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神秘學與西方心理學的對話 ~ #金花的秘密 讀行錄 01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提起《金花的秘密》,總是被榮格的門徒們推崇備至;其所根據的原書《太乙金華宗旨》,遣詞用字也比一般中國常見的丹書淺顯易懂許多...
但是對於較深入理解中國丹道理論與實修的人而言,榮格對這部經典的詮釋的確有過度解讀、甚至牽強附會的嫌疑...但讓我覺得有趣的是:就算榮格沒有經歷相關實修,但仍運用人類集體無意識共通的象徵來串連東方文化與西方文明的絲線。
完全陌生的文本刺激了榮格、並啟發了他生出許多靈感,甚至將他畢生心得貫串成一個完整體系!
從比較宗教、比較文化的角度來看,這些文本與紀錄都是值得珍視、深入研究的,我甚至覺得應該以超個人心理學來比較東西方神秘學文本的異同與會通。
從東方文化的角度來看榮格對太乙一書的解讀,他只是在書中找到他需要的素材來建構他的理論體系,迴避全盤接受的拜師學藝;口傳密教自然不會承認他的重要性。但,回頭來說,人類身體結構與心理機制既然如此通同,又何必堅持按照某特定文化來判定其正確性?
或許,若呂洞賓遇見榮格,反而會覺得榮格更有資格繼承他的學說...
· 正如人的身體擁有一種超越所有種族差異的共同解剖結構,人的心靈也擁有一種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識差異的共同基底,我稱為「集體無意識」。
· 無為:只是讓事情如其本然地發生。
· 回光:使人意識到對立面、與無意識的生命法則重新結合。
· 我們必須徹底窮盡生活,以至於生命中已不再有任何未盡之義務。
· 魂(logos):使認識分化的澄清之光;魄(eros):將事物交織為一。
· 集中意識於最內在領域之光,同時從所有外在/內在束縛中解脫出來。
· 意識必須沈入無意識中播下種子,從而將無意識提升至意識,並一起以精神再生之形式進入一種超個人的意識層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 精靈 - 協助大自然運行的生命力! ** 翻開佛經,開頭總是一群山神、海神、樹神、草木神、水神、火神、雷神、空神(沒錯,我小時候因為諧音笑了很久😆)...群集在佛陀座前聽法...起初我不明白哪裡來這麼多神?後來漸漸發現:要維持地球生態運作,就是要這麼多“神”(精靈、天使、大天使...) 作者
🏵️ 理解了宗教, 也就更深入理解了各民族的歷史、文化~ “宗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某天真有外星人來到地球之後,看到了這樣林林總總的宗教儀式與活動,應該會覺得傻眼吧🤣🤣🤣 目前存在於地球上的大大小小宗教派別不少於個!究竟,人們又該如何看待這樣複雜又無奈的現象呢?這些宗教們是否有個
每參訪一處原住民部落 總會問及是否仍然傳承巫文化 是否仍然有巫師駐守... 不得不承認 戰爭、教會、偏見造成 不可抹滅的傳承斷層! 雖然目前漸漸有精神回歸的趨勢 原住民貼近大地的生活形態也獲得認同 但仍然難以扭轉人們對原住民的偏見 她們對自己也一直沒有自主意識 不願承擔自身在臺灣文化中的重要性 或
** 性慾,是你的靈魂來地球學習之旅的門票 ** 性,始終是人類最難以啟齒的問題。每一個來到地球的靈魂,彷彿被肉體鎖死在地球上;因為性慾正是保證你的肉身基因能在地球繼續維持的強大拉力。所以,與其把性慾壓抑在自我的最底層,不如將之看成靈魂來地球學習的門票吧! 在瑜珈系統裡,性能量是昆達里尼的組成之一。
如何在精熟一項心智競技能力之後,又能在短時間內精通另一項身體競技藝術,甚至這兩者都能獲得世界冠軍的境界? 作者Josh Waitzkin自幼學習西洋棋,八度榮獲全美西洋棋冠軍,十八歲接觸“道德經”後被觸動而學習太極拳,並贏得多次全美及世界太極拳冠軍!在這兩項東西有別的技藝之間,作者究竟掌握到了什麼學
