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加拿大小學數學教育到底有多「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加拿大小學的數學教育在亞洲人,或是華人、甚至單就台灣移民看來,到底有多「糟」?那就得把蘋果跟蘋果一起比才知道。

先說一下,佩格澀思的女兒今年暑假過後升小五,目前母女倆正加緊複習她四年級的數學。在講學校四年級教授的數學內容之前,佩格澀思又要先講一下女兒過去兩年課後有上Kumon Math(台灣應該就是功文數學)的背景,用以帶到替女兒複習四年級數學的動機,再進一歩做比較……

兩年多前的2021年春天,我們所住的安大略省新冠肺炎疫情仍很嚴峻,學校開開停停一年多最後反正就是以網課為主,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當時小學二年級的女兒連兩位數加法都不會!!似乎不合兒童發展的常態!我將之歸咎於網課的限制,於是同年九月中,開始硬著頭皮送女兒去上許多家長抱怨貴聳聳的Kumon,讓她戴著口罩「補數學」。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2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佩格澀思亂亂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29會員
186內容數
用昔日台灣記者之眼,以華人女性的角度,透過中文分享加拿大生活的挑戰與厚度,面向涵蓋文化、風土、社會、民情、語言、經濟、職場、工作、家庭、情感、政治、旅遊等經歷、觀察與思考,真人真事分的故事享日常的酸甜苦辣,耙梳平凡人的永續生存法則,拼湊新的庶民哲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佩格澀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佩格澀思住家附近唯一歩行可達的生鮮超市重新開張,發送頭兩百名顧客25元消費禮卡。這「好康」讓放暑假的女兒提早起床,倆人一起去湊熱鬧,我們也有了一次社會觀察和民生教育。
除了送接送先生和女兒上班放學及各種課外學習外便窩居在家的我,直到今天早上才在滑手機時知道多倫多前天補選出了首位華裔暨少數族裔、第三位女性市長鄒至蕙。不過在我剛出版不久的《加拿大鐵女手札 I 台灣移民生活思聞錄》一書中早就提過她的名字,題名為〈人人都要機會〉。
說「出版」,其實只是印刷工作完成。就像蛋糕做好之後,若只放在廚房裡不賣就會壞掉、浪費掉,印出來的書一樣也要有人買去讀,不然還不如不寫。出版社像是中央廚房,幫忙把熱熱的「蛋糕」放到前台,身為文字烘焙師的我,又把推廣自己新書的工作擔下來,開始大聲叫賣……
自己當年創業維艱最後草草結束,最大的收穫一是混進了加拿大的大公司裡,家庭生計才開始有著正向的提升,另一便是認識了許多善良的人。張乃仁醫師更是其中了不得的一人。多年以後我以文字出版《加拿大鐵女手札 I 台灣移民生活思聞錄》話當年,仁心仁術的張乃仁醫師百忙中仍直接答應替我寫推薦序,是我大大的榮幸
「語言本身是活的」,隨著時間,一些潮流字句加進了,舊的說法就少用甚至被淘汰了。這樣的狀況在一種語言自身來說不是全面性而是區域性的,造成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語跟法國人說的有差異,台灣的中文和大陸的用法也有不同,什麼「土豆」、「內捲」、「硅谷」,原來是「馬鈴薯」或「傻蛋」、「過度競爭」和美國的「矽谷」。
許多人渴望財富自由,有些人卻已經「躺平」,對於「如何攢三千萬台幣,提早退休?」這類文章態度懷疑。然而一個從台灣移民到加拿大變成「窮光蛋」的女子,竟於做到了!化不可能為可能的故事,集結成《加拿大鐵女手札 ── 台灣移民生活思聞錄》一書,正式出版上市。
佩格澀思住家附近唯一歩行可達的生鮮超市重新開張,發送頭兩百名顧客25元消費禮卡。這「好康」讓放暑假的女兒提早起床,倆人一起去湊熱鬧,我們也有了一次社會觀察和民生教育。
除了送接送先生和女兒上班放學及各種課外學習外便窩居在家的我,直到今天早上才在滑手機時知道多倫多前天補選出了首位華裔暨少數族裔、第三位女性市長鄒至蕙。不過在我剛出版不久的《加拿大鐵女手札 I 台灣移民生活思聞錄》一書中早就提過她的名字,題名為〈人人都要機會〉。
說「出版」,其實只是印刷工作完成。就像蛋糕做好之後,若只放在廚房裡不賣就會壞掉、浪費掉,印出來的書一樣也要有人買去讀,不然還不如不寫。出版社像是中央廚房,幫忙把熱熱的「蛋糕」放到前台,身為文字烘焙師的我,又把推廣自己新書的工作擔下來,開始大聲叫賣……
自己當年創業維艱最後草草結束,最大的收穫一是混進了加拿大的大公司裡,家庭生計才開始有著正向的提升,另一便是認識了許多善良的人。張乃仁醫師更是其中了不得的一人。多年以後我以文字出版《加拿大鐵女手札 I 台灣移民生活思聞錄》話當年,仁心仁術的張乃仁醫師百忙中仍直接答應替我寫推薦序,是我大大的榮幸
「語言本身是活的」,隨著時間,一些潮流字句加進了,舊的說法就少用甚至被淘汰了。這樣的狀況在一種語言自身來說不是全面性而是區域性的,造成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語跟法國人說的有差異,台灣的中文和大陸的用法也有不同,什麼「土豆」、「內捲」、「硅谷」,原來是「馬鈴薯」或「傻蛋」、「過度競爭」和美國的「矽谷」。
