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活人的世界可有死者的餘地│盜墓奇美拉 La Chimera (202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篇影論重點:
為何羅爾瓦雀被稱為最接近古典的導演?
片名奇美拉指片中的什麼?
顛倒翻轉的鏡頭語言表達什麼?
為什麼Arthur向Italia表達情意卻又要離去?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行的方式。

本片片名奇美拉(Χίμαιρα),是希臘神話中會噴火的怪物,上半身像獅子、中間像山羊、有毒蛇的尾巴,在生物科學勃興的近代代表了異種生物部位混和的「嵌合體」,但本片中並未見到類似形象的物事,這也呼應片中關鍵的一句台詞「有些東西不是給人看的」,使奇美拉更體現這部電影的本質:它嵌合著陽界與陰間、現世與來世、清醒與夢境、歷史與現代,奇美拉的無所不在,甚至是導演身為影像創作者的自覺,以可見的多重並置,渲染不可見的矛盾陷溺、和解釋懷,必須擁有主角Arthur的感應力,我們才能從可見與不可見之中,挖掘到對你我自身有意義的寶物─或說…怪物。

原籍英國的Arthur因考古背景外加特異天賦而成為盜墓的團伙,他流連在已故愛人Beniamina的家鄉挖掘他人的祖墳;他的設定充滿了「異」,身分歸屬的異、情感連結的異,而「盜墓」具象了他的癡迷以至於執著,不斷刨著過去、不讓死人瞑目,也攪擾著他活著的模樣:閉眼睡去便夢見Beniamina,使他活得疏離,在陰暗中晃悠。

與他有同樣念想的是Beniamina的母親Flora,始終相信深情的Arthur能「找到」自己的女兒,夢境與自欺使他們困在記憶建構的墳墓裡,一如Flora以腳疾為藉口守著的老屋舍,華麗的細節已逐漸褪色、情感滿溢卻已不堪負荷,她的其他女兒們早就開始新的生活,想著怎麼將她送到安養院、瓜分掉殘破老屋僅存的剩餘價值─對她們而言,物便是物,就像盜墓金主Spartaco認為無價之寶也有個價碼,當陪葬品本身的美學工藝、歷史、時光的意義都被簡化成金錢數字,更遑論陪葬對於來世的念想、對於死者的深愛皆為無物─他們沒能仔細思考或說他們並不在乎這樣的弔詭:訂價這舉動本身都在使文物「掉價」,貶損、虧耗圍繞這些物質、比其更遼闊廣大的抽象意義。

在Flora看來這意義不在於物而是這破屋裡「空的空間」,是不曾缺少一員的闔家完滿、是她愛人與被愛的人生證明。或許Arthur也知道與愛人重逢的奢望正慢慢將自己掏空成為空殼,於是更無法停止盜墓的行為,想要藉著他者物裡的精神力彌補逐漸遺忘的記憶,同時讓觸及寶物那刻的屏息迫使自己一直保持在一種「失去」的傷感裡。當Arthur「發功」時,導演刻意設計了上下顛倒的翻轉鏡頭,也在對白中形容樹的枝椏像極了頭插在土裡的人形,都在影射這個角色是個身在陽間卻窺探陰間、不肯放手的人,期待在墓地裡尋找「活著的人」,這也與<幸福的拉札洛>帶有相似的宗教氣息:在基督死而復活後,婦女們來到墓地不見屍身,天使問她們:「你們為什麼在死人之中找活人呢?」,對Arthur來說,流連墓地除了渴望維繫與Beniamina的連結,同時在不可能的墓地裡自然尋不到她,或許便能因此相信她從未死去,至少能永遠活在自己的記憶裡。

對比不肯遺忘的愛人,和Flora學習歌唱的女子Italia則充滿了生命力。她瞞著Flora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一同住進偌大的老屋中,縱然是學徒的身分更像被隨意使喚的女傭,卻也是唯一陪伴著Flora的人,她古靈精怪的魅力吸引著刻意保持距離的Arthur,原先她給他上著義大利語速成課最後卻發展成兩人之間懂得的手語,傳達出有種溝通超越語言更接近彼此心領神會的層次,一來二去間,兩人情愫悄悄蔓延。

