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你的舒適圈長什麼樣子?要不要打破一點點試看看?

2023/08/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講到舒適圈這個名詞,大多數人應該會把它想像成城堡的形狀,用來抵擋外在的壓力,老實講我也認同這個觀點,待在舒適圈很舒服耶,幹嘛沒事讓自己那麼累?

但既然我們把舒適圈想像成城堡,那我們喜歡做的事、愛吃的食物或是平常的習慣就如同住在這個城堡裡的人,他們待在堡壘裡很安全沒錯,可是不覺得無聊了一點嗎?整個城堡沒有人流、車流進出就像一座死城一樣,就算你什麼都不做,你的城堡也會因為缺乏活力而越來越小。

那為何我們不試著打破一個缺口,讓這個缺口成為堡壘來往外界的通道呢?

剛好前陣子一個因緣際會下,我自己開啟了一個挑戰,那就是「一個月不要吃花生土司以及每天跑步23分鐘」,先補充一下為什麼吃花生土司和跑步對我來說是挑戰,首先我把花生土司當早餐已經接近八年了,我的朋友和我出門吃早餐或宵夜都知道我一定會點一份花生土司,甚至我到樓下早餐店都不用點餐,每次都只要準備好零錢拿餐點就好;至於跑步,我就是不喜歡跑步而已。

總之經過了一個多月,這個挑戰莫名其妙成功了,所以這幾天我好好思考了一下,並決定把可能的原因記錄下來。

做你不喜歡的事同時做你喜歡的事

這句話有點饒口,但簡單來講就是扇自己巴掌的同時要記得餵自己一顆糖。

如果你自己不喜歡的話,那這件事就只是一個懲罰,而沒有人會喜歡每天接受懲罰,所以要反過來讓自己相信,自己是因為做了這件事而得到了獎勵。

比方說,我很討厭跑步但卻喜歡聽音樂,在兩件事不衝突的情況下我選擇在跑步時聽音樂,所以我的大腦開始相信我是因為來跑步了才能聽到音樂,久而久之我的動機就變成了聽音樂,而不是為了要跑步。

保持彈性

是挑戰就會有失敗的可能,我們是人而不是機器,不是什麼輸入「Anti-Peanuts程式」就可以成功一個月不吃自己最喜歡的食物。

但大腦會自己找出路,我挑戰的是不吃花生土司,而不是花生,所以在我真的忍不住的時候,我還是會吃花生包或是新貴派等滿足我的花生欲,正是這些彈性,才讓我的挑戰可以順利成功。

我之前看過一張畫出了進步曲線的圖,第一張行的圖是緩步上升的,而第二張則是時而高、時而低,但最後還是到達了上方,看到這張圖我感觸很深,因為面對自己的退步需要很大的勇氣。

充分利用你的暗時間

什麼是暗時間?你可以想像你的大腦是CPU,CPU在運作處理問題時是工作時間,那CPU沒有在運作,或是說維持很低效能運作時就是暗時間。

暗時間可以是你通勤時、吃飯時,甚至是你刷牙的時候,把你想做的事放在這些時間去運用,例如你可以在通勤時聽Podcast,或是煮湯時在廚房放瑜珈墊做幾組運動,讓自己身體慢慢習慣這些事情,直到你不太需要費力去控制自己做這些事。

結語

回到開頭提到的舒適圈城堡,我覺得人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本來就會不自覺的去打破自己原本的想法,不管是別人引領的或是自己發起的,這個過程或多或少都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雖然我把打破舒適圈這件事整理出三個重點,聽上去好像很理性,但我希望大家可以明白舒適圈的定義,就是要讓自己感到舒服,如果一件事你持續的去做卻還是感受不到快樂,你要明白那不是屬於你的舒適圈,還記得我們為什麼要敲一個缺口出來嗎?

讓我們覺得舒服的事物的留下,不舒服的事物體驗過、嘗試過,接著讓它們離開就好。

剛出社會時,我對於職涯或是我究竟擅長什麼並沒有太多規劃,很多時候都是先往一個方向走,接著便撞上牆壁。直到撞到頭有點暈時才算勉強找到我的北極星,開始知道了哪裡是我的北方。在這個專題裡,我並不能站在遠處告訴你應該怎麼走,但我想讓你知道這段路有我們一起走。幾分鐘的文章裡,藏的是我這幾年的碰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