許多人渴望財富自由,有些人卻已經「躺平」,對於「如何攢三千萬台幣,提早退休?」這類文章態度懷疑。然而一個從台灣移民到加拿大變成「窮光蛋」的女子,竟於做到了!化不可能為可能的故事,集結成《加拿大鐵女手札 ── 台灣移民生活思聞錄》一書,正式出版上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深度學習比分數高低更重要。 以國中、小數學來說,我們現在已經拿掉很多內容,如果還沒辦法將單元中的觀念落實並生根,就很難銜接上去。 舉個簡單例子: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看時鐘,三年級就要弄懂12小時制、24小時制(時間、時刻的差異),四年級學時間的運算;這只要有一個環節不OK,就卡死了。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加拿大小學的下課時間規定和小孩的遊戲活動,以及下課時間對孩子的好處。
Thumbnail
面對數學的困難,許多學生總是會質疑為何要學這門學科。 本文以個人教學經驗,分享了數學在日常生活和未來規劃中的重要性, 並透過真實故事強調數學訓練思考邏輯的價值。 「為甚麼要學數學?以後又用不到。」 這篇文章是一個數學老師的回答。
Thumbnail
1.一年級數學代課:比長短 今天去帶了一堂一年級數學,比長短。 發現自己很有進步。 1.學生嘰嘰喳喳,愛發言。我能馬上告知,「我需要」上課的樣子是什麼。很具體的劃界線與說明。 2.學生桌上有教具操作,有課本、有剪刀,很容易在說明、在講解、再拋問題給他們思考時,有人在玩手上的東西,在放空。而我
所謂帶小孩就是把童年複習一次,或是過另一種童年一次。小孩準備上小學對父母來說實在是一件大事,對我們這種在異鄉對當地教育體系完全沒經驗的父母來說挑戰更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觀察加拿大公立小學的教育制度,探討學校功課的少與多對孩子的影響,提出反思教育現象的觀點。
這兩天以馬內利美語和 KUMON 公文式教育教師 / 家長的沾沾自喜文 / 真情喊話文被炎上,孩童為了超齡先修被要求排滿補習和功課行程、每天只睡不到六小時,嚴重違背兒科醫生和醫學研究的建議,甚至從被孩童揉成一團隨處藏匿的評量練習卷也能看出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慘。
女兒最近在準備大考,有時會邊讀邊嘆氣,然後告訴我,你知道數學有多難多無聊嗎?我只好開玩笑對她說,哪一題不會?拿來我看看,她笑我說,算了吧,你那點數學能力,小五數學就難倒你了啦!哈哈,真是這樣沒錯。 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需要許多的磨練與認真的付出,其中的歷程絕非輕鬆,有時
Thumbnail
紐西蘭的孩子;滿五歲那一天就必須進小學讀一年級,所以:九歲的大兒子唸的是小學五年級。再一年就會升上去唸初中(Intermediate School )。 學校慢慢加重數理和自然有關的課程,尤其數學方面,洋人小孩還在比手指做加法時,我們已經教孩子背九九乘法表了。所以,課堂的學習當然非常輕鬆。可以想像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深度學習比分數高低更重要。 以國中、小數學來說,我們現在已經拿掉很多內容,如果還沒辦法將單元中的觀念落實並生根,就很難銜接上去。 舉個簡單例子: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看時鐘,三年級就要弄懂12小時制、24小時制(時間、時刻的差異),四年級學時間的運算;這只要有一個環節不OK,就卡死了。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加拿大小學的下課時間規定和小孩的遊戲活動,以及下課時間對孩子的好處。
Thumbnail
面對數學的困難,許多學生總是會質疑為何要學這門學科。 本文以個人教學經驗,分享了數學在日常生活和未來規劃中的重要性, 並透過真實故事強調數學訓練思考邏輯的價值。 「為甚麼要學數學?以後又用不到。」 這篇文章是一個數學老師的回答。
Thumbnail
1.一年級數學代課:比長短 今天去帶了一堂一年級數學,比長短。 發現自己很有進步。 1.學生嘰嘰喳喳,愛發言。我能馬上告知,「我需要」上課的樣子是什麼。很具體的劃界線與說明。 2.學生桌上有教具操作,有課本、有剪刀,很容易在說明、在講解、再拋問題給他們思考時,有人在玩手上的東西,在放空。而我
所謂帶小孩就是把童年複習一次,或是過另一種童年一次。小孩準備上小學對父母來說實在是一件大事,對我們這種在異鄉對當地教育體系完全沒經驗的父母來說挑戰更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觀察加拿大公立小學的教育制度,探討學校功課的少與多對孩子的影響,提出反思教育現象的觀點。
這兩天以馬內利美語和 KUMON 公文式教育教師 / 家長的沾沾自喜文 / 真情喊話文被炎上,孩童為了超齡先修被要求排滿補習和功課行程、每天只睡不到六小時,嚴重違背兒科醫生和醫學研究的建議,甚至從被孩童揉成一團隨處藏匿的評量練習卷也能看出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慘。
女兒最近在準備大考,有時會邊讀邊嘆氣,然後告訴我,你知道數學有多難多無聊嗎?我只好開玩笑對她說,哪一題不會?拿來我看看,她笑我說,算了吧,你那點數學能力,小五數學就難倒你了啦!哈哈,真是這樣沒錯。 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需要許多的磨練與認真的付出,其中的歷程絕非輕鬆,有時
Thumbnail
紐西蘭的孩子;滿五歲那一天就必須進小學讀一年級,所以:九歲的大兒子唸的是小學五年級。再一年就會升上去唸初中(Intermediate School )。 學校慢慢加重數理和自然有關的課程,尤其數學方面,洋人小孩還在比手指做加法時,我們已經教孩子背九九乘法表了。所以,課堂的學習當然非常輕鬆。可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