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為什麼看得懂現代漢字,卻看不太懂甲骨金文和篆書——談隸定與隸變

2023/08/1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面幾次我們從甲骨文、金文開始談起,一直經過了戰國文字和篆書,現在來到隸書,還特別要談文字演變上的術語:「隸定」與「隸變」。

隸書始於秦朝,是為了方便書寫公文而進行的字體改革。我們可以從秦國的青銅器和秦代的竹簡上看到早期的隸書。早期的隸書在筆劃上由篆體的圓滑變為方折,但在文字部件上仍能看見許多篆體的痕跡。東漢的建碑風氣極盛,隸書到了東漢才擺脫篆體的影響,碑體隸書較早期隸書更為扁平方橫、莊重典雅,這時期的隸書確立了它在字體演變史不可磨滅的地位。

raw-image

從篆書演變為隸書,要把許多彎曲的線條化成方折的筆劃,既是一種轉化,也是一種破壞。「隸定」、「楷定」指的是由篆書改定為隸書、楷書的這道程序,現今的字體也是經過「隸定」、「楷定」而確定下來。「隸定」尚屬一個中性的描述,「隸變」則是指隸書對篆體的改變,可能對文字的獨特性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以下我們直接舉例說明。

raw-image

「秦」、「泰」、「春」、「舂」這四個字,從隸書和楷書來看,字體的上半部非常相近,甚至可說是完全相同。但這四個字的篆體裏只有「秦」和「舂」兩個字的結構相近,「泰」、「春」的字體結構非常不同。「秦」和「舂」都是像用手拿着杵來搗稻、擣米,使稻米與稻莖分離。「秦」字下面的「禾」就是稻,「舂」字下面的「臼」則是搗米的器具。這兩個字都是會意字。「泰」字則是形聲字,聲符是「大」,隸變後這個聲符便併入「泰」字的上半部份。《說文解字》指「泰」是「滑」的意思,字形像是水從雙手之間往下沖。「春」字也是一個形聲字,由「艸」、「日」與聲符「屯」組合而成,隸書裏「艸」和「屯」轉化為「春」字的上半部份,只保留了「日」字。「春」字本身指植物生長的季節,也就是「春天」、「春季」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

以上四個例子在篆體中有不同寫法,而在隸定和隸變之下,它們的寫法統一了。從寫字的角度而言,似乎不需要學習許多繁複的形體就能寫出不同的字,但從文字理解的角度而言,隸定下來的字就失去它們的獨特性,更難以從字形看見字義。

raw-image

隸定與隸變把大部份文字的特徵都改變了,現代人在只學習楷體的情況下,要通讀篆體字時普遍感到困難,更遑論要讀懂甲骨文和金文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55會員
150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