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奇愛博士:如何愛上炸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微雷:評論內容涉及電影劇情,但不至於嚴重影響觀影體驗。

《奧本海默》片尾的「連鎖反應」給予觀眾想像空間。相較於此,《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是在描繪這種連鎖反應,以及人們如何「愛上」這種連鎖反應。相較於庫柏力克的其他電影,《奇愛博士》風格幽默,敘事簡明,卻不減損其所欲傳達的意義,在影史上獲得了相當高的評價。這篇文章將闡述這部電影中的連鎖反應,並帶入一點精神分析的觀點。

《奇愛博士》宣傳海報

《奇愛博士》宣傳海報

不可逆的核子戰爭

在美蘇兩方進行軍備競賽,核戰一觸即發的冷戰時期,《奇愛博士》拋出的問題是:如果有個瘋子按下了那該死的按鈕呢?在電影的前半段,有個瘋狂的指揮官向海外的飛行支隊發出向蘇聯投下核武的命令。他之所以有權限下這個命令,是因為法規允許在核戰發生時,總統生死未卜的情況下,由指揮官直接下令以核武展開報復攻擊,而且這種攻擊具有相當程度的不可逆性:為了避免敵人以無線電發出假命令,無線電訊號全部加密,只有指揮官知道密碼;為了避免敵人攻入或滲入指揮基地,基地全面關閉,見到外人就先開火,如有疑問,先開火再問。

於是,包含總統在內的一群政客坐在指揮室,苦惱著如何阻止在20分鐘後就會爆發的核戰。造成這種局面的不是別人,正是這群人訂出這種不可逆的規則,以達到報復與恐嚇的效果。電影的後半段峰迴路轉,劇情不斷翻弄核戰到底會不會爆發的懸念。許多橋段好笑的程度足以讓人在電影院笑出聲來,但一想到人類的危急存亡之秋竟可能是如此搞笑,又讓人感到無比荒謬。


奇愛博士的「愛」

《奇愛博士》的片名讓人以為主角是奇愛博士,但其實他的戲份非常少,主要只出現兩次:第一次是在劇情中段,他向眾人解釋不可逆的核子武器有威嚇敵人的效果,美軍的轟炸機是如此,蘇聯的末日機器也是如此;第二次是在劇情結尾,他向眾人講解如何躲在地下礦井並重建文明。

引人注意的是奇愛博士有異手症:他的右手會不受控制地做出動作。在結尾時,他的右手不受控制地做出了納粹行禮的手勢,這在電影中不可能沒有意涵。解讀納粹手勢的意義有兩種方向。第一,從納粹的思想中尋找呼應。這可能有關,但在電影中的著墨相對少。第二,從這個手勢的形象中尋找呼應。如果把這個手勢聯結到生殖慾望,則在電影中有大量的文本線索可以呼應:

1. 奇愛博士做出這個手勢之前,是在講解如何躲在地下礦井並重建文明。其中,他強調男女比例應為一比十,並應依照性特徵來挑選女性。

2. 指揮官發動攻擊命令的起因和性行為後的空虛感有關。

3. 槍管和核彈頭的畫面都有性意涵。其中,牛仔打扮的轟炸機長騎在核彈頭上的畫面相當經典。

由此來看,奇愛博士出現的橋段中,要不是以相互毀滅來威嚇敵人,就是和生殖與征服的慾望有關。因此,我認為奇愛博士代表的「愛」也許看起來「奇怪」,但其實是最為常見的「原慾」,即佛洛伊德認為是攻擊性的心理力量。這種力量指向了精神分析有關「愛與死」的主題,這樣的主題吸引觀眾的注意,使得電影好看,也帶給人們重要的啟示:慾望經常伴隨死亡或毀滅。指揮官因為慾求不滿而發起核子攻擊,憂心核爆末日的政客們聽到日後的工作是繁殖,突然就感覺到不再恐懼,坐在輪椅上的奇愛博士甚至「站了起來」。當人們「停止恐懼並愛上炸彈」,那毀滅也就不遠了。

