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故事都是關於女人如何面對命運;黎.米勒卻是創造命運的女人。」──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
「為什麼要認識黎.米勒?」,我想這是在是否要把這本書放入購物車時可能會先問自己的問題,關於人物傳記也許從來就不是大多人首要覺得一定要閱讀的書,但就如同凱特.溫絲蕾所言:「黎.米勒卻是創造命運的女人。」命運何能被創造?尤其是在那個年代?我想若非黎的勇敢無畏和獨立自主,也許她的一生便會如同一般人一樣平凡。
時尚模特、攝影師、戰地記者、作家、古典樂迷、世界名廚、旅者......這些都是黎的一部分,現在很常講到的斜槓人生,早在二十世紀的黎已走在前頭開創自己的斜槓道路,而同時擁有這麼多身份,伴隨而來的是自我掙扎和身旁人的不理解,黎寫給第一任丈夫艾齊茲:「至於我,老實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除非它是魚與熊掌兼得的。我想要兼具安全感與自由的夢幻組合,情感上我需要完全專注於工作或某個我愛的男人。我想我最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獲得自由或創造自由.....」
黎渴望自由這件事幾乎展現在他的創作與機運裡,自己特別喜歡她深入戰地現場的人生經歷,畢竟在那個時刻能夠自由穿梭戰場的女性正常來說只會有護士。
她故意穿著寬大的軍服來掩飾自己的性別,在諾曼第登入時,黎前往當地的美軍戰地醫院,記錄下那邊工作的護士是如何照顧從前送來的傷兵;在集中營見到堆積如山的屍體與如惡夢一般的腐臭氣息......她在文章寫下:「我不慎踩到一隻斷手,忍不住咒罵德國人。這個小鎮曾經如此美麗,他們卻用齷齪醜陋的行徑破壞它.....」、「一位活脫像拉斐爾畫裡走出來的醫生轉向擔架上的傷患。他被擺在幾根翻倒的樹幹上。他的左手手臂向外伸,上面連接著血漿瓶──沾滿塵土的臉龐蒼白而扭曲──他的左手肘被整個刺穿了,當醫護人員幫他裝上吊帶時,他混濁的目光突然變得清晰,意識清醒起來,腿被包上夾板時痛到齜牙裂嘴。」......透過一張張影像跟寫下的文字,得以看從黎的角度看見戰爭的慛慘,當然還是不免俗要惡搞一下,於是「在希特勒的浴缸裡」成為她最著名的攝影作品。
來到黎的老年,這時不免想起社內之前的《辛波絲卡》——被本書兩位作者詢問能否為她立傳,一開始辛波絲卡也是拒絕:「她極力避免公開談論自己,因為:『在公開場合告解就像是遺失自己靈魂的一部分。你總得留些東西給你自己,不能把所有的一切都給出去。』」
當來自各大博物館的人登門拜訪,請求黎出借作品以供展覽或書籍出版使用,她皆禮貌且堅決地婉拒,若遇到窮追不捨的人,她會說「戰爭早已毀了那些作品」,彷彿對她而言那一段人生已成封閉篇章,而這跟戰爭對她的生命造成的創傷也許有關,也或者對於黎來說,那些作品與經歷早已與自己的靈魂融合,如同「超現實主義」如何深深體現在她的生命裡。
避而不談的過去,讓黎的獨生子安東尼.彭若斯在撰寫黎的傳記時這樣說:「我發掘出的黎,和我多年來一直針鋒相對的那個黎截然不同。沒能及時理解她,我感到深深地遺憾。應該有許多人也共享了這份遺憾,因為她對每個人都只揭露了一小部分的自己。」
讀黎.米勒的傳記,需要靜下心來慢慢沈澱,才能好好地從一個個她擁有的身份之中窺見她的真實樣子,畢竟有多少人可以「將畢卡索跟美國大兵寫得一樣出色?...前一週報導齊格菲防線,下一週報導最新的臀圍剪裁曲線?」,黎的生命是那樣灑脫、奔放且閃閃發亮,閱畢不免想著,若黎活在現今,肯定會是在媒體、社群、文化圈裡那個最活躍且引人追隨的獨立女子。
📷《黎米勒》
→城邦花園:https://reurl.cc/QXpVL0
→讀冊:https://reurl.cc/Yelkv4
→誠品:https://reurl.cc/XEXajM
→金石堂:https://reurl.cc/65gb0k
→博客來:https://reurl.cc/8jlb3d
📽《黎米勒攝影作品集》
→城邦花園:https://reurl.cc/65gbN6
→讀冊:https://reurl.cc/WG48Dk
→誠品:https://reurl.cc/mDdklY
→金石堂:https://reurl.cc/DA1bmN
→博客來:https://reurl.cc/K06OXm
→向喜歡的獨立書店訂書:https://bit.ly/2SINGU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