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平日裡的那些習以為常,似乎在這堂課中開始有了推翻

認識自己以為的自己、不知道的自己、別人眼中的自己、自己心中的別人、別人眼中的他者

老師透過卡牌的操作,讓孩子們發現同一張圖片,他們的解讀、關注事物如此不同

因為這些關注的物品,也源於個人背後的經歷

有一位學伴看了圖片中的事物

畫上面有跳舞的女子、繽紛的氣球、飛在遠方的鳥、角落的酒瓶,甚至有敗破的小提琴

他的選擇在之後的對話中慢慢顯露出答案

他選擇了小提琴,投射到他因為一時貪玩而與爸爸爭執的過往

他氣憤兇他的爸爸與老是嘮叨他的媽媽

老師透過卡牌的引導,開始讓孩子覺察到自己情緒真正的來源:訝異爸爸的憤怒大於生氣,只是這個訝異很快就被更大的生氣壓了下來,他選擇與爸爸一起對彼此生氣來找出口

但其實,但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憤怒與對對母親的心疼

因為氣憤自己找藉口不守本分,開始選擇對家庭漠不關心,開始把責任放在別人身上

因為母親為了自己與父親爭吵,更是害怕母親對自己失望而更不敢直視母親

全家人變這麼僵著,一動也不動

孩子講得很慢,還有很多因為怕面對自己而吱嗚的狀態,但老師營造了很安心的發言氛圍

讓孩子開始在辯解中發現自己情緒的真相

「如果再來一次⋯⋯」

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把這個情境當成自己的

聆聽別人的意見,也學習他人的作法,最後開始一點點的改變與他人的互動模式

面對自己造成的缺失真的很難,但一直不讓孩子面對,更容易累積成怨天尤人的特質

老師鼓勵大家,每次做一點點不一樣的嘗試就好,久了,這些涓涓細流也能匯成大河

#孩子的上課實錄

#培養孩子以第三人視角寫作

#和孩子再討論一次過程才開始他撰寫我修改


raw-image


avatar-img
C.T Yichi的沙龍
1會員
63內容數
實驗教育課程-議題思辨:用多元角度解讀社會現象,讓孩子涵養包容與尊重,透過溝通與表達展現孩子的獨特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T Yich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開始糾結在「顏色」「字跡」「工整度」,整理一篇往往耗費好多時間 久而久之便難以持續下去。果然如老師預測,這樣的作法一下子就引來大家的疲乏
如果孩子目前想要培養的是人際互動的協調能力、合作能力與領導/被領導能力,那我的這些主觀想法,便會成為孩子茁壯的阻礙。 我沒有辦法一輩子陪在他身邊呀!
開始自學之後,孩子最缺乏的便是自律的能力,「我也知道要這麼做,但是一轉眼時間就過去了,我什麼事都還沒做好。」那時最大的爭執便是他覺得學得很不踏實,雖然可以學的東西很多,卻因為多到不知道怎麼下手。我在他身上看到更多的無助感與缺乏認同感(畢竟沒有一個權威角色來認同他,短時間實在很難改變這樣的學習狀態)
少年法庭不是給未成年看得。「它只傳達了青少年犯錯還是會受到法律懲罰,是不該做的。不過青少年為什麼做錯,都只有告訴我:因為家人不夠在意,因為父母不夠付出。這樣可能會有人以為:青少年犯錯,是爸媽的責任。」
直到昨天他垂頭喪氣的告訴我:「為另外一個生命負責,好辛苦。」 我跟著他一起到後院方埋葬他的「心血」,他說:「我對他好,他不見得馬上回應我;我忽略他,他直接跟我說掰掰⋯⋯。養活一條生命,真的好難。」 我忍不住在心裡吐槽:『這跟養你沒什麼兩樣啦!」
不管是在課程的想法,和整個組課的邏輯安排 或是和小學伴以及平時一起共學的夥伴們討論得不亦樂乎 當然偶爾還是有激辯的熱鬧,但他們開始習慣:討論就是會有火花碰撞
一開始糾結在「顏色」「字跡」「工整度」,整理一篇往往耗費好多時間 久而久之便難以持續下去。果然如老師預測,這樣的作法一下子就引來大家的疲乏
如果孩子目前想要培養的是人際互動的協調能力、合作能力與領導/被領導能力,那我的這些主觀想法,便會成為孩子茁壯的阻礙。 我沒有辦法一輩子陪在他身邊呀!
開始自學之後,孩子最缺乏的便是自律的能力,「我也知道要這麼做,但是一轉眼時間就過去了,我什麼事都還沒做好。」那時最大的爭執便是他覺得學得很不踏實,雖然可以學的東西很多,卻因為多到不知道怎麼下手。我在他身上看到更多的無助感與缺乏認同感(畢竟沒有一個權威角色來認同他,短時間實在很難改變這樣的學習狀態)
少年法庭不是給未成年看得。「它只傳達了青少年犯錯還是會受到法律懲罰,是不該做的。不過青少年為什麼做錯,都只有告訴我:因為家人不夠在意,因為父母不夠付出。這樣可能會有人以為:青少年犯錯,是爸媽的責任。」
直到昨天他垂頭喪氣的告訴我:「為另外一個生命負責,好辛苦。」 我跟著他一起到後院方埋葬他的「心血」,他說:「我對他好,他不見得馬上回應我;我忽略他,他直接跟我說掰掰⋯⋯。養活一條生命,真的好難。」 我忍不住在心裡吐槽:『這跟養你沒什麼兩樣啦!」
不管是在課程的想法,和整個組課的邏輯安排 或是和小學伴以及平時一起共學的夥伴們討論得不亦樂乎 當然偶爾還是有激辯的熱鬧,但他們開始習慣:討論就是會有火花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