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學派:人與社會關係的心理學觀點-人不應該被過去束縛,只有你能描繪自己的未來。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阿德勒治療

阿德勒治療

那年我也曾飽受人際的困擾,直到遇見阿德勒:「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要相信人生或生活的意義是每個人賦予給自己的。

自我覺察過去的生命經驗,回想到自己第一次主動購買的心理學課外書即是「阿德勒的被討厭的勇氣」。就學期間曾因人際關係的挫折飽受困擾,甚至不想去學校上課。自己是個「共感」很強的人,我認為所謂的共感是一種比同理心更強烈的「感同身受」,身邊人的舉動都深深影響我,尤其接收到他人負面的情緒或對我的評價,便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自我消化。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到「人類大部分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的煩惱」。學習此學派時,將之與阿德勒所提倡的社會興趣與社群感進行連結與反思。阿德勒認為社會興趣是天生的,因為人是社會化的動物,人們的成功與快樂大部分來自社會的互動與連結。我十分認同此觀點,因為不論是在學校或是出社會工作,往往困難的都不是事物本身,而是身邊相處、合作、甚至有可能敵對的人們。

阿德勒原為精深分析學派的一員,卻因為與佛洛伊德部分理論的看法不同而自創學派,此學派也被稱為個體心理學,強調個體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關係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即便如此,其理論仍有部分受到精神分析的影響,像是認同早期的童年經驗(六歲以前)、相信夢與潛意識……。

阿德勒學派的核心概念包含自卑與超越生活風格(life style)全人概念(holistic concept)出生序與手足關係家庭星座、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涵蓋各式領域。針對出生序與諮商師所具備的優點與缺點進行討論,以下是自我反思的結果:在家中排行老大,從小便不自覺的叮嚀自己不要犯錯(也很害怕犯錯,倘若有這些行為的發生,我便會內疚、自責不已),期勉自己要成為所有人的榜樣,期望獲得讚賞、喜歡得到讚美,時常把自己活得很累,因為花了太多的時間在意他人對我的看法。連結到其理論對老大的觀察,確實有許多相近之處。

阿德勒學派提供多元且獨特的視角,讓我們了解人的無限可能且與社會的關係密不可分,主要治療方式是為協助個案找到自我價值與適應生活。透過此學派,讓我們能夠更好的理解個體心理學,能理解個體的行為,除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改善與他人的互動。至於未來的挑戰我認為有教育領域如何實際應用、提供更多的科學證據來解釋理論、以及當初發源於歐洲文化如何跨文化的來應用


推薦書單:

●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 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 阿德勒教你面對人生困境

● 為愛徬徨的勇氣:阿德勒的幸福方法論

●自卑與超越: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麼

● 曾端真(2021)。解密自卑情結: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歷程解析。

● 曾端真(2013)。教出有勇氣與行動力的孩子—親子雙贏的教養功夫。


心靈成長/電影推薦/深度探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覺察練習】讀阿德勒「自卑與超越」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自我非常重要,自卑與超越讀後感。 不管你是含著金湯匙出生,還是出身平凡的家庭。在我們成長的過程,因為對自己有所追求,想證明自的成熟獨立,「家」是我們急於擺脫的地方。但最後不得不承認,你終將回到那個你急於逃離的地方。 過去佔有你人生很大的部份,不該存在敵我對立的關係。唯有認同並坦然接受那個過去,才
avatar
huee
2023-09-25
【慢活與讀冊】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阿德勒、佛洛伊德與榮格並列心理學三巨頭,對「精神分析學派」拓展了不同的道路。阿德勒心理學又稱「個體」、「主觀」、「預防」、「幸福」或「勇敢」心理學,是主張「關注現在比過去、未來更為重要」的諮商學派,對後期「學校諮商中心的建立」有著極大的貢獻...
Thumbnail
avatar
小新臟|能量語錄、影劇分享、心理諮詢
2023-07-22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走進不凡的「常識」與展開「勇氣」人生|「與他人連結——社會興趣與社會生活」篇正因人皆自卑而脆弱,才會過著群居的社會生活。也因此,社會興趣與社會合作便成為人類的救贖。
Thumbnail
avatar
心理雜貨舖
2022-06-14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走進不凡的「常識」與展開「勇氣」人生|「個體與人生風格」篇本系列《阿德勒心理學講義》讀後感共分成兩篇。 透過阿德勒親筆著作,來了解大師的觀點。 有人說,阿德勒所說的其實只是「常識」, 我們可以怎麼透過這些「簡單易懂但不凡的『常識』」,展開屬於我們的勇氣人生?
Thumbnail
avatar
心理雜貨舖
2022-06-13
avatar
鯨立
2022-01-07
書籍推薦|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12個幫助孩子發展歸屬、信心、貢獻的教育現場故事書名: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12個幫助孩子發展歸屬、信心、貢獻的教育現場故事 作者: 吳淑禎;吳毓瑩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7/09/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這本書個人覺得如果要瞭解阿德勒的理論,可能略顯不足,畢竟這本書應該是把自己定義在經驗分享上的書籍,
Thumbnail
avatar
陳揚 諮商心理師
2021-07-04
讀書吧!阿德勒的自卑與優越情結每一個人都有自卑感,但它是刺激人們以健全態度、努力向上發展的力量。什麼時候自卑感才會變成自卑情結呢?唯有當自卑感變成壓垮某個人的最後那根稻草,無法激勵他從事有益的活動,還讓他終日憂鬱不樂、難以發展時,自卑感才是一種病。而優越情結⋯⋯
Thumbnail
avatar
思嘉
2019-09-06
在新海誠和鄺俊宇泛濫的時代,傾聽阿德勒我想,新海誠和鄺俊宇這些觀念,偶然當成愛情零食下肚,獎勵自己無妨。然而,若果以零食為正餐,那將會患上心血管疾病而猝死。是時候了解阿德勒的理論了。
Thumbnail
avatar
胡啟敢
2019-08-20
讀書吧!阿德勒的人生風格與早期記憶找到人生風格並不是為了著眼過去,而是從中了解(找出)自己的人生風格有哪些錯誤之處,並加以修正,這也可以說為什麼阿德勒鼓勵大家從現在起,為了自己未來的幸福而努力,也是《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一直想要讓讀者們明的的事情吧。
Thumbnail
avatar
思嘉
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