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一:「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陽明病,脈遲」,脈遲為寒,就是胃虛寒了,「食難用飽」,吃一點點就飽了,「飽則微煩、頭眩」,因為胃寒,消化能力差,吃下去的東西會撐在胃裡面,久了造成氣壅濕聚而內生熱(久濕生熱),虛熱上逆而頭暈,這種頭暈的現象與水飲造成的頭暈不同,「必小便難」,濕熱下流於下,下焦被濕堵到了,造成排尿困難,「此欲作谷癉」,脾臟功能不好,脾濕盛胃熱不足,濕會越來越多往下焦停滯,造成腹滿的現象,「雖下之,腹滿如故」,看到腹滿時用攻下之法,而腹滿的情況卻未見改善,「所以然者,脈遲故也」,這是因為脾主濕,脾臟功能差,胃熱不足,濕會越來越盛,濕是往下的,濕不停地累積在下焦,造成腹滿,如果濕太多堵到了,小便自然會減少,如果小便很正常,代表濕有管道排掉,造成虛寒的原因就是裡面濕太盛了,濕氣太重了,濕堵在裡面就全身發黃,就是「谷癉」,去濕的方式要利小便而非攻下。
谷癉是脾濕太盛,濕往下堵到十二指腸,濕堵在裡面不走自然就會有「熱」產生,所以「濕熱」把十二指腸的通道給堵住了,食糜無法往下送自然就會脹滿了,造成胃的下口有宿垢,膽汁無法進入十二指腸會逆流進入肝臟入血分,造成皮膚黃的現象,當濕熱累積越來越多後,濕熱會下注到膀胱,使得膀胱裡面濕濕黏黏的,小便受阻而無法排出來,如果濕熱下注到大腸中,就會形成肛門痔瘡,所以痔瘡是來自小腸(十二指腸)濕熱下注造成的,並非來自大腸,原因在此,而根本的源頭就是脾臟寒濕。
這條辨告訴我們,同樣都是腹滿,陽明實熱的腹滿,脈數且大,不大便、口燥渴、流大汗;而陽明中寒的腹滿是脈微而遲,有大便只是消化速度很慢,沒有流大汗,小便少,身體發黃,是脾濕太盛造成的。水的氣化靠胃熱,食物的消化靠脾,脾濕盛脾臟腫大造成的腹滿,應該要健脾去濕利小便,而非治療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二〇八:「陽明病」,初欲食,大便自調,小便反不利,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煩,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並,脈緊則愈。 「陽明病,初欲食」,陽明病一開始的時候仍可以吃得下東西, 排除腸胃虛寒,寒濕阻滯三焦的情況下(也就是上一條辨的論述),大便應當是比較乾燥,小便是通利的。陽明是受納
「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陽明證如果能吃東西代表中風,風就是熱,代表脾陽沒有受到阻遏,胃熱足夠消化水穀,「不能食,名中寒」,如果不能食,就是胃寒了,胃的蠕動沒了,舌苔白,三天沒大便也不覺得痛,這是少陰症,是寒造成的便秘,用「大黃附子細辛湯」來治療。 臨床上會看到病人吃益生菌來幫助排便,益生菌只有治
二〇七:「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 「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食」,陽明中寒,代表腸胃已經不能蠕動了,因為胃火太弱,太冷了,食物、水都停在胃中無法消化往下走,「小便不利」,寒濕下注阻滯三焦水道,加上腸胃
「陽明中風」,中風的意思指的是有太陽表熱,「口苦,咽乾」,這是因為陽明燥熱,迫使膽汁無法進入十二指腸,反逆入血分而口苦,津液不足而咽乾,「腹滿」,宿食堆積在腸道中,「微喘」,肺的津液不足時會喘,正常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如果陰陽循環不通時,肺氣不舒,毛孔閉遏,就會有喘的現象,「發熱,惡寒,脈浮而緊」,
「傷寒轉系陽明者」,太陽病沒治好,病邪傳經到陽明的人,「其人濈然微汗出也」,病傳經到陽明後,腸胃的津液被快速消耗,腸子裡面有灶屎,灶屎會產生實熱,熱會消耗津液透過流汗來散熱,這是全身性的流汗,如果只有手心、腳掌有出汗,這是胃虛,胃陽不足,脾主四肢,胃氣不足時出來的時後會先到四肢去,但是卻無法再次回到
二〇三:「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謂繫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鞕者,為「陽明」病也。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一般來說傷寒的脈是浮緊的脈,而浮脈代表病在表,緩脈雖然是一息四至,但是跳起來比較弛緩鬆懈,代表腸胃比較虛弱,食慾不佳,雖有表證但是
