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二〇五:「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胃中空虛,客氣動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陽明中風」,中風的意思指的是有太陽表熱,「口苦,咽乾」,這是因為陽明燥熱,迫使膽汁無法進入十二指腸,反逆入血分而口苦,津液不足而咽乾,「腹滿」,宿食堆積在腸道中,「微喘」,肺的津液不足時會喘,正常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如果陰陽循環不通時,肺氣不舒,毛孔閉遏,就會有喘的現象,「發熱,惡寒,脈浮而緊」,這是太陽傷寒,「若下之,胃中空虛」,胃指的是腸,腸子裡面的食物、津液被攻下而喪失掉了,「客氣動膈」,太陽寒水本來應該要藉由發汗完全透發出去,但是攻下造成胃的津液虛掉了,虛熱上浮到橫膈膜處結在心下,摸起來硬硬的。另外曹穎府的訂正文為「若下之,則小便難也」,攻下造成腸胃津液傷到了,小便自然會變少。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5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張仲景的中醫經方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傷寒轉系陽明者」,太陽病沒治好,病邪傳經到陽明的人,「其人濈然微汗出也」,病傳經到陽明後,腸胃的津液被快速消耗,腸子裡面有灶屎,灶屎會產生實熱,熱會消耗津液透過流汗來散熱,這是全身性的流汗,如果只有手心、腳掌有出汗,這是胃虛,胃陽不足,脾主四肢,胃氣不足時出來的時後會先到四肢去,但是卻無法再次回到
二〇三:「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謂繫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鞕者,為「陽明」病也。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一般來說傷寒的脈是浮緊的脈,而浮脈代表病在表,緩脈雖然是一息四至,但是跳起來比較弛緩鬆懈,代表腸胃比較虛弱,食慾不佳,雖有表證但是
「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腸胃較弱的人得到太陽證,會出現嘔而不欲食,不想吃東西(但還是吃得下),因爲寒束住肌表造成脾陽不宣,心下素有水飲而嘔;而陽明證患者是嘔不能食,吃不下東西,因為腸胃津液傷到了,宿食不能下行而不斷堆積在消化道中,「而反汗出濈濈然者」,一般桂枝湯證患者是不會流大汗的,所以用「反
「傷寒二日」,二日,就是二候,差不多是十四天,「陽明脈大」,一般來說太陽病沒有治好,七天之後就會開始傳經,此時摸到的脈都是很大很扎實,力量很強,彈起來很強,脈形比較大,這是實證的脈(實熱),而「癆脈」也很大,但是用力按下去卻是空空軟軟的,這是虛證的脈(虛熱)。而少陰證的脈是微細的脈,因為裡寒盛,脈管
發汗發太過了,結果病從太陽證轉到陽明證去了,這是太陽陽明,或是發汗沒發透,造成只有部分病邪發掉了,仍有部分病邪在表造成身熱不斷,不停流汗散熱病卻不解,腸胃津液日漸受損而轉成陽明證。所以開汗劑時,過與不及都是不恰當的。倪氏曰:麻黃湯、葛根湯要開得恰到好,不傷到津液又把濾過性病毒排掉,如果怕開不準,可以
「陽明病,外證云何?」,陽明病,外證是什麼樣子呢?「身熱,汗自出」,身體發壯熱,汗一直流出來,津液一直在喪失,「不惡寒,反惡熱也」,陽明無寒證,全是熱證,有寒證的時候一定是在「太陽」和「陽明」之間,為什麼汗一直流出來?因為胃太熱了,胃的津液一直在喪失中,就像太陽把土地烤焦裂開來一樣,會很熱,身體為了
「傷寒轉系陽明者」,太陽病沒治好,病邪傳經到陽明的人,「其人濈然微汗出也」,病傳經到陽明後,腸胃的津液被快速消耗,腸子裡面有灶屎,灶屎會產生實熱,熱會消耗津液透過流汗來散熱,這是全身性的流汗,如果只有手心、腳掌有出汗,這是胃虛,胃陽不足,脾主四肢,胃氣不足時出來的時後會先到四肢去,但是卻無法再次回到
