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國民黨政府來了之後,要將日本文化消滅,把當時臺灣有日本色彩的東西通通拿掉,種下中國的東西。在詩的發展上,這一點比較少人考慮到。中國大陸來到臺灣的那些外省詩人,說臺灣沒有文化,沒有文學,紀弦就這樣講。那是因為日據時代臺灣作家拚命創作要留下來的文學資產,都被國民黨消滅掉了,都被封鎖起來了。」──陳千武
陳千武為臺灣著名的文學家,本名陳武雄,另一筆名為桓夫,出生於南投名間,後因就讀臺中一中叛逆的事蹟,舉家遷至豐原居住,以便就近看管。陳千武三年級時,曾以欲繳交的註冊費,搭船至日本打算憑自己的努力「打天下」。他在臺中火車站等待搭車時,寫下明信片告知家人自己的去向,當明信片一寄至家裡,陳千武的父親立刻趕到學校告知校長,讓校長打電報至船上阻止此事。陳千武認為臺灣是殖民地,到日本則無殖民地的區別,可以受比較好的教育,但船長告訴陳千武:「去日本也不一定會比較好,什麼事情都要會臨機應變,不要固執一定要怎麼樣。」遂讓陳千武下船後,搭乘另一艘船返回臺灣,並囑託那位船長要保護他回去。
在學校作文課上,陳千武曾以廿張稿紙寫下人生第一部小說,然而此份作品卻被日籍教師扣留,學期作文成績更被打成丙等。反骨的陳千武自此每當碰到這個教師的課堂,即會公然將小說放在桌上閱讀。直至學期中,這名教師再也無法忍受陳千武的行徑,遂在講臺上破口大罵要陳千武出來,正當他緊握顫抖的拳頭,要出手打陳千武時,卻反被陳千武以柔道摔倒於地上,日籍教師驚恐喊道:「你敢!你敢!」,到了學期末,不再聽課的陳千武,作文成績反而被打上乙等。
在學期間,陳千武經常沉浸在臺中州立圖書館,看膩後就每天到中央書局翻閱新的文學書刊。一天,時任中央書局經理的張星建走向陳千武,陳千武原以為是要來干涉自己,立刻將書放回架上,沒想到張星建卻讓陳千武到辦公室內向他說:「你以後要看書就來這裡坐著看」,並拿自己主編的《台灣文藝》讓陳千武翻閱,陳千武也因此開始認識臺灣的文學家。
四年級時,陳千武放學後即背著書包到楊逵家,聽這些前輩談論文學,而楊逵、張星建、張文環、張深切也經常對一旁的陳千武叮囑:「你對文學有興趣,會寫作,你要認真寫作,為臺灣的文學,必須創作很多臺灣的東西,將臺灣的文學資產留給後代子孫,你要履行這樣的使命感。」受此影響,陳千武在往後的創作生涯中,也希冀利用文學引導臺灣人的思想。然而臺灣文學家以日文努力積累的作品,許多卻在戰後遭到中國政權消抹,陳千武提及莊垂勝在擔任臺中圖書館館長期間,曾將日文圖書放至地下室保管,卻被後來的中國籍館長焚毀。
陳千武晚年受訪時提到:
「國民黨政府來了之後,臺灣的文化資產、實際上的資產,損失了多少啊!現在才說要做捷運什麼,臺灣那麼多鐵路,都被廢掉了,那是很可惜的。例如從這裡要到田尾,或是到彰化,糖廠的鐵路都有啊,臺中到南投也都坐糖廠的火車,為什麼不把這些鐵路留下來?」
徵引書目
莊紫蓉訪問,〈探索語言的藝術,追求現代精神──陳千武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