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她》—第三人稱的第三人稱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胡晴舫的書早被我買齊放在書櫃上,但他們從不生灰,因為就像上癮一般會一直地想去翻閱,但又總覺得許多書還沒看,太偏愛她的著作總是有點失衡,但難免地還是會手賤打開了第一頁於是接連翻到末尾。雖然總覺得想要每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閱讀一本她的著作,也趁隙在這之間去體會不同的文風與吸收不同的知識,但是裡頭的文字就像會吸人的目光一般,牢牢實實地讓雙眼盯著頁面,就像本書《她》一般,每篇不長,約莫三四頁之譜,然而總共有51個故事,51個女性,而這共構出了《她》的樣貌。了嗎?


《莫妮卡》是印度六歲女孩的名字,賣著孔雀羽毛就如同在印度會見及的那些纏人的兒童,作者放下心防與她交換了名字,但當另一個更年幼的孩子前來黏附時莫妮卡卻把她給喝斥;《瑪莉亞》是從馬尼拉來到香港,而雖然同樣都擁擠著但對她來說香港卻是「熱鬧」,在蘭桂坊遇上法國男人懷孕結婚生子後,她不再是馬尼拉人,超市購物也能插在菲律賓外傭之前置若罔聞任何言語,「那些人不過是低等動物。我可不想浪費時間在她們後面排隊。我的時間比她們的時間來得寶貴多了。」;《買東西》中用衣服來記憶生活中所有事物包括識人、失戀與父喪的女人;《美女》中憤世忌俗著自身姣好的條件卻成為無法與世上另一半的人(男性)作正常(朋友)交往的詛咒;《小女孩》中故作可愛的32歲女子到令人嫌惡的程度,但卻在遇上約會強暴後一夜長大;《大小姐》中頤指氣使的高知識份子女性,卻仍依從在萬年博士生的先生生命之下,還為他生了三個孩子夫唱婦隨;《馬尼拉女律師》說:「男人似乎永遠不用為自己的魅力操心,如果他們有事業又有魅力,是雙重成就;如果他們有事業卻沒魅力,也無所謂,別人總是能原諒他的邋遢粗俗。...女人有事業還是得要有魅力,因為沒有了魅力,妳就不是個女人;即,妳什麼都不是,因為女人的一切都建構在她的性別上。」;《性福》中拿到獎學金的鈴子卻是拼命地交男友,因為家裡指定的結婚對象是她所不喜,而在日本的傳統中女性進入家庭就是保守的系統了,只剩下丈夫與孩子以及一週少數的性高潮,所以性能力變得非常重要,而這也是她與母親的約定,只要能找到包括性方面的各樣優越於指定對象,那就能不成該婚約;《愛的真諦》中被丈夫拳打腳踢只因被怪罪不知道他愛吃飯,卻仍微笑著把這當作理所然的女人;《丈夫的腳印》與《印度新娘》中正好表現了著名的印度文化中對於性別的不同待遇,女性掛上有腳形的黃金鍊代表的是活在丈夫的腳下,而他們卻甘之如飴,而無法自由戀愛卻是要相親得來,卻連愛情不愛情都不重要,而只是可行不可行、家人的意見為主;《泡在酒精裡的革命》中速寫一個北方女子有著豪邁的氣魄,但在描述中卻也不脫被男性凝視著的現實,「她雷電一般的眼神,掃射四周,被掃過的中國男人個個神情膽怯,卻也又明顯流露著慾望。她是他們不理解又亟欲染指的一種女人。」;《女總裁》中像是做白日夢般的少女開著公司印著寫總裁的名片,但卻是個註定失敗的遐想;《老闆娘》中的印度女人,兼顧著家事與事業,因為婚姻不得不學習的察言觀色成為事業上人事管理的才能,先生也讚許著、體諒著亞洲女性的辛勞,「...我是從我太太身上得知,新一代的亞洲女性其實活得非常辛苦,她們夾在新舊不同的兩代價值之間,企圖讓所有人滿意,結果是自己疲累不堪。但是,我覺得,也因此,女人比男人成長更快。」看來卻令人唏噓;《流亡女詩人》中感嘆著89後逃離中國,被質問何仍在波士頓喝著紅酒高談闊落卻說是為了丈夫、為了愛,拋棄了祖國、土地與人民,都是為了愛;《外遇》中與小五歲情人偷情的女人,卻也不願與丈夫分手,這可不是自私,而是不願意證明愛情的存在,畢竟捨其一就證明另一者才是最終,這是種消極否認愛情存在的表態了;《中國的新臉孔》說著深圳經濟特區吸引了許多人前往想一圓各種夢,而女人也不例外,但她們則是盡力地讓自己的面龐可以吸引到大富大商,而使得自己有碩大的胸脯、西方的眼眸與高挺的鼻樑;《曼谷的第一世界》女子則彰顯了胡晴舫在《旅人》一書所提到的那種解離感,在鄉土卻沒有歸屬感,就如同本篇的在波士頓長大卻是曼谷人返家卻覺得故鄉是波士頓城


