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個禮拜和孩子一來一往的拉鋸:一方面孩子明白粉絲團的內容要充實才會有追蹤者,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不足夠撐起這份充實,讚數變少,害大家失望。

前陣子索性拉著他一起出門,約他的小學伴一起,讓腦袋稍微告別讚數的箝制。

火焰山有一段「好漢坡」,我看著都頭疼的坡度,但兩個孩子卻毫不停歇的往上攀去。雖然慢,卻出奇的沒有停下來。過程中兩個孩子從吱吱喳喳的閒聊到只能專注的看著眼前的路,沉重的呼吸聲和偶爾露出的渙散目光可以體察出兩人的疲累。到達山頂後,我問他中途怎麼不停下來休息一下?

「小學伴都沒喊停,我只好跟著能踏一步是一步。」

回家後他主動來找我,跟我說在爬山的時候,當自己為了調節呼吸而停止說話時,彷彿全世界只剩下自己的心跳聲和呼吸聲。

「一開始我在想剛剛和學伴聊天的內容。後來我開始想粉絲團還可以放上什麼內容,我覺得我可以放以前和他一起畫的東西。但後來我要回想剛剛他跟我說的話,我突然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一聽到又是粉絲團追讚,我很努力克制翻白眼的衝動。反頭問他是不是因為太累而想不起來?

「我覺得是因為我們聊的內容太雞毛蒜皮了,不重要到我想不起來。然後我想到粉絲團的經營是不是也是這樣?如果我都放一些不重要的,或是為了求讚而隨便畫的、寫的,其他人也就隨便看待,過了就忘了。」

我很驚訝孩子在自己對話的過程中,還能產生這樣的思想連結,開始跟他再度釐清粉絲團的用意,以及他如何看待這些作品的態度。

其實作品不外乎是傳達想法的媒介,當自己在乎,別人才會重視作者的在乎。如果只是隨便對待,別人也會感覺到這樣的作品只是追求讚數,而不是真的想分享些什麼。粉絲團的初衷也只是紀錄他的學習與成長、矛盾與理解、掙扎與抉擇,讓往後的自己能回顧一路上走來的痕跡。

「但我好怕我會半途而廢。」孩子又陷入自己的恐懼想像裡,我再次忍住白眼翻起的衝動。

「會不會你現在是被自我保護機制限制住了呢,你想像大家可能會討厭你的想法,或是他們不喜歡你的作品,都是自己嚇自己。開始告訴自己:沒有開始,就沒有失敗。這樣真的比較好嗎?」

我提起今天爬山時,因為小學伴沒喊休息,孩子跟著走著走著就到了。粉絲團也是,用作品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好好創作自己的作品,認真的對待喜歡這份作品的人,喜歡的人才會持續支持著,創作也會因此一步步持續走下去的。就像今天的他們,雖然慢,卻沒有停下來。就算稍微停一下,那又如何,只要想訴說,都會有人聽著,只要用心說,追蹤的人也會認真看待。

