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縱貫線,走進斯卡羅

2023/07/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斯卡羅》故事發生地。(筆者攝影)
「羅妹號事件」對曾經的我來說,只是課本上的幾行字句而已,時間上非常久遠,地理上也很是遙遠,不過《斯卡羅》一劇把恆春半島當年的風風雨雨刻畫得挺深刻,讓我對這段歷史有了更多想像。

這一趟去走阿朗壹古道,正是一次消除地理距離的好機會——沿著西濱一路南下、從高屏溪進入東港,接著就是貼著台灣海峽經過林邊、佳冬、枋寮、枋山、楓港、車城,然後抵達恆春,也是《斯卡羅》事發地區。
路途漫漫、時間稀少,只能登高望遠追憶那段歷史,不過從地理的腳路來看那段歷史,其實也非常有趣⋯⋯。

登龜山而小斯卡羅

斯卡羅指的是什麼?
「斯卡羅」指的是南遷的排灣化卑南族群,他們是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統治貴族,也是一個跨族群的大型酋邦政治實體。
羅妹號事件又是怎麼回事?
1867年3月,美國商船「羅妹號」在恆春地區發生船難,船員誤闖斯卡羅領地遭殺害後,引發美國出兵斡旋、清廷派軍南下,與當地的斯卡羅和移墾的閩、客庄人產生衝突,各種勢力在恆春半島碰撞與摩擦,一時之間風起雲湧;最後在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與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Tou-ke-tok)於出火一地簽訂「南岬之盟」書面協議後才告落幕,不過因為後續的管理不善,卻又種下牡丹社事件的遠因。
整個《斯卡羅》的故事劇情都在恆春半島發生,不過主要的地點聚集在柴城(現車城)、社寮(現射寮)、保力、統領埔(現統埔)、瑯嶠(現恆春)和豬朥束社(現屏東縣滿州、里德一帶),前四處更是衝突發生最密集的地方。
登上屏東車城龜山步道,短短15分鐘就可以一覽車城、社寮、保力、統埔這幾個地方,儘管一眼望去都已經是當代的房屋建設,不過還是可以透過劇情裡的對歷史的詮釋,想像當年在這裡發生的種種經過,大概就是一種思古幽之情懷吧。
離步道最近的是社寮,也就是吳慷仁飾演的阿水和閩南移民居住的地方;右方丘陵交界處則是保力,劇中夏靖庭飾演的林阿九就是保力聚落的領導人,是客家人早期進入開墾的地方;最左邊的則是車城,由雷洪飾演柴城頭人朱一丙所領導,一旁則是劇中車城、保力和社寮都想搶奪的地方稱——統領埔,這裡需要有斯卡羅族首領的同意才能使用。
因為水源、物資、租地等問題,這一帶整天都不是很寧靜,時而合作時而提防,成為《斯卡羅》的主旋律。

交通不便的瑯嶠

瑯嶠地區的不平靜,與物資的爭奪和權力爭鬥脫不了關係,但我想還有一個有趣的切角:交通。
大學時期我曾前往新竹尖石鄉田野調查,探詢尖石鄉為何會有「前/後山」的分野,儘管不是一次特別嚴謹的調查,但是卻從中發現道路開闢、公車路線與前後山分野的交疊關係,甚至連這個非正式叫法的出現時機,也與路網建設的時間點重疊。
簡單來說,當時我們發現前山(靠近市區地帶)的路網發達,所以逐漸自成一區,而同樣位在前山的小景屏一帶因為山路崎嶇,倒不被視為是前山地區,成為被包圍的孤島。
瑯嶠這裡又是如何呢?
其實就算不看古地圖,從當今的道路規劃也能略知一二,畢竟當代道路絕大部分都是從古道路演變而來。
進出恆春,就是一條台26省道和199、200兩條線道,再來就是靠海運運輸物資了;其中《斯卡羅》裡的車城和射麻里社、豬朥束社就是透過200線道連貫而起,因為腹地廣大、位居道路中心點,一山一海之間,成為瑯嶠之外資源最密集的三個地方。
瑯嶠(恆春)地區主要幹道路網。
恆春因為腹地廣大,自古熱鬧非凡、商業鼎盛,更因為2008年的電影《海角七號》再次聲名大噪,我也因為這部電影開啟了對台灣土地的想像與認識。恆春不大,當代街景是大量汽機車與古色古香的房屋巷弄所組成,熱鬧仍帶有樸素的氣息,鎮外城牆與城門說是全台灣保存最良好的。
恆春鎮北門與虎頭山一景。(筆者攝影)
墾丁或許是更知名的地區,不過在恆春半島上仍有許多歷史故事直得探索。

台灣唯一原始林古道——阿朗壹古道

剛剛提過現在許多路網系統都是依循古道建立而成,這一趟的阿朗壹古道自然也是一部分——或者說差點成為當代路網系統的一部分。
阿朗壹古道的全名其實是「琅嶠卑南古道」,也就是連接恆春與台東的古道路,換作現在的路網系統來看,就是200縣道、台26線,然後接上台9線到台東,而阿朗壹古道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已。
關於阿朗壹古道的種種,留到下一篇再說,滿洲、牡丹一直到達仁這一帶對我來說真的是個非常新鮮又印象深刻的地方,更是環島是怎樣也避不開的一塊淨土。
116會員
95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