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是黑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上星期六、日參加第九屆荒野行動論壇,周六是開幕式、專題演講及攤位展示與觀摩試講,周日一整天才進行正式的報告與評審。

    周六晚上在東海大學創意學院的教室裡,工作人員吃著飯盒一邊輕鬆地閒聊,我們幾位歷任及現任理事長圍坐在一起抬槓著,我很喜歡這樣,老伙伴們漫無目的的地亂聊天,在不經意中就會聽到有趣的故事。

    現任理事長球長說東海大學他很熟,因為十多年前他創業開公司,主要客戶都在中部地區,所以他在台中租了房子,常常自己一個人待在台中。

    有一次他回台北參加孩子學校的活動,想不到老師偷偷把他找到旁邊,問他:「從事什麼行業?」

    他有點納悶:「資訊業。」一邊想,資訊應該很普遍吧,幹嘛這麼神秘兮兮的?就反問老師「為什麼會這麼問? 」

    老師回答:「因為你孩子說,我的爸爸是黑道!」原來這個這麼令人讚嘆的孩子從爸爸的朋友都是名叫什麼山豬、花枝、魚丸……等綽號,自己推理這些人大概都是混黑道的!

聽到這裡,大伙笑得腰都直不起來了,原來荒野的自然名跟黑道行走江湖的綽號竟然有幾分神似!

第二天周日下午,在等待公布評審結果與閉幕式前,還有一場專題演講,這次邀請荒野自己的志工伙伴台灣黑熊來分享,他是台北第六期的自然解說志工,後來參加推廣講師群組,也和小白鷺一起創立海洋保育的志工群組。

他一上台作自我介紹時就告誡大家,自然名千萬不要隨便取,像他當年身材是非常苗條的,參加荒野解說員訓練時被要求取自然名,因為在相見歡玩生態遊戲時抽牌卡,他抽到台灣黑熊,就直接以台灣黑熊當作自己的自然名,想不到二十多年後,自己的身材就真的跟台灣黑熊愈來愈像了!

曾有學者研究認為,命名雖然好像是隨機而不見得有特殊意義,但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別人反覆地以這個名號來叫你,潛意識中你就會被影響而逐漸趨近於這個名字所代表的意涵,或許,台灣黑熊的告誡並不全然只是個有趣的梗喔!

荒野自然名的由來及自然解說員訓練的演進―荒野考古系列之四111.07.22

     荒野的志工絕大部分都有個自然名,很多非荒野人聽著伙伴彼此以動植物或各種自然現象來互稱,覺得非常有趣,而荒野伙伴也會好奇,究竟要求荒野志工取自然名的由來是什麼?荒野裡也有一些略有出入的版本在流傳著。

最近因為擔任了二十多年監事的老伙梁博淞老師又重提這個話題,於是我花了二天,除了詢問十多位早期荒野解說員作口述歷史(從第一期到第五期),也翻查了荒野從籌備到成立後頭五年所出版的所有刊物,大概拼湊出一個較為完整的脈絡。

這個概念最早起源可以追溯二本書跟一部電影。

一本是徐仁修老師所寫的「赤道無風」,另一本是描述美洲印地安原住民生活的「少年小樹之歌」,一部電影是美國影星凱文柯斯納主演的「與狼共舞」。

「與狼共舞」描述一位美國南北戰爭受傷後,被派駐到西部邊疆駐守的軍官,與原住民交上朋友最後並與他們並肩對抗白人的侵略,與狼共舞就是原住民給凱文柯斯納取的名字,因為原住民曾觀察到凱文與狼在追逐嬉戲的樣子,很像跟狼在跳舞。

電影在當年非常賣座,上映時間是荒野成立前不久,所以幾乎每個早期的伙伴全都看過,也因此知道原住民取名字會呼應那個人跟自然生命互動的因緣。

荒野在1995年6月成立,一成立就接連辦了幾場對社會大眾開放的自然體驗活動及大型的系列演講,忙到十月才開始準備開辦第一期的自然解說員訓練。

在同一個時候,也在協會地下室的小空間開始舉辦「周四荒野見」的小型演講或分享會,這個演講沒有編列講師費,原則上是邀請有專長的志工來分享,這個傳統持續了二十七年,直到現在。

