期待的我,卻在公司裡面遇到許多個性跟我相左的人,相處的過程中,我變得很暴躁,為什麼其他人不懂如果要成功就是要有所犧牲、為什麼要提出這些考慮東考慮西的事情,為什麼我都把自己壓扁放進企業所需的工作容器裡了,其他人卻恣意的愛幹嘛就幹嘛。

工作上的我有成功也有失敗,而最終我還是壞掉了。

因為我不知道我該怎麼做,才能同時符合社會期待的我、又能照顧到團隊裡的每個人(的情緒),最後選擇關起來,不想再大量的接觸人群、體察每個人的情緒,進入極端的狀況內就是過度的邏輯分析、絲毫不帶感情。

這麼一回想,我就稍微能夠理解自己為什麼是 INFJ 。

為什麼我把 F 藏起來了?

當這次測驗做出來,發現自己原來是個 F 時,非常驚訝 !

我已經非常非常習慣做判斷時,拉開與事情/當事者之間的距離,遠遠的觀看,進行分析,找出最合理的做法執行。

尤其是在工作的場合,這個行為幾乎已經像本能一樣的運作著。

我真的是 F 傾向的人嗎?會不會是測驗結果錯了?

我從小就不是討人喜歡的人,算得上群體裡面的「少數人」。

在國高中時期時,我幾乎沒受到老師重視,我也認為老師無心關注到少數人。然而這些少數人也是學生,也會希望被關注。

不知道是不是有這個事情的影響,我不自覺的都會注意到少數群體、關注少數人的議題,容易與少數人議題產生共鳴。

所以當我做出各種客觀的決定時,就漠視了自己對少數人的關懷,逼迫自己把感情收起來,並且告訴自己,我本來就是個「冷血無情」的人。

如果撇除工作狀態,平時的我會是什麼樣子呢?

接收到各種社會議題時,我反而是拉近與事情的距離,更進一步的想了解每個人對事情的想法。因為我相信,客觀真相不存在,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真相。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感覺得到自己的 F 傾向,也知道待在這個角度來想世界,是最舒服的狀態,但是我卻對 F 感到害怕。

整個工作坊結束之後,思考為什麼我不願意承認自己是 F、甚至要把自己裝成 T。

  1. 社會的貼標籤風氣
  • 在這個社會生存的時候,一旦貼上標籤之後就很難扭轉大家的印象。而 F 傾向的標籤就是「意氣用事」,好像 F 傾向的人永遠都不會理智,只會情緒化處理。
  • 擔心自己有了這個標籤之後,不管提出多合理的方案,看起來都很無理取鬧。
    而我的女性性別本身帶有的性別刻板印象,肯定也會讓這個標籤牢牢的黏在我身上。
    ( 這邊還可以延伸討論,父權社會中的女性都得用男性刻板印象才能取得社會認同的議題,今天就先不討論此議題。 )
  • 因此排斥自己的 F,讓自己外顯出 T 是我給出的生存方式。

2. 效率至上的風氣

  • 用 F 來做決定時,事先要了解個人的狀態、問題,收集完整的資訊後才能判斷。而 T 只看事實與數據,不管個體的狀況,立刻就能給出客觀答案,相對 F 來說是非常有效率。
  • 卻也因為不管個體需求,只專注於決定是否合理,多半讓人感覺 T 是冷酷無情的。
  • 我也為了這個效率與合理性,選擇讓自己愈來愈 T,即使被說冷血也沒關係。
    (社會上對於成功人士的冷血氣質反而非常讚賞!)

我成功的壓抑 F ,讓自己變成 T,甚至連我自己都以為自己是 T 傾向。

我究竟是誰?

這段社會化的過程,讓我從人文傾向的 F 轉向到 T ,在大量使用 T 傾向工作之後,自然而然的就能做出 T 傾向的決策。與此同時卻因為不能做自己而感到痛苦。

很幸運的是透過書、影片跟這次的工作坊,我對生命有更豐富的理解。

每個人的人格都是多面向,並且會像水一樣是處於流動狀態。

不是說我是 F ,就一輩子就是 F ,我仍然可以在 T 與 F 之間游離,視情況決定要使用哪個方式做決定。

如果每件事情都仰賴單一方式做決定,也就是說不要想太多,自己天性怎麼樣就怎麼決定就好,看似人生會輕鬆許多,實際上會因為思考已經固化,永遠只能一招打天下,當遇到這招行不通的時候,就會陷入動彈不得的窘境。

讓自己處於流動狀態的同時,也要理解他人可能也是流動的。

每一個情境下的都是我,卻也不一定就只有這個我。(很哲學的結論,請見諒)

祝福每一位 Slowly But Surely 慢行者,不管你是什麼年紀,隨時都能開始認識自己、接受自己,並且愛上自己。
相信自己就是這個世界的禮物!

