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155緣中菩提,覺悟之道。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原生,我的追求若是一種虛幻,只因我沒有能力演化愛。你所追求的清闲自在,若是一種福氣,只因你選擇無為。無為有為若不是兩個單純的名詞,你還有執著嗎?你還是覺悟民族嗎?是故,緣中菩提不是阿彌陀佛的覺悟之道,是原生的覺悟之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1.8K內容數
    果瓜成佛記是說果瓜(人名),十歲絕命模子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攝化的國土,果瓜命終十念阿彌陀佛,第十念之後動了一個念頭,就是要挑戰阿彌陀佛。心生嗔恚而到了極樂世界,果瓜對彌陀說:為何只讓我活到十歲年華?彌陀說:就是要讓你來挑戰我。果瓜開始挑戰阿彌陀佛和成就佛道之路,果瓜最後成了阿彌陀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孩子,了解生活中的義意?有為無為不是兩個單純的名詞,你會懂得取捨拿捏嗎?你要從因緣中看自己,你的念頭不要如如不動,不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不然過極就是一種失調。你還選擇平衡,不選擇無我嗎?
    孔子問曰: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只具有一種功能、只限於一定的用途。我回曰:人無完人,佛有遐疵,這是人的精神面貌。孩子要有為,必需成就最好一個人的法身,觀古論志、觀今論古。有為無為就是兩個名詞,有無兩用,沒有執著,成就一種緣中菩提。
    菜根譚問曰:備極品嘗人世滋味,方才知道恬淡寂泊的修為真諦。我回曰:孩子感受到生命的喜悅,他跳動的心,就是一個音符,一種旋律,感受到他的妙性。這種純真就是一種破解,只不是一種非常道。老子問曰:孩子的笑容就是最好的慈悲與博愛精神。
    因為思迷與沮咒,我佛如來成就無我菩提,破解了這種種。覺悟民族可以有另一條道破解思迷與沮咒嗎?我的童年念頭再動,我不能殺了孩子的念頭,我對他說了:就是做一個最好的人,證其法身。老子問曰:你還是阿彌陀佛?
    正道和外道分別了我與和尚,我與和尚談一個最好的人,你做嗎?聰明的和尚知道了我的奸計,他說:我是一個最好的人還是和尚嗎?我不能和你一樣活出人間滋味,我有戒律,這個分別,你認同我是一個最好的人嗎?認同了,你跟隨我做吧。 聽到極樂世界有女人,我看了鏡中的我,問:我醜嗎?醜!醜在哪裏?我是真心愛女人,你們想
    不承認自己的小失誤,離正道的開始。開始的時候只是犯了一些小失誤,而覺得無所謂,將它淹蓋,心中的計算機已記錄在線了。記錄你心的不完善,你越不想讓人知道的,偏偏有人知道。想不離正道,就要小心自己了, 因為我喜歡女人,所以我說極樂世界有女人,這是不是一種綁架?如果是!我只想對我的朋友說:這喜歡吃豬肉,極樂
    孩子,了解生活中的義意?有為無為不是兩個單純的名詞,你會懂得取捨拿捏嗎?你要從因緣中看自己,你的念頭不要如如不動,不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不然過極就是一種失調。你還選擇平衡,不選擇無我嗎?
    孔子問曰: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只具有一種功能、只限於一定的用途。我回曰:人無完人,佛有遐疵,這是人的精神面貌。孩子要有為,必需成就最好一個人的法身,觀古論志、觀今論古。有為無為就是兩個名詞,有無兩用,沒有執著,成就一種緣中菩提。
    菜根譚問曰:備極品嘗人世滋味,方才知道恬淡寂泊的修為真諦。我回曰:孩子感受到生命的喜悅,他跳動的心,就是一個音符,一種旋律,感受到他的妙性。這種純真就是一種破解,只不是一種非常道。老子問曰:孩子的笑容就是最好的慈悲與博愛精神。
    因為思迷與沮咒,我佛如來成就無我菩提,破解了這種種。覺悟民族可以有另一條道破解思迷與沮咒嗎?我的童年念頭再動,我不能殺了孩子的念頭,我對他說了:就是做一個最好的人,證其法身。老子問曰:你還是阿彌陀佛?
