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對高等教育都喪失信心?高等教育的未來在哪裡?

更新於 2023/07/1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篇文章探討了美國人對高等教育失去信心的問題,並提出了解決方案。從不同的面向分析,包括教育當局、學校校長、學校教師和曾經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等。此外,文章還提出了高等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包括數位化與遠程學習、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的個人化等。

根據最近的蓋洛普民調,美國成年人對高等教育的信心已降至新低,僅有36%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17%)或「相當有信心」(19%),40%的人表示「有些信心」,22%的人則表示「幾乎沒有信心」。與2015年和2018年的調查相比,36%的水平大幅下降,當時的相應水平分別為57%和48%。此外,表示「幾乎沒有信心」的22%是2015年(9%)的兩倍以上。

作為教育觀察者,我對其中的一個子群組的資訊更有興趣:那就是針對教育程度所區分的統計資料

根據統計,與2015年相比,未經過大學教育的成年人對高等教育的信心下降了25個百分點,但在大學和研究生教育中,信心也有所下降(分別為-10和-17個百分點)。當然,整體而言,不管有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受統計者,這近十年來,都對高等教育的信心下降了。根據Forbes的說法,蓋洛普沒有詢問受訪者此最近信心下降的原因,但它推測「高等教育費用的上漲可能起了重要作用」。這可能是這樣,但肯定不是全部原因」。多年來,右翼政客對大學、大學和公共教育的攻擊已經造成了影響,特別是在政治保守派中。 Covid-19大流行的影響也發揮了一定作用,至少在過去兩年中擾亂了校園生活的許多方面。高度宣傳的有關大學招生的爭議和醜聞也玷污了高等教育在公眾眼中的形象。最後,一些人,包括雇主,認為大學學位對某些職業不再像以前那樣必要。

我個人推測如下:

  • 未經過大學教育的成年人:這個群體的信心下降可能與高等教育的成本上升有關。隨著學費和其他相關費用的上升,許多人可能開始質疑大學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此外,隨著技術和職業訓練的興起,一些人可能認為有其他可以獲得好工作的途徑,而不必接受昂貴的大學教育。
  • 大學和研究生教育:這些群體的信心下降可能與他們對高等教育體系的直接經驗有關。他們可能對學術壓力、就業市場的競爭性、學貸負擔以及學術界的一些問題(例如學術不端行為或公平性問題)感到不滿。這些問題可能使他們對高等教育的價值產生懷疑。

另外一個從同樣群體看出來的數據是:有受過大學和研究生教育的人,相較於未經過大學教育的成年人,對高等教育的信心下降的百分點較少。個人猜測可能的原因是:

  • 教育經驗:受過大學和研究生教育的人可能更能理解和欣賞高等教育的價值。他們可能已經親身體驗到教育如何開闊視野、提供新的機會,或者提升他們的技能和知識。
  • 經濟利益:大學畢業生和研究生通常能獲得更高的薪資和更好的工作機會。這可能使他們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回報有更正面的看法。
  • 社會網絡:在大學和研究生學習期間建立的社會網絡可能也增加了他們對高等教育的信心。這些網絡可能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機會。

再挖得更深一點:我們來看看受過大學和研究生教育的人,受過大學教育的只下降了10個百分點,但是研究生教育的下降了17個百分點。個人猜測可能的原因是:

  • 學術壓力:研究生學習通常比大學學習更具壓力和挑戰性。這可能導致研究生對高等教育體系的信心下降。
  • 就業市場的競爭性:雖然研究生學位通常可以提供更高的薪資和更好的工作機會,但這些機會的競爭性也更大。這可能使一些研究生對他們的學位的價值產生懷疑。
  • 學貸負擔:研究生學位通常比大學學位更昂貴,這可能導致更大的學貸負擔。這種負擔可能使研究生對他們的教育投資的價值產生懷疑。

高等教育未來該如何重拾民眾的信心?高等教育的未來又該如何發展?我們從不同的面向來看看可行的做法:

1.教育當局:

  • 提供更多的經濟援助和獎學金,以減輕學生的財務壓力。
  • 鼓勵和支持創新的教育模式,如在線學習、實習和學徒制等,以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途徑。
  • 加強與業界的連結,確保教育內容與就業市場的需求相符。

2. 學校校長:

  • 建立一個開放和包容的校園文化,讓所有學生都能感到被尊重和被接納。
  • 積極尋求與業界的合作,提供學生實習和就業的機會。
  • 積極尋求資源,提供更多的獎學金和經濟援助。

3. 學校教師:

  • 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 關注學生的需求和困難,提供必要的支援和指導。
  • 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讓學生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

4. 曾經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

  • 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和故事,讓其他人瞭解高等教育的價值。
  • 積極參與校友活動,與學校保持連結,並提供支援和資源。
  • 對高等教育的問題提出批評和建議,推動改革和進步。

那麼,我覺得未來高等教育可以關注下面的方向,將教育場域做一些改進:

  1. 數位化與遠程學習的增長: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在線學習。這不僅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也使得教育更加便利和可及。
  2. 終身學習的重要性:隨著工作市場的變化,人們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以保持競爭力。這使得終身學習成為一種趨勢,並推動了高等教育的發展。
  3. 學習的個人化: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教育可以更加個人化,以滿足每個學生的獨特需求和興趣。
  4. 實踐和實習的重視:學生需要有機會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因此,實踐和實習的機會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5. 與業界的緊密連結:高等教育需要與業界保持緊密的連結,以確保教育內容與就業市場的需求相符。

最後平衡報導一下,雖然美國人對高等教育的信心下降不少,但是相比於其他的信心測試的受試機構,在17個機構中,高等教育的信心排名第四,小企業(65%表示非常有信心或相當有信心)、軍隊(60%)和警察(43%)分列前三位。排名最低的三個是電視新聞(14%)、大企業(14%)和國會(8%)

FAQ

1. 為什麼美國人對高等教育失去了信心?

