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最嚴重的階段,因為盡量「宅在家」的防疫生活,讓我發現樓下跟家中異常吵雜,以前偶而出現的鋼琴、提琴聲,現在則每天照三餐此起彼落,琴聲不定時竄進耳朵,忽高忽低、忽慢忽快、卡住的音符反覆來回,「怎麼這音又卡了」連我都知,琴聲仍不停歇;我更從耳朵辨別出不同孩子的彈琴習慣及琴藝程度,因這疫情,我才知原來耳朵有這麼厲害的「聽見」能力啊!
而家中氛圍現在很像是餐廳Live秀,因為婆婆不能去社區關懷據點,所以從早到晚熱播她熟悉的老歌明星,像是費玉清、洪榮宏、江蕙、翁倩玉一系列影片,節目除了這些歌星們唱歌外,主持人穿插說著笑話、採訪八卦等等,一首首老歌配上樂團伴奏,好不熱鬧,就算關起房門,滲透力超強的歌唱聲仍會從門板下混著流動的空氣,圍繞著我。
每到晚餐時間,婆婆就開始敘說費玉清、江蕙要封麥了,但有開演唱會,朋友她們都有去看,要我們也去買票、帶她去看,我們只好一直跟她解釋這些明星早就不唱了,她看到的節目都是舊影片,婆婆不信,因為影片中這些明星從小童星到「現在」看起來都還很年輕,我們最後只好使出「現在是疫情,哪裡都不可以去」的招數。婆婆繼續說,費玉清跟誰在一起,還有個孩子的八卦、洪榮宏是同鄉人、翁倩玉現在怎麼還這麼年輕、她也要去燙這明星髮型;類似的秀場或電視台影片結束,婆婆一再回味…
「喜歡的聲音是音樂,不喜歡的聲音就變噪音」,這句話果然不假,鄰居孩子的練琴聲、婆婆愛的老歌、餐廳秀節目,都是我耳朵不那麼喜歡的聲音,也因這些聲音,讓我不聞戶外的鳥鳴、蟬鳴聲,所以我常感覺暴雨轟頂、情緒煩躁,但轉念一想,婆婆沒有因「關防疫」而自閉癡呆、心情不好,正是因為她開心地沉浸在這些追星的節目中,身為「老歌明星鐵粉一號」,每晚該吃晚餐、睡覺的時間,我們得三催四請,她仍捨不得離開她的偶像,更要我們不要管她,這些餐廳秀節目剛好彌補了她不能去長照據點跟朋友聊天的孤單。
而左鄰右舍傳出的曲子經過無數次的練習後,也越來越流暢、純熟,說不定疫情後的10年、20年,臺灣將多出許多聞名世界的鋼琴家、提琴家,致詞時提到「回想疫情時,我每天不斷練琴,領悟到1萬次努力的真諦…感謝包容我的鄰居…」,當想像到如此畫面的我不禁露出一抹傻笑,我還是繼續在這些無法避免的「噪音」中,提升「安住己心」的境界吧,若偶而感覺「噪音」要讓我抓狂時,就上頂樓散步、起身煮飯、做運動、戴上耳機,聽音樂。
「我的音樂或許是你的噪音」,我喜歡的古典音樂、校園民歌、輕音樂或各種抒情、柔和的樂曲,這些音樂在樓下孩子跟婆婆耳朵裡,或許也是單調無趣的噪音及過時催眠曲呢! 就算是疫情,我們也沒有辦法讓耳朵們改變喜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