只是,單親、無業、來路不明的Italia承受當地人異樣的眼光,有著與「義大利」同音的名字作為這個國家的明喻,她卻有著無政府主義的自由,看著廢棄車站會問出那屬於「所有人」是否就代表「沒有人」的,片尾果然也與數名女性、孩童佔領車站,建立起公社般的共生模式,強大母性打破公有私有的屬性,讓motherland重新長出該有的樣子。Italia隱含導演對於家國的期待,在故事中也象徵著地面的現世,她與Arthur的衝突正來自得知他也是盜墓的一員,極力阻止、譴責他們干擾土地之下亡靈的世界,並說出前述的那句核心台詞,在兩人分道揚鑣之後,那句話也深深影響Arthur,使他明白以掘墓企圖連結死者的世界,卻因為自己還是「人」而註定找不到牽腸掛肚的戀人,帶著這樣的體悟,Arthur找到Italia表達自己的感情,縱然如此,他必須得完結不曾斷念的因而在凌晨時分離開Italia,去完成自己的命定。

尾聲,在崩塌的墓穴中,地底下的他仰望頭頂撒下陽光的小洞,呼應Beniamina肩胛骨的太陽刺青與夢中她所說:「你有注意到嗎?太陽一直跟著我們…」,不論生死,愛讓Arthur始終繞著Beniamina旋轉,在那道光燦裡,他發現了破碎夢境中不斷牽引著他的那根紅色毛線,化為極其詩意的結尾,這個異鄉人,總算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歸屬,一生一世、不離不棄,這樣的癡迷千金難買,這樣的深情或許也像舊時代的物品,我們曾經聽說,卻也未能真正見過?

 

同場加映:

創作者的美麗與哀愁<絕美之城>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索拉里斯星>

愛的時間悖論<美好拾光公司>

誰辜負了一見鍾情<戀夏(500日)>

愛,能否沒有遺憾<往日情懷>


avatar-img
127會員
235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一個陰錯陽差,花對學長撒了失憶的謊,其實就像是愛麗絲前述的假想一樣,幻想一場不存在的愛情,然而成長說穿了便是不斷的弄假成真,在承受的起與承受不起之中鍛鍊出足以扛起現實的肩膀。不過,花與愛麗絲卻不是這樣,她們就像遊戲般地編排著可能的劇情,她們假扮情敵、故作疏離反倒凸顯了少女共謀的親暱......
關於影像的紀錄與真實,正是如此利用感官與心,讓人們執拗地去相信親眼所見的事物。 對理直氣壯的文明而言,警方的不作為是無法想像的,而對就像寄人籬下的次等公民而言,人微言輕的宿命該拿什麼來控訴?最終也分不清究竟誰在威脅誰、恐嚇誰,首次與Georges正面對質的Majid拆穿了人類對於異己的恐懼
茱麗葉·畢諾許不管幾歲仍能有種令人心醉神馳的少女媚態,乍見一道道菜色時她的眼神氾濫著笑意,吃下食物後綻放出開懷的笑容,對比班諾·馬吉梅飾演的持重、穩定,讓這兩個深藏不露的角色間充滿了化學反應;幕後他們也是前伴侶的關係,在分開多年後再度合作,也意外對照著他們戲外身分
巧在森林中教導小花辨識物種大概是父女倆最親密的時刻。巧能分辨松樹與落葉松的不同,卻無法覺察女兒甚或自己內心的異樣,「紅色樹皮的是松樹、黑色是落葉松」小花複誦試著記下,事實上,對孩子而言,不知道的都叫做樹又有什麼關係?對自然而言,命名/不命名、有著怎樣的名字,生命難道就會不一樣嗎?靜默無語的自然,任憑
「實驗電影」到底有多可怕?名稱、分類作為一種指稱、系統化的標記,卻反倒模糊了事物的真面目;因為被某種刻板印象所惑,以致於我們在第一時間就與實驗電影產生了距離,而缺乏去觀賞/參與/探究它們的意願。更別提這兩個頗具詩意的片名帶來雪上加霜的效果。
外貌可以是權力、是武器,那使主角成為人們眼中的尤物、不可多得的好運,誘使一個又一個男人,像是走入食蟲植物的消化液,為自己可憐的結局瞠目結舌,成就本片最具張力的設定:前一刻懸疑詭譎的配音頓時也吞沒無聲,他們赤身露體、張著口被悲慘的命運溺止,表情似是尚無法理解、未能接受怎麼會落入這個處境......
一個陰錯陽差,花對學長撒了失憶的謊,其實就像是愛麗絲前述的假想一樣,幻想一場不存在的愛情,然而成長說穿了便是不斷的弄假成真,在承受的起與承受不起之中鍛鍊出足以扛起現實的肩膀。不過,花與愛麗絲卻不是這樣,她們就像遊戲般地編排著可能的劇情,她們假扮情敵、故作疏離反倒凸顯了少女共謀的親暱......
關於影像的紀錄與真實,正是如此利用感官與心,讓人們執拗地去相信親眼所見的事物。 對理直氣壯的文明而言,警方的不作為是無法想像的,而對就像寄人籬下的次等公民而言,人微言輕的宿命該拿什麼來控訴?最終也分不清究竟誰在威脅誰、恐嚇誰,首次與Georges正面對質的Majid拆穿了人類對於異己的恐懼
茱麗葉·畢諾許不管幾歲仍能有種令人心醉神馳的少女媚態,乍見一道道菜色時她的眼神氾濫著笑意,吃下食物後綻放出開懷的笑容,對比班諾·馬吉梅飾演的持重、穩定,讓這兩個深藏不露的角色間充滿了化學反應;幕後他們也是前伴侶的關係,在分開多年後再度合作,也意外對照著他們戲外身分
巧在森林中教導小花辨識物種大概是父女倆最親密的時刻。巧能分辨松樹與落葉松的不同,卻無法覺察女兒甚或自己內心的異樣,「紅色樹皮的是松樹、黑色是落葉松」小花複誦試著記下,事實上,對孩子而言,不知道的都叫做樹又有什麼關係?對自然而言,命名/不命名、有著怎樣的名字,生命難道就會不一樣嗎?靜默無語的自然,任憑
「實驗電影」到底有多可怕?名稱、分類作為一種指稱、系統化的標記,卻反倒模糊了事物的真面目;因為被某種刻板印象所惑,以致於我們在第一時間就與實驗電影產生了距離,而缺乏去觀賞/參與/探究它們的意願。更別提這兩個頗具詩意的片名帶來雪上加霜的效果。
外貌可以是權力、是武器,那使主角成為人們眼中的尤物、不可多得的好運,誘使一個又一個男人,像是走入食蟲植物的消化液,為自己可憐的結局瞠目結舌,成就本片最具張力的設定:前一刻懸疑詭譎的配音頓時也吞沒無聲,他們赤身露體、張著口被悲慘的命運溺止,表情似是尚無法理解、未能接受怎麼會落入這個處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2023年獲得金獅獎的《可憐的東西》,是該年度最重要的電影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可以留名影史的精采電影,這部片是導演尤格藍西莫拍過時長最長的電影,最終讓艾瑪史東在35歲的年紀二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Thumbnail