美國人對高等教育失去信心的原因很複雜,可能與高教成本上升、學貸負擔增加、學術壓力、就業市場的競爭性等因素有關。

2. 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有哪些?

未來高等教育可以關注數位化與遠程學習、終身學習、學習的個人化、實踐和實習的重視以及與業界的緊密連結等方向。

3. 高等教育對職業發展的影響如何?

高等教育對職業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畢業生通常能獲得更高的薪資和更好的工作機會。此外,高等教育也能提高個人的技能和知識,進一步促進職業發展。

衍伸觀點:

  1. 高等教育的社會責任:高等教育除了提供個人的職業發展和成長,還承擔著社會責任。高等教育應如何回應社會的需求,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高等教育在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才方面又可以做出哪些貢獻?
  2. 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全球化進程加速,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已成為一個趨勢。高等教育機構如何應對來自全球的學生和競爭對手?高等教育在國際化進程中扮演的角色又是什麼?國際化是否會對高等教育產生影響?
  3. 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重要議題。高等教育應如何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推廣綠色校園和可持續發展理念?高等教育在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的人才方面又可以做出哪些貢獻?
原文發佈於: 學無界遊學留學


理工男、二寶爸,學無界遊學留學中心負責人,美國資訊碩士但堅持把coding當興趣的斜槓工程師。18年海外教育工作經驗,因為AI技術興起,又燃起EdTech改革百年不變教育產業的熱情。標準理工直男卻對老祖宗的中醫、玄學、茶、沈香各種老東西著迷。二寶爸透過孩子重新體驗這個世界,開啟第二輪人生遊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本來以為只有學歷迷思的亞洲人喜歡念研究所,原來美國人和英國人也是。根據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二十年來英美越來越多人念研究所。過去,大學生比例遠遠高於研究生,但英國現在研究生的比例大增,每五個大學生,就有四個研究生。Why?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Thumbnail
學費高低各有利弊。在台灣學費低,一學分不到2000元,以通常一門課兩學分18週來說,一次翹課算222元,學生不珍惜,也不要求品質,反而只想要老師輕鬆給過。 在美國學費高,一學分50000元台幣,兩學分一週兩節,翹課一次損失5724元,上課睡覺20分鐘損失1145元。如果教授不認真,你不在乎嗎?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直接給結論,「哈佛大學畢業有多少? 」其實就是一個假議題。因為如同國內的就業統計數據一樣,薪水高低只會和產業別作連動,而不會是畢業學校。那些選錯科系的名校畢業生,薪水真的是差強人意… 尤其是教育科系,念教育可能得準備終生都是低收入水平。
Thumbnail
當下有著豐富網路學習資源的世代,真的有必要花費大量時間及金錢去取得文憑嗎?值得大家思考。另外筆者認為新聞內容針對統計數據網網斷章取義,或是失漏重要資訊,而造成讀者理解偏差,也值得反思。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Thumbnail
討論大學的使命為何,大學應該著重於提升文化、服務社會,當然也應負起輔導學生就業的責任,讓學生能夠找到在社會上適合的位置。討論學用落差和產業變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不單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更多是個人對未來的規劃。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本來以為只有學歷迷思的亞洲人喜歡念研究所,原來美國人和英國人也是。根據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二十年來英美越來越多人念研究所。過去,大學生比例遠遠高於研究生,但英國現在研究生的比例大增,每五個大學生,就有四個研究生。Why?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Thumbnail
學費高低各有利弊。在台灣學費低,一學分不到2000元,以通常一門課兩學分18週來說,一次翹課算222元,學生不珍惜,也不要求品質,反而只想要老師輕鬆給過。 在美國學費高,一學分50000元台幣,兩學分一週兩節,翹課一次損失5724元,上課睡覺20分鐘損失1145元。如果教授不認真,你不在乎嗎?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直接給結論,「哈佛大學畢業有多少? 」其實就是一個假議題。因為如同國內的就業統計數據一樣,薪水高低只會和產業別作連動,而不會是畢業學校。那些選錯科系的名校畢業生,薪水真的是差強人意… 尤其是教育科系,念教育可能得準備終生都是低收入水平。
Thumbnail
當下有著豐富網路學習資源的世代,真的有必要花費大量時間及金錢去取得文憑嗎?值得大家思考。另外筆者認為新聞內容針對統計數據網網斷章取義,或是失漏重要資訊,而造成讀者理解偏差,也值得反思。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Thumbnail
討論大學的使命為何,大學應該著重於提升文化、服務社會,當然也應負起輔導學生就業的責任,讓學生能夠找到在社會上適合的位置。討論學用落差和產業變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不單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更多是個人對未來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