無論是西方或ㄎ是東方,又或者是東方中不是那麼「狹義」的東方,例如我們都會認為東方人矮矮小小黃皮膚,但那不過是我們自身的「偏見」,畢竟中東也是有面孔深邃或是南亞也有著皮膚深褐的人,這些都是「東方人」,但顯見地不論是在任何樣式的劃分中,西方也有「更」西方,東方當然也有「更」東方的。但誰來劃定呢?當然是掌握話語權(力)的人。所以書名取做「她」除了在描寫女性之外,也帶有「他者(the others)」的意義在,終究是個第三人稱,而且我們難以或忘的是即便又如6歲孩童的莫妮卡的這個「她」,也有她的「她」,第三人稱的第三人稱,所以她貶斥了比她晚到、年幼的另一個小乞丐,我們終究再做出我與非我的劃分。


而除此之外,我們也能看到在不同階級、時間、地點、年齡、文化的女性,都是潛在、顯在受囚著的,他們或許受制於整個社會或是父母,例如受到婚約的驅使而拼命的找性伴侶,又或者是自願地成為奴隸,因為這樣才是個好女人。這樣跨文化以及城市的描寫更可以感受得到這種壓迫的「普世性」,當父權壓迫被否認時這些現象就成為難以解釋的「異例」,然而對於那些既得利益的父權擁護者來說,他們永不會選擇進行「典範轉移」到一個新的性別平權觀點來看見這些問題,畢竟,何苦呢?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胡晴舫的寫作,篇幅可以總是不長,文字也沒那麼艱深冷硬,但卻總是傳遞出無限的餘韻,諸如不經意出現的男性凝視,又或者在短篇中人物的簡單對白卻充分彰顯出了不自覺的支配觀念,胡好像置身於事外地在查看這些世事,但她卻是置身於事內地觀察、紀錄並且再現了這些現實。我並非否定直接上接式地社運改革,但有趣的是有時候文學的方式或許會比強硬地實踐更能讓人發省。


raw-image


82會員
384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致謝 微批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390 說到手語,我們一般人的理解幾多?除了電視上偶爾出現在螢幕一角的一位人士比手畫腳以外,似乎沒有彼此更多的了解。我們不知道那些手勢所表現的符號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因為那明白著的不是向「我們」傳達的訊息。這些訊息所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369 《火口的二人》的故事除了以著作的方式呈現之外,也有電影的版本,而從著作到電影的轉化我認為是十分成功的,不過若是二者皆有觀讀將會更為完整。 電影中充斥著十分強烈的情慾張力,這也是觀影過後留下的深刻印象,相較
致謝 Savoir 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523 說到桑塔格很難沒有人聽過,就像對文青提到村上春樹一般,這也是書名以「桑塔格」為名的緣由,即便在書裡頭作者 David Rieff 都以「蘇珊」稱呼他的母親。原先認為這會是種消費,畢竟所有人都認識
致謝 微批 Paratext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author=121 勒龐(Gustave Le Bon)在一個世紀前的這本著作不只是對於群眾心理的分析,例如佛洛姆在《逃避自由》就曾對納粹支持者分析到這些失意的德意志群眾對於自由的捨棄,擁抱強人對於安全感的追索等。而在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437# 若未識得蕭紅,也會為裡頭描寫生死給震撼;而若識得她,則更為她坎坷掙扎的人生給驚駭,也更能體會出文字裡頭對生命蕭澀的意蘊。裡頭並無特定誰為主角,角色來來去去,也沒太多介紹,王婆、二裡半、趙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173 作者Jason Brennan的著作中在台灣翻譯出版的除了本書之外,另一者即為《反民主》,尤其在近幾年的民粹主義討論中,更常見得到這些書籍的出現。雖然以如此批判的方式下了副標,但我著實地認為這本書是值得閱