電影書籍哲學評論,試著在荒蕪的生活中種出點什麼。完整文章放在方格子,臉書和IG分享片段的文字。合作請私訊臉書或I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3年7月,米蘭‧昆德拉因久病而逝世。如果只能閱讀昆德拉的一本作品,我不會推薦有名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而是會推薦《笑忘書》。第一個理由是這本書提及了昆德拉作品中的諸多關鍵概念,諸如笑、忘、輕、不朽。第二個理由是這本書比較薄,且是由七個短篇組成,閱讀上可能會比較輕鬆。
《奧本海默》好看嗎?作為傳記電影會無聊嗎?需要先做功課再去看嗎?以下是我的分析和評論,關於諾蘭是如何運用魔幻寫實,又是如何用量子力學中的悖論來描寫人生。
Metoo浪潮中,有兩個相關的問題值得思考:第一,性暴力只是偶發的個人行為嗎?那為何數量如此之多?第二,所謂的「良好形象」,完全是個人自己塑造出來的嗎?還是背後也有社會脈絡可循呢?這篇文章借用政治哲學家艾莉斯.楊對於「無意識嫌惡」和「可敬性道德」的討論,試著回答這兩個問題。
「該守著腳下的六便士,還是該出發去尋找天上的月亮?」這是書封上的引言。但事實上,整篇故事裡沒有出現月亮和六便士的意象,這書名似乎只是毛姆信手捻來,卻形成恰到好處的對比。月亮,是古今中外的文人經常使用的意象,而毛姆所說的月光是內心深處的夢想,而且這種夢想足以讓人拋棄情人與故鄉。
關於《分手的決心》,導演朴贊郁說這是他完成度最高的作品。不同於《原罪犯》和《下女的誘惑》,《分手的決心》並沒有露骨的暴力與性愛場面。「大人的戀愛不需要那種東西。」他說。不依靠激烈的場面,要持續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並非易事。儘管這部電影拿下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獎,但獲得廣大觀眾的青睞可能是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原罪犯》是朴贊郁2003年的作品,被視為他《復仇三部曲》的第二部曲。這部電影以禁忌之戀和復仇為主題,混雜著暴力和情慾的元素,拿下了坎城影展的評審團大獎,IMDB 8.4分,爛番茄81%。我認為《原罪犯》的劇情並不算是特別出色,但傑出的場面、取鏡與音樂使其具備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風格。
2023年7月,米蘭‧昆德拉因久病而逝世。如果只能閱讀昆德拉的一本作品,我不會推薦有名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而是會推薦《笑忘書》。第一個理由是這本書提及了昆德拉作品中的諸多關鍵概念,諸如笑、忘、輕、不朽。第二個理由是這本書比較薄,且是由七個短篇組成,閱讀上可能會比較輕鬆。
《奧本海默》好看嗎?作為傳記電影會無聊嗎?需要先做功課再去看嗎?以下是我的分析和評論,關於諾蘭是如何運用魔幻寫實,又是如何用量子力學中的悖論來描寫人生。
Metoo浪潮中,有兩個相關的問題值得思考:第一,性暴力只是偶發的個人行為嗎?那為何數量如此之多?第二,所謂的「良好形象」,完全是個人自己塑造出來的嗎?還是背後也有社會脈絡可循呢?這篇文章借用政治哲學家艾莉斯.楊對於「無意識嫌惡」和「可敬性道德」的討論,試著回答這兩個問題。
「該守著腳下的六便士,還是該出發去尋找天上的月亮?」這是書封上的引言。但事實上,整篇故事裡沒有出現月亮和六便士的意象,這書名似乎只是毛姆信手捻來,卻形成恰到好處的對比。月亮,是古今中外的文人經常使用的意象,而毛姆所說的月光是內心深處的夢想,而且這種夢想足以讓人拋棄情人與故鄉。
關於《分手的決心》,導演朴贊郁說這是他完成度最高的作品。不同於《原罪犯》和《下女的誘惑》,《分手的決心》並沒有露骨的暴力與性愛場面。「大人的戀愛不需要那種東西。」他說。不依靠激烈的場面,要持續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並非易事。儘管這部電影拿下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獎,但獲得廣大觀眾的青睞可能是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原罪犯》是朴贊郁2003年的作品,被視為他《復仇三部曲》的第二部曲。這部電影以禁忌之戀和復仇為主題,混雜著暴力和情慾的元素,拿下了坎城影展的評審團大獎,IMDB 8.4分,爛番茄81%。我認為《原罪犯》的劇情並不算是特別出色,但傑出的場面、取鏡與音樂使其具備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風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跟騷者與恐怖情人的心理特徵,並對影集《馴鹿寶貝》中的心理動力進行分析。文章提到唐尼對跟騷者的內心矛盾以及受暴後的性取向混亂,提出建議與心理療癒的觀點。
