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責罵VS稱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著、葉小燕譯 (2021/7 260刷)

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P.200 不能責罵,也不能稱讚

傳統上的教養可以分為"讚美"與"責備",在書中提出這兩者都不是最佳選擇,為上對下的"縱向關係",而非"橫向關係"。

"當我們在稱讚別人的時候,目的在於操控能力比自己還差的對象,其中並沒有感謝或尊敬的意思"


小時候的我,面對大人的稱讚,總是有些無所適從。可能因為天性敏感,總覺得大人的讚美對我來說並非鼓勵,而是一種枷鎖,也可以稱為控制。

被稱讚時,腦袋的第一個想法可能是錯愕,為何我做這件事情會獲得稱讚?

再者,被稱讚後,我還要繼續這件事情嗎?這樣我的目的是不是就變成為了對方的稱讚,而不是為了自己而做?

(題外話)直到現在,我才慢慢能用簡單的一句謝謝回應對方的稱讚,忽略對方可能的意圖,單純地將讚美視為美好簡單(表淺)的溝通交流。

因此我個人很認同稱讚和責備(賞罰教育)都不是最好的引導方式,至少對於某些人來說不是。


感謝瀏覽,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經驗與想法~



avatar-img
3會員
31內容數
君心剖策 小時候的變化萬千的筆名中, 曾諧音取寓意為居心叵測(心思意圖,難以推測和判斷)。 時隔十年,我的心思仍舊難以被捉摸,但我更了解自己。 一路走來,感慨良多,以君心剖策之名,分享生命小故事, 特以紀念日漸淡忘的記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君心剖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感慨) 昨天看youtube,發現112年的分科考試已經發下成績,而脫離高中生活多年的我(107級學測生),好奇地去了解近兩年的新制度,感覺現在的教育制度真的很複雜,這幾年的考生辛苦了!
想通了 一些事情,覺得可怕
今天和表妹們聊到過去在補習班的生活,還是很懷念當時的自己呢!
每次的"悟道"都是成為日後解決矛盾的養分,為人生的自洽更圓滿一步。
2023年的暑假我到越南一個月的生活娛樂體驗
今年暑假到越南一個月的實習學習, 給我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 尤其是在心靈這方面, 感受到了何謂心想事成。
(感慨) 昨天看youtube,發現112年的分科考試已經發下成績,而脫離高中生活多年的我(107級學測生),好奇地去了解近兩年的新制度,感覺現在的教育制度真的很複雜,這幾年的考生辛苦了!
想通了 一些事情,覺得可怕
今天和表妹們聊到過去在補習班的生活,還是很懷念當時的自己呢!
每次的"悟道"都是成為日後解決矛盾的養分,為人生的自洽更圓滿一步。
2023年的暑假我到越南一個月的生活娛樂體驗
今年暑假到越南一個月的實習學習, 給我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 尤其是在心靈這方面, 感受到了何謂心想事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縱向關係就是製造上對下的區別。有些母親會稱讚幫忙做家事的小孩:「你好棒,會幫媽媽做家事呢」。這時候母親在不知不覺中已把孩子的地位看得比自己低,因為當今天換成婆婆做相同的事情時,想必媽媽就不會說:「你好棒,會幫忙做家事呢。」因此稱讚這件事情其實帶有「操控」的意味,稱讚是能力好的人對能力較差的人做的事。
Thumbnail
爸爸從來都不讚美我,長大後的某天,我好奇問原因,他很認真地說,單純讚美是虛偽的,要給建議才能鞭策我進步。好笑又無奈地接受這就是我爸,沒想到現在換爸爸想要我的讚美,人生果真是場連貫性的試煉,讚美的考題又來到,這次換我被考。
Thumbnail
《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不是不上進,而是太早學會大人的消極,新世代的「好孩子症候群」 先生、どうか皆の前でほめないで下さい: いい子症候群の若者たち》 ✍️作者:金間大介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4/03/26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時不
Thumbnail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但不代表就只能講一些恭維或違心之論。有人可能會說:什麼話都不能直接講,這樣不是很難受嗎?或者是說:對於親近的人我都有話直說,何必戴上一副假面具?如果說,面對親近的人的好處是可以想講什麼就講什麼,不用顧慮太多。但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說,即使是親近的人,也不希望聽到批評的話
有些人是無法接受任何讚美,無論你是在人前還是在人後說,都會回「我還有進步的空間」之類的話,雖然可能開心在心底,但也可能真的沒有任何開心,這通常是對自己很嚴格的人。 你可以回覆說「可是我真的覺得很棒,這是我的感覺」等類似話語,對方一定會把你的話記在心裡。 不接受讚美的人,並不代表他們不喜歡被讚
因為對自己嚴格要求高標準,覺得事情做好是應該的,比起讚美自己更喜歡找到缺點改進,要求自己沒有不對,甚至可因此獲得很好結果,只是很容易把這嚴格標準,也投射在別人身上。 會覺得對方怎麼做不到這點小事,這想法是把自己當主角,自我出發的對話,雙方當然不會感到愉悅。 學會不將自己的標準與價值觀,強加於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縱向關係就是製造上對下的區別。有些母親會稱讚幫忙做家事的小孩:「你好棒,會幫媽媽做家事呢」。這時候母親在不知不覺中已把孩子的地位看得比自己低,因為當今天換成婆婆做相同的事情時,想必媽媽就不會說:「你好棒,會幫忙做家事呢。」因此稱讚這件事情其實帶有「操控」的意味,稱讚是能力好的人對能力較差的人做的事。
Thumbnail
爸爸從來都不讚美我,長大後的某天,我好奇問原因,他很認真地說,單純讚美是虛偽的,要給建議才能鞭策我進步。好笑又無奈地接受這就是我爸,沒想到現在換爸爸想要我的讚美,人生果真是場連貫性的試煉,讚美的考題又來到,這次換我被考。
Thumbnail
《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不是不上進,而是太早學會大人的消極,新世代的「好孩子症候群」 先生、どうか皆の前でほめないで下さい: いい子症候群の若者たち》 ✍️作者:金間大介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4/03/26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時不
Thumbnail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但不代表就只能講一些恭維或違心之論。有人可能會說:什麼話都不能直接講,這樣不是很難受嗎?或者是說:對於親近的人我都有話直說,何必戴上一副假面具?如果說,面對親近的人的好處是可以想講什麼就講什麼,不用顧慮太多。但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說,即使是親近的人,也不希望聽到批評的話
有些人是無法接受任何讚美,無論你是在人前還是在人後說,都會回「我還有進步的空間」之類的話,雖然可能開心在心底,但也可能真的沒有任何開心,這通常是對自己很嚴格的人。 你可以回覆說「可是我真的覺得很棒,這是我的感覺」等類似話語,對方一定會把你的話記在心裡。 不接受讚美的人,並不代表他們不喜歡被讚
因為對自己嚴格要求高標準,覺得事情做好是應該的,比起讚美自己更喜歡找到缺點改進,要求自己沒有不對,甚至可因此獲得很好結果,只是很容易把這嚴格標準,也投射在別人身上。 會覺得對方怎麼做不到這點小事,這想法是把自己當主角,自我出發的對話,雙方當然不會感到愉悅。 學會不將自己的標準與價值觀,強加於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