致謝 微批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390 說到手語,我們一般人的理解幾多?除了電視上偶爾出現在螢幕一角的一位人士比手畫腳以外,似乎沒有彼此更多的了解。我們不知道那些手勢所表現的符號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因為那明白著的不是向「我們」傳達的訊息。這些訊息所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369 《火口的二人》的故事除了以著作的方式呈現之外,也有電影的版本,而從著作到電影的轉化我認為是十分成功的,不過若是二者皆有觀讀將會更為完整。 電影中充斥著十分強烈的情慾張力,這也是觀影過後留下的深刻印象,相較
致謝 Savoir 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523 說到桑塔格很難沒有人聽過,就像對文青提到村上春樹一般,這也是書名以「桑塔格」為名的緣由,即便在書裡頭作者 David Rieff 都以「蘇珊」稱呼他的母親。原先認為這會是種消費,畢竟所有人都認識
致謝 微批 Paratext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author=121 勒龐(Gustave Le Bon)在一個世紀前的這本著作不只是對於群眾心理的分析,例如佛洛姆在《逃避自由》就曾對納粹支持者分析到這些失意的德意志群眾對於自由的捨棄,擁抱強人對於安全感的追索等。而在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437# 若未識得蕭紅,也會為裡頭描寫生死給震撼;而若識得她,則更為她坎坷掙扎的人生給驚駭,也更能體會出文字裡頭對生命蕭澀的意蘊。裡頭並無特定誰為主角,角色來來去去,也沒太多介紹,王婆、二裡半、趙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173 作者Jason Brennan的著作中在台灣翻譯出版的除了本書之外,另一者即為《反民主》,尤其在近幾年的民粹主義討論中,更常見得到這些書籍的出現。雖然以如此批判的方式下了副標,但我著實地認為這本書是值得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書名:三個女人與她們的男人 作者:卓爾.米夏尼 譯者:黃彥霖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3/6/14 ISBN: 9786263144484 eISBN: 9786263144507 第一位女性,歐娜,是位單親媽媽,帶著九歲的兒子伊藍,獨自生活在一間小公寓裡。有一天,偶然遇見律師吉爾,雖然後
Thumbnail
東野圭吾的《誰殺了她》故事簡單到極點,就是說一個獨居女子死了,雖然佈局成自殺,但是她的哥哥發現屍體時立即就判斷妹妹是被殺的,他決定自行找出真兇,於是拿走重要證物,最後嫌犯只有兩人,一男一女,到底是誰殺了她呢? 本書最有趣之處是作者到了最後也沒有揭露真兇。 總之殺死者的人不是他就是她,作者在書中有作提
Thumbnail
作者「陳綺貞」,既是位歌手也是寫手,她的音樂創作正如同這本散文集一般,表面看似輕盈、柔軟,實則剛強、堅定。 初次聽見她的名字與音樂作品,已不記得是何年何月了。或許在還沒來得及認識她以前,就已記住了那些耳熟的旋律。記憶中最喜歡的是〈殘缺的彩虹〉這首歌,喜歡它的旋律,乾淨、純粹,更喜歡的是這段歌詞: 想
Thumbnail
以「拾穗」和「晚禱」留名藝術史的田園畫家米勒,身處藝術榮耀貴族的時代,卻堅決不替權貴作畫,秉持「為永恆作畫」的信念,紀錄世間真善美。被譽為台灣新詩田園詩代表的吳晟,全心全意描繪農村風光,可說是詩壇現代米勒,歷時十四年寫成的詩集《他還年輕》,字裡行間滿是對土地與生命的關懷。
Thumbnail
《他還年輕》不只是一本橫跨十四年的詩集,它更是父執輩對下一代的輕聲呼喚,訴說著吳晟對環境的觀察、對生命的思考,以及守護生態的信念。
Thumbnail
