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構洞談演化與無限賽局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看了盧希鵬教授的新書―「結構洞―面對超連結複雜世界的簡單規則」,結構洞對我來說是個新名詞,他提供面對這個網路超連結世界的規則,雖然說是簡單,但該如何實際運用,卻是一門不容易的學問。

    所謂結構洞,他認為是一個社會轉型的方法,也是網路運作的底層邏輯,在新經濟中,社會資本將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而結構洞就是企業社會資本的主要來源。

    比如說,網路裡有很多社群,只要兩個之間彼此可以互補,但沒有連結的節點,就有結構洞。有結構洞的地方就有市場,像是婚姻交友,人力仲介等。比如淘寶的會員數就是一種社會資本,而淘寶本身就是結構洞的一種。

    因為盧教授是電子商務專家,所以書裡對於企業如何面對不斷蛻變的網路世界而轉型有不少著墨。

    我比較關心實體世界,也對NGO的發展比較有興趣,因此他書中有些論點蠻符合我多年來發展組織的想法,比如中心話跟去中心化的差異。

    網路世界的中心化代表是平台經濟,平台變成巨獸,大者恆大,中心化平台掌握了資訊與控制的權力,這當然是比較有效率的,但是這是脆弱的效率,當面對攻擊或意外,垮了就整個垮了。相反的,去中心化沒有效率,但是很有韌性,面對變化可以活下去,而活下去就可以不斷演化,這是近年面對全球環境變遷大家愈來愈重視的韌性。

    我常以為守護環境與永續發展最核心的觀念是認知到我們面對的是一場無限賽局的挑戰,這種賽局沒有當下的輸贏,關鍵是要活下去。荒野保護協會以守護環境為職志,所以我們以百年組織所有策略的考量。

    面對不確定的世界,重要的不是計畫,而是演化。不必花太多心力去瞄準然後才開槍,而是開槍之後不斷再重新瞄準,這就是演化的過程,也就是與其預測誰也說不準的未來,不如增加自己無論什麼樣的未來都能活下去的韌性。具體方法是,不論組織或個人,都要不斷思考幾件事情:我是誰?我可以是誰?我認識誰?我能跟認識的人做什麼?每一次思考後的行動,都可以是突變與演化的契機。將邁入結婚和生育的年輕人,用具體的措施鼓勵他們,反而歸咎年輕人的想法出了問題才造成少子化。

    日本社會總愛批評現在的年輕人都草食化了,也就是性格內向、沒有野心,消費節儉,喜歡過著安逸平淡的生活,對性愛沒有興趣,認為因為草食化所以不結婚生小孩。

    從2007年開始,日本出現婚活一詞,地方政府積極推動各種聯誼,相親及結婚為目標的活動,但是這些方法也都沒有辦法提升出生率。

    時代的轉變就是1990年代到2000年之間,以消費市場而言,日本零售業營業額高峰在1996年,以個別產業來看,書籍、雜誌的銷售數高峰在1996年,而音樂CD的高峰在1998年。

生態保育是場無限賽局的運動―荒野領航員培訓營行前感想之一

    記得多年來跟荒野的伙伴談荒野的策略與文化時,偶爾會提到,不管我們多麼努力,環境保護是永遠無法成功也無法達成的目標,換句話說,生態保育終究是條漫長無止盡永遠無法抵達終點的努力。

    也因為我們有如此的體認,所以荒野才做出不同的選擇,採取不同的策略,形成現在的文化。

    往往限於時間的關係,說這些話時我通常沒有進一步的解釋,也不知道伙伴們是否能有跟我一樣的體認。最近看了賽門西奈克所寫的「無限賽局」這本書,想到剛好可以用企管領域的賽局理論來談談這個觀點。

只要有至少二位玩家,賽局就能成立,賽局分為有限賽局與無限賽局。有限賽局中,有既定,已知的玩家,以及固定的規則,大家事前有共識,達到某個目標後,賽局就結束。

相反的,無限賽局的玩家有些已知,有些未知,沒有明確或事先同意的規則,更重要的是,無限賽局沒有時間限制,因為沒有終點線,沒有真正的結束,所以也不會有人真正「贏得」一場無限賽局。無限賽局的核心特徵是不停地玩下去,讓賽局持續下去。

在有限賽局中,時間一到賽局就結束,產生贏家跟輸家;無限賽局不同,賽局本身會持續,但玩家的時間會用完,而且無限賽局沒有所謂輸贏,玩家一旦耗盡資源,或喪失玩下去的意志,就會退出賽局。因此,面對無限賽局,就不該以誰最厲害,誰是贏家來思考,而是要著眼在建立強健的組織,能夠延續到未來的世代。

生態保育的努力是無限賽局,當下荒野的領航員再努力再天縱英明,也沒有辦法說,我們保護下多少森林河流、制定多少法律,從此就萬世太平了。因為新的世代不斷出生,環境不斷變動,每個世代都必須找到人跟自然,人跟環境相處的方式,每個世代也都會遭遇獨特的環境問題必須解決,因此只要還有人類存活在地球上,這個賽局就不會結束。

有限思惟的領航員會用當下組織的一切成果來證明自己多厲害,突顯自己的價值,但是無限思惟的領航員則是付出自己的一切來增加組織的價值與確保組織長期存在,如此才能帶給未來世代最大的福祉。

