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道的「老年憂鬱」

2023/07/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老年憂鬱簡介

在台灣,老年憂鬱的盛行率約是16%,也就是65歲以上的長輩中,大概每6個人裡面就有1位是老年憂鬱的患者。

但真正被發現、有接受到治療的,卻是遠遠低於這個數量。

因為太少被診斷、更少被治療,有太多太多的長輩身陷其中、深受所苦,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整天都說著許多不好的想法,或是做出許多奇奇怪怪行為、導致整個家庭大亂。

這真的很可惜,衷心希望大家都可以多了解這個疾病,並且多用正向的眼光來看它。

更重要的是,老年憂鬱其實是個「可以被治療」的疾病。

辦得到,但真的很不容易。需要很多人的一起努力。


老年憂鬱的特點

要發現老年憂鬱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表現都不同,跟傳統想像中的憂鬱症也不太相同,所以很難一開始就想到這個診斷。

簡單來說,老年憂鬱的表現有三大特點:身體症狀多、與早期失智雷同、整體功能退化。


身體症狀多

有些長輩可能時常會抱怨身體這邊那邊不舒服,大多都是酸痛、頭暈、胸悶、心悸等所謂的「非特異症狀」,這其實就是他的「呼救」方式,希望讓家裡的人發現到他的不舒服。

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長輩可能被帶去看過許多不同科別、被診斷出各種問題:關節退化、神經退化、消化不好、心臟無力… 藥物增加越來越多,但問題卻沒有改善。

這是因為真正的問題沒有被發現。

老年憂鬱的一大特點就是長者常常會用各種不同的身體症狀來表現,他也不是「故意」的,長輩是真正深受其擾。

這是因為他們身上本來就有許多慢性病及退化的狀況,而情緒的因素更加重了這些表現,但這些複雜的背景卻也讓診斷更加困難,對於比較沒有類似經驗的醫師來說,真的不容易想到「老年憂鬱」這個診斷,也讓被治療的機率更低了。


與早期失智雷同

老年憂鬱常見的表現還有「認知功能下降」及「情緒起伏大」,這剛好也是早期失智常見的表現。

所謂的「認知功能下降」就是腦袋變得不靈光,像是有些東西叫不出名字、有些事情忘了怎麼做,這些失智症的表現,也很常出現在老年憂鬱的患者上。

另外還可以看到長輩變得易怒、但又時好時壞,甚至有些人會覺得他是不是針對我?怎麼誰誰誰回來他就像個正常人,對我的時候就完全不是這樣。

老年憂鬱跟失智症是兩個難分難捨的壞朋友,在臨床要確實的分開診斷真的不容易,而研究上也確實發現,有老年憂鬱者會有很高機率罹患失智症、有失智症的長輩也有很高機率有老年憂鬱。

對於有經驗的醫師來說,其實並不一定要把這兩個分開,而是看到一個就要想到另一個,兩邊的治療同時進行,往往可以收到更好的成效。


整體功能退化

上面講到的狀況,其實在長輩身上都很常見,但也不是家中爸媽出現這些問題,就馬上認定他是有老年憂鬱,最重要的是有沒有「功能退化」。

「功能」是我們評估長輩狀況最重要的指標,比什麼抽血數值、血壓高低都還重要。

所謂的功能退化,簡單來說就是「原本做得到的事情、變得做不到了。」

原本可以自己買菜、做飯、散步、跟鄰居串門子,忽然變得不太行,可能是買了很奇怪的東西回來、飯煮失敗了、變得不愛出門,這些明顯的功能退化都是長輩出問題的重要訊號,背後可能都藏著某些問題在發生,一定要重視。

因此若是家中長輩開始有些事情做不太來,同時有著許多不同的抱怨、搭配情緒的變化,務必要想到老年憂鬱的可能。




老年憂鬱的治療

在我自己的經驗當中,老年憂鬱是有可能治療好的,而且會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戲劇化轉變。

根據研究,大約有1/3的老年憂鬱患者對藥物反應良好,但要做到這樣的治療其實也不容易,因為憂鬱症藥物大多需要半個月到一個月的評估期,才能夠知道效果如何,而且這些藥物在長者身上的副作用會更加明顯。

所以在治療初期的階段,真的很需要家屬的理解與大力支持,才有可能繼續回診調整藥物,完成治療該有的步驟。

另外醫師在面對治療效果不佳的時候,也應該要考慮到各種不同的可能,也就是「要想到老年憂鬱、但卻又不能執著」,這是看高齡醫學的醫師常要面對的困難,也很需要用經驗來克服。

Dr. 2
Dr. 2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