當時就以這麼高的頻率舉辦固定的演講,有幾個用意,一個是創造發表的舞台,讓荒野志工有練習與成長的機會,另一個是希望志工不是到協會只是來開會,而是聽完伙伴分享 (可以加深認識伙伴),在演講後留下來繼續開會。選周四也是有用意的,因為若是假日要辦活動,志工周四晚上來開會,做個最後確認或準備器材,時間剛剛好,而且周四晚上的交通比較不會塞車。

荒野成立頭二年的週四荒野見的講師,大概都是由我邀請,所以我也都會全程參加,其中每個月我會安排一場讀書討論會,推薦一些好書,讓伙伴共讀。

1996年1月討論徐仁修老師寫的「赤道無風」,由理事包念澄老師主持;1996年2月討論「少年小樹之歌」,徐仁修老師主持。記得在這兩場討論中,都有提到原住民用自然來命名的習慣,不只是「少年小樹之歌」裡的主角小樹呼應了與狼共舞,徐老師也以他的經驗來分享,因為他曾經參與台灣的農耕隊到菲律賓、尼加拉瓜、等地 (農耕隊是台灣當年很重要的外交方式),認識了很多不同國家的原住民,知道他們也都有用自然來命名的習慣。

原住民至今仍能跟大自然保持良好的互動,荒野探索人跟自然如何保持平衡,原住民的古老智慧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因此,徐老師也開始鼓勵伙伴們從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開始。

但是鼓勵歸鼓勵,頭幾年伙伴真的為自己取自然名的人並不多,因為據擔任荒野第一屆理事,負責荒野自然解說員訓練的包念澄老師回憶,直到她1998年9月離開台灣到蘭嶼任教之前,她自己也都還沒有取自然名。

不過到了1999年上半年已結訓的第四期解說員已經有不少人有自然名了,據四期的陳紅雲教官回憶,當時她們還曾經在協會的地下室分享與介紹自己的自然名。

不過真正的關鍵因素是從第五期解說員訓練開始,將為自己取自然名列為作業。荒野志工訓練的蛻變也是從自然解說員訓練第五期及第六期開始。

話說荒野籌備與草創的那批志工真的非常忙,除了要自我學習,協助荒野的行政會務與理念推廣,參與並舉辦各種活動,從規劃討論,探勘到執行,人人身兼多職,因此頭四年辦的解說員訓練也只能如同當時台灣蓬勃發展的自然解說課程一般(許多社團與國家公園都有辦),規劃室內課、戶外課,然後邀請講師,上課時負責點名,最後計算出缺席時數是否符合結訓標準。

但是辦了四期後我們發現,參加的學員除非特別熱心,或者與第一批志工特別投緣或有特殊淵源,不然往往只是來上課,學員的互動及與荒野老伙伴之間的連結並不夠,因此很容易流失,沒有足夠的拉力讓他們持續留在荒野變成長期的志工。

記得我曾與老幹部開了好幾次會,第五期開始引入大量的小組輔導員制度,並且開始有了作業,不管是室內課或戶外課,都會預留小組時間,讓小組輔導員帶著小組成員一起討論,除了個人作業外,偶爾還有小組要共同完成的作業。這麼一來,參加訓練的新伙伴一定能認識幾位擔任輔導員的老伙伴,大家都在完成共同作業時彼此也能更熟悉,連結性愈強,對荒野的向心力就愈強,留下來持續參與荒野當志工的比例就更高了。

自然名就是在第五期開始有規定作業時導入,從此,每個荒野的解說員一定有自然名,因為沒完成這個作業就沒有辦法結訓受證。第五期的訓練成效非常好,可以說是荒野志工訓練蛻變的開始,到了第六期才完成整個過程,其中要歸功於三個人──沈振中(自然名是眾所皆知的老鷹)及許中光與蔡月美。

蔡月美是我當年在童軍22團跟我一起擔任團長的伙伴,許中光是心理輔導與諮商專家,沈振中是基隆鳥會的創辦人,雖然他一生職志是守護老鷹,但是他對自我覺察,深層生態學,人在自然中的修行都頗有心得,因此第六期解說員的課程就開始融入這些「內觀」的心靈層次及心理諮商的技巧,從過往以外在知識為主的課程安排,多了自我覺察與療癒的精神。