🏵️ 當今加速且多變的社會, 人文修養將成為橫跨領域的武器 ~ 愛因斯坦、達爾文、維根斯坦、愛迪生、萊特兄弟、達文西...等人,都是靠著求知慾與自學成材的,當我們內在有求知的熱情,便能轉化外在知識成為靈感與創意的泉源! 目前人們面臨的處境是:人類壽命增長,退休時間也拉長到7、80歲,
** 精靈 - 協助大自然運行的生命力! ** 翻開佛經,開頭總是一群山神、海神、樹神、草木神、水神、火神、雷神、空神(沒錯,我小時候因為諧音笑了很久😆)...群集在佛陀座前聽法...起初我不明白哪裡來這麼多神?後來漸漸發現:要維持地球生態運作,就是要這麼多“神”(精靈、天使、大天使...) 作者
🏵️ 理解了宗教, 也就更深入理解了各民族的歷史、文化~ “宗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某天真有外星人來到地球之後,看到了這樣林林總總的宗教儀式與活動,應該會覺得傻眼吧🤣🤣🤣 目前存在於地球上的大大小小宗教派別不少於個!究竟,人們又該如何看待這樣複雜又無奈的現象呢?這些宗教們是否有個
每參訪一處原住民部落 總會問及是否仍然傳承巫文化 是否仍然有巫師駐守... 不得不承認 戰爭、教會、偏見造成 不可抹滅的傳承斷層! 雖然目前漸漸有精神回歸的趨勢 原住民貼近大地的生活形態也獲得認同 但仍然難以扭轉人們對原住民的偏見 她們對自己也一直沒有自主意識 不願承擔自身在臺灣文化中的重要性 或
** 性慾,是你的靈魂來地球學習之旅的門票 ** 性,始終是人類最難以啟齒的問題。每一個來到地球的靈魂,彷彿被肉體鎖死在地球上;因為性慾正是保證你的肉身基因能在地球繼續維持的強大拉力。所以,與其把性慾壓抑在自我的最底層,不如將之看成靈魂來地球學習的門票吧! 在瑜珈系統裡,性能量是昆達里尼的組成之一。
如何在精熟一項心智競技能力之後,又能在短時間內精通另一項身體競技藝術,甚至這兩者都能獲得世界冠軍的境界? 作者Josh Waitzkin自幼學習西洋棋,八度榮獲全美西洋棋冠軍,十八歲接觸“道德經”後被觸動而學習太極拳,並贏得多次全美及世界太極拳冠軍!在這兩項東西有別的技藝之間,作者究竟掌握到了什麼學
🏵️ 當今加速且多變的社會, 人文修養將成為橫跨領域的武器 ~ 愛因斯坦、達爾文、維根斯坦、愛迪生、萊特兄弟、達文西...等人,都是靠著求知慾與自學成材的,當我們內在有求知的熱情,便能轉化外在知識成為靈感與創意的泉源! 目前人們面臨的處境是:人類壽命增長,退休時間也拉長到7、80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方面,榮格的追隨者十分明白,真正的心靈研究是必需要將心靈的思考重新放在真實的生活空間裡,而不是拘泥於所謂科學領域,或是是否符合科學研究的要求。然而另一方面,就像所有的知識體系一樣,榮格的追隨者也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放而不是奧祕封閉的思考體系,是可以和其他思想體系繼續對話,做更多的交流的。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Thumbnail
榮格細心地注意到,術語為「歷史所創造並賦予定見」(historically coined and prejudiced),會有偏見。自然地,我們該考量與再檢視的,不僅於榮格本人的著作,還包括所有隨後興起的榮格學派文獻,為的是要探究它們的歷史「成見」(prejudices),以及所有因之而起的其他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部 星際對話小說,描述了 人類 與 星際存有 之間的交流。故事中描述一個人類與星際存有之間的對話,以及對於 入夢 和 未知 內心感到有些許的緊張與害怕。書本提到了 修仙升級 和 意識提升 的主題,有一定的奇幻元素。
Thumbnail
在湖南省坪陽鄉的「轉生村」裡,有多達110位居民自稱能清楚記得自己的前世,這些轉生記憶經前世家人核實後,被確認無誤。「集體潛意識」早期由卡爾·榮格提出,認為人類行為受過去經驗和文化傳統影響,並非源自個人的經歷,而是整體文化歷史的積澱。台灣的現代制度和發展是否受到特定朝代集體潛意識的影響?
