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她》—第三人稱的第三人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胡晴舫的書早被我買齊放在書櫃上,但他們從不生灰,因為就像上癮一般會一直地想去翻閱,但又總覺得許多書還沒看,太偏愛她的著作總是有點失衡,但難免地還是會手賤打開了第一頁於是接連翻到末尾。雖然總覺得想要每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閱讀一本她的著作,也趁隙在這之間去體會不同的文風與吸收不同的知識,但是裡頭的文字就像會吸人的目光一般,牢牢實實地讓雙眼盯著頁面,就像本書《她》一般,每篇不長,約莫三四頁之譜,然而總共有51個故事,51個女性,而這共構出了《她》的樣貌。了嗎?


《莫妮卡》是印度六歲女孩的名字,賣著孔雀羽毛就如同在印度會見及的那些纏人的兒童,作者放下心防與她交換了名字,但當另一個更年幼的孩子前來黏附時莫妮卡卻把她給喝斥;《瑪莉亞》是從馬尼拉來到香港,而雖然同樣都擁擠著但對她來說香港卻是「熱鬧」,在蘭桂坊遇上法國男人懷孕結婚生子後,她不再是馬尼拉人,超市購物也能插在菲律賓外傭之前置若罔聞任何言語,「那些人不過是低等動物。我可不想浪費時間在她們後面排隊。我的時間比她們的時間來得寶貴多了。」;《買東西》中用衣服來記憶生活中所有事物包括識人、失戀與父喪的女人;《美女》中憤世忌俗著自身姣好的條件卻成為無法與世上另一半的人(男性)作正常(朋友)交往的詛咒;《小女孩》中故作可愛的32歲女子到令人嫌惡的程度,但卻在遇上約會強暴後一夜長大;《大小姐》中頤指氣使的高知識份子女性,卻仍依從在萬年博士生的先生生命之下,還為他生了三個孩子夫唱婦隨;《馬尼拉女律師》說:「男人似乎永遠不用為自己的魅力操心,如果他們有事業又有魅力,是雙重成就;如果他們有事業卻沒魅力,也無所謂,別人總是能原諒他的邋遢粗俗。...女人有事業還是得要有魅力,因為沒有了魅力,妳就不是個女人;即,妳什麼都不是,因為女人的一切都建構在她的性別上。」;《性福》中拿到獎學金的鈴子卻是拼命地交男友,因為家裡指定的結婚對象是她所不喜,而在日本的傳統中女性進入家庭就是保守的系統了,只剩下丈夫與孩子以及一週少數的性高潮,所以性能力變得非常重要,而這也是她與母親的約定,只要能找到包括性方面的各樣優越於指定對象,那就能不成該婚約;《愛的真諦》中被丈夫拳打腳踢只因被怪罪不知道他愛吃飯,卻仍微笑著把這當作理所然的女人;《丈夫的腳印》與《印度新娘》中正好表現了著名的印度文化中對於性別的不同待遇,女性掛上有腳形的黃金鍊代表的是活在丈夫的腳下,而他們卻甘之如飴,而無法自由戀愛卻是要相親得來,卻連愛情不愛情都不重要,而只是可行不可行、家人的意見為主;《泡在酒精裡的革命》中速寫一個北方女子有著豪邁的氣魄,但在描述中卻也不脫被男性凝視著的現實,「她雷電一般的眼神,掃射四周,被掃過的中國男人個個神情膽怯,卻也又明顯流露著慾望。她是他們不理解又亟欲染指的一種女人。」;《女總裁》中像是做白日夢般的少女開著公司印著寫總裁的名片,但卻是個註定失敗的遐想;《老闆娘》中的印度女人,兼顧著家事與事業,因為婚姻不得不學習的察言觀色成為事業上人事管理的才能,先生也讚許著、體諒著亞洲女性的辛勞,「...我是從我太太身上得知,新一代的亞洲女性其實活得非常辛苦,她們夾在新舊不同的兩代價值之間,企圖讓所有人滿意,結果是自己疲累不堪。但是,我覺得,也因此,女人比男人成長更快。」看來卻令人唏噓;《流亡女詩人》中感嘆著89後逃離中國,被質問何仍在波士頓喝著紅酒高談闊落卻說是為了丈夫、為了愛,拋棄了祖國、土地與人民,都是為了愛;《外遇》中與小五歲情人偷情的女人,卻也不願與丈夫分手,這可不是自私,而是不願意證明愛情的存在,畢竟捨其一就證明另一者才是最終,這是種消極否認愛情存在的表態了;《中國的新臉孔》說著深圳經濟特區吸引了許多人前往想一圓各種夢,而女人也不例外,但她們則是盡力地讓自己的面龐可以吸引到大富大商,而使得自己有碩大的胸脯、西方的眼眸與高挺的鼻樑;《曼谷的第一世界》女子則彰顯了胡晴舫在《旅人》一書所提到的那種解離感,在鄉土卻沒有歸屬感,就如同本篇的在波士頓長大卻是曼谷人返家卻覺得故鄉是波士頓城