作者提醒有限賽局很誘人,令人興奮,也會令人上癮,就像賭博,每一次勝利,每一次進球,大腦都會釋放多巴胺,鼓勵我們重複同樣的行為模式,專注在有限的目標比專注於無限未來的願景要容易多了,也更容易獲得掌聲以及有形或無形的獎賞。

採取有限思惟或無限思惟會讓組織與我們個人踏上完全不同的旅程。採取有限思惟的旅程,可能會贏可能會輸,但是當領航員離去,組織是否還能健全且有影響力的存在?獲勝的快樂很短暫,但是無限思惟的領航員是為了信念,為了比自己更遠大的理想而努力,我們知道不管輸贏,無限賽局一直在進行中,我們付出的每份心力滴下的每滴汗水,都將會帶領組織往前邁進一點點,而每個進展也會讓我們更清楚未來的可能性,而激勵我們不斷前進。

作者提到,想要以無限思惟領導,要具備五項條件,分別是:

(一)推動一個崇高的信念。

(二)建立信任的團隊。

(三)研究可敬的對手。

(四)準備好攸關存亡的應變。

(五)展現領導者的勇氣。

每項條件作者都舉了不少例子詳細說明,在此就不贅述,有興趣大家可以自己找書來看。

荒野領航員是選擇無限賽局思惟的領導者,這表示我們會為了比自己更偉大的信念而努力,我們會把擁有相同願景的人視為伙伴,建立互信關係,一起推動共同的信念。

raw-image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存多少錢才能安心退休?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何尋找新的興趣?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可可夜總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面對與規劃老年生活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權力的幻影 | 從感知結構力學談神聖羅馬帝國的興亡 (九之九)到底,神聖羅馬帝國是如何變成「既不神聖、又不羅馬、更非帝國」嵙?在西元1806年後被拿破崙解散的神聖羅馬帝國有沒有繼承者呢? ,
Thumbnail
avatar
蓮子水共同體
2023-07-09
權力的幻影 | 從感知結構力學談神聖羅馬帝國的興亡 (九之八)雖然神聖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都是以基督教為國教,但究竟是兩者的發展卻大為不同。究竟、神聖帝國在中世紀時將世俗權力和神聖權力分開運作的作法,對帝國的命運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如果我們從比對拜占庭和神聖帝國的不同,又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結論呢?
Thumbnail
avatar
蓮子水共同體
2023-07-02
權力的幻影 |從感知結構力學談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 (九之七)歐洲的封建制度究竟有何獨特之處,為什麼以騎士為主角的浪漫愛情故事至今仍然受到許多年輕讀者的歡迎?讓我們從日耳曼人的民族特性看起吧!
Thumbnail
avatar
蓮子水共同體
2023-06-23
權力的幻影 |從感知結構力學談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 (九之四)「結構」既然是西方學術理論的強項,我們不免要從結構的角度了解羅馬是如何從一個小城邦一步步擴大領域成為地中海世界的主人?羅馬共和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慢慢成形的?
Thumbnail
avatar
蓮子水共同體
2023-05-25
權力的幻影 |從感知結構力學談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 (九之三)如果說信仰羅馬神祇的羅馬帝國才是「真實」的羅馬帝國、那麼信仰基督教的羅馬帝國不就成為一種「幻影」或「鬼魂」了嗎?說到底,對人類的大腦而言,要判斷「真實」和「幻影」的界線在哪裡,就如同判斷羅馬帝國何時消失又何時復活一樣困難。
Thumbnail
avatar
蓮子水共同體
2023-05-18
權力的幻影 |從感知結構力學談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 (九之一)對於大多華人讀者而言,神聖羅馬帝國是非常難以理解的政治體制。到底這個政治體制是否真如法哲伏爾泰所說「既不神聖、又不羅馬、也非帝國」呢?讓我們一起透過這系列的文章來探討吧!
Thumbnail
avatar
蓮子水共同體
2023-05-05
腦洞大開還不夠?從《洛基》談拒學與繭居 - (5)精彩大結局,出路就在那裡!▍五、(完結篇)《洛基》裡的角色成長曲線與拒學/繭居的出路 第二層,希薇象徵洛基(拒學或繭居者們)該要如何與社會互動的掙扎。 前面我說,希薇在第一層象徵的是拒學或繭居者們「與他人建立連結的欲望」。當這件事好不容易開始發生之後,這群被我描述為從主流社會常軌上掉出來的人,很快會意識到下一個難題…
Thumbnail
avatar
蔡伯鑫
2022-08-26
要談的是從結構看權力分配民主 從來不是有效率的制度 追求的是相對穩定 著重的是制衡 從來 民主不會帶民眾走向每個人嚮往的方向 而是....
Thumbnail
avatar
不在白犬依舊鄙人
2020-01-13
新視角:從政治結構演變對「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的廣度分析對比日本「明治維新」和中國包括「戊戌變法」在內的近代歷程,兩者的目標是相同的,都是要富國強兵。但因為不同的文化心態,日本選擇了融入西方,而中國選擇了總體排斥和部分吸收西方。又因政治結構的不同,日本的制度變革表現為權力向上集中。而中國的制度變革過程逐步轉向權力向下擴展和加強已有的權力集中。
Thumbnail
avatar
江上小堂
2018-12-20
從兩部《媽媽咪呀!》淺談女性主義,及鬆動父權結構帶來的自由在眾片環繞之下的《媽媽咪呀2》,是否仍有可看之處? 放映後老師認為:「如果你看過《媽媽咪呀1》,那就不該錯過2,因為這次1+2才是一部電影。」
Thumbnail
avatar
家安老師
2018-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