第六期解說員訓練正在風風火火地進行時,荒野親子團也正在籌備中 (當時只有規劃炫蜂這個階段),親子團創辦人林耀國常務理事,特別商請老鷹也來協助親子團導引員的課程規劃,老鷹在那幾年也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引導著伙伴向大自然學習,也奠定下今天荒野保護協會非常有特色的志工訓練的基礎。

荒野這二十多年的成長,有非常多的伙伴投入,謝謝大家的奉獻,荒野也因匯聚每個人的心力與汗水,而更加茁壯且豐富。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寫於2016年

 

    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每個人都必須以大自然的生物或現象,來為自己命名,志工們彼此就以自然名互稱,往往大伙上山下海籌備活動多年,熟得不得了,卻不知道對方身分證上的名字。

    這些年因為手機的line通訊流行,因為每個人只有一個帳戶名,荒野的志工為了讓伙伴們知道是誰,往往會在帳戶名稱標註自己的自然名。因此我應邀到各地演講時跟主辦人聊天時,常常遇到他們提起誰誰誰是荒野志工,他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好奇為何line的名字很奇特,詢問下才知道,原來荒野有這麼一個傳統。

    這個傳統從荒野一成立就開始要求,首先是當作志工訓練裡的一項作業,要去找出一種自然界的生物跟自己內在的本性相合,或是自己喜歡或與自己有緣分的,透過這項作業,一方面也是藉此讓每個人有機會找到自己與自然的連結點,另一方面,這也是很多原住民部落的命名習慣,只是在文明演進過程,人的生活與自然生命愈來愈疏遠,名字也逐漸脫離這些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

    命名這件事,自古以來就是很慎重的,除了別人不斷以此來稱呼你,名字所代表的意象也會影響別人對你的認知,再加上長期不斷地自己書寫,別人叫你,這是種催眠,對潛意識是有很大影響的。

    雖然莎士比亞的戲劇裡有個對白:「即便玫瑰不叫做玫瑰,它還是一樣的芬芳!」這是勵志的話語,勵志的意思通常是一種期待,而不是事實,因為一個字的字型或意義,真的會影響我們對它的感覺。

    在帶領民眾做自然觀察時,看到任何東西,幾乎所有人第一個問題,甚至唯一的問題,就是問:「它叫什麼名字?」雖然我們在解說時,常會提醒民眾它叫「張三李四王五」都不重要,我們只要仔細觀察它長得如何?它長在什麼地方?它與周邊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如何?我們的提醒是希望大家要了解它的本質,不要只想知道名字,就像去考試想追求標準答案,當我們以為知道答案,所有的學習就會停止。

    其實我們這樣的說法是有問題的,雖然不能說是錯的,但不管這東西叫什麼名字,是違反大腦認知學習的步驟與結構。

    我們在學習任何新的事物或概念時,一定要將這個新東西找到跟我們原先已熟悉了解的事物連結點,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將它分類擺在某個既有的知識架構中,它才能被記憶,而名字,也就是給他一個標籤,一個分類,沒有這個起始點,所有的東西是進不到大腦裡去的,就算記了一切,少了名字,以後也無法提取,就像資料存檔一定要給個檔名,沒有檔名,以後是找不到的。

    而且自古以來,在人類的集體潛意識中,名字代表一個人的本質,因此自古以來有所謂「名諱」,不能直呼人的名,極端一點的話,中國歷代帝王取了什麼名字,全國的老百姓從此就不能再書寫或使用這個字,搞到後來,皇帝為了避免擾民,甚至造成文化傳遞的障礙,所以取的名字都非常冷僻,甚至自創文字,確保不會造成大家生活上的不便。

    在古代小說或傳說故事中,也不斷出現如此情節,我們以外號以別名行走於世間,極力隱瞞自己的真名,只有對自己完全信賴的人才會透露,因為知道一個人的名字就可以操控他。

    古代巫醫或現今道士作法,總會畫符,認為符是具有神聖的力量,或是召喚神靈或是鎮壓鬼怪。畫符,到底在畫什麼?其實就是以古代的字體書寫鬼神的真名,因為知道鬼神的真名,就可以知道它們的本質,就可以操控它們。

