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覺得我得先解釋標題,富翁與暴發戶的差別,在解釋上是指老錢(old money)與新錢(new money)的差別,但我的標題想說的是現代的有錢人與看起來像有錢人的差別。
我在開始這個部落格,並且取得第一次的價值感的時候,是在我最焦慮錢的時候,所以雖然我是從時尚開始,但我更多的討論大部分都跟錢有關係。所以這個月翻的書,主要是在講有品味與富有之間的關係,從格調與財富氣場來說,甚至是與這本書來講,品味與富有之間並沒有絕對的正相關,簡單來說是兩件事。有錢和有品味是兩件事的同時,教育程度的高低跟翻轉階級某種程度上也沒有什麼關係,教育程度高在本書的研究中明確地指出,其只確保了較高的收入程度(跟較高的貸款),跟這個人有不有錢沒太大的關係。
鄰家富人養成聖經?收入≠財富
與格調做對比,鄰家富人在階級的比較裡應該屬於中上層階級,且在格調裡頭,中上層階級是屬於會炫富的階級,但在本書中,炫富的反而變成是中產階級。
炫耀性消費的族群往下代表的意思是什麼?它代表的可能是消費型態改變,或者是炫耀性消費的門檻往下調修,抑或是原本屬於受眾族群的上層,他們的消費已經不足以撐起整個奢侈品市場的消費(不是做經濟學相關的請小力鞭)。
「鄰家富人」,在本書設定的水準大概於百萬美金上下,並且保持節儉生活與自律,還有創業。將節儉生活特別提出來的原因在於,節儉生活的重點是釐清「慾望」與「需求」,而自律則是讓你懂得如何分配資源,不論是金錢或是時間。
這看起來有點老生常談,但本書有嚴謹的量化研究與長時間追蹤(作者從2012年開始研究,並彙整了他爸爸的筆記),除訪談之外包含有效度問卷以及追蹤的時間長度等證據,我相信足以讓你相信鄰家富人是真的靠自己的努力賺到錢的。
鄰家富人在以上這店上都跟「看似有錢人」不同,已經跟過去的時代不同,但同樣證實了會炫富的人都不是有錢人。
此外,自律這個詞於現代已經出現被濫用的情形,或者說被去脈絡化。自律不是每天早上五點起來你就可以致富,自律是指你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的目標而做,包含執行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試錯,你才有可能達到。
也許讀者有空的話可以看一下《富豪谷底求翻身》的實境秀,雖然是實境秀,但依然可以看到這些富豪如何挖掘當地商機、如何建立商業模式跟如何擴大規模,以及如何待人接物,不論你相不相信真與否,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的養分之一。
成功到底是不是倖存者偏差
端看你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就像這本書與上本財富氣場一樣,你對有錢的定義是高或低,如果說你的成功是想成為某產業尖端中的尖尖部分,那大概還是要搭上時代的順風車,比如臉書、比如特斯拉(馬斯克還我正常推特!!!!!!!!)。
相較於上一本的財富氣場,我認為這本書非常適合現代人一看,老實說我會想要有錢或者是希望有高收入的想法是因為,我想維持還有人養的生活品質:D
這真的有點羞恥,因為透過《將收入轉為財富》的這本書所提供的指標,我實實在在的檢視了我的消費習慣、我的家庭帶給我的觀念、我如何從我的家人身上模仿財務行為以及綜合思考造就現在我的財務狀況的成因為何,我發現我真的活得蠻隨便的,所以這真的很重要🙂
我和我的友人一直都在煩惱社會環境、階級與成功(夢想),因為階級與社會環境一再提醒我們,階級之間的界線很難突破、有錢人已經比你有錢了還比你努力、成功看運氣等等,但最後都有個共識是:難道因為這些,我們就可以不再前進、擺爛等死嗎?好像也不行XD
這是我們兩個的共識,不是你們的,你們要擺爛也ok、要持續努力也ok,請記得,在自律的過程中,試錯的不僅僅是你的目標與達成目標的手段,還要觀察你的身心是否能承受這個過程,因為自律與成功絕對不是拿來情勒自己的東西。
持續閱讀,保持思考
我們下一本書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