Thumbnail
哈囉 大家 今天又要來開心聊聊天了~ 我最近開始在看榮格的書,先說一下,因為榮格很有名,畢竟他是心理學的權威,和「佛洛伊德」和「阿德勒」是心理學的三大先驅, 所以我也沒有什麼資格或足夠的知識量來分享或介紹他的學問,他的書其實也有點硬, 感覺哲學和心理學的書都蠻需要看兩遍以上,因為他們也
Thumbnail
說起分析心理學,大家可能會想到榮格(Carl Gustav Jung),可能會覺得他的學說充斥著超自然色彩,是偽科學。我們暫且先將這些爭論擱置一旁,不可否認的是:榮格他提出的見解,確實拯救了許多受苦的人的靈魂,而且他的理論,至今仍保有一定影響力。 這看起來很像結語的話只是個引子……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我們來到了意識和潛意識交會的路徑,也是當下新意識的我們所面臨到的靈性覺醒之路,其內在歷程的拆解會是長成什麼樣?   請讀者回憶一下,自己第一次碰觸到潛意識/靈魂時是什麼樣的感覺感受,在一個什麼樣的時空脈絡之下,或是你自己有記憶的為主,如果有的話   從WE的文本來看,崔斯坦第一次來到愛爾蘭,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方面,榮格的追隨者十分明白,真正的心靈研究是必需要將心靈的思考重新放在真實的生活空間裡,而不是拘泥於所謂科學領域,或是是否符合科學研究的要求。然而另一方面,就像所有的知識體系一樣,榮格的追隨者也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放而不是奧祕封閉的思考體系,是可以和其他思想體系繼續對話,做更多的交流的。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Thumbnail
榮格細心地注意到,術語為「歷史所創造並賦予定見」(historically coined and prejudiced),會有偏見。自然地,我們該考量與再檢視的,不僅於榮格本人的著作,還包括所有隨後興起的榮格學派文獻,為的是要探究它們的歷史「成見」(prejudices),以及所有因之而起的其他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部 星際對話小說,描述了 人類 與 星際存有 之間的交流。故事中描述一個人類與星際存有之間的對話,以及對於 入夢 和 未知 內心感到有些許的緊張與害怕。書本提到了 修仙升級 和 意識提升 的主題,有一定的奇幻元素。
Thumbnail
在湖南省坪陽鄉的「轉生村」裡,有多達110位居民自稱能清楚記得自己的前世,這些轉生記憶經前世家人核實後,被確認無誤。「集體潛意識」早期由卡爾·榮格提出,認為人類行為受過去經驗和文化傳統影響,並非源自個人的經歷,而是整體文化歷史的積澱。台灣的現代制度和發展是否受到特定朝代集體潛意識的影響?
Thumbnail
哈囉 大家 今天又要來開心聊聊天了~ 我最近開始在看榮格的書,先說一下,因為榮格很有名,畢竟他是心理學的權威,和「佛洛伊德」和「阿德勒」是心理學的三大先驅, 所以我也沒有什麼資格或足夠的知識量來分享或介紹他的學問,他的書其實也有點硬, 感覺哲學和心理學的書都蠻需要看兩遍以上,因為他們也
Thumbnail
說起分析心理學,大家可能會想到榮格(Carl Gustav Jung),可能會覺得他的學說充斥著超自然色彩,是偽科學。我們暫且先將這些爭論擱置一旁,不可否認的是:榮格他提出的見解,確實拯救了許多受苦的人的靈魂,而且他的理論,至今仍保有一定影響力。 這看起來很像結語的話只是個引子……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我們來到了意識和潛意識交會的路徑,也是當下新意識的我們所面臨到的靈性覺醒之路,其內在歷程的拆解會是長成什麼樣?   請讀者回憶一下,自己第一次碰觸到潛意識/靈魂時是什麼樣的感覺感受,在一個什麼樣的時空脈絡之下,或是你自己有記憶的為主,如果有的話   從WE的文本來看,崔斯坦第一次來到愛爾蘭,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