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不完美的勇氣》心得|一切取決於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書名: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
作者:小倉廣 Ogura Hiroshi
譯者:楊明綺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書封(來源:Readmoo)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書封(來源:Readmoo)

與同為阿德勒心理學又暢銷一時的《被討厭的勇氣》相較,這是一本淺顯易懂的書,《被討厭的勇氣》充分解釋阿德勒心理學的論述,使讀者在其中千迴百轉,不斷反省、思辨;《接受不完美的勇氣》則是以金句摘錄的方式,詮釋阿德勒心理學在生活與社會的應用方法,極適合閱讀過《被討厭的勇氣》,腦中充滿抽象的理論基礎卻不知如何連結至日常生活的讀者。

這本書將100句金句分為十個主題,帶入阿德勒關於自我決定性、自卑感、生活型態、情感與人際關係、教育、共同體感覺、課題分離等理論,由生活中的實例回推並解釋阿德勒的論述,因其清楚簡潔的分類,此書也可作為工具書,在人生遭遇不同困難時可針對對應章節翻閱,獲得啟發。

It is less important what one has than what one does with what one has.

一切取決於自己

這個章節闡述阿德勒提出的「自我決定性」,此論述強調個人的選擇對於整體人生的重要性,書中提到「當下的人生不是取決於『命運』和『過去』的創傷,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也就是說,人們有權選擇如何面對創傷與挑戰,也能自己決定是否接受,不應以生命的傷痕為藉口逃避自己的人生課題,甚至將所有負面的影響都歸咎命運的捉弄或他人的不諒解,只有起身行動才有可能扭轉人生。

「自我決定性」也和阿德勒另一個主張「目的論」相關,他認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限制一個人朝向自己決定的「目的」前進,且我們都擁有隨時改變的權利。因此若能重新思考並決定改變未來的目的,任何問題都可能解決,此為自我決定導向的結果。而經常困住人們的「逃避」即是不相信或不使用「自我決定性」的行為。

如今,阿德勒的「自我決定性」與「目的論」已取代佛洛伊德的「因果律」(兩者的主張正好相反)成為現代心理學的顯學,但我們仍深受因果律的影響,對此,書中一句話極好作為這個章節的總結「過往的原因就算能作為『解釋』,也無法成為『解決之道』。

Ask not whence but whether.

隱藏在情感中的目的

此章節主要透過情感闡述「整體論」,當然,「目的論」仍持續存在於每個論述中。阿德勒認為,意識與無意識、理性與感性看似矛盾,其實是相輔相成,幫助人們朝向同一個目的前進,此即為「整體論」。舉例來說,「減肥的人敗給慾望而吃零食」便是理性與感性共同推動的結果,因為腦中判斷吃零食才是有利益的選擇,所以慾望出現,完成「吃」的目的。除了此例,書中還有許多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例子,用以佐證多數人利用情感(我認為比較接近情緒)支配自己達成目的,亦即情感並非無中生有,而是有目的地出現。

根據上述結論,若要改變自己,便不是依靠控制情感。阿德勒反對情感能被操控的說法,他認為情感僅是人們認知的排泄物,改變的整體核心在於人們對事物的理解方式,若能調整自己對事物的認知,便能改變因為此認知產出的情感,進而改變自己。

There is one single and essential point of view which helps us to overcome all these difficulties; it is the view-poi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feeling.

對他人有貢獻是讓自己幸福的唯一方法

「共同體感覺」是阿德勒心理學的中心思想,他認為「共同體感覺」由三個要素構成:人們會向我伸出援手(信賴別人)、我對人們有貢獻(信賴自己)、我在共同體中找到安身之地(歸屬感)。信賴他人與信賴自己具有承接關係,人們通常先感受到其中一項,才能勇於達成另一項,若同時無法感受到兩者便從自己開始,建立良性循環。

阿德勒提出將「共同體感覺」高低與活動力高低分為四大象限,將人們分成對社會有貢獻者、支配者、掠奪者和逃避世事者四個種類,如下圖:

共同體感覺四大象限(來源:自製)

共同體感覺四大象限(來源:自製)

共同體感覺低的支配者、掠奪者,以及逃避世事者的共同問題是「焦點在自己身上」,其行為根據活動力高低有所不同,但出發點都是和社會缺乏共感導致。阿德勒認為,犯罪者、精神疾病者、酗酒等的根本問題是缺乏共同體感覺,他們感受不到他人的支援,將所有焦點都放在自己身上,對社會沒有歸屬感,因此若能幫助他們發展共同體感覺,困難便得以解決。

How you feel is up to you.