    是的,巫師終其一生就是在尋找事物的名字,跟自然觀察家一樣。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天下午到桃園演講後,今年度幫文官學院的專書閱讀的各縣市機關導讀演講就告一段落了。 這十多年來,文官學院每年都會經過嚴謹的流程,選出12本中外好書推薦給全國的公務人員研讀,除了在各機關辦導讀活動之外,也祭出豐厚獎勵的心得寫作比賽。幾乎每年我都會應邀擔任選書評審,導讀演講或是心得寫作的評審。 也因
 最近看了盧希鵬教授的新書―「結構洞―面對超連結複雜世界的簡單規則」,結構洞對我來說是個新名詞,他提供面對這個網路超連結世界的規則,雖然說是簡單,但該如何實際運用,卻是一門不容易的學問。     所謂結構洞,他認為是一個社會轉型的方法,也是網路運作的底層邏輯,在新經濟中,社會資本將是企業最重要的資
他,一個麵包、一碗泡麵,十分鐘吃完一餐,卻每天堅持花數小時讀本好書;他,不喜歡應酬或浪費時間講電話,可是當有人需要幫助,他總是義無反顧投入,花再多時間都樂在其中。 他,除了是牙醫,也是電台主持人、講師,同時又是荒野保護協會的發起人之一,甚至還是出了四十多本書的作家。為什麼身兼多職、又能樂在其中?李
台灣在2年後,也就是2025年,即將進入老年人口逾20%的超高齡社會,從高齡人口10%躍昇到20%,法國花了 76年,美國63年,台灣居然只有短短19年,因應期實在非常短,每個家庭或政府恐怕也都來不及做好組織結構調整的準備吧!   現在每個家庭人口愈來愈少,因此對於失能或罹病的長輩,家庭也逐漸失去
曾經應世界宗教博物館之邀,為「可可夜總會」這部皮克斯動畫電影做映後導讀,我坐在第一排,影片放映到中場,就聽到此起彼落很明顯的啜泣聲,電影播完,站在台前環視全場,發現一大半的觀眾眼睛都紅紅的。     總覺得這些年上映的動畫片,很多都是拍給大人看的,雖然對孩子而言,還是很具吸引力,畢竟看熱鬧也是種享
 很多人在職時因為工作壓力太大,下班後只想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假日也在補眠跟購物中度過,沒有閒情逸致培養業餘興趣或參加社團,好不容易退休有時間了,剛開始或許還會跟朋友去哪裡走走玩玩,吃吃喝喝,但是很快就失去了興致,而且往往因為生活作息改變,很快地人就懶散下來,時日稍久,整個人就會對什麼都沒有興致,整天
前天下午到桃園演講後,今年度幫文官學院的專書閱讀的各縣市機關導讀演講就告一段落了。 這十多年來,文官學院每年都會經過嚴謹的流程,選出12本中外好書推薦給全國的公務人員研讀,除了在各機關辦導讀活動之外,也祭出豐厚獎勵的心得寫作比賽。幾乎每年我都會應邀擔任選書評審,導讀演講或是心得寫作的評審。 也因
 最近看了盧希鵬教授的新書―「結構洞―面對超連結複雜世界的簡單規則」,結構洞對我來說是個新名詞,他提供面對這個網路超連結世界的規則,雖然說是簡單,但該如何實際運用,卻是一門不容易的學問。     所謂結構洞,他認為是一個社會轉型的方法,也是網路運作的底層邏輯,在新經濟中,社會資本將是企業最重要的資
他,一個麵包、一碗泡麵,十分鐘吃完一餐,卻每天堅持花數小時讀本好書;他,不喜歡應酬或浪費時間講電話,可是當有人需要幫助,他總是義無反顧投入,花再多時間都樂在其中。 他,除了是牙醫,也是電台主持人、講師,同時又是荒野保護協會的發起人之一,甚至還是出了四十多本書的作家。為什麼身兼多職、又能樂在其中?李
台灣在2年後,也就是2025年,即將進入老年人口逾20%的超高齡社會,從高齡人口10%躍昇到20%,法國花了 76年,美國63年,台灣居然只有短短19年,因應期實在非常短,每個家庭或政府恐怕也都來不及做好組織結構調整的準備吧!   現在每個家庭人口愈來愈少,因此對於失能或罹病的長輩,家庭也逐漸失去
