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之島二~巫瑪芙、馬詠恩ep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公視群山之島第二季第四集劇照

公視群山之島第二季第四集劇照


「我們不是登山家,因為山是我們的家」

(微雷提醒)

身為喜愛爬山之人,公視的紀實片《群山之島》自是不會錯過。尤其導演在第一季必問主角們的大哉問「山對你來說是什麼?」,也成了那一陣子和友人爬山最常相互問起的(歡迎參閱幼獅文藝2023年七月號,在下和作家李玟萱通信的專欄文章)。打開公視+的頁面,如此介紹著「這是來自台灣高山嚮導的四個故事,跟著他們回到最初的啟蒙之山,一同探尋他們的登山哲學。」

但,第二季最後一集特別不同,因為標題深情的傳達身為山之子民的驕傲,以一種布農人的方式。在颱風假的這天,影片不只有美麗山林,不只有主角訪談,更有歌聲與吟唱,伴著外頭的雨滴聲,讓人想起那些年在花蓮的颱風假,或許也像今日,在鍵盤敲打著服役、工作、與人交往,及更多向原住民及部落學習的文字。

好一陣子沒遇到強烈觸動到想立刻寫點什麼的影片,看劇的量也不算少,偶爾會有想寫一兩句的,但願意花上一篇文章篇幅來寫的,這集應該是近期唯一。我有個微小而具體的困擾,寫劇總是得考慮爆雷多少的問題。考慮劇集剛播畢不久,就以抽象的概念來分享好了。

我覺得這集有個核心是「Min Bunun」,直翻是成為一個「人」,對兩位主角來說,尋根是成為人的旅程其中一段,但即便都是布農族,在傳統與現代的匯集的巨流中,每位布農人都有屬於自己的Min Bunun。不同於首季對「山的意義」之探問與追尋,第二季末集透過兩位布農人行在山林間的身體、歌聲與吟唱,合音同行劇組,迴聲震盪觀劇的你我,這題不是問句,而是持續不斷的進行。我們都在成為一個人的路上走著找著,如同心理學的「Becoming a person」,成為一個人這條路沒有終點,我們永願走在成為自己的路上。

當馬詠恩為同輩族人健康而擔心,且難過於此行只有他一位馬遠部落的人上山,在該是多人吟唱的古謠,卻只有他一人領唱,卻無人應唱的孤單。導演貼心的提出請他教唱,當詠恩領唱,接著響起其他非布農人同行夥伴應和歌聲的那一刻,我覺得大家都是Min Bunun,行走、一起與分享。當巫馬芙、馬詠恩藉由山徑更靠近自己祖先的時候,其他人也離成為更好的自己更近了。

