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學派:人與社會關係的心理學觀點-人不應該被過去束縛,只有你能描繪自己的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阿德勒治療

阿德勒治療

那年我也曾飽受人際的困擾,直到遇見阿德勒:「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要相信人生或生活的意義是每個人賦予給自己的。

自我覺察過去的生命經驗,回想到自己第一次主動購買的心理學課外書即是「阿德勒的被討厭的勇氣」。就學期間曾因人際關係的挫折飽受困擾,甚至不想去學校上課。自己是個「共感」很強的人,我認為所謂的共感是一種比同理心更強烈的「感同身受」,身邊人的舉動都深深影響我,尤其接收到他人負面的情緒或對我的評價,便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自我消化。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到「人類大部分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的煩惱」。學習此學派時,將之與阿德勒所提倡的社會興趣與社群感進行連結與反思。阿德勒認為社會興趣是天生的,因為人是社會化的動物,人們的成功與快樂大部分來自社會的互動與連結。我十分認同此觀點,因為不論是在學校或是出社會工作,往往困難的都不是事物本身,而是身邊相處、合作、甚至有可能敵對的人們。

阿德勒原為精深分析學派的一員,卻因為與佛洛伊德部分理論的看法不同而自創學派,此學派也被稱為個體心理學,強調個體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關係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即便如此,其理論仍有部分受到精神分析的影響,像是認同早期的童年經驗(六歲以前)、相信夢與潛意識……。

阿德勒學派的核心概念包含自卑與超越生活風格(life style)全人概念(holistic concept)出生序與手足關係家庭星座、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涵蓋各式領域。針對出生序與諮商師所具備的優點與缺點進行討論,以下是自我反思的結果:在家中排行老大,從小便不自覺的叮嚀自己不要犯錯(也很害怕犯錯,倘若有這些行為的發生,我便會內疚、自責不已),期勉自己要成為所有人的榜樣,期望獲得讚賞、喜歡得到讚美,時常把自己活得很累,因為花了太多的時間在意他人對我的看法。連結到其理論對老大的觀察,確實有許多相近之處。

阿德勒學派提供多元且獨特的視角,讓我們了解人的無限可能且與社會的關係密不可分,主要治療方式是為協助個案找到自我價值與適應生活。透過此學派,讓我們能夠更好的理解個體心理學,能理解個體的行為,除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改善與他人的互動。至於未來的挑戰我認為有教育領域如何實際應用、提供更多的科學證據來解釋理論、以及當初發源於歐洲文化如何跨文化的來應用


推薦書單:

●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 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 阿德勒教你面對人生困境