二〇三:「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謂繫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鞕者,為「陽明」病也。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一般來說傷寒的脈是浮緊的脈,而浮脈代表病在表,緩脈雖然是一息四至,但是跳起來比較弛緩鬆懈,代表腸胃比較虛弱,食慾不佳,雖有表證但是
「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腸胃較弱的人得到太陽證,會出現嘔而不欲食,不想吃東西(但還是吃得下),因爲寒束住肌表造成脾陽不宣,心下素有水飲而嘔;而陽明證患者是嘔不能食,吃不下東西,因為腸胃津液傷到了,宿食不能下行而不斷堆積在消化道中,「而反汗出濈濈然者」,一般桂枝湯證患者是不會流大汗的,所以用「反
「傷寒二日」,二日,就是二候,差不多是十四天,「陽明脈大」,一般來說太陽病沒有治好,七天之後就會開始傳經,此時摸到的脈都是很大很扎實,力量很強,彈起來很強,脈形比較大,這是實證的脈(實熱),而「癆脈」也很大,但是用力按下去卻是空空軟軟的,這是虛證的脈(虛熱)。而少陰證的脈是微細的脈,因為裡寒盛,脈管
發汗發太過了,結果病從太陽證轉到陽明證去了,這是太陽陽明,或是發汗沒發透,造成只有部分病邪發掉了,仍有部分病邪在表造成身熱不斷,不停流汗散熱病卻不解,腸胃津液日漸受損而轉成陽明證。所以開汗劑時,過與不及都是不恰當的。倪氏曰:麻黃湯、葛根湯要開得恰到好,不傷到津液又把濾過性病毒排掉,如果怕開不準,可以
「陽明病,外證云何?」,陽明病,外證是什麼樣子呢?「身熱,汗自出」,身體發壯熱,汗一直流出來,津液一直在喪失,「不惡寒,反惡熱也」,陽明無寒證,全是熱證,有寒證的時候一定是在「太陽」和「陽明」之間,為什麼汗一直流出來?因為胃太熱了,胃的津液一直在喪失中,就像太陽把土地烤焦裂開來一樣,會很熱,身體為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氣】來自兩個方面 《宗氣》肺呼吸之氣 《中氣》脾胃之氣 【衛氣】肺氣與脾胃之氣綜合產生,為保衛身體之氣。 人體的衰退失調往往從陽虛開始,「陽虛」是一個抽象的名詞, #搗藥編 用實際的例子來比喻解釋: 🔎陽氣熱能不足(陽虛)時,多餘水分化氣向上的能力會變弱(胃氣胃火不夠),中焦脾胃
Thumbnail
人體的衰退,主要原因是陽虛。 陽虛後,化氣向上的能力就弱,舉一個例子好了,如果地上有一盆水,透過太陽的照射,水可以化為氣向上,空氣就不會過於乾燥,人體也一樣.陽的氣化功能好,液態等營養物質都可以化氣向上,滋養輸佈全身。 水能化氣,當然氣也能夠化水,透過排泄或運動排出,因此腎陽的氣化出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小暑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介於夏至與大暑之間的節氣,有大暑小暑之分,代表氣候炎熱應有程序之分,表示高溫開始發揮威力,即將進入最熱的時刻。 小暑逐步炎熱,大量流汗會造成心臟的負擔,這時補充大量水份是非常重要。 而此時陽氣浮於表就容易產生心浮氣躁、動怒、不安甚至焦躁易傷心與肝氣。 夏天需養好心
Thumbnail
歡迎來到夏至!!!濕熱高溫的氣候,將繼續維持好幾個月!要如何舒適過完酷夏呢? 一直吃冰?吹冷氣?你知道這樣很傷『心』嗎😂有一種方式叫做穿衣服維持身體恆溫,就不會那麼燥熱啦! 歡迎看看芳療師媽媽的酷暑筆記😊
Thumbnail
每當夏日溫度太高,中風病人就會劇增,俗稱「熱中風」。 研究發現,氣溫攝氏32度以上,腦中風風險增加66% 因為溫度升高時,天熱流汗多,水分減少,加上外出工作上水喝得少,血管中的血液濃度增加,就像水管內的水少了,會被泥沙堵塞,增加血栓或血管阻塞風險。如果堵塞於腦血管可引致腦中風,堵塞於心血管可引發
Thumbnail
腸胃不佳,常見症狀如消化不良、腹瀉等,使人感到極不舒適。 中醫理論認為,腸胃問題多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或飲食不節導致。 改善這些症狀,可以透過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同時,使用適當的中藥材也能達到良好效果。 中醫推薦的兩種藥材,對於腸胃不適有顯著改善效果: 1. **山楂(Shān Zhā)
