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要連結兩篇文章的體悟,等於說稍稍給你一點限制。然後要有自身的體驗跟感受描繪,在選擇甲乙方面,甲的遠離塵世感受對於高中生而言比較飄渺,乙的內容可能比較好想像,還有符合青少年的憂愁煩惱。而如果要連結體悟,重點是在於如何讓人能夠感到你的體驗,也就是自身想法跟意念的詮釋。當我們對於外界同樣的訊息有不同的詮釋方向,感受也會因此不同。
如果能有清楚的場景轉換跟刻畫,那讀者感受到的世界也會比較立體。如何營造不同的氣氛以及感受,又是透過什麼物品或景象的記憶引發,這些都可以成為文章的材料。
連結乙文(用愛情的寂寞跟同伴的喧囂,從喧鬧與寂靜的反差做聯想)
冰冷的空氣近乎刺痛,我已好久沒有感受到這種觸感。那不是針扎的刺痛,而是更細微,更持續不斷,更清楚提醒我痛覺是何物的一種感受。這次我是自願的承受這種感覺,只為了跟朋友一同上山看一場流星雨。這次的痛是我願意的,我想要的,因為比起孤獨的痛,這點小事可以忍耐。
已記不得多久沒有一個人了,因為之前都有你在身邊。因為知曉人的溫暖,所以現在已經無法忘懷。再冷的夜晚,有你的體溫,空氣,都是暖的。再深的夜,有你的呼吸,這世界就不會完全睡去。原本有你在的時候,我都未曾注意到夜的冷冽;原本有你在的時候,我都不知道世界可以完全陷入寧靜。我不得不說,我還蠻喜歡現在的這一刻,彷彿世界只有我跟夜空,彷彿沒有其他朋友的存在,我陪伴我自己,跟你陪伴我,是不一樣的感覺跟選擇。這次我成為世界的中心,而這中心沒有你的身影。
或許也是上天要我認識這份感覺,要我學會不應該將自己當成衛星,不斷繞著行星轉動。或許是上天要我感受刺痛,從中獲得生命的感受。因為痛,所以感覺活著,因為痛,所以知道愛著。
原本只是為了忘了你而找了朋友,原本只是不甘寂寞卻陷入寂寞。一切都跟我的預期大相逕庭,但我卻在寂靜中找到我自己,找到我想要的答案。原以為找到你就找到方向,卻沒想到你的離開才是我的路標。我會繼續在這世間浮沉,但我已不怕孤獨的夜晚,謝謝你,成為我暫時的棲木,謝謝你,給我人世間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