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說心智圖#2 |我的小朋友那麼小,才國小一二年級適合學心智圖嗎?

恩說心智圖#2 |我的小朋友那麼小,才國小一二年級適合學心智圖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心智圖是一種強大的學習工具,它能幫助孩子們整理思緒,增強記憶力,提高創造力和解難能力。然而,很多家長可能會擔心,國小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是否適合學習心智圖?這個問題是從我開始學心智圖和分享心智圖時,家長們或是我的朋友都會問到

「我的小孩那麼小適合學心智圖嗎?」


其實心智圖從小朋友上幼稚園時,就可以學了,但我這篇主要寫給有國小一二年小朋友的媽媽們,對於國小一二年學心智圖的目的是什麼?


一、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國小一二年級的孩子正處於對學習世界充滿好奇心的階段。他們渴望探索新知識,並希望尋找有趣的學習方式,對於條列式的文字的學習方式還不是有很概念,還是以圖像和創造力的學習方式為主。

心智圖是一種創意而有趣的學習工具,它可以幫助孩子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透過繪製心智圖和圖像構圖,孩子們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這對他們的學習進步和自信心的建立至關重要。

關於更多心智圖課程>>>請點我報名


二、提高記憶力和思維能力:

心智圖是一種視覺化的學習工具,它可以幫助孩子們將抽象的概念轉換成具體的圖像,增強他們的記憶力和思考的邏輯概念

在繪製心智圖的過程中,孩子們需要將學習內容組織起來,尋找關聯性和邏輯性,這樣可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透過不斷練習心智圖,孩子們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

三、增強創造力和解難能力:

心智圖的繪製過程是一種創意的表達能力,它可以幫助孩子們展現自己的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們可以在心智圖中添加各種彩色和圖像,讓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同時,心智圖也是一種解難的工具,它可以幫助孩子們將複雜的問題分解成簡單的部分,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這樣的創造力和解難能力是孩子們未來學習和生活中的寶貴資產。


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

在學習心智圖的過程中,孩子們需要有計劃地整理學習內容,這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同時,心智圖也是一種自主學習的工具,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由繪製心智圖,這樣有助於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習動機。這些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將在孩子們未來的學習和成長中發揮重要作用。

國小一二年級的孩子們適合學心智圖?

透過心智圖,他們可以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提高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增強創造力和解難能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

心智圖不只是畫圖,或是著色,更可以成為小朋友學習和成長的得力助手,幫助小朋友在學習打下重要的基礎。

▊追蹤連恩老師FB>點我追蹤
▊關於更多心智圖內容>>>請點我



avatar-img
連恩老師的沙龍
15會員
15內容數
恩公碎念教室,說說教學 (心智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連恩老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家或是我一開始學真的覺得心智圖很複雜很多規則要記,不方便整理筆記,但其實心智圖就很像騎腳踏車,越學越畫就不自覺記下來或是會畫,變成我們日程用的工具,學心智圖最重要的不是想怎麼畫,而是勇敢地畫下來
大家或是我一開始學真的覺得心智圖很複雜很多規則要記,不方便整理筆記,但其實心智圖就很像騎腳踏車,越學越畫就不自覺記下來或是會畫,變成我們日程用的工具,學心智圖最重要的不是想怎麼畫,而是勇敢地畫下來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