二〇八:「陽明病」,初欲食,大便自調,小便反不利,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煩,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並,脈緊則愈。 「陽明病,初欲食」,陽明病一開始的時候仍可以吃得下東西, 排除腸胃虛寒,寒濕阻滯三焦的情況下(也就是上一條辨的論述),大便應當是比較乾燥,小便是通利的。陽明是受納
「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陽明證如果能吃東西代表中風,風就是熱,代表脾陽沒有受到阻遏,胃熱足夠消化水穀,「不能食,名中寒」,如果不能食,就是胃寒了,胃的蠕動沒了,舌苔白,三天沒大便也不覺得痛,這是少陰症,是寒造成的便秘,用「大黃附子細辛湯」來治療。 臨床上會看到病人吃益生菌來幫助排便,益生菌只有治
二〇七:「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 「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食」,陽明中寒,代表腸胃已經不能蠕動了,因為胃火太弱,太冷了,食物、水都停在胃中無法消化往下走,「小便不利」,寒濕下注阻滯三焦水道,加上腸胃
「陽明中風」,中風的意思指的是有太陽表熱,「口苦,咽乾」,這是因為陽明燥熱,迫使膽汁無法進入十二指腸,反逆入血分而口苦,津液不足而咽乾,「腹滿」,宿食堆積在腸道中,「微喘」,肺的津液不足時會喘,正常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如果陰陽循環不通時,肺氣不舒,毛孔閉遏,就會有喘的現象,「發熱,惡寒,脈浮而緊」,
「傷寒轉系陽明者」,太陽病沒治好,病邪傳經到陽明的人,「其人濈然微汗出也」,病傳經到陽明後,腸胃的津液被快速消耗,腸子裡面有灶屎,灶屎會產生實熱,熱會消耗津液透過流汗來散熱,這是全身性的流汗,如果只有手心、腳掌有出汗,這是胃虛,胃陽不足,脾主四肢,胃氣不足時出來的時後會先到四肢去,但是卻無法再次回到
二〇三:「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謂繫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鞕者,為「陽明」病也。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一般來說傷寒的脈是浮緊的脈,而浮脈代表病在表,緩脈雖然是一息四至,但是跳起來比較弛緩鬆懈,代表腸胃比較虛弱,食慾不佳,雖有表證但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脹氣、胃食道逆流、腸躁症、消化不良都會影響睡眠,尤其在晚上20點之後,較晚進食、吃得比較甜、油膩,都會造成消化問題,進而影響到睡眠。 脹氣、消化不良的人,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會入睡,並且晚上比較容易醒來,晚睡加上睡不好,白天自然也會感到比較疲累。 人體90%血清素都是從「腸胃細胞」生成,而血
謝謝病人的飲料與紅豆湯 感恩 ------------- 減肥不敢吃白飯造成便秘嚴重 減肥飲食失衡,不吃米飯,過度以蔬果當主食,可能引發「嚴重便秘」 白飯有益氣生津作用,能補充腸道水份,讓身體較不易便秘。 建議胃炎、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經常脹氣、便秘、腹瀉等胃病族群,每天至少吃1.
飲水不足: 一旦水喝的少,自然腸道內殘留的水分就少,糞便也就變得乾燥堅硬。 食物攝取不足: 由於飲食的精緻化、吃太少、過度減肥、纖維食物吃不足,都會造成便秘。 情緒因素: 緊張、壓力或憂愁、思慮過度的人,壓力會使腸道肌肉緊張,長期處在高壓緊張的環境導致便祕。 運動不足: 長期久坐,
[胃食道逆流之中醫治療,賁門鬆弛] 30多歲的女患者,110年9月中來看初診,嚴重的胃食道逆流至咽喉乾燥刺痛咳嗽,餓的時候胃噪雜,吃了東西又胃脹氣,反覆的口乾舌燥就算多喝水也沒有用。當月已經先去西醫檢查出"胃賁門鬆弛"。但是,第二次來複診居然是相隔9個多月後?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她的家人覺得那麼嚴重
  早年腸胃功能失調,常常拉肚子,經過多年的探索和調養,身體逐漸展現正常的吸收力。成長過程中,記憶所及,處理腹瀉的藥品,不外乎「暮蒂納斯」、「正露丸」、以及「張國周強胃散」。 但光是吃要無法解決腸胃問題。年輕時期,喜歡冰品和油炸食物,只要下肚,便常常跑廁所。後來慢慢遠離,腸胃才得以改善。但有
