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陪伴「自己」的時間

管理陪伴「自己」的時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過去半年前,我會特別一個禮拜找一天休息,屬於完全不見任何人的一天。這半年剛好事情多,而且身體心靈狀態可以維持,加上搬回家住,很難有機會完全一整天一個人。

我今天想分析一下為何我需要這段獨處的時間:

1、如果我可以確定一整天不會見到人,就不需要準備社交能量。(一般來說,只要跟人相處就是開啟高耗能狀態)

2、有更多時間可以沈澱,做自己的事。

第二點是我今天想要開始紀錄並調整的部分。可能是因為很容易吸收到別人的需求,所以我會特別花很多時間在陪伴他人。剛剛意識到,如果空間時間很難隔離,我應該要主動拉高自己獨處需求的重要性

目前打算採取1.晚餐過後避免待在客廳,2.紀錄作息。

希望可以藉由這些紀錄和調整,找回生活的節奏與主體性。

感謝瀏覽~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任何想法~祝你有美好的一天

avatar-img
君心剖策的沙龍
3會員
40內容數
君心剖策 小時候的變化萬千的筆名中, 曾諧音取寓意為居心叵測(心思意圖,難以推測和判斷)。 時隔十年,我的心思仍舊難以被捉摸,但我更了解自己。 一路走來,感慨良多,以君心剖策之名,分享生命小故事, 特以紀念日漸淡忘的記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君心剖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與其說是想要跟對方有進一步的關係,這種想要去了解一個人的心境對我來說才是最美妙的感覺,它會讓人覺得整個世界都在托舉著我,可以自在的翱翔。
身為完美主義的我,近日發現我對自己的要求嚴格外,對於腦袋的思考也不忘清理"惡"想法,連想都不想(不敢想XD)
偶然在小紅書上聽到大陸考研輔導講師-張雪峰先生為諮詢分析的一段話。 大意為一名學校老師向張雪峰先生請教如何指導學生選科系,張雪峰先生回應說其剛開始為進入分析考試的行業時,一開始會先看各校各系的分數,給予學生建議;而幾年後隨著更了解整個考試系統以及專業發展,反而會更加專注在學生可能更適合什麼。
在越南的一個月,社交圈的拓展以及分享欲爆棚,使我開始頻繁使用IG。回來台灣已經快兩個禮拜了,我仍維持每天不定時刷限時動態的習慣,偶爾也會發近期動態。 排除一些情感因素,我發現社交平台可以是彼此了解對方生活的最快方式。一方面"偷窺"別人的生活,一方面也希望別人可以"關注"自己。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著、葉小燕譯 (2021/7 260刷) 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P.200 不能責罵,也不能稱讚
(感慨) 昨天看youtube,發現112年的分科考試已經發下成績,而脫離高中生活多年的我(107級學測生),好奇地去了解近兩年的新制度,感覺現在的教育制度真的很複雜,這幾年的考生辛苦了!
與其說是想要跟對方有進一步的關係,這種想要去了解一個人的心境對我來說才是最美妙的感覺,它會讓人覺得整個世界都在托舉著我,可以自在的翱翔。
身為完美主義的我,近日發現我對自己的要求嚴格外,對於腦袋的思考也不忘清理"惡"想法,連想都不想(不敢想XD)
偶然在小紅書上聽到大陸考研輔導講師-張雪峰先生為諮詢分析的一段話。 大意為一名學校老師向張雪峰先生請教如何指導學生選科系,張雪峰先生回應說其剛開始為進入分析考試的行業時,一開始會先看各校各系的分數,給予學生建議;而幾年後隨著更了解整個考試系統以及專業發展,反而會更加專注在學生可能更適合什麼。
在越南的一個月,社交圈的拓展以及分享欲爆棚,使我開始頻繁使用IG。回來台灣已經快兩個禮拜了,我仍維持每天不定時刷限時動態的習慣,偶爾也會發近期動態。 排除一些情感因素,我發現社交平台可以是彼此了解對方生活的最快方式。一方面"偷窺"別人的生活,一方面也希望別人可以"關注"自己。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著、葉小燕譯 (2021/7 260刷) 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P.200 不能責罵,也不能稱讚
(感慨) 昨天看youtube,發現112年的分科考試已經發下成績,而脫離高中生活多年的我(107級學測生),好奇地去了解近兩年的新制度,感覺現在的教育制度真的很複雜,這幾年的考生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