關於文章的轉載:授權網友非營利的轉載利用,請保留完整授權資訊,禁止刪改文章內容,並且標註來源、作者、文章網址。

Hi,我是 Pini|品尼
感謝今天的收看🧡 如果喜歡.認同文章的內容,按愛心表達你的喜歡。
也可以留言跟我交流,期待討論帶來更多創意火花。

❚ 對緩緩前行計畫有任何想法、問題、或者分享你的故事,都可以透過這個表單私密留言給我

❚ 社群平台(FB、IG)會分享每天看到的好東西、好想法,內容更短,更容易閱讀。

相關文章 #職場觀察 #緩緩學習 #緩緩閱讀 #慢行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lowly But Surely. 緩緩前行計劃
14會員
19內容數
一本書、一部影劇,抑或是一場關係、一句話,都帶上好奇心,細細品味其中的故事、想法與文化,悠長且緩慢地書寫,每次靈魂躁動的軌跡。即使速度不快,卻存在著。歡迎加入慢行者行列,一起漫步人生,為每個小里程碑而歡呼。這一個關於#生活#人生#工作#活著這件事的部落格。
2025/01/21
從台灣到日本,我在語言與身份之間尋找平衡。日語不等於日本人,中文不等於中國人,那語言是誰的?使用語言的我又是誰?
Thumbnail
2025/01/21
從台灣到日本,我在語言與身份之間尋找平衡。日語不等於日本人,中文不等於中國人,那語言是誰的?使用語言的我又是誰?
Thumbnail
2024/08/20
在山梨縣度過的三天,首次與伴侶的母親深入相處,感受70歲婆婆的理想生活方式。這篇文章分享與婆婆相處的點滴,以及對長輩如何自主選擇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希望每個人的家長都能自由自在地掌握人生。
Thumbnail
2024/08/20
在山梨縣度過的三天,首次與伴侶的母親深入相處,感受70歲婆婆的理想生活方式。這篇文章分享與婆婆相處的點滴,以及對長輩如何自主選擇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希望每個人的家長都能自由自在地掌握人生。
Thumbnail
2024/08/18
東京都現代美術館舉辦的『翻訳できない わたしの言葉』展覽。這場展覽匯集了來自不同背景的藝術家,探討語言如何形塑個人身份和文化認同。透過這篇文章分享我對語言的反思以及如何在多元語言中理解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2024/08/18
東京都現代美術館舉辦的『翻訳できない わたしの言葉』展覽。這場展覽匯集了來自不同背景的藝術家,探討語言如何形塑個人身份和文化認同。透過這篇文章分享我對語言的反思以及如何在多元語言中理解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三年前MBTI(16型人格)逐漸變得熱門時,我也加入了測驗行列,獲得了極大的啟發,說是改變我對自我解讀的契機也不為過。因此就以這一篇MBTI深刻體悟,開啟自我探索之旅的分享!
Thumbnail
三年前MBTI(16型人格)逐漸變得熱門時,我也加入了測驗行列,獲得了極大的啟發,說是改變我對自我解讀的契機也不為過。因此就以這一篇MBTI深刻體悟,開啟自我探索之旅的分享!
Thumbnail
之前在均一的時候,就有聽說有一個平台叫做 「Dream more」, 這是致力於高需求學生線上教育的非營利組織,提供線上學科輔導,讓有需要的學生,有更多學習、自我發展的機會。 這學期開始,終於有機會讓均一的夥伴也參與計畫,我主要擔任某一位學生的學涯 Mentor (又叫學長姐),透過為期至少十週
Thumbnail
之前在均一的時候,就有聽說有一個平台叫做 「Dream more」, 這是致力於高需求學生線上教育的非營利組織,提供線上學科輔導,讓有需要的學生,有更多學習、自我發展的機會。 這學期開始,終於有機會讓均一的夥伴也參與計畫,我主要擔任某一位學生的學涯 Mentor (又叫學長姐),透過為期至少十週
Thumbnail
人們喜歡做心理測驗MBTI的原因多種多樣,從自我認識的渴望到探索他人的心理,再到測驗結果的驚喜和樂趣,以及測驗的啟發和成長。心理測驗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有趣的方式來了解自己和他人,更幫助我們更好地規劃和發展自己的人生。不妨抽空參與一些有意義的心理測驗,探索自己內在的奧秘,並享受在成長過程中的驚喜與收
Thumbnail
人們喜歡做心理測驗MBTI的原因多種多樣,從自我認識的渴望到探索他人的心理,再到測驗結果的驚喜和樂趣,以及測驗的啟發和成長。心理測驗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有趣的方式來了解自己和他人,更幫助我們更好地規劃和發展自己的人生。不妨抽空參與一些有意義的心理測驗,探索自己內在的奧秘,並享受在成長過程中的驚喜與收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害怕自我介紹的人 一方面是內向者,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我不知道該怎麼介紹自己的工作職位! 在職場上,我並沒有在某個領域深耕累積,每每在自我介紹時不確定自己的標籤是什麼,但這場天賦熱情讀書會終於找到答案了。​​ ❝多重潛能者天生是創新者,創造力取決於我們知識和經驗的廣度,而不僅僅是深度。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害怕自我介紹的人 一方面是內向者,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我不知道該怎麼介紹自己的工作職位! 在職場上,我並沒有在某個領域深耕累積,每每在自我介紹時不確定自己的標籤是什麼,但這場天賦熱情讀書會終於找到答案了。​​ ❝多重潛能者天生是創新者,創造力取決於我們知識和經驗的廣度,而不僅僅是深度。
