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25觀影心得(《地老天荒不了情》、《夜之河》、《苦雨戀春風》、《春風秋雨》)

2023/07/19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raw-image

第25屆台北電影節,已於6/22隆重登場,日前圓滿落幕。台北電影節(以下簡稱北影)是每年台灣的電影盛事之一,相信最近很多影癡都忙著跑影展吧!(是甜蜜的負荷,哈哈!)

由於住在外縣市,加上工作與時間因素,沒辦法勤跑影展,很多想看的電影只能忍痛割愛,但為了不錯過在大銀幕朝聖經典的機會,還是盡量排了幾部片。而身為老派人士,當然不會錯過今年的焦點影人 —「好萊塢通俗劇大師」Douglas Sirk的作品,看看這位影響後世深遠的導演,如何將通俗至極的題材,呈現出獨樹一幟的美學(要說這次北影是個人的Sirk影展也不為過);另外,本身對日本早期電影頗有興趣,自然也不會錯過被譽為「女性映畫巨匠」吉村公三郎,於今年柏林影展數位修復的經典之作《夜之河》。

這次就簡單分享本屆北影的觀影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地老天荒不了情》(Magnificent Obsession, 1954)

raw-image

☆劇情簡介:

改編自1929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向來遊戲人間的富家公子Bob,因為一場意外,間接導致德高望重的Phillips醫生逝世,更在因緣際會下,結識了醫生的遺孀Helen。心懷愧疚的Bob,深深愛上這名美麗的女子,然而對丈夫之死無法忘懷的Helen不願領情。

沒想到命運的捉弄下,Helen因故失明。癡情的Bob決意繼承Phillips醫生生前「為善不欲人知」的理念,偽裝真實身分,成為Helen身邊的守護天使,默默給予支持與鼓舞。Bob更重拾放棄多年的醫科,只為能讓Helen有機會重見光明,這段波折的戀情,能否有修成正果的一日…

raw-image

☆心得:

以現今的眼光來看,《地老天荒不了情》的劇情太過曲折離奇,戲劇性的轉折、宛如宿命般的過度巧合、主角身邊總圍繞災難與疾病、和災星沒兩樣的男主角、以及通俗劇常見的「我是為你好」的不告而別…簡直是集現今八點檔的各式通俗梗於大成!

不過,歸功於導演Douglas Sirk深厚的執導功力,將這個容易淪於狗血的故事拍得溫柔繾綣,抒情悅耳的配樂貫串全片,許多光影變化、色彩運用極具巧思(Helen與Bob相戀後,繽紛的花卉、蓊鬱的綠林、明亮的服飾,皆是呼應她曾經沉寂、而後再度悸動的心),以及男女主角Jane Wyman與Rock Hudson細膩的演出,皆為電影加分不少。

raw-image

Helen與Bob的戀情,在Helen意外失明後才逐漸萌芽。明明是同個人,有著相似的特質,然而Helen就是沒有認出Bob。莫非感情就是這麼沒來由,還是愛情終究是「盲目」的呢?又或者,Helen的失明,讓她徹底放下偏見,看不見表面的「殺夫凶手」、「紈褲子弟」形象,用心感受到Bob真摯的情感? 

人們總說:「浪子回頭金不換」,Bob如同信徒般的強大執念(也是片名《Magnificent Obsession》的由來),以及帶有宗教色彩、不求回報的付出(啟蒙Bob信念的Randolph,其住宅牆上掛的即是描繪耶穌受難的畫作,間接傳達本片的宗教主旨),讓原本遙不可及的夢想得以成真。因此,即使觀影過程中,總在心裡吐槽劇情的諸多不合理,可看到結尾,受盡磨難的有情人終成眷屬的那刻,仍忍不住為之動容。

raw-image

《地老天荒不了情》的賣座,就此奠定Sirk後期作品的風格,展開後續一系列關於家庭、情感、倫理等主題的探討,也讓男主角Rock Hudson自此成為好萊塢炙手可熱的小生。儘管與Sirk之後的作品相比,本片稍嫌遜色,過於曲折的情節也可能讓現代觀眾感到隔閡,但想一睹Sirk邁向通俗劇大師的成名作,依然不能錯過這部浪漫愛情之作。更何況,本作強調的「心懷善念」、「無私奉獻」,更是不受時空限制、至今仍被眾人推崇的美好價值。