曾經應世界宗教博物館之邀,為「可可夜總會」這部皮克斯動畫電影做映後導讀,我坐在第一排,影片放映到中場,就聽到此起彼落很明顯的啜泣聲,電影播完,站在台前環視全場,發現一大半的觀眾眼睛都紅紅的。     總覺得這些年上映的動畫片,很多都是拍給大人看的,雖然對孩子而言,還是很具吸引力,畢竟看熱鬧也是種享
 很多人在職時因為工作壓力太大,下班後只想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假日也在補眠跟購物中度過,沒有閒情逸致培養業餘興趣或參加社團,好不容易退休有時間了,剛開始或許還會跟朋友去哪裡走走玩玩,吃吃喝喝,但是很快就失去了興致,而且往往因為生活作息改變,很快地人就懶散下來,時日稍久,整個人就會對什麼都沒有興致,整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妳們怎麼找到我師父的啊,我師父可是科學奇才,他住的地方你們居然能找的到" "當然能找的到,我們牧野族的都能懂動物的語言,那怪人弄的什麼科學,對動物沒用的"赤霞笑著好像又回到了年輕時侯,那時她和秦懷南攜手一起去找怪人 有乾地在地平線上另一端浮了出來,遠遠的有一道彩虹,七彩的光芒在天上
Thumbnail
在臺灣的森林裡,生活著一隻名叫黑仔的特別臺灣黑熊。由於白化症,黑仔擁有白色的皮毛和淺色的眼睛,對陽光十分敏感。這篇故事講述了小黑與朋友們的冒險,其中朋友們努力幫助牠在陽光下找到陰涼的地方,並一起參加森林派對。這個故事強調了友誼與每個個體的獨特性,讓大家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
Thumbnail
今年7月我參加了我們系上的田野技術調查課,這門課會到南投縣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野外的調查,利用我們所學的研究方法來對台灣這塊有趣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課程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穿山甲,半夜聽著豎琴蛙的鳴叫聲,還有最後一天大家半夜一起趕出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好多好多讓我用文字呈現給大家吧。
Thumbnail
有關於花藝設隊的事情,大概可以佔一半的課程時間,加上遇到屁屁這個花藝開掛的人, 今天就來說說,有關於我與台南著名的小熊森林與嘉偉老師的事情吧!事情是這樣的,在學校裡的花藝隊經過了幾輪的挑戰後,就有很多人覺得不稀奇,或著沒有興趣後離開,原本有20位,剩下的人也差不多只剩下6、7個人,其實學校的課程大
Thumbnail
校長,獵人學校的校長,為了調查他逝世的事實,老玄我此刻正在台11線上對陣同樣是今年逝世的傳奇獵犬—黑囉,上回說到黑囉的封王事跡,那又為何會在封王之後開始厭惡人類呢? 還記得,為了主人獨自迎敵台灣黑熊,就在所有人以為黑囉已經陣亡時,牠搖搖晃晃的身影出現在村中。老獵人們一股腦的衝上去抱住黑囉,這是一種
Thumbnail
毫無疑問,林敬峰是具有文筆實力的作者,藉由他可說是不學無術的涉獵,讀者也將在這本作品中,看到另一種異樣卻又迷人的自然領域文學。
記得台東有一個地方叫做『鹿野』,出國以前,我並沒有了解這個地名的由來。在美東一兩年,見到鹿的機會其實並不多,每次見到,都有種哈利波特書中提到的那在樹林的深處,濃霧瀰漫寒露冷沁的時刻,獨角獸瞬間如一瞥眼的竄入另一叢林,再眨一次眼後,有一種被祝福的感覺,如流星。 數年前在北紐約州的夏季凌晨,我緩緩地漫
Thumbnail
2024/04/13 第二天,這次的活動由荒野保護協會帶領,荒野協會成立近三十年,一直致力於環境教育與自然棲地的保護,在台北可以在多個景點發現有他們的人文生態導覽,是個非常用心在自然的協會。 今天的學員有不少是我們人生的前輩,最年長甚至82歲了呢,活動前先讓大家了解自己心中的目標,再逐漸達成。