發明、製造核武的因果報應(1)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的大地獄非常恐怖,這是最近愛因斯坦,發明原子彈的這個人,在我們中國附體,把他在地獄的狀況說出來,警告大家。這個人做科學研究,發現原子在分裂的時候會產生極大的能量。那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他把這個訊息告訴美國當時的羅斯福總統。同時,德國希
Thumbnail
這次蒐集五部,有些檔期已屆仍做週記,以下會參雜我個人認為無傷大雅的劇情。
【歐陽Talk書秀2月場】《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讀書會探討重點 1. 「親密恐懼」的成因 2.「親密恐懼」的類型與樣貌 3.探討影劇裡的「親密恐懼」 一、        親密恐懼的成因 為何親密恐懼 「親密感」的定義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在所摸索、展現自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一個人,讓你完全喜歡,或者是完全討厭,那是不可能的,除非被下了符咒,而你入了迷? 我們總是喜歡他這個樣,又厭惡他那個樣。所以對一個人,我們總是有著接受與容忍兩種情緒在交接著。也可以說理性、感性並存吧! 恐龍妹這個詞語,好像是胡瓜或吳宗憲推廣出來的。當我看到很多女國中生被這句話羞辱時,我覺得這兩個
Thumbnail
人生岔路口的抉擇,有時連自己也不一定清楚原因。
Thumbnail
總覺得這個系列改編成電影的改動幅度都特別大,而且沒頭沒尾的,大概是因為小說內容太豐富了?別人追求美女需要金錢、時間與精力,李奇則為了與美女共進晚餐,賭上性命?為了與在電話中提供許多援助,且聲音非常令人喜歡的現任110特調組指揮官見面,李奇可說是跨越山河大海,努力保住性命,來到約定之地...。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跟騷者與恐怖情人的心理特徵,並對影集《馴鹿寶貝》中的心理動力進行分析。文章提到唐尼對跟騷者的內心矛盾以及受暴後的性取向混亂,提出建議與心理療癒的觀點。
發明、製造核武的因果報應(1)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的大地獄非常恐怖,這是最近愛因斯坦,發明原子彈的這個人,在我們中國附體,把他在地獄的狀況說出來,警告大家。這個人做科學研究,發現原子在分裂的時候會產生極大的能量。那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他把這個訊息告訴美國當時的羅斯福總統。同時,德國希
Thumbnail
這次蒐集五部,有些檔期已屆仍做週記,以下會參雜我個人認為無傷大雅的劇情。
【歐陽Talk書秀2月場】《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讀書會探討重點 1. 「親密恐懼」的成因 2.「親密恐懼」的類型與樣貌 3.探討影劇裡的「親密恐懼」 一、        親密恐懼的成因 為何親密恐懼 「親密感」的定義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在所摸索、展現自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一個人,讓你完全喜歡,或者是完全討厭,那是不可能的,除非被下了符咒,而你入了迷? 我們總是喜歡他這個樣,又厭惡他那個樣。所以對一個人,我們總是有著接受與容忍兩種情緒在交接著。也可以說理性、感性並存吧! 恐龍妹這個詞語,好像是胡瓜或吳宗憲推廣出來的。當我看到很多女國中生被這句話羞辱時,我覺得這兩個
Thumbnail
人生岔路口的抉擇,有時連自己也不一定清楚原因。
Thumbnail
總覺得這個系列改編成電影的改動幅度都特別大,而且沒頭沒尾的,大概是因為小說內容太豐富了?別人追求美女需要金錢、時間與精力,李奇則為了與美女共進晚餐,賭上性命?為了與在電話中提供許多援助,且聲音非常令人喜歡的現任110特調組指揮官見面,李奇可說是跨越山河大海,努力保住性命,來到約定之地...。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