僅管失落、倒掛,死亡氣息如影隨形,現實、夢境與幻想的分野不再清晰可辨,被開掘出土問世的墓穴壁畫隨即氧化消失,究竟有形與無形事物的存在價值,哪個比較珍貴?導演藉阿圖的選擇說了一則辯證物質與精神世界孰輕孰重的愛情神話寓言,影片最後那條現實與夢境相互通連拉扯的姻緣紅線,為本片寫下極為浪漫動人的救贖結語。
Thumbnail
電影《盜墓奇美拉》藉由盜墓的故事,探討了底層社會問題與藝術的諷刺。女神像的現身成為劇情的高潮,呼應了莫札特詠嘆調《噢!神哪!我願說明》,形成強烈諷刺。本片探討了阿圖尋覓心中「女神」的意圖,倒吊人象徵的自我犧牲,反映對價值的追求。透過自由的嚮往,表現了主角對生命的渴望。片中充滿各式意象,值得深入解讀。
Thumbnail
奇美拉在希臘神話中是一隻會噴火的神獸,在電影裡則被解釋成男主角阿圖擁有可以感應到地下陪葬品的能力的「特殊體質」,進而成為了團隊仰賴的指標。一次行動的意外導致阿圖入獄,出獄之後物是人非,心愛的女人已成亡人。
Thumbnail
《盜墓奇美拉》延續羅爾瓦雀非凡脫俗的氣質,每一幀影像都如夢似幻,拼貼出跨越時空的古畫蒙太奇。觀影過後,彷彿能感受到我身體裡也流著一部份的義大利血液在蠢蠢欲動。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觀賞《盜墓奇美拉》好似進入一層迷人的夢境,膠卷拍攝營造出朦朧顆粒感,讓我不願從這古畫上的夢中醒來。電影開場引領觀眾進到夢之列車,男主角阿圖受到女性陽光的召喚,因此從夢中醒來,夢裡的女子是他已然逝去的女友,阿圖只能藉由做夢與她相見,可惜他無法知曉這場夢的結局。事實上,阿圖具備一種特殊能力,他能夠感知地
Thumbnail
讓我們不厭其煩地重覆﹐卡羅似乎在不斷印證我們對《愛麗絲奇境歷險記》的觀察。卡羅對語言哲學的關注已經無從置疑﹐令人驚奇的是他的觀點很是現代﹐超越時人﹐即使已經踏入廿一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卡羅寫於十九世紀中後期的遊戲文字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2023年獲得金獅獎的《可憐的東西》,是該年度最重要的電影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可以留名影史的精采電影,這部片是導演尤格藍西莫拍過時長最長的電影,最終讓艾瑪史東在35歲的年紀二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Thumbnail
僅管失落、倒掛,死亡氣息如影隨形,現實、夢境與幻想的分野不再清晰可辨,被開掘出土問世的墓穴壁畫隨即氧化消失,究竟有形與無形事物的存在價值,哪個比較珍貴?導演藉阿圖的選擇說了一則辯證物質與精神世界孰輕孰重的愛情神話寓言,影片最後那條現實與夢境相互通連拉扯的姻緣紅線,為本片寫下極為浪漫動人的救贖結語。
Thumbnail
電影《盜墓奇美拉》藉由盜墓的故事,探討了底層社會問題與藝術的諷刺。女神像的現身成為劇情的高潮,呼應了莫札特詠嘆調《噢!神哪!我願說明》,形成強烈諷刺。本片探討了阿圖尋覓心中「女神」的意圖,倒吊人象徵的自我犧牲,反映對價值的追求。透過自由的嚮往,表現了主角對生命的渴望。片中充滿各式意象,值得深入解讀。
Thumbnail
奇美拉在希臘神話中是一隻會噴火的神獸,在電影裡則被解釋成男主角阿圖擁有可以感應到地下陪葬品的能力的「特殊體質」,進而成為了團隊仰賴的指標。一次行動的意外導致阿圖入獄,出獄之後物是人非,心愛的女人已成亡人。
Thumbnail
《盜墓奇美拉》延續羅爾瓦雀非凡脫俗的氣質,每一幀影像都如夢似幻,拼貼出跨越時空的古畫蒙太奇。觀影過後,彷彿能感受到我身體裡也流著一部份的義大利血液在蠢蠢欲動。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觀賞《盜墓奇美拉》好似進入一層迷人的夢境,膠卷拍攝營造出朦朧顆粒感,讓我不願從這古畫上的夢中醒來。電影開場引領觀眾進到夢之列車,男主角阿圖受到女性陽光的召喚,因此從夢中醒來,夢裡的女子是他已然逝去的女友,阿圖只能藉由做夢與她相見,可惜他無法知曉這場夢的結局。事實上,阿圖具備一種特殊能力,他能夠感知地
Thumbnail
讓我們不厭其煩地重覆﹐卡羅似乎在不斷印證我們對《愛麗絲奇境歷險記》的觀察。卡羅對語言哲學的關注已經無從置疑﹐令人驚奇的是他的觀點很是現代﹐超越時人﹐即使已經踏入廿一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卡羅寫於十九世紀中後期的遊戲文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