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自由與性騷擾──無法「逆轉變好」的壞人?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對於做過壞事的人—他們自己應該怎麼做,我們這個社會應該對他們做什麼。現今,不斷有毫無誠意的人公開道歉,很可能已經讓大家懷疑原諒的意義。但過去做過壞事的人應該怎麼辦呢?……我想我的意思是,如果等待自己惡劣行徑被揭露的壞人不在少數,那該怎麼辦?要是我們全都是那樣的人,那又該如何?」
莎莉.魯尼的小說《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一處耐人尋味的段落,這幾天不斷地讓我想起,就在性騷擾話題持續延燒之際(好像每天都有公眾人物等著被點名)。故事人物互相傾吐做過「最惡劣的事」,是它出現的背景:菲力克斯高中時讓一名國三女生懷孕墮胎,艾莉絲則參與了校園霸凌。也就有了接下來值得注意的對話:「我沒辦法讓你做過的事情逆轉變好,她說,而你也沒辦法讓我做過的事變好。所以也許我們兩個都是壞人。」乍看之下,像是兩人之間以揶揄坐收的無奈,其實大有玄機。當然了,你需要一點眼力,否則看不出來它非常的「齊格蒙.包曼」,這也是魯尼了不起的地方,簡直可以把小說當作「液態現代性」的簡明讀本。
先得從艾莉絲參與霸凌他人的自況說起:「因為其他人也都這麼做,但他們會說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我這麼做。」不要把它當作卸責或什麼同儕效應,心理學很喜歡搞這一套,「自作自受」的個體自由才是它的重點。就像包曼所說:「今日越來越來短缺的,正是可供人們作為指引的模式、規範與準則。」一旦如此,「在這個由個體組成的世界裡,除了從其他個體身上學習生活事務的處理方式之外,別無他法。結果是好是壞固然取決於你選擇的學習對象,但最終你仍必須一肩挑起全部責任。」你可以在日本人身上深刻感受現代性的力道,他們習慣這樣自我期許:「我想成為像(大谷翔平)一樣的人」。回過頭來看艾莉絲的霸凌自況,還用得著多說什麼嗎?從小說一再出現的:「沒有任何明確的路徑可循」、「沒有任何預設形狀」,乃至於「但拆除掉禁錮我們的生活方式之後,我們能想出什麼來加以取代呢?」不難發現我所言不虛。
黃子佼幾近失控的毀滅性自殘,令人不忍卒睹。任誰都看的出來,那是一切努力毀於一旦的歇斯底里,才會如此自斷生路。現在不用出門,只消打開電視、電腦,乃至於手機,就能目睹公諸於世的斷頭台處決,何其方便又何其殘忍!如果犯過錯的他後來洗心革面的過日子,到底值不值得原諒?還是就此一蹶不振?很遺憾的,「原諒」根本不屬於這個世界,只有侵犯個體自由的代價,意有所指的魯尼才會說「原諒的意義」被誤解。在小說裡,艾莉絲這樣說道:「但我不得不承認,我也沒立場原諒他(菲力克斯),因為他所說的那些事,很可能影響其他人一輩子的生活,但對我卻沒有任何影響。」於是便牽涉出現代人前所未有的「無能為力」,它在個體自由的背後亦步亦趨而來:「人們必須自己負責做出決定,且無法確定結果會是如何,這讓人生的每一步都充滿了難以計算的風險。」包曼如是說道。說到底,淪為單打獨鬥並自負行事風險是現代人的共同宿命。唯有如此,你才能好好地看待魯尼字裡行間充斥「無能為力」的這段話:「我沒辦法讓你做過的事情逆轉變好,她說,而你也沒辦法讓我做過的事變好。所以也許我們兩個都是壞人。」附帶一提的是,不要以為有人的「陪伴」,就會比較好過,那是心理醫生的鬼話。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小說《我,和阿嘉特》來看,作者原本就是一名心理學家,以致於當她狠狠地嘲諷這門行業時,格外顯得有說服力。只消補充包曼這句話就夠了:「其他受苦者相伴的唯一好處,只會是讓人再次確認單打獨鬥的面對問題,是所有人每天都在做的,然後勉強自己繼續走下去。」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犯過錯,如果做過的事無法「逆轉變好」,我們該怎麼辦?或者用魯尼的說法:「要是我們全都是那樣的人,那又該如何?」小說巧妙地安排《聖經》裡挨著耶穌大哭而得「赦免」的罪人故事,到最後甚至把耶穌的腳都給哭濕了。赦免就是「逆轉變好」,但就像魯尼說的真有那麼簡單嗎?「真心哭泣,俯伏在地,說不定正是我們最難學會的事。我知道我自己肯定是學不來的。我身上有某種抗拒的力量,內心深處有顆小小的硬核。」原諒之所以不存在於這個世界,就在於它與個體自由背道而馳。當「自己做主」的人一往無前的創造屬於自己的「創世記」時,犯錯就沒有「逆轉變好」的可能,這就是人們口中的「進步」。套用米蘭.昆德拉的話,為了服務進步,「一切都預先被原諒了,一切都被厚顏無恥地允許了。」不要說戰爭,好端端地走在斑馬線上的女童就這樣「沒了」,反正只要把它當作「意外」,以及歸咎給粗心的駕駛,讓她終其一生承受無法「逆轉變好」的壞人罪名,一切就與進步無關。放大來看,幼兒園餵毒案不也如此?前些日子,當以「進步」(你看有多諷刺)為名的政黨把餵毒案當作打壓政治異己的武器之際,我只默默關心一則被政客擠到角落的新聞:在相依為命的女兒於租屋處輕生之後,母親旋即被氣急敗壞的房東給趕出門。一個人與人之間只剩下「金錢往來關係」的世界裡,房東眼裡盡是難以脫手的「凶宅」。而死於公廁的母親,如果不是成為一具冰冷遺體,世人的眼光幾時願意為她佇足停留?