無論是西方或ㄎ是東方,又或者是東方中不是那麼「狹義」的東方,例如我們都會認為東方人矮矮小小黃皮膚,但那不過是我們自身的「偏見」,畢竟中東也是有面孔深邃或是南亞也有著皮膚深褐的人,這些都是「東方人」,但顯見地不論是在任何樣式的劃分中,西方也有「更」西方,東方當然也有「更」東方的。但誰來劃定呢?當然是掌握話語權(力)的人。所以書名取做「她」除了在描寫女性之外,也帶有「他者(the others)」的意義在,終究是個第三人稱,而且我們難以或忘的是即便又如6歲孩童的莫妮卡的這個「她」,也有她的「她」,第三人稱的第三人稱,所以她貶斥了比她晚到、年幼的另一個小乞丐,我們終究再做出我與非我的劃分。


而除此之外,我們也能看到在不同階級、時間、地點、年齡、文化的女性,都是潛在、顯在受囚著的,他們或許受制於整個社會或是父母,例如受到婚約的驅使而拼命的找性伴侶,又或者是自願地成為奴隸,因為這樣才是個好女人。這樣跨文化以及城市的描寫更可以感受得到這種壓迫的「普世性」,當父權壓迫被否認時這些現象就成為難以解釋的「異例」,然而對於那些既得利益的父權擁護者來說,他們永不會選擇進行「典範轉移」到一個新的性別平權觀點來看見這些問題,畢竟,何苦呢?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胡晴舫的寫作,篇幅可以總是不長,文字也沒那麼艱深冷硬,但卻總是傳遞出無限的餘韻,諸如不經意出現的男性凝視,又或者在短篇中人物的簡單對白卻充分彰顯出了不自覺的支配觀念,胡好像置身於事外地在查看這些世事,但她卻是置身於事內地觀察、紀錄並且再現了這些現實。我並非否定直接上接式地社運改革,但有趣的是有時候文學的方式或許會比強硬地實踐更能讓人發省。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曾友俞
85會員
390內容數
雜評
曾友俞的其他內容
2025/02/02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Thumbnail
2025/02/02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Thumbnail
2024/08/01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2024/08/01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2023/12/22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2023/12/22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胡晴舫的書早被我買齊放在書櫃上,但他們從不生灰,因為就像上癮一般會一直地想去翻閱,但又總覺得許多書還沒看,太偏愛她的著作總是有點失衡,但難免地還是會手賤打開了第一頁於是接連翻到末尾。雖然總覺得想要每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閱讀一本她的著作,也趁隙在這之間去體會不同的文風與吸收不同的知識,但是裡頭的文字
Thumbnail
胡晴舫的書早被我買齊放在書櫃上,但他們從不生灰,因為就像上癮一般會一直地想去翻閱,但又總覺得許多書還沒看,太偏愛她的著作總是有點失衡,但難免地還是會手賤打開了第一頁於是接連翻到末尾。雖然總覺得想要每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閱讀一本她的著作,也趁隙在這之間去體會不同的文風與吸收不同的知識,但是裡頭的文字
Thumbnail
妳拿起一本書,封面寫著的文字看起來跟象形文字很像。妳問月這是什麼書,她說這是語言書,是她們的母語。她教了妳一些單字,而妳發現與中文最不一樣的地方大概就是,雖然有關於男性的詞彙,但是並不多。譬如有幾個字在中文是女字旁,但在這裡變成了男字旁,男疾男戶,男干詐,男兼疑。
Thumbnail
妳拿起一本書,封面寫著的文字看起來跟象形文字很像。妳問月這是什麼書,她說這是語言書,是她們的母語。她教了妳一些單字,而妳發現與中文最不一樣的地方大概就是,雖然有關於男性的詞彙,但是並不多。譬如有幾個字在中文是女字旁,但在這裡變成了男字旁,男疾男戶,男干詐,男兼疑。
Thumbnail
曾經,鄉下路邊電線杆上貼著的廣告,那些寫著「外籍新娘」與「二十萬」的板子,就是我對外籍新娘唯一的想像。稍大一點之後,從他人那兒聽見外籍新娘:買來的、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買的、說話聲音很吵、不會說中文、不會教小孩、只是想要錢⋯⋯。 如此輕易地,我們談論著她們,直到我們發覺,她們也只不過是普通的女人。
