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先秦諸子用什麼文字——戰國時代的四種字體

更新於 2023/08/1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古文字學界傾向把古文字分為三期:殷商、西周春秋、戰國。上一次介紹了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主要在殷商和西周初期使用,金文則起於殷商晚期,一直延續至戰國時期,但隨着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與周天子的關係愈來愈疏遠,並有發展出不同的書寫載體,各國的文字愈來愈有自己的獨立發展軌跡。現在要談的戰國文字指的是春秋末年至秦統一以前,這段歷史時期內諸侯國曾使用過的古文字,戰國文字也是在篆書之前,字體最多元化、最豐富的時期。

戰國文字可以從地域來作明顯的區別,主要有四大系統:齊系、晉系、楚系、秦系。

齊系文字的使用國家包括齊、燕、魯等諸侯國,從現今出土文物的情況而言,齊系文字主要是鑄刻在兵器上或貨幣上的金文和在陶器上的陶文。由於燕國曾佔領大部份齊國領土,所以甚至在齊國國都附近都曾出土過燕國的兵器。

齊系文字——齊國禾簋

齊系文字——齊國禾簋

晉系文字的使用國家最多,包括韓、趙、魏、中山、周等等,晉系文字比起其他各系文字尤為混亂,有部首隨意增減、繁簡交雜、濫用同音字等問題。這可能與晉國歷史有關,晉後期有韓、趙、魏、范、中行、智六卿專政,各自有門客,因此他們可能各從晉的官方文字繼承下來,自行發展,書寫又不嚴謹,發展沒有規律,導致文字有許多錯誤。

晉系文字——中山王厝鼎

晉系文字——中山王厝鼎

楚系文字的使用國家包括楚、吳、越,現今出土的戰國竹簡,有很多都是楚系文字,這種文字用毛筆書寫在竹簡上,筆劃較粗,風格飄逸,與傳統的西周金文很不一樣。另外,楚系金文又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鳥蟲書」藝術文字,在原有字體筆劃裏加入鳥、蛇、蟲形為裝飾,雖然甚有藝術價值,卻大大增加文字辨認的困難度。

楚系文字——王子午鼎

楚系文字——王子午鼎

秦系文字的使用國家主要只有秦國,秦文字比東方各諸侯國文字更多地繼承了西周晚期文字的風格。戰國以來,六國文字有急劇變化,但秦文字比較穩定,形體變化始終不大。秦系文字主要有陶磚文、量器銘文、簡牘文字。其中,秦統一六國後所製的量器銘文,筆劃已經開始方折,不像篆書一般彎曲,漸有隸書的味道。