馬詠恩與農男樂團《看月亮》〈回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任依島的沙龍
41會員
38內容數
如果沙龍是輕鬆寫意聊的話,歡迎大家抱著輕鬆的心情閱讀我的文章。
任依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5
先用圖片說話,《屋簷下的交會》2019年8月出版,至2024年底,和出版社簽約滿五年,謝謝游擊文化不嫌棄,續約下一個五年。 這五年,每年領到版稅,依當初與讀者的承諾,會捐出一半版稅給精神疾病相關民間組織,其中一半會捐給家連家精神健康協會(下稱家連家),另一半會捐給服務精神疾病倡議團體或直接服務的組
Thumbnail
2025/04/15
先用圖片說話,《屋簷下的交會》2019年8月出版,至2024年底,和出版社簽約滿五年,謝謝游擊文化不嫌棄,續約下一個五年。 這五年,每年領到版稅,依當初與讀者的承諾,會捐出一半版稅給精神疾病相關民間組織,其中一半會捐給家連家精神健康協會(下稱家連家),另一半會捐給服務精神疾病倡議團體或直接服務的組
Thumbnail
2025/03/24
三年前(2022)到阿里山過生日,去年(2024)到恆春,今年到東海岸的靜浦。在這之前很少到遠處為自己過生日。或許是全職工作關係,或許只是沒想過可以用慶生為由規劃一趟出走。   一開始只是那幾天行事曆是空白的,所以給不知哪裡來的迅雷打中的機會,腦神經迴路觸電般的出現阿里山三個字。 年輕
Thumbnail
2025/03/24
三年前(2022)到阿里山過生日,去年(2024)到恆春,今年到東海岸的靜浦。在這之前很少到遠處為自己過生日。或許是全職工作關係,或許只是沒想過可以用慶生為由規劃一趟出走。   一開始只是那幾天行事曆是空白的,所以給不知哪裡來的迅雷打中的機會,腦神經迴路觸電般的出現阿里山三個字。 年輕
Thumbnail
2024/09/18
太魯閣族Yabung.Haning(吳雅雯)的《先自己自己,再一起一起》好看易讀,拿到書以後,利用中秋節前夕,一篇接一篇的讀完了⋯⋯ 透過Yabung對家庭故事的梳理,以及由太魯閣族的主體位置的敘說,爲我們揭開,他者所看到的家庭暴力只是外傷,實則是更深層的族群歷史創傷⋯⋯
Thumbnail
2024/09/18
太魯閣族Yabung.Haning(吳雅雯)的《先自己自己,再一起一起》好看易讀,拿到書以後,利用中秋節前夕,一篇接一篇的讀完了⋯⋯ 透過Yabung對家庭故事的梳理,以及由太魯閣族的主體位置的敘說,爲我們揭開,他者所看到的家庭暴力只是外傷,實則是更深層的族群歷史創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們不是登山家,因為山是我們的家」 打開公視+的頁面,如此介紹著「這是來自台灣高山嚮導的四個故事,跟著他們回到最初的啟蒙之山,一同探尋他們的登山哲學。」但,第二季最後一集特別不同,因為標題深情的傳達身為山之子民的驕傲,以一種布農人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不是登山家,因為山是我們的家」 打開公視+的頁面,如此介紹著「這是來自台灣高山嚮導的四個故事,跟著他們回到最初的啟蒙之山,一同探尋他們的登山哲學。」但,第二季最後一集特別不同,因為標題深情的傳達身為山之子民的驕傲,以一種布農人的方式。
Thumbnail
郭世宣│2022│Taiwan│27min 王宏恩暌違21年再度推出全族語專輯《一起我們Muskun Kata》,同名紀錄片抓緊直問「為什麼要做這張專輯」的問題核心,言簡意賅地闡釋製作的初衷與目標。 這個問題,紀錄片透過Biung的幾段訪問,呈顯出富有層次的回應。
Thumbnail
郭世宣│2022│Taiwan│27min 王宏恩暌違21年再度推出全族語專輯《一起我們Muskun Kata》,同名紀錄片抓緊直問「為什麼要做這張專輯」的問題核心,言簡意賅地闡釋製作的初衷與目標。 這個問題,紀錄片透過Biung的幾段訪問,呈顯出富有層次的回應。
Thumbnail
我始終認為登山最終會學到溫柔處世。不必刻意趕路,別讓自己陷入過度緊繃、滿身是汗,避免過於急躁,放開內心的糾結,坦然遊蕩於森林之間。......我在行走的過程中,不停思考如何和自己的身體溝通,也跟山溝通。 --- p.171
Thumbnail
我始終認為登山最終會學到溫柔處世。不必刻意趕路,別讓自己陷入過度緊繃、滿身是汗,避免過於急躁,放開內心的糾結,坦然遊蕩於森林之間。......我在行走的過程中,不停思考如何和自己的身體溝通,也跟山溝通。 --- p.171
Thumbnail
今年底我參與了原文會製作的Podcast節目「746山海誌」族語議題的主持。這一集以快問快答開始,來賓包括兩位很年輕人Salizan Istandaa 胡正宏、Lakes 邱婉琪,以及來自南投信義鄉望鄉部落的布農族知名作家Neqou Soqluman 乜寇·索克魯曼!
Thumbnail