Thumbnail
曾經,鄉下路邊電線杆上貼著的廣告,那些寫著「外籍新娘」與「二十萬」的板子,就是我對外籍新娘唯一的想像。稍大一點之後,從他人那兒聽見外籍新娘:買來的、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買的、說話聲音很吵、不會說中文、不會教小孩、只是想要錢⋯⋯。 如此輕易地,我們談論著她們,直到我們發覺,她們也只不過是普通的女人。
Thumbnail
「我們是不是也像蝸牛那樣一點一點地在進化? 就像能藏住傷口的外殼,變得比之前還更堅固。」——p.45 起初看書名以為是一本心靈雞湯,殊不知是充滿寫實的社會縮影。 因為寫實,所以諷刺,然而在這樣的惡趣味之下又會讓人會心一笑,因為那些故事或多或少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過。
Thumbnail
「我們是不是也像蝸牛那樣一點一點地在進化? 就像能藏住傷口的外殼,變得比之前還更堅固。」——p.45 起初看書名以為是一本心靈雞湯,殊不知是充滿寫實的社會縮影。 因為寫實,所以諷刺,然而在這樣的惡趣味之下又會讓人會心一笑,因為那些故事或多或少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過。
Thumbnail
想成為他人的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一種否定與唾棄,然而人終究無法拋卻自己成為他人,裝聾作啞得越久,往後要承擔的時間也會越長,最終還是得回頭去正視,那一顆顆扣錯的鈕扣。
Thumbnail
想成為他人的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一種否定與唾棄,然而人終究無法拋卻自己成為他人,裝聾作啞得越久,往後要承擔的時間也會越長,最終還是得回頭去正視,那一顆顆扣錯的鈕扣。
Thumbnail
女性主義來到第二章節,大部分人都知道理論書中的概念是什麼,重點遂從推廣、傳播轉而開始深化及論戰,倡議者應當如何處理標語下的塗鴉、嘲諷和反轉,那未必是扭曲,而是試圖從政治正確和反政治正確的狹隘縫隙中脫逃,能在情感和論證上有精準平衡、打動大部分的心靈的完美論述
Thumbnail
女性主義來到第二章節,大部分人都知道理論書中的概念是什麼,重點遂從推廣、傳播轉而開始深化及論戰,倡議者應當如何處理標語下的塗鴉、嘲諷和反轉,那未必是扭曲,而是試圖從政治正確和反政治正確的狹隘縫隙中脫逃,能在情感和論證上有精準平衡、打動大部分的心靈的完美論述
Thumbnail
04.我們都不好過 敬告讀者,以下內容涉及資本主義擇偶觀、CCR、一夜情、夜店等厭女情節,為避免觀感不佳,建議斟酌後閱讀。 兩性關係的界線像理性與感性拉鋸戰,於我,往往需要很長時間去醞釀,卻總被迫在一念之間勾選朋友、情人、砲友等選項。
Thumbnail
04.我們都不好過 敬告讀者,以下內容涉及資本主義擇偶觀、CCR、一夜情、夜店等厭女情節,為避免觀感不佳,建議斟酌後閱讀。 兩性關係的界線像理性與感性拉鋸戰,於我,往往需要很長時間去醞釀,卻總被迫在一念之間勾選朋友、情人、砲友等選項。
Thumbnail
每一篇故事中的主角都彷彿就是生活在我們周遭的親友,又或者就是曾經遭遇過這一切的自己。 翻開後會忍不住感到刺痛與悲傷,但是又停不下來的一本書。
Thumbnail
每一篇故事中的主角都彷彿就是生活在我們周遭的親友,又或者就是曾經遭遇過這一切的自己。 翻開後會忍不住感到刺痛與悲傷,但是又停不下來的一本書。
Thumbnail
那些差不多跟十大建設一起出生、和台灣經濟一起從塵裡土裡兵兵乓乓長出來的女孩,應該要養成的樣子都差不多,要聰明伶俐卻又聽從爸媽和老師說的話;從事一份穩當的工作並且經營一個齊備的婚姻,最好玲瓏剔透卻又福厚德潤。 而事
Thumbnail
那些差不多跟十大建設一起出生、和台灣經濟一起從塵裡土裡兵兵乓乓長出來的女孩,應該要養成的樣子都差不多,要聰明伶俐卻又聽從爸媽和老師說的話;從事一份穩當的工作並且經營一個齊備的婚姻,最好玲瓏剔透卻又福厚德潤。 而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