秦系文字——相邦呂不韋戟

秦系文字——相邦呂不韋戟

由西周的甲骨文、金文發展下來,來到戰國時代字體和書寫工具、文字載體的最豐富年代,發展下去就是秦朝的統一文字、確立篆書地位。

avatar-img
64會員
164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稽古齋 的其他內容
金文,是指青銅器上的文字。由於西周至戰國時期,「銅」稱為「金」或「吉金」,因此銅器就是金器,銅器上的文字也就稱為金文。青銅器裏「鐘」和「鼎」的數量很多,非常具有代表性,因此以「鐘」和「鼎」概括一切青銅器,金文的別名又叫「鐘鼎文」。
說起古文字,通常是怎樣排列次序呢?大概都會聽過「甲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的順序,這是按字體出現的先後來排序,不過當中有些字體曾經是在同一時空中一起存在過的。這次先為大家介紹甲骨文。
金文,是指青銅器上的文字。由於西周至戰國時期,「銅」稱為「金」或「吉金」,因此銅器就是金器,銅器上的文字也就稱為金文。青銅器裏「鐘」和「鼎」的數量很多,非常具有代表性,因此以「鐘」和「鼎」概括一切青銅器,金文的別名又叫「鐘鼎文」。
說起古文字,通常是怎樣排列次序呢?大概都會聽過「甲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的順序,這是按字體出現的先後來排序,不過當中有些字體曾經是在同一時空中一起存在過的。這次先為大家介紹甲骨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蒙文通批閱《先秦諸子繫年》稿子,稱錢穆「君書體大思精,惟當於三百年前顧亭林諸老輩中求其倫比。乾嘉以來,少其匹矣。」、陳寅恪曾說《先秦諸子繫年》「極精湛,時代全據《紀年》訂《史記》之誤,心得極多,至可佩服」。「陳寅恪、錢穆、陳垣、呂思勉」被稱為「史學四大家」。到底錢穆的文化貢獻有多大?非看不可。
Thumbnail
所以整個學術史就這樣被疑古派的無知、荒謬、虛假、暴力,夾雜著人海戰術、學術潛規則,給整個搞亂了!這跟四人幫、破四舊沒有兩樣。甚至我們今天早已經看不到四人幫(早已經遺忘),破四舊的損害也早就終止,但疑古派的勢力與影響力卻仍在繼續!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錢穆在目前所揭露的「考證」中使用的幾個主要伎倆:
Thumbnail
列子公案是一個可以跟老子公案的熱鬧程度相提並論的公案,涉案者有諸如錢鍾書、季羨林等令人「景仰」的大師在其中。牽涉到的文章文字數量破百萬字,不是一本專書不能盡數收納。
Thumbnail
估計看到這裡,老讀者都已經猜到錢穆要怎麼做了!確實,就是把涉案的兩個季梁合併起來,直接說成是一個人!所謂的「考證」就完成了!簡單粗暴。這樣,楊朱就自然只能是那一個人的朋友了!也就是說,錢穆再次的不容許同名同姓、甚至只是稱謂形式相同的人存在於不同的時空之中了!而這當然是違背常識與客觀事實!
Thumbnail
「中山公子牟」事件牽涉到列子公案,列子公案又牽涉到楊朱公案、季梁的考證,要解決列子公案,必須先解決幾個小公案,這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從這個公案先說起。 那麼錢穆是怎麼把戰國初年的中山公子牟說成戰國末年的魏牟的呢?
Thumbnail
既然連「李零、顧實」都有這種鐵粉了,對於錢穆,這個已經被包裝成大師,卻其實缺乏大師應有水準的學者,自然有更多的非理性擁護者。「非理性」蒙蔽了這些人的雙眼!錢穆在考證老子時甚至隨意找了兩個都會釣魚的人就說他們兩個就是同一個人,為什麼?因為都會釣魚!很震驚嗎?這真的就是錢穆的水準!
Thumbnail
認真去看錢穆的文章,越看越會好奇,他究竟是怎麼走到今天這種地步,被包裝成國學大師的!今天只是隨機挑一篇來寫,就發現可笑錯誤。 結果維基百科相關條目的人,既要引用錢穆的說法來捧一下錢穆,又要幫忙遮掩一下錢穆的失誤。於是把「戴驩」改名、把「皇喜」去名,以免把大家引導到正確的連結,真可謂用心良苦啊!
Thumbnail
也就是說錢穆在考證一個人的歷史、一本書的真偽時,可以完全忽略去討論這本書究竟在講什麼?可以完全忽略所有不利於他這種主張的證據!甚至,直白的說,我們難道不該懷疑,其實錢穆壓根就沒看過《子華子》嗎?
Thumbnail
中國先秦思想家有一種濃的化不開的「尚同」情結!那些哲人志士明明意識到人與人的不同,可是好像無意包容或擁有與之共存的念頭,反而想透過某些方法消除人我差異,而且儒、墨、道、法,大家有志一同!他們言詞背後流露的心態,就是非常渴望各國臣民與君王「同心同德」!大家通通與在上位者的想法一樣,連崇尚小國寡民……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蒙文通批閱《先秦諸子繫年》稿子,稱錢穆「君書體大思精,惟當於三百年前顧亭林諸老輩中求其倫比。乾嘉以來,少其匹矣。」、陳寅恪曾說《先秦諸子繫年》「極精湛,時代全據《紀年》訂《史記》之誤,心得極多,至可佩服」。「陳寅恪、錢穆、陳垣、呂思勉」被稱為「史學四大家」。到底錢穆的文化貢獻有多大?非看不可。
Thumbnail
所以整個學術史就這樣被疑古派的無知、荒謬、虛假、暴力,夾雜著人海戰術、學術潛規則,給整個搞亂了!這跟四人幫、破四舊沒有兩樣。甚至我們今天早已經看不到四人幫(早已經遺忘),破四舊的損害也早就終止,但疑古派的勢力與影響力卻仍在繼續!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錢穆在目前所揭露的「考證」中使用的幾個主要伎倆:
Thumbnail
列子公案是一個可以跟老子公案的熱鬧程度相提並論的公案,涉案者有諸如錢鍾書、季羨林等令人「景仰」的大師在其中。牽涉到的文章文字數量破百萬字,不是一本專書不能盡數收納。
Thumbnail
估計看到這裡,老讀者都已經猜到錢穆要怎麼做了!確實,就是把涉案的兩個季梁合併起來,直接說成是一個人!所謂的「考證」就完成了!簡單粗暴。這樣,楊朱就自然只能是那一個人的朋友了!也就是說,錢穆再次的不容許同名同姓、甚至只是稱謂形式相同的人存在於不同的時空之中了!而這當然是違背常識與客觀事實!
Thumbnail
「中山公子牟」事件牽涉到列子公案,列子公案又牽涉到楊朱公案、季梁的考證,要解決列子公案,必須先解決幾個小公案,這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從這個公案先說起。 那麼錢穆是怎麼把戰國初年的中山公子牟說成戰國末年的魏牟的呢?
Thumbnail
既然連「李零、顧實」都有這種鐵粉了,對於錢穆,這個已經被包裝成大師,卻其實缺乏大師應有水準的學者,自然有更多的非理性擁護者。「非理性」蒙蔽了這些人的雙眼!錢穆在考證老子時甚至隨意找了兩個都會釣魚的人就說他們兩個就是同一個人,為什麼?因為都會釣魚!很震驚嗎?這真的就是錢穆的水準!
Thumbnail
認真去看錢穆的文章,越看越會好奇,他究竟是怎麼走到今天這種地步,被包裝成國學大師的!今天只是隨機挑一篇來寫,就發現可笑錯誤。 結果維基百科相關條目的人,既要引用錢穆的說法來捧一下錢穆,又要幫忙遮掩一下錢穆的失誤。於是把「戴驩」改名、把「皇喜」去名,以免把大家引導到正確的連結,真可謂用心良苦啊!
Thumbnail
也就是說錢穆在考證一個人的歷史、一本書的真偽時,可以完全忽略去討論這本書究竟在講什麼?可以完全忽略所有不利於他這種主張的證據!甚至,直白的說,我們難道不該懷疑,其實錢穆壓根就沒看過《子華子》嗎?
Thumbnail
中國先秦思想家有一種濃的化不開的「尚同」情結!那些哲人志士明明意識到人與人的不同,可是好像無意包容或擁有與之共存的念頭,反而想透過某些方法消除人我差異,而且儒、墨、道、法,大家有志一同!他們言詞背後流露的心態,就是非常渴望各國臣民與君王「同心同德」!大家通通與在上位者的想法一樣,連崇尚小國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