「如果在這世界上生活的意義並不是為了永無止境地進步呢?如果這些事物就只是自然地起落跌宕,像潮汐一般,而生命的意義絲毫未改,就只是活下來,和其他人一起生活呢?」魯尼語重心長地說道。該是痛定思痛的反省現代性侷限的時候了,否則一切只會越來越糟。它不只把人放逐到單打獨鬥的處境,同時一併造就了包曼所謂「沒有紐帶」的人。《白鯨記》是梅爾維爾用來暗喻個體自由如何導致災難的一部曠世巨作,值得把他這句話放在心上:「而何為上帝意志?──我願意讓我的同伴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我的同伴──那就是上帝意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雜讀║個體的概念何來?- 淺讀佛洛姆《逃避自由》世界原是一,就連「個體」的概念都不是與生俱來,是透過漫長歲月逐漸形塑而成,是動態演化的過程,隨著不同的政經、文化背景、時空環境而適應出不同的樣貌。
    Thumbnail
    avatar
    王琇賢
    2023-01-19
    【個體經營】如何運用與生俱來的想像力,提升一輩子都需要的人際力?「我該這樣回覆他嗎?他會不會覺得我太主動了呢?」 「這樣講會不會太直接啊,不知道與會的其他人會怎麼想?」 「該怎麼表達,才能讓爸媽知道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卻又不會讓自己情緒失控呢?」 邀請閱讀至此的你,一起回想看看,通常在你面臨人際課題的選擇時,你通常會採取哪個作法呢? 「⋯⋯」 什麼是感知位置?
    Thumbnail
    avatar
    你的學涯教練 利他能
    2022-08-05
    【個體經營】掌握優勢感官,讓你從學習到溝通都能無往不利你也和我一樣,經常打開自己的備忘稿,在深夜一片寧靜的時刻,對著鍵盤敲敲打打好幾回,卻又總是刪了又刪嗎? 或許你需要的,不僅是理性的寫作綱要,而是一個能讓自己重新身歷其境的故事。透過故事表達,讓聽者彷彿回到當時的,你的世界! 何謂優勢感官?為何你我都需要認識它? 「你退伍之後有什麼打算呢?」
    Thumbnail
    avatar
    你的學涯教練 利他能
    2022-07-16
    個體主動探索熟悉旋律與琴鍵的相對關係中蘊含著正向回饋上周當我注意到C是有目地性的低頭試著彈出記憶中的《兒歌小蜜蜂》旋律時,讓我對C探索鍵盤的行為感到訝異。 許多特殊需求者因不同原因由家長安排接受或轉介到音樂治療,被動進入到音樂療育空間,有的本身喜歡,喜歡樂器。因此,當他們會有高動機融入,也在音樂療育情境中有很多主動的反應與回饋。 #第一個正向回饋
    Thumbnail
    avatar
    蕭瑞玲音樂治療隨想
    2022-03-10
    個體與集體潛意識個體潛意識存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儲藏從靈魂之初體驗的所有經驗與感受。而集體潛意識則包含所有個體的內在信念和意識集合。 當我們了解自己的潛意識運作,那麼就能理解自己的思維與性格模式(習性)、人生事件為何如此發生?和靈魂為何做如此安排。 當我們去理解集體潛意識,就能理解社會的運作以及宇宙的運行。好比疫情的
    Thumbnail
    avatar
    Lamoyun心靈書寫
    2021-09-10
    想成為自由工作者嗎?四個建議幫你認清自己的體質!去年的此時此刻,我正式離開大學教職,成為一個全職的文字及影像工作者。 這一年來跌跌撞撞,終於!好像!或許!能夠明白自己在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所以決定寫點什麼紀錄這一段路,也倚老賣老(但真的沒有那麼老!!)地提供一些小經驗。
    Thumbnail
    avatar
    遠藤小姐的接案人生
    2021-09-01
    個體合理(性別篇)Dorothea OLDANI on Unsplash 個體不要合理化,但我們偏偏要合理化,這是我看到前方的一對戀人想到的第一句話。這對戀人給我的印象是女性看起來很需要有人牽制才會有動作,男性鬆開她的手之後,她的右手就一直懸掛在那邊,沒有想去拉男性的左手,而女性的臉頰看起來就是一幅需要有人帶動才會
    Thumbnail
    avatar
    Fornik Tsai
    2021-07-23
    個體合理與社會合理Daniel Tafjord on Unsplash 我沒有看政見發表會——我是指第二次第十五屆總統與副總統的辯論會,就在我寫文章的此當下。我不意外的是由蔡英文女士開始攻防,其他候選人接招。當然,寫文章的這個此刻,他們仍激烈交手。對於台灣的未來,「習慣」由台灣人民共同負責與承擔,與共同決定——只可
    Thumbnail
    avatar
    Fornik Tsai
    2021-01-22
    【《大熊魂-終將破碎的我們》小說截角(3)】真正自由的個體         在第二十章結尾,凱文目送班吉離去,見班吉「順著通往湖面的路走去,消失在森林裡」,凱文心想班吉是他所知道的,「唯一一個真正自由的個體」。       
    avatar
    不染風(璞茗)
    202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