● 為愛徬徨的勇氣:阿德勒的幸福方法論

●自卑與超越: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麼

● 曾端真(2021)。解密自卑情結: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歷程解析。

● 曾端真(2013)。教出有勇氣與行動力的孩子—親子雙贏的教養功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爾卑斯山邵女的沙龍
15會員
8內容數
【心靈成長/電影心得/自我探索】 目前是一名實習心理師,喜歡文字,感受語言的力量! 無論是想尋求靈感,還是希望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心,這裡都會有你想要的答案。 讓我們一起開始這段心靈成長的旅程吧!
2024/07/04
再見,究竟是再見,還是再、見呢? 小時候我不喜歡說再見,因為好像有一種再也見不到的感覺,所以都說掰掰、明天見,長大後才發現,再見也好,再、見也罷,「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再見者,親也。」
Thumbnail
2024/07/04
再見,究竟是再見,還是再、見呢? 小時候我不喜歡說再見,因為好像有一種再也見不到的感覺,所以都說掰掰、明天見,長大後才發現,再見也好,再、見也罷,「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再見者,親也。」
Thumbnail
2024/07/03
這是一篇關於情緒與信念的電影隨筆,從不同的角度解析了電影的情感元素,以及在成長過程中找到自己核心信念的重要性。透過情緒主角走過的成長歷程,呼應故事的宗旨——學會擁抱不同的情緒才是獲得真正的快樂。文章中也提到了一些批評,但同時也呼籲觀眾要尊重每個人對電影的想法,以及選擇適合自己的價值觀。
Thumbnail
2024/07/03
這是一篇關於情緒與信念的電影隨筆,從不同的角度解析了電影的情感元素,以及在成長過程中找到自己核心信念的重要性。透過情緒主角走過的成長歷程,呼應故事的宗旨——學會擁抱不同的情緒才是獲得真正的快樂。文章中也提到了一些批評,但同時也呼籲觀眾要尊重每個人對電影的想法,以及選擇適合自己的價值觀。
Thumbnail
2024/07/02
重要的不是天生擁有什麼,而是如何活用擁有的東西。-阿德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一個研究生,想分享幾款非常實用的學習APP,觀察自己幾乎每天都會使用來這些程式,來提升效率或監督自己的進度,除了學習之外,這些應用程式也能在生活中帶來小確幸,讓氛圍更美好;當然,也歡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覺得好用
Thumbnail
2024/07/02
重要的不是天生擁有什麼,而是如何活用擁有的東西。-阿德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一個研究生,想分享幾款非常實用的學習APP,觀察自己幾乎每天都會使用來這些程式,來提升效率或監督自己的進度,除了學習之外,這些應用程式也能在生活中帶來小確幸,讓氛圍更美好;當然,也歡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覺得好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反思了對人生的看法,強調面對情緒和事件的重要性,並分享了從依賴他人肯定到重新定義自我的過程。通過這個旅程,作者學會開放自己,尋找支持系統,最終希望能夠在探索中獲得內心的平靜。這是一段關於成長與自我發現的心路歷程,鼓勵讀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反思了對人生的看法,強調面對情緒和事件的重要性,並分享了從依賴他人肯定到重新定義自我的過程。通過這個旅程,作者學會開放自己,尋找支持系統,最終希望能夠在探索中獲得內心的平靜。這是一段關於成長與自我發現的心路歷程,鼓勵讀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這篇社論討論了人生中的多個主題,包括自己的價值、年輕時的決策、以及對自我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社論討論了人生中的多個主題,包括自己的價值、年輕時的決策、以及對自我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意識的本質,以及在無和有之間波動的世界觀。我們提到了從無到有的奇妙過程,以及意識和行動之間的關係。同時,文章也強調了面對現實的艱難,以及處理生活中起伏不定的時刻。無論是成功或失敗,都與財富無關,僅源自個人心態。最後,文章分享了對於平凡生活的理解,以及對於生存和夢想的反思。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意識的本質,以及在無和有之間波動的世界觀。我們提到了從無到有的奇妙過程,以及意識和行動之間的關係。同時,文章也強調了面對現實的艱難,以及處理生活中起伏不定的時刻。無論是成功或失敗,都與財富無關,僅源自個人心態。最後,文章分享了對於平凡生活的理解,以及對於生存和夢想的反思。
Thumbnail
C型人生已成為新的生活觀念和價值觀,主張在不同階段追求自主和內在滿足,無論在面對挑戰和變化時都保持靈活開放的態度。
Thumbnail
C型人生已成為新的生活觀念和價值觀,主張在不同階段追求自主和內在滿足,無論在面對挑戰和變化時都保持靈活開放的態度。
Thumbnail
一種生活哲學 當我們談到「創造自己的命運,不要讓別人決定」時,我們談論的是一種極具意義的生活哲學。這句話深深地觸動著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在這個充滿挑戰和變化的世界裡,我們常常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和壓力,但是真正的力量在於我們如何堅定地走自己的道路,塑造自己的命運。 充滿了未
Thumbnail
一種生活哲學 當我們談到「創造自己的命運,不要讓別人決定」時,我們談論的是一種極具意義的生活哲學。這句話深深地觸動著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在這個充滿挑戰和變化的世界裡,我們常常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和壓力,但是真正的力量在於我們如何堅定地走自己的道路,塑造自己的命運。 充滿了未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這篇寫給以前的自己,還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 人生從出生到結束,事實上會永遠陪伴你的人,都是自己,請凡事以自己想活出的人生為主。 為什麼這麼說呢? 1、每個人有其條件與特質 有些人在社會框架下非常有優勢,成為社會上的風雲人物,有些人在小領域中闖出一片天,發展其重視的領域並自給自足,
Thumbnail
這篇寫給以前的自己,還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 人生從出生到結束,事實上會永遠陪伴你的人,都是自己,請凡事以自己想活出的人生為主。 為什麼這麼說呢? 1、每個人有其條件與特質 有些人在社會框架下非常有優勢,成為社會上的風雲人物,有些人在小領域中闖出一片天,發展其重視的領域並自給自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