小結:接受自己的勇氣

過去,我曾深受來自人際關係和自我認同的困擾而陷入低潮,是《被討厭的勇氣》將我拉回世界,告訴我能夠選擇自己的模樣。阿德勒心理學的特點在於面對自我與人際關係的積極性,有些論述乍看之下也許不近人情,但就是因為將難以量化的情感進行理性分析,不否認也不縱容,才能達到其獨特的正向能量。那些關於「自我決定性」、「課題分離」、「自卑感」的論述深烙在腦中,更於往後每個艱難的日子裡,帶給我無盡的力量。六年後,我再次因為新的生活與新的人際關係陷入茫然,閱讀《接受不完美的勇氣》後,我更加明白自己六年來對理想、對生活、對每個當下的熱愛源自於什麼樣的信念,也清楚看見自己獲得重生後,如何努力揮灑生命的色彩。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使用較淺顯易懂的方式提煉阿德勒心理學的重點,並利用生活中可見的案例來示範如何實踐這個思考模式,適合沒有太多時間研究阿德勒著作,卻希望藉由閱讀獲得一點力量的族群閱讀。然而由於內容簡化,因此若是閱讀此書後出現疑問,便需要更深入了解阿德勒與其學術論述所出現的時代脈絡,才能更全面的認識阿德勒心理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晨嵐的沙龍
7會員
9內容數
一個大學生的思考與咀嚼,各式各樣書籍、舞台劇、電視劇或電影的觀後感、摘要與心得評論。
晨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1
作為歷史與社會學者,竹村民郎撰寫本書的目的在於傳達其對「大正文化」與「大正時代」的重新理解和詮釋,反駁既有的、對於「大正民主」過於正面的評價,並突破「大正時代」以天皇年號紀年所造成的侷限性……
Thumbnail
2024/11/21
作為歷史與社會學者,竹村民郎撰寫本書的目的在於傳達其對「大正文化」與「大正時代」的重新理解和詮釋,反駁既有的、對於「大正民主」過於正面的評價,並突破「大正時代」以天皇年號紀年所造成的侷限性……
Thumbnail
2023/10/17
媽媽,我想用不那麼辛苦的方式愛妳,妳能幫助我嗎?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旁人無法進入的小房間,安放著從小到大、由疏至親的快樂與悲傷。那裡的心思個個都渺小而珍貴……
Thumbnail
2023/10/17
媽媽,我想用不那麼辛苦的方式愛妳,妳能幫助我嗎?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旁人無法進入的小房間,安放著從小到大、由疏至親的快樂與悲傷。那裡的心思個個都渺小而珍貴……
Thumbnail
2023/04/10
〈原初豐裕社會〉文中重新檢視狩獵採集社會,解釋其生計模式如何使之成為「原初豐裕社會」,藉此檢討歐洲社會長期存在的進步觀思維,對演化式的意識形態……
Thumbnail
2023/04/10
〈原初豐裕社會〉文中重新檢視狩獵採集社會,解釋其生計模式如何使之成為「原初豐裕社會」,藉此檢討歐洲社會長期存在的進步觀思維,對演化式的意識形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阿德勒學派對人際關係及心理健康的看法,強調個人與社會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性。包括對阿德勒學派核心概念的討論,以及相關推薦書籍。透過該學派的觀點,我們能更好理解個體心理學,並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與他人的互動。 「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要相信人生的意義是每個人賦予給自己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阿德勒學派對人際關係及心理健康的看法,強調個人與社會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性。包括對阿德勒學派核心概念的討論,以及相關推薦書籍。透過該學派的觀點,我們能更好理解個體心理學,並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與他人的互動。 「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要相信人生的意義是每個人賦予給自己的。
Thumbnail
本書「接受不完美的勇氣」是探究「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心理學的入門書,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與我們常耳聞的佛洛伊德、榮格並列心理學的三大巨頭。阿德勒心理學在近代深深影響提出需求理論的馬斯洛、管理大師戴爾卡內基及史帝芬柯維等人。小編從本書100句阿德勒名言探討中,彙整出精選語錄與衍生說明分享給各位朋友。