    正道和外道分別了我與和尚,我與和尚談一個最好的人,你做嗎?聰明的和尚知道了我的奸計,他說:我是一個最好的人還是和尚嗎?我不能和你一樣活出人間滋味,我有戒律,這個分別,你認同我是一個最好的人嗎?認同了,你跟隨我做吧。 聽到極樂世界有女人,我看了鏡中的我,問:我醜嗎?醜!醜在哪裏?我是真心愛女人,你們想
    不承認自己的小失誤,離正道的開始。開始的時候只是犯了一些小失誤,而覺得無所謂,將它淹蓋,心中的計算機已記錄在線了。記錄你心的不完善,你越不想讓人知道的,偏偏有人知道。想不離正道,就要小心自己了, 因為我喜歡女人,所以我說極樂世界有女人,這是不是一種綁架?如果是!我只想對我的朋友說:這喜歡吃豬肉,極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名為假名,亦即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 龍樹菩薩
    Thumbnail
    悟道 - 道只能悟、無法學 “悟道”是中國傳統哲學與修行中的一個核心概念。簡單來說,“道”是宇宙萬物的本質規律和根本法則,而“悟”則是對這一規律的理解與體認。與傳統學習不同的是,“悟道”強調的是一種心靈上的開悟,而非知識上的積累。因此,道是無法通過學習來掌握的,它只能被體會、被感悟。
    Thumbnail
    放下執著 我曾追求無欲無求的狀態,就像佛教裡面常會說的“放下執著”這句話。我開始不再去執著平常人在追求的事物,但後來我發現這樣生活不是我要的,因為那不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導讀:   【如來所得法】:如來於法實無所得,以無所得心,悟真空無相之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法無實無虛】:真空無相之理,不可取及說,唯假以文字之方便,以心傳心,傳佛心印。如來所得法,此法即此心,心外更無別法
    Thumbnail
     佛教的精神,可以說就是「菩提心」與「出離心」。「菩提心」就是「覺」,「覺」是自覺與覺他,所以,菩提心是包含悲願與智慧的。如果智慧之中沒有蘊涵度眾生的悲願,那麼這樣的菩提心不完整;如果菩提心和出離心不相應,那麼就不得解脫。所謂「出離心」就是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心,通常一般人講出離,往往只談到出離五欲,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經文導讀:   【無為法】:離因緣造作之法,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名為假名,亦即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 龍樹菩薩
    Thumbnail
    悟道 - 道只能悟、無法學 “悟道”是中國傳統哲學與修行中的一個核心概念。簡單來說,“道”是宇宙萬物的本質規律和根本法則,而“悟”則是對這一規律的理解與體認。與傳統學習不同的是,“悟道”強調的是一種心靈上的開悟,而非知識上的積累。因此,道是無法通過學習來掌握的,它只能被體會、被感悟。
    Thumbnail
    放下執著 我曾追求無欲無求的狀態,就像佛教裡面常會說的“放下執著”這句話。我開始不再去執著平常人在追求的事物,但後來我發現這樣生活不是我要的,因為那不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導讀:   【如來所得法】:如來於法實無所得,以無所得心,悟真空無相之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法無實無虛】:真空無相之理,不可取及說,唯假以文字之方便,以心傳心,傳佛心印。如來所得法,此法即此心,心外更無別法
    Thumbnail
     佛教的精神,可以說就是「菩提心」與「出離心」。「菩提心」就是「覺」,「覺」是自覺與覺他,所以,菩提心是包含悲願與智慧的。如果智慧之中沒有蘊涵度眾生的悲願,那麼這樣的菩提心不完整;如果菩提心和出離心不相應,那麼就不得解脫。所謂「出離心」就是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心,通常一般人講出離,往往只談到出離五欲,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經文導讀:   【無為法】:離因緣造作之法,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