《夜之河》(夜の河, 1956)

raw-image

☆劇情簡介:

改編自澤野久雄於1952年出版的同名小說。京都堀川一帶的舟木一家,長女紀和與年邁的父親共同經營染坊。紀和憑藉著純熟的蠟染技術,在戰後日漸式微的和服市場努力鞏固客源,更積極擴展事業版圖,為瀕臨衰退的傳統技藝找尋一線生機。

紀和承擔著家族事業的重擔,不知不覺已過了適婚年齡。儘管才貌雙全,身邊亦不乏許多追求者,但是紀和不願屈就倉促妥協的婚姻,頗有主見的她,僅將全部精力投入自家的染坊生意。 

這樣的紀和,卻無意間邂逅在大學任教的竹村教授,向來無心於情愛的她,竟忍不住對文質彬彬的竹村產生好感。只是竹村已有家室,這段婚外禁戀該何去何從呢…

raw-image

☆心得:

「女性映畫巨匠」美譽的吉村公三郎,其作品擅長描繪女性處境及情感。在《夜之河》前,我僅看過導演的成名作、描述日本貴族輓歌的《安城家の舞踏会》 (1947),印象不錯。而《夜之河》斑斕瑰麗的色彩美學,令人難以想像這竟是導演的首部彩色電影,加上幽微細膩的感情刻劃、愛恨鮮明的女性自主意識,現今看來依然歷久彌新。

主演山本富士子絕美秀麗的容顏、甜美的笑靨、清澈的眼眸,完美詮釋溫婉不失堅毅的舊時代獨立女性。先前對上原謙的印象,多是懦弱、溫吞的傳統男性,沒想到在《夜之河》的他,竟能如此溫文儒雅!更有許多內斂的深情演出,讓我對他的印象大大改觀。

raw-image

《夜之河》最使人驚豔的,便是絕佳的攝影、精準的色彩運用,以及出色的象徵手法,充分達到以畫面敘事的效果,不用過多肉麻的情話,即能讓禁忌之戀悄悄暗湧在克制有禮的表面下。

與竹村相戀前,紀和的服飾多為沉穩低調,經過戀情的滋潤後,服飾顏色變得明亮柔和;鮮豔的紅布、嬌媚的花卉代表熱情與活力;洶湧澎湃的浪潮,是感情受阻時徬徨不安的心;結尾的藍綠布料、紀和額上的藍色染料,則是愛情消逝後的理智及哀愁;四季的更迭,見證了不倫之戀的綻放與殞落。 

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場戲,非男女主角在旅店的纏綿莫屬。朦朧的雨夜,昏暗的房間,微弱的橘紅色光線,不用火熱的肉體交纏,即能無聲傳達情慾的流動與焦灼;另外竹村致力研究、有著腥紅色外觀的「紅蠅」,同樣象徵這段不被祝福的不倫戀。紀和後續以紅蠅作為創作靈感,竹村培育的紅蠅卻因實驗失誤而蕩然無存,暗示這段炙熱的戀情終究短命,可這份情感將永存紀和心中。

raw-image

綜觀紀和身邊的男性,有合作關係的商人近江屋,視她為美麗姣好的尤物,追求不成便反譏她是剝削男人維生的妖婦;同樣愛慕紀和的年輕學生岡本,則將她形容為但丁《神曲》中的Beatrice,是高潔、沒有任何瑕疵的女神:舟木師傅視紀和為染織工藝的佼佼者,卻仍被旁人提醒該負起父親的責任,為女兒找個歸宿,讓染坊有個「真正的繼承人」。紀和在這些男子眼中,不離社會對女性身分的框架,不是女兒或妻子,就是聖女或蕩婦。

