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 讀書會:科學傳播和科普差在哪?大眾為什麼需要懂科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大家好,我是菜編。「讓我們來跟大家科普一下。」近年來,這句話被用到爛掉,連非科學的說文解字,也錯誤挪用來個「科普」。然而,科學為何需要被普及?不是只有科學家需要懂科學嗎?Sky in the wall自詡為一個科學傳播平臺,科學傳播跟科普一樣嗎?Sky成員間的首次讀書會,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針對科學傳播的由來及事例進行討論!

科學傳播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Science Communication 在臺灣被翻譯成科學傳播,到現在還是很新的概念,而雖然 Communication(溝通)是雙向的詞,但追溯到1960年代,最初讓知識從學界向外傳播的主旨,卻是想讓大眾認識科學(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PUS),以單向講述事實,雖然概念類似1825年法拉第先生在聖誕演說時草創的科學普及(Popular Science),都會將艱澀難懂的科學知識教授給大眾,但PUS不只會講科學好的一面,也會提到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例如瑞秋.卡森的著作《寂靜的春天》,即是一部向大眾描述殺蟲劑對生態環境危害的經典之作。從這之後,科學家是不是太好為人師?讓學術圈外的人理解科學,能對世界帶來什麼改變?以上的疑慮、學界與非學界間的關係便逐漸產生變化。

raw-image

  隨著科學及科技發展,有些技術也逐漸影響到生活,例如基因編輯和近期興起的AI議題,因此從1990年代開始,社會開始重視強調雙向互動的公眾參與科學(Public Engagement of Science, PES),傳播過程中不直接提供答案,而是要引導思考。由學界向大眾解釋原理,對有風險的部分,民眾可以提供自已的意見,變得更有批判性,也才有可能影響到政策制定的方向,舉例來說:隨著AI技術的發展,將來如何進行管制是個很重要的議題,但制定政策的人並非都有程式背景,因此從現在開始傳播相關知識,將可能的風險解釋清楚,培養出對社會的病識感,理解政策的改變並非只是條文的改變,影響範圍可能更大,將來需要的時候,才可能具備足夠的知識進行決斷。

科學傳播者的貢獻,英國有撿屍車?

  這場讀書會主持人是畢業於愛丁堡大學科學傳播學程的碩士,他分享科學傳播專業的學生畢業後,除了可以成為創作者,產出科學相關內容,也能做科學傳播研究,還有機會成為政府幕僚,轉譯最新的研究成果,參與擬定政策,如發展科學傳播較久的英國,政府為了減輕急診室跟健保負擔,會派「撿屍車」把路邊喝醉的人接上車休息,甚至打點滴,讓他們恢復意識後才能離開,這就是科學傳播者的貢獻,由此減少因酒醉而突發的緊急醫療問題,像跌倒撞破頭。

  除此之外,他也提到舉辦類似公聽會及工作坊等活動的重要性,配合實務專業者的參與,才有可能擬定出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法,以開闢新路為例,除了由交通專業學者參與,也需要收集在地民眾的體感經驗,哪裡多一條路對他們的生活有幫助,哪裡的路拓寬後,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他們可能是最清楚的人。

關於科學傳播,臺灣走到哪裡?

  臺灣在雙向的科學傳播方面的發展還很少,目前主要發展的都在科普層面居多,但就算只做單向傳播,以對研究有利的角度來說,因為經費多來自國科會,讓社會大眾理解科學家到底在幹嘛,說服他們我們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我相信對經費取用的質疑會少許多。大學社會責任(USR)是一個強制大學教授要分享自己研究的工作項目,但對學者來說,研究工作已經讓人分身乏術,而且若是原意被媒體曲解,甚至可能打擊到自己信譽,以上的壓力及對傳播管道的不信任,可能導致他們對這件事興致缺缺,如果臺灣有更多科學傳播者就好了,能協助學者們對大眾進行發表!Sky會持續在這條路上努力,這邊也推薦給各位:SMC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他們做得非常好。最後,要期待下次的讀書會喔~

  文末幫自己做個廣告:如果你正因USR而苦惱,或是想分享自己的研究給社會大眾,卻不知如何下筆,我可以幫忙喔! 詳情請見粉專貼文:https://www.facebook.com/brainhavemouth/posts/pfbid0f64dUDAJBzyobwUBwhfEGrvutFV6CG5iArgR6FnUKKyFmnuxxuzQShjL3pw6YSJLl


追蹤我個人的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rainhavemouth
追蹤Sky in the wallhttps://www.facebook.com/skyinthewall

喜歡我的文章按讚追蹤加分享!或是斗內起來!