溼氣重症狀: 頭常覺得重重的,老是覺得昏昏沉沉的 身體痠痛、無力 全身乏力,提不起勁 水腫,主要在肚子、大腿、小腿 易胖體質 西醫健康檢查發現有脂肪肝或高血脂問題 一直想睡,睡很多卻還是睡不飽 口水多、痰多 腸胃消化差,肚子容易脹、打嗝、放屁 大便軟,容易粘馬桶 皮膚濕疹
Thumbnail
腸胃不佳,常見症狀如消化不良、腹瀉等,使人感到極不舒適。 中醫理論認為,腸胃問題多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或飲食不節導致。 改善這些症狀,可以透過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同時,使用適當的中藥材也能達到良好效果。 中醫推薦的兩種藥材,對於腸胃不適有顯著改善效果: 1. **山楂(Shān Zhā)
Thumbnail
腸躁症是什麼?中藥、飲食禁忌全攻略! 如果你經常感到胸悶、心口灼熱、腹部脹氣和消化不良,這可能是由於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有時候你可能會經歷腹瀉、便秘和反覆的腹痛,儘管多次就醫卻無法找出問題所在,這可能是腸躁症的表現。 腸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便秘和脹氣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脹氣、胃食道逆流、腸躁症、消化不良都會影響睡眠,尤其在晚上20點之後,較晚進食、吃得比較甜、油膩,都會造成消化問題,進而影響到睡眠。 脹氣、消化不良的人,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會入睡,並且晚上比較容易醒來,晚睡加上睡不好,白天自然也會感到比較疲累。 人體90%血清素都是從「腸胃細胞」生成,而血
謝謝病人的飲料與紅豆湯 感恩 ------------- 減肥不敢吃白飯造成便秘嚴重 減肥飲食失衡,不吃米飯,過度以蔬果當主食,可能引發「嚴重便秘」 白飯有益氣生津作用,能補充腸道水份,讓身體較不易便秘。 建議胃炎、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經常脹氣、便秘、腹瀉等胃病族群,每天至少吃1.
飲水不足: 一旦水喝的少,自然腸道內殘留的水分就少,糞便也就變得乾燥堅硬。 食物攝取不足: 由於飲食的精緻化、吃太少、過度減肥、纖維食物吃不足,都會造成便秘。 情緒因素: 緊張、壓力或憂愁、思慮過度的人,壓力會使腸道肌肉緊張,長期處在高壓緊張的環境導致便祕。 運動不足: 長期久坐,
[胃食道逆流之中醫治療,賁門鬆弛] 30多歲的女患者,110年9月中來看初診,嚴重的胃食道逆流至咽喉乾燥刺痛咳嗽,餓的時候胃噪雜,吃了東西又胃脹氣,反覆的口乾舌燥就算多喝水也沒有用。當月已經先去西醫檢查出"胃賁門鬆弛"。但是,第二次來複診居然是相隔9個多月後?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她的家人覺得那麼嚴重
  早年腸胃功能失調,常常拉肚子,經過多年的探索和調養,身體逐漸展現正常的吸收力。成長過程中,記憶所及,處理腹瀉的藥品,不外乎「暮蒂納斯」、「正露丸」、以及「張國周強胃散」。 但光是吃要無法解決腸胃問題。年輕時期,喜歡冰品和油炸食物,只要下肚,便常常跑廁所。後來慢慢遠離,腸胃才得以改善。但有
溼氣重症狀: 頭常覺得重重的,老是覺得昏昏沉沉的 身體痠痛、無力 全身乏力,提不起勁 水腫,主要在肚子、大腿、小腿 易胖體質 西醫健康檢查發現有脂肪肝或高血脂問題 一直想睡,睡很多卻還是睡不飽 口水多、痰多 腸胃消化差,肚子容易脹、打嗝、放屁 大便軟,容易粘馬桶 皮膚濕疹
Thumbnail
腸胃不佳,常見症狀如消化不良、腹瀉等,使人感到極不舒適。 中醫理論認為,腸胃問題多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或飲食不節導致。 改善這些症狀,可以透過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同時,使用適當的中藥材也能達到良好效果。 中醫推薦的兩種藥材,對於腸胃不適有顯著改善效果: 1. **山楂(Shān Zhā)
Thumbnail
腸躁症是什麼?中藥、飲食禁忌全攻略! 如果你經常感到胸悶、心口灼熱、腹部脹氣和消化不良,這可能是由於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有時候你可能會經歷腹瀉、便秘和反覆的腹痛,儘管多次就醫卻無法找出問題所在,這可能是腸躁症的表現。 腸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便秘和脹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