所以,竹村教授才會映入紀和眼簾。兩人因紀和的染織品相識,在紀和心中,竹村與她同為在專業領域奉獻一技之長的知音,能真正賞識她的才能,而非用世俗框架看待她。只是當紀和得知竹村對重病多年的妻子已無感情,無法容忍愛人冷情的她,即使竹村在妻子死後,鄭重地向紀和求婚,身邊親友也盼望她獲得歸宿,但紀和選擇聽從內心聲音,堅持獨身之路,將一生所愛獻給事業。

raw-image

和服與染織工藝是《夜之河》重要主題,加上背景設定在文化氣息濃厚的京都,因此本片瀰漫著古典優雅的情調。同時故事也呈現新舊價值觀的衝突,二戰後的日本面臨西方文化入侵,代表日本傳統的和服已不符時代潮流,爭取勞工權益的年輕學徒,紀和的妹妹婚後定居在時髦之都東京,岡本那宛如西方現代藝術的畫作…《夜之河》並無批判任何一方,僅是藉由人物處境,委婉道出傳統文化逐漸消逝的隱憂。 

《夜之河》的緩慢步調,對崇尚快節奏的現代觀眾可能是個考驗,部分配樂的使用也略為突兀。不過典雅的敘事手法、傑出的技術面,與不受傳統束縛的堅強女性形象,仍讓我深深喜愛這部半世紀前的佳作,也是個人本屆北影觀影中感到最驚喜的作品。




《苦雨戀春風》(Written on the Wind, 1956)


raw-image

☆劇情簡介:

Hadley一家是因石油致富的豪門,不過繼承人Kyle與Marylee自小嬌生慣養,過著放浪形骸、紙醉金迷的生活。Mitch則是Hadley家族的友人之子,出身平凡,卻因正直負責的性格,成為支撐這個家族的磐石,更深受Hadley大家長信賴。儘管Kyle與Mitch視對方為出生入死的兄弟,Kyle深深明白自己遠不如Mitch優秀,對他又愛又妒,也越加自卑及憂鬱。

然而情況在Lucy出現後有了轉變,冰清玉潔的Lucy,讓Kyle陷入情網無可自拔,不顧一切與她成婚,甚至在婚後痛改前非、力圖振作。同樣深愛Lucy的Mitch只能壓抑自身情感,在一旁默默守候。

沒想到世事難料,Kyle因為不知名的因素,再度變得抑鬱、疑神疑鬼,甚至疑心起Mitch與Lucy有了姦情。而單戀Mitch多年的Marylee出於嫉妒,不斷從旁搧風點火,將事情推向無可挽回的局面…

raw-image

☆心得:

乍看《苦雨戀春風》的劇情大綱,根本是不折不扣的八點檔架構,豪門鬥爭、兄弟鬩牆、三角虐戀、壞心女配、謀殺疑雲、不孕和流產…大家能想到的梗全用上,完全掌握了通俗劇精髓。宛如雲霄飛車般急轉直下、強烈的戲劇張力,《苦雨戀春風》絕對不沉悶無聊,可謂刺激又精彩! 

看到這裡可能讓人疑惑,若只是純然的通俗劇架構,為何《苦雨戀春風》會受到後世追捧?除了Douglas Sirk一貫出色的場面調度、優異的色彩美學,單論技術面就令人稱道;而撇開曲折離奇的情節,《苦雨戀春風》其實是屬於“Southern Gothic”(南方哥德)類型的作品,將炙熱難耐的美國南方,轉化為禁忌與悖德、慾望與陰謀並存的詭譎國度。Hadley一家就如哥德式小說常見的幽暗古堡,裡頭居住著許多飽受折磨的畸形靈魂,那些看似離我們十分遙遠的豪門恩怨,也不過是人世間無數愛恨嗔癡的縮影。

raw-image

本片延續Sirk精彩的場面調度,例如畫面常出現鏡子,卻很少在鏡中正面映照人物,而是側面映照大宅或室內的一隅,宛如透過鏡子側寫浮華世界的愛恨糾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鏡子戲」,在Kyle起初追求Lucy時,為了討佳人歡心,向她展示豪華飯店的房間,此時房內的鏡子卻出現Mitch的身影,非常具體地表現人物的三角關係。