Thumbnail
本書「接受不完美的勇氣」是探究「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心理學的入門書,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與我們常耳聞的佛洛伊德、榮格並列心理學的三大巨頭。阿德勒心理學在近代深深影響提出需求理論的馬斯洛、管理大師戴爾卡內基及史帝芬柯維等人。小編從本書100句阿德勒名言探討中,彙整出精選語錄與衍生說明分享給各位朋友。
Thumbnail
我曾經傲慢地認為我不需要讀這本書,原因是光看書名《被討厭的勇氣》就覺得既然沒有這方面的困擾,應該是不需要刻意去閱讀,但直到真正讀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其實關於「被討厭」的論述只是書中的一小部分,有其他更多值得我們去關注及翻轉思維的論述,都能使得許多人擺脫人際關係的困擾,並且學會什麼是真正的尊重。
Thumbnail
我曾經傲慢地認為我不需要讀這本書,原因是光看書名《被討厭的勇氣》就覺得既然沒有這方面的困擾,應該是不需要刻意去閱讀,但直到真正讀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其實關於「被討厭」的論述只是書中的一小部分,有其他更多值得我們去關注及翻轉思維的論述,都能使得許多人擺脫人際關係的困擾,並且學會什麼是真正的尊重。
Thumbnail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以金句摘錄的方式,詮釋阿德勒心理學在生活與社會的應用方法,極適合閱讀過《被討厭的勇氣》,腦中充滿抽象的理論基礎卻不知如何連結至日常生活的讀者。
Thumbnail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以金句摘錄的方式,詮釋阿德勒心理學在生活與社會的應用方法,極適合閱讀過《被討厭的勇氣》,腦中充滿抽象的理論基礎卻不知如何連結至日常生活的讀者。
Thumbnail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阿德勒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 我們一定時常在說自己有多不自由,多不想要看別人臉色過日子。如果你今天遇到阿德勒,那他就會告訴你:「你就去吧!」 ​ 本書作者是岸見一郎老師與古賀史健老師一起著作,兩位老師就扮演著哲學家與憤世忌俗的年輕人,展開了一場哲學與心理的對話。書
Thumbnail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阿德勒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 我們一定時常在說自己有多不自由,多不想要看別人臉色過日子。如果你今天遇到阿德勒,那他就會告訴你:「你就去吧!」 ​ 本書作者是岸見一郎老師與古賀史健老師一起著作,兩位老師就扮演著哲學家與憤世忌俗的年輕人,展開了一場哲學與心理的對話。書
Thumbnail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的精神科醫師,在二十世紀初開創一套嶄新的心理學思想,一般稱為「阿德勒心理學」,倡導「個體心理學」,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
Thumbnail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的精神科醫師,在二十世紀初開創一套嶄新的心理學思想,一般稱為「阿德勒心理學」,倡導「個體心理學」,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
Thumbnail
若想要幸福,想要過自己嚮往的生活,就得面對被他人討厭的風險,勇敢選擇自己嚮往的人生,其實你不是不能,你只是缺乏勇氣而已。而勇氣來自你明白自己的價值所在,知道自己不用滿足別人的期待。毫無疑問的,你擁有自己人生的主權。只要你堅定去做,過去與他人都不能阻擋你的選擇。   
Thumbnail
若想要幸福,想要過自己嚮往的生活,就得面對被他人討厭的風險,勇敢選擇自己嚮往的人生,其實你不是不能,你只是缺乏勇氣而已。而勇氣來自你明白自己的價值所在,知道自己不用滿足別人的期待。毫無疑問的,你擁有自己人生的主權。只要你堅定去做,過去與他人都不能阻擋你的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