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從為自己負責開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是一個有點歷史的故事。
發生在兒子約小一時。
通常,我家的晚餐時光是家人可以輕鬆交流的。一晚,我們如常地在先生回家後,圍聚餐桌吃飯。 就在我伸手夾菜之際,先生突然暴怒吼道:「你在幹什麼?」心一驚,我眼光從先生視角跟著到兒子,只見兒子滿臉漲紅、眼淚將落未落,然後,我看到了桌上的飯粒。
呆住的兒子,讓先生更惱怒,他接著吼「還不撿起來!」在驚嚇中,我趕緊緩頰地跟兒子說「沒關係,撿起來就好。」一邊幫忙擦掉了桌上的飯粒。
再接下來,兒子含著眼淚、我吞著心裡的疑惑與不滿,沒有人再出聲地結束了那一天的晚餐。 疑惑的是,究竟是什麼讓平日溫和的先生大爆炸。害怕紛爭的我,沒有能力選擇當場應對。只能迂迴地在一週後的兩人晚餐時,開口向他詢問:「小時候,如果飯粒掉桌上會發生什麼事?」孰料,他有些情緒地說:「媽媽一巴掌就會打過來,哪像我那天那樣溫和。」我說:「哇!一巴掌,那真的會很驚嚇很害怕耶。」
那時候的我還不太會接住別人的心情,沒辦法當場好好秀秀先生。然而,那頓飯後,令人驚訝的是,再下次,兒子又掉了飯粒在桌上時,先生的反應已迥然不同。他邊拿起衛生紙,遞給兒子,說:「拿衛生紙擦起來就好。」
我不知道,先生在這一段互動中,在哪個轉折中看見了幼時那個委屈害怕的自己,又在 何時轉化了自己的應對姿態。但是,我相信,當人看見那個幼時無助的自己時,就有能力重新選擇,如何應對眼前的狀況、以及如何面對眼前這個小小的孩子。
我自己是這樣走過來的。而先生也讓我看見了這樣的可能性。 我想說的是,童年創傷經驗可以拿來轉化自己,卻絕不是放任自己錯待他人的理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悦讀分享]從預防醫學角度檢視負離子電位療法本文要幫大家科普一下『高濃度負離子可以形成主動防疫系統』這個觀念! 讓大家明白,對於各種已知或未知的病毒,我們都應主動出擊,建立防禦系統,而不是被動建立起阻擊系統。 把自已身體的健康水平提升,即使萬一再次遇到了疫情,也不用害怕。
    Thumbnail
    avatar
    芳療師媽媽 | 悦心禾行芳療諮詢
    2023-02-03
    [台北旅遊]松山療養院所長宿舍,從歷史中翻轉為靜心苑,「靜心療癒、養心健康、賞心紓壓」三大主題方向市定古蹟,怎麼拍都好拍松山療養院所長相信是許多上了年紀之人,才會知道這是甚麼地方??原來松山療養院就是松山區肺結核患治病院所,換言之;也就是這是個肺結核病患養病之所在。LET'S GO!!帶你來看一看這個松山療養院與所長宿舍吧。 松山療養院所長宿舍相關資訊:: 地址: 靜心苑一館 台北市南港區昆陽街164號 靜心苑二館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2-01-15
    王浩威/在衝突、分裂的群體中,我們所受的傷該如何療癒──讀《我們為何彼此撕裂?:從大團體心理學踏出和解的第一步》文/王浩威(醫師) 所謂深度心理學,指的是探討人們所不認識的自己的心理學。 佛洛伊德就曾經表示,當人類集體行動的時候,他們的心智往往是退行到孩子的狀況。這樣的說法是承續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 1841-1931)的說法。
    Thumbnail
    avatar
    心靈工坊文化
    2022-01-10
    和解療癒:曾被父親遺棄的香港影帝,從此成為憂鬱小生代名詞現在的你,已經可以好好修護過往關係了 帶著全新的勇氣,創造新的生命風景 這兩天港星梁朝偉持續宣傳著漫威電影「尚氣與十環傳奇」 這位性格內斂、演技深層的影帝難得提到自己童年的經歷 他說 任職夜場經理的父親在他7歲時3度離家出走後再也沒回家 在60年代末期的保守香港社會中,像他這樣破碎的家庭不多 他變得
    Thumbnail
    avatar
    Hsin老師|和解療癒
    2021-09-07
    所有的療癒從看見自己開始,你,看見自己了嗎?《活出全新的自己》讀後記(免費試閱)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成人是曾經受傷的孩子,這些傷,來自孩童時期不被理解和不被接納的部分,如今我們長大了,卻時常忘了自己已經長大,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可以為自己負責,並回頭照顧當時的自己。而這本書,則是要教會我們,如何自我療癒,如何再次把自己愛回來⋯⋯
    Thumbnail
    avatar
    思嘉
    2021-01-26
    【療癒從聽故事開始】專題網址搬移給有追蹤【療癒從聽故事開始】的大家, 因為近期在整併這裡的文章把它搬移到這個網址了~ https://vocus.cc/artnemotion/home ~非常謝謝你們的支持>< 之後也會繼續分享覺得值得說出來的故事:)) Sincerely, 潔妮
    avatar
    藍色貓咪
    2020-12-11
    成為精神疾病陪伴者:從不理解到諒解,「小鬱亂入」的家庭療癒之路(下)在演講「有個憂鬱症怪獸,名叫小鬱」與專訪中,《小鬱亂入》作者林妤恒感慨地提到,由於家中長輩不理解乃至畏懼精神疾病,導致患有躁鬱症的母親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而這個發生在至親身上的遺憾,或許成為妤恒長期投入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和學習成為陪伴者的動力。
    Thumbnail
    avatar
    SyndAvant
    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