也能在留言處提出你的看法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政佑-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07
Sky 讀書會:科學中的對話,聽見公眾的聲音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陳政佑-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27
avatar-img
陳政佑的沙龍
2.6K會員
188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陳政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本文討論科學傳播中風險溝通的重要性,強調情緒、信任和媒體報導等因素對公眾風險認知的影響,並提倡回應性溝通模式,透過風險評估和管理,針對公眾的擔憂進行有效溝通。
Thumbnail
2025/04/21
本文討論科學傳播中風險溝通的重要性,強調情緒、信任和媒體報導等因素對公眾風險認知的影響,並提倡回應性溝通模式,透過風險評估和管理,針對公眾的擔憂進行有效溝通。
Thumbnail
2024/11/10
這篇文章探討了科學新聞的定義及其重要性,特別是科學記者在傳播科學知識中的角色。隨著自媒體的興起,科學家能直接與公眾溝通,削弱了科學記者的傳播獨特性。然而,科學記者除了傳遞新知,還能進行深入報導、檢視科學的可靠性。文章還強調科學新聞的批判性質,及其在面對假訊息的挑戰中所需的全新思考。
Thumbnail
2024/11/10
這篇文章探討了科學新聞的定義及其重要性,特別是科學記者在傳播科學知識中的角色。隨著自媒體的興起,科學家能直接與公眾溝通,削弱了科學記者的傳播獨特性。然而,科學記者除了傳遞新知,還能進行深入報導、檢視科學的可靠性。文章還強調科學新聞的批判性質,及其在面對假訊息的挑戰中所需的全新思考。
Thumbnail
2024/07/04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Thumbnail
2024/07/04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科學新聞的定義及其重要性,特別是科學記者在傳播科學知識中的角色。隨著自媒體的興起,科學家能直接與公眾溝通,削弱了科學記者的傳播獨特性。然而,科學記者除了傳遞新知,還能進行深入報導、檢視科學的可靠性。文章還強調科學新聞的批判性質,及其在面對假訊息的挑戰中所需的全新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科學新聞的定義及其重要性,特別是科學記者在傳播科學知識中的角色。隨著自媒體的興起,科學家能直接與公眾溝通,削弱了科學記者的傳播獨特性。然而,科學記者除了傳遞新知,還能進行深入報導、檢視科學的可靠性。文章還強調科學新聞的批判性質,及其在面對假訊息的挑戰中所需的全新思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Sky 讀書會再度登場,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科學傳播的過程」,作為一個相對新的學門,科學傳播融合各式傳播學理論,不同理論有不同的傳播模型,發展這些模型的目的在於:釐清科學傳播的過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Sky 讀書會再度登場,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科學傳播的過程」,作為一個相對新的學門,科學傳播融合各式傳播學理論,不同理論有不同的傳播模型,發展這些模型的目的在於:釐清科學傳播的過程。
Thumbnail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TW(Science Media Centre Taiwan)已經在台灣和100多間以上的媒體合作,並且至今已經發表過超過3000篇的文章,雖然目前規模仍不大,但是已經取得許多顯著的成效」-這是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執行長陳璽尹博士開場白中的一段話,而Sky就這些數字裡有一些小小的
Thumbnail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TW(Science Media Centre Taiwan)已經在台灣和100多間以上的媒體合作,並且至今已經發表過超過3000篇的文章,雖然目前規模仍不大,但是已經取得許多顯著的成效」-這是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執行長陳璽尹博士開場白中的一段話,而Sky就這些數字裡有一些小小的
Thumbnail
Sky讀書會再度登場,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科學的定義」。國中課本上寫道科學研究有七步驟,順序由觀察開始,接著產生問題、文獻探討、形成假說、實驗、結果分析,最後提出結論,雖然教科書上這樣寫,但照著這個順序所產生的「結果」,就是「科學」嗎?除此之外,大家或許都覺得科學既客觀又中立,但這是科學的真實樣貌嗎?
Thumbnail
Sky讀書會再度登場,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科學的定義」。國中課本上寫道科學研究有七步驟,順序由觀察開始,接著產生問題、文獻探討、形成假說、實驗、結果分析,最後提出結論,雖然教科書上這樣寫,但照著這個順序所產生的「結果」,就是「科學」嗎?除此之外,大家或許都覺得科學既客觀又中立,但這是科學的真實樣貌嗎?
Thumbnail
科學為何需要被普及?不是只有科學家需要懂科學嗎?Sky in the wall自詡為一個科學傳播平臺,科學傳播跟科普一樣嗎?Sky成員間的首次讀書會,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針對科學傳播的由來及事例進行討論!
Thumbnail
科學為何需要被普及?不是只有科學家需要懂科學嗎?Sky in the wall自詡為一個科學傳播平臺,科學傳播跟科普一樣嗎?Sky成員間的首次讀書會,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針對科學傳播的由來及事例進行討論!
Thumbnail
因此,我們可以說,一個好的報導是可以提升我們對於問題的理解能力,增強我們對於社會的靈敏度。反之,倘若只是隨便的、沒有營養的「農場文」,或者是為了獲得收益訂下的「標題文」,這些盲目追求流量或資本的文章,字裡行間就透露出稍嫌庸俗的氣息。 今天,一位理科背景的同學於中場下課時間走到台前向老師提問,此時的筆
Thumbnail
因此,我們可以說,一個好的報導是可以提升我們對於問題的理解能力,增強我們對於社會的靈敏度。反之,倘若只是隨便的、沒有營養的「農場文」,或者是為了獲得收益訂下的「標題文」,這些盲目追求流量或資本的文章,字裡行間就透露出稍嫌庸俗的氣息。 今天,一位理科背景的同學於中場下課時間走到台前向老師提問,此時的筆
Thumbnail
除了實質的研究結果,學歷在各方面仍有相當的影響力,社會通常會較信任知名大學、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而偏廢小大學、小機構的研究成果。 近幾年越來越多人從事科普寫作,他們會以較平易近人的文字描述科學研究成果,這些人裡面有一些本身是科學家,有一些不是,這些人正是科學家與大眾間的橋梁。
Thumbnail
除了實質的研究結果,學歷在各方面仍有相當的影響力,社會通常會較信任知名大學、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而偏廢小大學、小機構的研究成果。 近幾年越來越多人從事科普寫作,他們會以較平易近人的文字描述科學研究成果,這些人裡面有一些本身是科學家,有一些不是,這些人正是科學家與大眾間的橋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