當我們真正愛一件事物的時候,我不會把他侷限在他的現在,他的過去,侷限在那些讓我曾經愛上他的理由;相反的,我們會看到他,與他背後所帶來的廣大的世界之間的聯繫,我們會把他開放給這個他所牽掛著的世界,讓他走向未來。
Thumbnail
「世界始終是孩童;唯獨我們很遺憾會長大」—《慢讀里爾克》 我們來到一個怕老的年代了。這意味著人們開始有方法抵抗肉體的變老。只是靈魂不會說謊,透過眼睛,人們知道自己的經驗是新鮮還是滄海桑田;透過眼睛,人們早已明白,年輕與衰老的意義。 有限對應無盡,是繪本對孩子拋出的議題。
Thumbnail
當年電影上映,批判鋪天蓋地。觀眾難以理解這對男女,情不知所起,卻一往而深。十四年過去,貝拉入圍了奧斯卡,艾德華成為新一代蝙蝠俠。我們能不能,也還這段愛情一句公道:貝拉沒想用愛情說服別人,她情願用來完整自己。
Thumbnail
本書集結趙晨光中篇武俠作品,包括:亡命小說〈誰許一生悠然〉、同名人物傳記〈賀蘭雪〉、黑幫生涯〈十二樓〉、驚悚冒險〈古殺邪影〉、尋寶故事〈似是故人來〉,以及師徒情懷〈如星〉,每篇約二到三萬字。內容包羅武俠各種題材,呈現武俠的多樣化,同時佐以趙晨光舒緩自然的筆法,在傳統之間,別具新意......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書名:三個女人與她們的男人 作者:卓爾.米夏尼 譯者:黃彥霖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3/6/14 ISBN: 9786263144484 eISBN: 9786263144507 第一位女性,歐娜,是位單親媽媽,帶著九歲的兒子伊藍,獨自生活在一間小公寓裡。有一天,偶然遇見律師吉爾,雖然後
Thumbnail
東野圭吾的《誰殺了她》故事簡單到極點,就是說一個獨居女子死了,雖然佈局成自殺,但是她的哥哥發現屍體時立即就判斷妹妹是被殺的,他決定自行找出真兇,於是拿走重要證物,最後嫌犯只有兩人,一男一女,到底是誰殺了她呢? 本書最有趣之處是作者到了最後也沒有揭露真兇。 總之殺死者的人不是他就是她,作者在書中有作提
Thumbnail
作者「陳綺貞」,既是位歌手也是寫手,她的音樂創作正如同這本散文集一般,表面看似輕盈、柔軟,實則剛強、堅定。 初次聽見她的名字與音樂作品,已不記得是何年何月了。或許在還沒來得及認識她以前,就已記住了那些耳熟的旋律。記憶中最喜歡的是〈殘缺的彩虹〉這首歌,喜歡它的旋律,乾淨、純粹,更喜歡的是這段歌詞: 想
Thumbnail
以「拾穗」和「晚禱」留名藝術史的田園畫家米勒,身處藝術榮耀貴族的時代,卻堅決不替權貴作畫,秉持「為永恆作畫」的信念,紀錄世間真善美。被譽為台灣新詩田園詩代表的吳晟,全心全意描繪農村風光,可說是詩壇現代米勒,歷時十四年寫成的詩集《他還年輕》,字裡行間滿是對土地與生命的關懷。
Thumbnail
《他還年輕》不只是一本橫跨十四年的詩集,它更是父執輩對下一代的輕聲呼喚,訴說著吳晟對環境的觀察、對生命的思考,以及守護生態的信念。
Thumbnail
當我們真正愛一件事物的時候,我不會把他侷限在他的現在,他的過去,侷限在那些讓我曾經愛上他的理由;相反的,我們會看到他,與他背後所帶來的廣大的世界之間的聯繫,我們會把他開放給這個他所牽掛著的世界,讓他走向未來。
Thumbnail
「世界始終是孩童;唯獨我們很遺憾會長大」—《慢讀里爾克》 我們來到一個怕老的年代了。這意味著人們開始有方法抵抗肉體的變老。只是靈魂不會說謊,透過眼睛,人們知道自己的經驗是新鮮還是滄海桑田;透過眼睛,人們早已明白,年輕與衰老的意義。 有限對應無盡,是繪本對孩子拋出的議題。
Thumbnail
當年電影上映,批判鋪天蓋地。觀眾難以理解這對男女,情不知所起,卻一往而深。十四年過去,貝拉入圍了奧斯卡,艾德華成為新一代蝙蝠俠。我們能不能,也還這段愛情一句公道:貝拉沒想用愛情說服別人,她情願用來完整自己。
Thumbnail
本書集結趙晨光中篇武俠作品,包括:亡命小說〈誰許一生悠然〉、同名人物傳記〈賀蘭雪〉、黑幫生涯〈十二樓〉、驚悚冒險〈古殺邪影〉、尋寶故事〈似是故人來〉,以及師徒情懷〈如星〉,每篇約二到三萬字。內容包羅武俠各種題材,呈現武俠的多樣化,同時佐以趙晨光舒緩自然的筆法,在傳統之間,別具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