Thumbnail
胃痛要人命 大家有感冒的經驗嗎?這不就廢話嗎?那大家有腸胃不舒服的時候嗎? 只要在台灣,還是有機會吃壞肚子,那大家有胃食道逆流嗎? 對在高三的時候,壓力大的緣故,加上家族遺傳基因,加上在外飲食的習慣, 那時候每天一瓶大罐的楊樂多,腸胃就這樣陣亡了, 說真的那時後,我寧可感冒也不想胃痛,
Thumbnail
腸躁症是什麼?中藥、飲食禁忌全攻略! 如果你經常感到胸悶、心口灼熱、腹部脹氣和消化不良,這可能是由於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有時候你可能會經歷腹瀉、便秘和反覆的腹痛,儘管多次就醫卻無法找出問題所在,這可能是腸躁症的表現。 腸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便秘和脹氣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氣】來自兩個方面 《宗氣》肺呼吸之氣 《中氣》脾胃之氣 【衛氣】肺氣與脾胃之氣綜合產生,為保衛身體之氣。 人體的衰退失調往往從陽虛開始,「陽虛」是一個抽象的名詞, #搗藥編 用實際的例子來比喻解釋: 🔎陽氣熱能不足(陽虛)時,多餘水分化氣向上的能力會變弱(胃氣胃火不夠),中焦脾胃
Thumbnail
人體的衰退,主要原因是陽虛。 陽虛後,化氣向上的能力就弱,舉一個例子好了,如果地上有一盆水,透過太陽的照射,水可以化為氣向上,空氣就不會過於乾燥,人體也一樣.陽的氣化功能好,液態等營養物質都可以化氣向上,滋養輸佈全身。 水能化氣,當然氣也能夠化水,透過排泄或運動排出,因此腎陽的氣化出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小暑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介於夏至與大暑之間的節氣,有大暑小暑之分,代表氣候炎熱應有程序之分,表示高溫開始發揮威力,即將進入最熱的時刻。 小暑逐步炎熱,大量流汗會造成心臟的負擔,這時補充大量水份是非常重要。 而此時陽氣浮於表就容易產生心浮氣躁、動怒、不安甚至焦躁易傷心與肝氣。 夏天需養好心
Thumbnail
歡迎來到夏至!!!濕熱高溫的氣候,將繼續維持好幾個月!要如何舒適過完酷夏呢? 一直吃冰?吹冷氣?你知道這樣很傷『心』嗎😂有一種方式叫做穿衣服維持身體恆溫,就不會那麼燥熱啦! 歡迎看看芳療師媽媽的酷暑筆記😊
Thumbnail
每當夏日溫度太高,中風病人就會劇增,俗稱「熱中風」。 研究發現,氣溫攝氏32度以上,腦中風風險增加66% 因為溫度升高時,天熱流汗多,水分減少,加上外出工作上水喝得少,血管中的血液濃度增加,就像水管內的水少了,會被泥沙堵塞,增加血栓或血管阻塞風險。如果堵塞於腦血管可引致腦中風,堵塞於心血管可引發
Thumbnail
腸胃不佳,常見症狀如消化不良、腹瀉等,使人感到極不舒適。 中醫理論認為,腸胃問題多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或飲食不節導致。 改善這些症狀,可以透過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同時,使用適當的中藥材也能達到良好效果。 中醫推薦的兩種藥材,對於腸胃不適有顯著改善效果: 1. **山楂(Shān Zhā)
Thumbnail
胃痛要人命 大家有感冒的經驗嗎?這不就廢話嗎?那大家有腸胃不舒服的時候嗎? 只要在台灣,還是有機會吃壞肚子,那大家有胃食道逆流嗎? 對在高三的時候,壓力大的緣故,加上家族遺傳基因,加上在外飲食的習慣, 那時候每天一瓶大罐的楊樂多,腸胃就這樣陣亡了, 說真的那時後,我寧可感冒也不想胃痛,
Thumbnail
腸躁症是什麼?中藥、飲食禁忌全攻略! 如果你經常感到胸悶、心口灼熱、腹部脹氣和消化不良,這可能是由於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有時候你可能會經歷腹瀉、便秘和反覆的腹痛,儘管多次就醫卻無法找出問題所在,這可能是腸躁症的表現。 腸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便秘和脹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