晚飯後看到孩子開始整理以前的作品,說是要「翻修」,但我想,他已經開始決定要認真看待自己,認真看待和他人交流的媒介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T Yichi的沙龍
1會員
63內容數
實驗教育課程-議題思辨:用多元角度解讀社會現象,讓孩子涵養包容與尊重,透過溝通與表達展現孩子的獨特性。
C.T Yich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25
當孩子發現自己真的有別以往,就願意更加努力前進
Thumbnail
2023/12/25
當孩子發現自己真的有別以往,就願意更加努力前進
Thumbnail
2023/12/13
讓孩子放電,帶回學習專注力
Thumbnail
2023/12/13
讓孩子放電,帶回學習專注力
Thumbnail
2023/12/01
提高血液含氧量,讓大腦更靈活的運作 一天的課程就從身體舒展開始!
Thumbnail
2023/12/01
提高血液含氧量,讓大腦更靈活的運作 一天的課程就從身體舒展開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很心疼孩子這份差別待遇的難過沒人能夠承接,導致她越漸增長的扭曲。孩子如此,家長亦是。 幸運的是,爬山的過程中,孩子們想了很多「點子」讓這位傷痕累累的孩子能改觀。雖然一開始踏出改變很困難,但是在大家一起幫他集思廣益的過程中,他感受到了大家對他的在意與珍惜。
Thumbnail
很心疼孩子這份差別待遇的難過沒人能夠承接,導致她越漸增長的扭曲。孩子如此,家長亦是。 幸運的是,爬山的過程中,孩子們想了很多「點子」讓這位傷痕累累的孩子能改觀。雖然一開始踏出改變很困難,但是在大家一起幫他集思廣益的過程中,他感受到了大家對他的在意與珍惜。
Thumbnail
聆聽別人的意見,也學習他人的作法,最後開始一點點的改變與他人的互動模式 面對自己造成的缺失真的很難,但一直不讓孩子面對,更容易累積成怨天尤人的特質 老師鼓勵大家,每次做一點點不一樣的嘗試就好,久了,這些涓涓細流也能匯成大河
Thumbnail
聆聽別人的意見,也學習他人的作法,最後開始一點點的改變與他人的互動模式 面對自己造成的缺失真的很難,但一直不讓孩子面對,更容易累積成怨天尤人的特質 老師鼓勵大家,每次做一點點不一樣的嘗試就好,久了,這些涓涓細流也能匯成大河
Thumbnail
作品不外乎是傳達想法的媒介,當自己在乎,別人才會重視作者的在乎。如果只是隨便對待,別人也會感覺到這樣的作品只是追求讚數,而不是真的想分享些什麼。粉絲團的初衷也只是紀錄他的學習與成長、矛盾與理解、掙扎與抉擇,讓往後的自己能回顧一路上走來的痕跡。
Thumbnail
作品不外乎是傳達想法的媒介,當自己在乎,別人才會重視作者的在乎。如果只是隨便對待,別人也會感覺到這樣的作品只是追求讚數,而不是真的想分享些什麼。粉絲團的初衷也只是紀錄他的學習與成長、矛盾與理解、掙扎與抉擇,讓往後的自己能回顧一路上走來的痕跡。
Thumbnail
「怎麼都沒有人來按讚或給我回應?」 我先問他為什麼想要看到有人按讚 「沒人看到那我畫畫就沒意義了呀」 我反過來問孩子:你當初為什麼想畫畫?是因為想要引起很多人注意?還是一開始你只是想抒發你的興趣?
Thumbnail
「怎麼都沒有人來按讚或給我回應?」 我先問他為什麼想要看到有人按讚 「沒人看到那我畫畫就沒意義了呀」 我反過來問孩子:你當初為什麼想畫畫?是因為想要引起很多人注意?還是一開始你只是想抒發你的興趣?
Thumbnail
紀錄守護者們建議她去體驗更大的成就感,滿足感,能使她不需要再依賴他人的認同。 就彷彿登上山峰,看見那震撼人心的美景時,其餘的都變得渺小,不再那麼重要,那巨大的滿足與感動會使她放下那些小我的執著。
Thumbnail
紀錄守護者們建議她去體驗更大的成就感,滿足感,能使她不需要再依賴他人的認同。 就彷彿登上山峰,看見那震撼人心的美景時,其餘的都變得渺小,不再那麼重要,那巨大的滿足與感動會使她放下那些小我的執著。
Thumbnail
山沒有在跟著你的計劃走的,世界也沒有。​ 說到底,不論我們如何努力避免變動,變動總是會追上我們。 ​​於是我們得要學習,​不是無限向世界發出索求,而是順應世界的變化。 ​​用身體去理解,淋了雨身體就會濕,濕了身體就會冷;​用身體去理解,動手才會有柴,一個不專心飯就會燒焦......
Thumbnail
山沒有在跟著你的計劃走的,世界也沒有。​ 說到底,不論我們如何努力避免變動,變動總是會追上我們。 ​​於是我們得要學習,​不是無限向世界發出索求,而是順應世界的變化。 ​​用身體去理解,淋了雨身體就會濕,濕了身體就會冷;​用身體去理解,動手才會有柴,一個不專心飯就會燒焦......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會不會現在是因為他沒有特別想要跟別人分享自學這一件事情,自然在整理要說甚麼、自己的感受是甚麼這一件事情上,就沒有那樣的自主性,更遑論要去花時間去回想與思考,那麼,現在,這件事情能就這麼放下嗎? 老實說,大人自己也很困惑,也很猶豫。
Thumbnail
會不會現在是因為他沒有特別想要跟別人分享自學這一件事情,自然在整理要說甚麼、自己的感受是甚麼這一件事情上,就沒有那樣的自主性,更遑論要去花時間去回想與思考,那麼,現在,這件事情能就這麼放下嗎? 老實說,大人自己也很困惑,也很猶豫。
Thumbnail
每個教育者,或者是家長都會知道,跟自己的小孩說話的時候,和別人的孩子就是不同;同樣的話從自己爸媽口中說出來的就是會先不想聽。這個狀態,我自己是到了過了25歲才真正的理解,也才真正的了解,困住自己的永遠不是敵人,而是無知的自己。同樣的話不同的角色說,究竟在我們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效應
Thumbnail
每個教育者,或者是家長都會知道,跟自己的小孩說話的時候,和別人的孩子就是不同;同樣的話從自己爸媽口中說出來的就是會先不想聽。這個狀態,我自己是到了過了25歲才真正的理解,也才真正的了解,困住自己的永遠不是敵人,而是無知的自己。同樣的話不同的角色說,究竟在我們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效應
Thumbnail
這一個經驗也在重新讓人思考:自學生的自學生活中,父母或者教育者的角色在提供自學經驗的自主性上,是不是有夠多的自省能力,讓學習主體落在自學生上。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個大人感受到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並沒有真切同理的當下,我們要怎麼進行交流,這一件事情取決於大人的自我察覺能力,以及大人是否能夠維護學生主體的
Thumbnail
這一個經驗也在重新讓人思考:自學生的自學生活中,父母或者教育者的角色在提供自學經驗的自主性上,是不是有夠多的自省能力,讓學習主體落在自學生上。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個大人感受到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並沒有真切同理的當下,我們要怎麼進行交流,這一件事情取決於大人的自我察覺能力,以及大人是否能夠維護學生主體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