raw-image

構圖也善用「框」作為意象,片中常見Hadley家族的成員凝視窗外,窗框如同框架,正如Hadley大宅對這群豪門子弟而言,既是能錦衣玉食的安逸窩,也是囚禁靈魂的囹圉;Hadley兄妹的房內分別擺放著Mitch與Lucy的照片,相框亦為框架,對Mitch與Lucy而言,兄妹倆狂熱的愛同時也是束縛;Hadley宅邸書房掛著大家長Jasper的畫像,框內的畫像描繪Jasper撫著一座金塔,彷彿他一生的豐功偉業,就是為家族建造一座高聳的金色鐵塔,而他只能盡力讓這座高塔不要坍塌。

raw-image

本片的「麥高芬」(MacGuffin),即是Kyle私藏的手槍,手槍象徵他對死亡的不可抗拒及迷戀,為劇情埋下重大懸念,更為結尾埋下伏筆。所以,槍最終勢必得響,Kyle的結局也是必然的結果。

raw-image

Hadley兄妹是玩世不恭的天之驕子/女,同時也是被人性陰暗面吞噬的苦楚靈魂。Kyle明瞭自己永遠不會是父親心中的完美繼承人,在長期的自卑感侵蝕下,只能沉溺於酒精的慰藉中;Marylee要的其實很單純 — Mitch的愛,但是投注的感情無法獲得回報,讓她的心態日漸扭曲,將無處安放的慾望宣洩在眾多陌生男子身上。

因此,即使劇情中段,本欲洗心革面的Kyle,又因軟弱變得一蹶不振;Marylee總像個惡毒女配般,不斷從中作梗使壞,卻很難不對他們寄予同情。兄妹倆向來予取予求,可念念不忘的,還是兒時與Mitch在河邊單純美好的時光,那時沒有階級之分,只有三人之間真摯的情誼。河邊的秘密基地是夢幻的伊甸園,然而隨著成年進入俗世,他們再也回不去那段舊時光了。

raw-image

尾聲,Lucy與Mitch徹底遠離Hadley大宅的是非,一同邁向新生活 。而獨留在宅邸的Marylee,不同過往常見的性感嫵媚裝扮,換上了幹練的套裝,撫著金字塔暗自傷神,恰好與畫像中的父親相互對應,也暗指她儘管傷心欲絕,仍將重新振作、接手家族事業。




《春風秋雨》(Imitation of Life, 1959)

raw-image

☆劇情簡介:

改編自1933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夢想成為演員的Lora,偶然間結識了親切和藹的黑人女子Annie,同是單親媽媽、在大城市孤身奮鬥的她們頗為投緣,於是決定彼此同住、互相扶持,兩人的女兒Susie與Sarah Jane年紀相仿,同樣結為好友。

多年後,Lora靠著實力及絕佳的機運,成為演藝圈的知名女演員,只是Lora專注於事業的追求,卻因此冷落寶貝女兒Susie,也犧牲了自身的愛情。沒想到正值青春年華、空虛寂寞的Susie,逐漸對母親英俊的男友Steve產生好感… 

另一方面,Sarah Jane出落成美艷動人的女子,但是黑白混血的她不願遭人鄙視,因此憤而離家,與母親斷絕往來,讓深愛女兒的Annie無可奈何。

兩對母女,不同的處境,類似的困境。難解的母女習題,該如何化解呢…

raw-image

☆心得:

本片出場人物眾多,短短兩小時就塞入演藝圈築夢記、種族議題、情愛糾葛、職業婦女困境、家庭紛爭等諸多主題,所幸Sirk處理起來絲毫不紊亂,每條故事線鑲嵌妥當,主要角色皆有適度發揮。儘管少數支線讓人有輕輕放下之感(例如Lora與Steve的感情爭執),但考慮到片長因素,依舊瑕不掩瑜。《春風秋雨》煽情卻不濫情,即使時空背景距今已有一段距離,可劇情中的親情衝突、種族問題具有跨越時空的普世性,仍讓人感觸良多。