今年底我參與了原文會製作的Podcast節目「746山海誌」族語議題的主持。這一集以快問快答開始,來賓包括兩位很年輕人Salizan Istandaa 胡正宏、Lakes 邱婉琪,以及來自南投信義鄉望鄉部落的布農族知名作家Neqou Soqluman 乜寇·索克魯曼!
Thumbnail
我有一個夢,希望能把登山與石板屋故事讓世界知道。 我們的團隊都是來自返鄉的青年,起初用自己的方式回到自己的家鄉,有的人用寫書、有的用舞蹈、有的用美編,而我則是尋找自己的認同及創業的初衷回到家鄉。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這些都是我常常問自己的問題。   現在我可以很認真的回答你這些些問題。
Thumbnail
我有一個夢,希望能把登山與石板屋故事讓世界知道。 我們的團隊都是來自返鄉的青年,起初用自己的方式回到自己的家鄉,有的人用寫書、有的用舞蹈、有的用美編,而我則是尋找自己的認同及創業的初衷回到家鄉。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這些都是我常常問自己的問題。   現在我可以很認真的回答你這些些問題。
Thumbnail
 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聽見歌再唱」已上檔將近一個月,在口碑傳播下,有愈演愈熱的態勢,許多朋友也包場邀請偏鄉學生,希望能藉由電影激勵他們。  其實對於我們這群十多年前就認識他們的荒野志工來看,真實故事比電影還感人,也更神奇,不過我也知道劇情片跟紀錄片不同,導演已經將這兩種表現方式轉換的很好了,畢竟
Thumbnail
 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聽見歌再唱」已上檔將近一個月,在口碑傳播下,有愈演愈熱的態勢,許多朋友也包場邀請偏鄉學生,希望能藉由電影激勵他們。  其實對於我們這群十多年前就認識他們的荒野志工來看,真實故事比電影還感人,也更神奇,不過我也知道劇情片跟紀錄片不同,導演已經將這兩種表現方式轉換的很好了,畢竟
Thumbnail
倘若我們將平地的語言、指揮家的演奏方式及鋼琴等樂器,視為外來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侵入,那我們就能很輕易地了解到電影《聽見歌再唱》中的方雅各與布農族,正在透過參加合唱團的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與外界切割,並從中找到了自我文化的認同感。
Thumbnail
倘若我們將平地的語言、指揮家的演奏方式及鋼琴等樂器,視為外來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侵入,那我們就能很輕易地了解到電影《聽見歌再唱》中的方雅各與布農族,正在透過參加合唱團的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與外界切割,並從中找到了自我文化的認同感。
Thumbnail
方雅各、黃老師還有山上的孩子們都在某些時刻失去信心,但在不放棄練唱比賽的過程中又因彼此支持而重新獲得了力量。這個力量連結著布農吟唱的文化,藉由一個偏鄉國小笑中帶淚的奮鬥紀錄帶出千年長存在台灣島嶼上的古老詩篇。
Thumbnail
方雅各、黃老師還有山上的孩子們都在某些時刻失去信心,但在不放棄練唱比賽的過程中又因彼此支持而重新獲得了力量。這個力量連結著布農吟唱的文化,藉由一個偏鄉國小笑中帶淚的奮鬥紀錄帶出千年長存在台灣島嶼上的古老詩篇。
Thumbnail
《山地話/珊蒂化》是由原民同志詩人馬翊航撰寫的散文作品,圍繞於他的兒時記趣、父母來去和生活記事,透過各種字詞感官與修辭將一個故事寫成原式幽默的感性,而在這柔情下也透露出關於原住民於此或曾經到底有過什麼,生為一位被標籤下陰柔的同志和原住民又將為自己多出何種很平凡的體驗。
Thumbnail
《山地話/珊蒂化》是由原民同志詩人馬翊航撰寫的散文作品,圍繞於他的兒時記趣、父母來去和生活記事,透過各種字詞感官與修辭將一個故事寫成原式幽默的感性,而在這柔情下也透露出關於原住民於此或曾經到底有過什麼,生為一位被標籤下陰柔的同志和原住民又將為自己多出何種很平凡的體驗。
Thumbnail
11月初,兩場音樂會體驗留下極深的印象。 一場原住民族語,一場則是客語,兩者的邊緣性並沒有阻擋音樂如何進入人的內心。 聊以兩篇雜記紀錄。 縮圖為藏於羅浮宮,波希所繪的《愚人船》。 本來就相當喜歡這幅畫。 一邊也呼應米莎《戇仔船》專輯的出發點,若對傅柯與中世紀歐洲、精神疾病有興趣者,可自行深入。
Thumbnail
11月初,兩場音樂會體驗留下極深的印象。 一場原住民族語,一場則是客語,兩者的邊緣性並沒有阻擋音樂如何進入人的內心。 聊以兩篇雜記紀錄。 縮圖為藏於羅浮宮,波希所繪的《愚人船》。 本來就相當喜歡這幅畫。 一邊也呼應米莎《戇仔船》專輯的出發點,若對傅柯與中世紀歐洲、精神疾病有興趣者,可自行深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