Thumbnail
我其實一直以為張小松是更老一點的大叔,他常常在社團貼出自己復刻零件的成果,以及有一台明顯不同於現今野狼的紅色大野狼,由於野狼專題的進行,這樣一位神人勢必得拜訪。 為什麼叫大野狼?因為它的確有「大」的地方。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妳們怎麼找到我師父的啊,我師父可是科學奇才,他住的地方你們居然能找的到" "當然能找的到,我們牧野族的都能懂動物的語言,那怪人弄的什麼科學,對動物沒用的"赤霞笑著好像又回到了年輕時侯,那時她和秦懷南攜手一起去找怪人 有乾地在地平線上另一端浮了出來,遠遠的有一道彩虹,七彩的光芒在天上
Thumbnail
在臺灣的森林裡,生活著一隻名叫黑仔的特別臺灣黑熊。由於白化症,黑仔擁有白色的皮毛和淺色的眼睛,對陽光十分敏感。這篇故事講述了小黑與朋友們的冒險,其中朋友們努力幫助牠在陽光下找到陰涼的地方,並一起參加森林派對。這個故事強調了友誼與每個個體的獨特性,讓大家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
Thumbnail
今年7月我參加了我們系上的田野技術調查課,這門課會到南投縣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野外的調查,利用我們所學的研究方法來對台灣這塊有趣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課程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穿山甲,半夜聽著豎琴蛙的鳴叫聲,還有最後一天大家半夜一起趕出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好多好多讓我用文字呈現給大家吧。
Thumbnail
有關於花藝設隊的事情,大概可以佔一半的課程時間,加上遇到屁屁這個花藝開掛的人, 今天就來說說,有關於我與台南著名的小熊森林與嘉偉老師的事情吧!事情是這樣的,在學校裡的花藝隊經過了幾輪的挑戰後,就有很多人覺得不稀奇,或著沒有興趣後離開,原本有20位,剩下的人也差不多只剩下6、7個人,其實學校的課程大
Thumbnail
校長,獵人學校的校長,為了調查他逝世的事實,老玄我此刻正在台11線上對陣同樣是今年逝世的傳奇獵犬—黑囉,上回說到黑囉的封王事跡,那又為何會在封王之後開始厭惡人類呢? 還記得,為了主人獨自迎敵台灣黑熊,就在所有人以為黑囉已經陣亡時,牠搖搖晃晃的身影出現在村中。老獵人們一股腦的衝上去抱住黑囉,這是一種
Thumbnail
毫無疑問,林敬峰是具有文筆實力的作者,藉由他可說是不學無術的涉獵,讀者也將在這本作品中,看到另一種異樣卻又迷人的自然領域文學。
記得台東有一個地方叫做『鹿野』,出國以前,我並沒有了解這個地名的由來。在美東一兩年,見到鹿的機會其實並不多,每次見到,都有種哈利波特書中提到的那在樹林的深處,濃霧瀰漫寒露冷沁的時刻,獨角獸瞬間如一瞥眼的竄入另一叢林,再眨一次眼後,有一種被祝福的感覺,如流星。 數年前在北紐約州的夏季凌晨,我緩緩地漫
Thumbnail
2024/04/13 第二天,這次的活動由荒野保護協會帶領,荒野協會成立近三十年,一直致力於環境教育與自然棲地的保護,在台北可以在多個景點發現有他們的人文生態導覽,是個非常用心在自然的協會。 今天的學員有不少是我們人生的前輩,最年長甚至82歲了呢,活動前先讓大家了解自己心中的目標,再逐漸達成。
Thumbnail
我其實一直以為張小松是更老一點的大叔,他常常在社團貼出自己復刻零件的成果,以及有一台明顯不同於現今野狼的紅色大野狼,由於野狼專題的進行,這樣一位神人勢必得拜訪。 為什麼叫大野狼?因為它的確有「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