話題女王Lana Turner,將渴求事業突破的巨星、寵愛女兒的母親演得入木三分,與她搭配的John Gavin雖淪為劇情工具人,所幸外貌英俊,還算稱職;甜美的Sandra Dee演技稍嫌生澀,仍是和煦可人的陪襯;飾演黑人母親的Juanita Moore宛如沉靜大海,讓華麗通俗的敘事有了溫柔的基調;最搶眼的莫屬Susan Kohner,對自身血統的憤恨不平、青春叛逆下的脆弱無助,角色最為立體。

raw-image

本片最常見的畫面構圖,是「框」,主要人物幾乎無時無刻處於「框」內。故事開端,Lora與Annie因經濟拮据,只能住在狹小的公寓,因此構圖中狹窄的空間,常讓角色總是像被框住般,暗示她們窘迫的處境,以及低微的社會地位。然而隨著Lora成名、經濟已寬裕到住得起偌大的豪宅,構圖仍讓「框」時常伴隨在角色左右,梳妝鏡框、欄杆框、窗框、門框的縫隙…無所不在的框架,象徵這群舊時代的女子,縱使社經地位提高,依舊無法逃脫世俗、階級、身分的框架及限制。

片中也常見主要角色凝視鏡像的畫面(鏡子同樣也是方形的「框」),鏡子所映照的不純粹是人物的身影,當他們凝視鏡像時,更像是在尋求自我的角色定義,自己是誰?是否展現出最完美的模樣、符合社會訂下的標準?鏡像的呈現與隨之而來的框架,呼應本作身分認同的探討及困境。

raw-image

提起《春風秋雨》,最常提到的便是種族議題。原著出版於1933年,改編電影於1950年代末拍攝,黑人地位與今日完全不能相比。因此,Sarah Jane輕賤自身血統、極力與母親切割的行為,乍看十分無情,卻也能理解她的作為。人們總崇尚更高的社經地位,希望成為他人重視的存在,Sarah Jane渴望褪去黑人身分的烙印、成為「高尚的白人」,卻又無法真正放下血緣的羈絆,如此矛盾的思維,應是當代諸多黑人族群的縮影。

撇開種族、階級議題,我則在Sarah Jane與母親Annie的互動中,看見現今許多親情衝突的影子,親子關係總是愛恨交織,因為彼此深愛,才能無所顧忌,所以更能輕易傷害對方。而在成長路上,年輕氣盛的我們總是不滿足,一心只想擺脫原生家庭的印記,飛往更高、更遠之處,實現理想中的自我。親情之愛是避風港亦是枷鎖,每當父母抓得越牢,我們越想掙脫。如同Sarah Jane,我們總在大千世界浮沉起落後,才漸漸尋得自己的生命定位與價值。

raw-image

《春風秋雨》於本次北影心得的特別之處,在於這部是我唯一的「重溫作」。多年前僅聚焦在劇情涉及的種族問題,如今重溫,經過歲月的洗禮,則又看到更多值得玩味之處。我更能理解Susie期盼成為獨立成熟女子的心境、能同理Sarah Jane對於身分認同的糾結,卻也逐漸能體會Lora在事業與家庭之間搖擺的掙扎,以及Annie寧死不願放棄女兒的決心。

在華麗煽情、戲劇衝突強烈的表面下,隱含著許多人生況味,有了一定程度的歷練,才能咀嚼出那千迴百轉的複雜滋味。不只是談論種族,《春風秋雨》也是關於身分定位、階級議題、家庭矛盾的故事,Douglas Sirk以這部人生習題的剖析之作,作為告別影壇的絕響,再適合不過了!




◎註記:

文章使用的劇照,分別取自於台北電影節官網The Movie DatabaseIMDb柏林影展官網The Criterion Collection官網,以及其餘零星網站。

喜歡影劇、文學的文藝女子。愛我所愛,寫我所感。努力分享自己熱愛的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