Thumbnail
在今日諮詢以前,我其實不知道有職涯諮詢師這個工作的存在。 而對於找到合適的工作我嘗試去做了很多探索-塔羅占卜、工作向測驗、MBTI人格測驗等、無腦購入補習班函授等。 最近則是透過大人學的一些方式去探索自己的天賦熱情、關鍵字等實作外,也因緣際會知道有職涯諮詢師。 為何要去諮詢? 除了上述探索的經歷都
Thumbnail
在今日諮詢以前,我其實不知道有職涯諮詢師這個工作的存在。 而對於找到合適的工作我嘗試去做了很多探索-塔羅占卜、工作向測驗、MBTI人格測驗等、無腦購入補習班函授等。 最近則是透過大人學的一些方式去探索自己的天賦熱情、關鍵字等實作外,也因緣際會知道有職涯諮詢師。 為何要去諮詢? 除了上述探索的經歷都
Thumbnail
探索自己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一種就是透過評量工具來認識自己。這次參加由Baiyan Global Consulting 創辦人暨執行長(Founder CEO) Sherry主講的MBTI工作坊,在雪力建立的安全場域內,正確的進行MBTI評量,認識最原始狀態的自己。本篇文章分享我為什麼想參加工作坊、工
Thumbnail
探索自己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一種就是透過評量工具來認識自己。這次參加由Baiyan Global Consulting 創辦人暨執行長(Founder CEO) Sherry主講的MBTI工作坊,在雪力建立的安全場域內,正確的進行MBTI評量,認識最原始狀態的自己。本篇文章分享我為什麼想參加工作坊、工
Thumbnail
同事聖偉靜靜的聽著,我比以往更快的語速與更多的言語試圖壓過自己的焦慮,說真的,這乍聽起來充實的1月探索之旅規劃,其實任誰都聽得出來我正對未來無比的迷惘。「你打算聽那麼多人對你的建議和想法,那你自己的想法是什麼?」聖偉一句話,直接擊中我的核心問題。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如此不認識自己的?
Thumbnail
同事聖偉靜靜的聽著,我比以往更快的語速與更多的言語試圖壓過自己的焦慮,說真的,這乍聽起來充實的1月探索之旅規劃,其實任誰都聽得出來我正對未來無比的迷惘。「你打算聽那麼多人對你的建議和想法,那你自己的想法是什麼?」聖偉一句話,直接擊中我的核心問題。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如此不認識自己的?
Thumbnail
之所以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身邊的朋友在工作一段時間遇見瓶頸,萌生我為何要做這份工作的無力感、或者剛出社會新鮮人的不知道要做怎樣的工作?那樣的迷茫、無所適從、挫敗感... 正因為迷惘過、失落過、痛苦過, 深刻體認到"我"這個本體更為重要,今天的我未必代表我明天會成為怎樣的人 (進階)
Thumbnail
之所以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身邊的朋友在工作一段時間遇見瓶頸,萌生我為何要做這份工作的無力感、或者剛出社會新鮮人的不知道要做怎樣的工作?那樣的迷茫、無所適從、挫敗感... 正因為迷惘過、失落過、痛苦過, 深刻體認到"我"這個本體更為重要,今天的我未必代表我明天會成為怎樣的人 (進階)
Thumbnail
明明懂的知識、會的技能也不比人少,為什麼就不能像某些人一樣,在職涯上發光發熱?是自己學得不夠多、還是真的機遇不如別人?其實,有可能只是你的努力與學習用在無效的路徑上。在這篇文章中,我會用一張圖、三個問題,幫助你檢視自我的學習與成長,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Thumbnail
明明懂的知識、會的技能也不比人少,為什麼就不能像某些人一樣,在職涯上發光發熱?是自己學得不夠多、還是真的機遇不如別人?其實,有可能只是你的努力與學習用在無效的路徑上。在這篇文章中,我會用一張圖、三個問題,幫助你檢視自我的學習與成長,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Thumbnail
MBTI 人格性格測驗?做過很多次但好像沒什麼用處? 這篇文章提供了,進行 MBTI 測驗前,我們應該要注意的幾個項目,以及測驗後,如何詮釋結果?如何運用到職涯選擇上? 〔本篇文章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邱宥琳〕
Thumbnail
MBTI 人格性格測驗?做過很多次但好像沒什麼用處? 這篇文章提供了,進行 MBTI 測驗前,我們應該要注意的幾個項目,以及測驗後,如何詮釋結果?如何運用到職涯選擇上? 〔本篇文章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邱宥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