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YC TALK】《跳脫舒適圈這件事》 意義不明?

更新於 2022/01/1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片
「跳脫舒適圈」這句話時常出現在耳邊,但為甚麼需要這麼做?
YC前陣子讀了一篇文章,內容中鼓勵大家要勇於跳脫舒適圈,才能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多火花。讀完後,我完全不反對這位作者的觀點,確實離開熟悉的環境,有機會帶來生活上甚至是心靈上的成長,但此時我的腦海中卻浮現一些疑問:
「跳脫舒適圈真的能夠提升自我嗎?」
「有機會成長,卻不是一定?」
「為甚麼會意識到需要跳脫舒適圈?」
對YC來說,最大的思考點是:
「我們真的有在舒適圈裡嗎?」
在我的認知裡「舒適圈」是指踏實的過好當下的日子,完成好手上的工作,每一天平穩順心,沒有太多的煩心事或壓力。這樣分析了一遍之後,得到一個結論:
「這樣的生活不就是大多數人最終所追求的嗎?」
那為甚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選擇離開?或許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論點,YC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不是跳脫而是「找到」舒適圈

會想換工作、搬新家、到外地讀書…,都是希望可以透過改變環境,來增加發展的機會,以及自我成長,不過細分的話,其實分為兩種心境:
1. 在當下的環境裡,過的不順遂也不快樂
2. 對於目前的生活模式或是工作內容感到厭倦
那麼認真說起來,這兩種考量因素都不屬於「因為待在舒適圈,所以想要跳脫」,反而是「還沒找到屬於自己的舒適圈,所以要重新出發」。我們一生的努力就是為了得到心目中的理想生活,那裏就是「專屬的舒適圈」,在抵達以前,必須不斷的嘗試,不停的經歷,有句話我認為相當有道理:
「一定要學會及時停損,身處沼澤,待得越久,陷得越深;坐錯車並不可怕,不能因為已經投幣上車,就捨不得下去。」
說說YC的個人經歷好了,高中開始我就不斷地追求挑戰與刺激,因此當時毅然決然放棄學測,一心一意準備英文,選擇獨自出國念書,當時的我看來,自己正在嘗試跳脫舒適圈。如今的我回過頭看那段拼命往前衝的日子,有了不一樣的體悟:「沒有所謂世外桃源,只要對生活懷抱足夠的熱愛,就能找到通往快樂的秘密通道。」所以其實不是人生不好玩,而是不願努力卻覺得生活無趣的你,沒有邁開步伐尋找能夠讓自己開心的「舒適圈」。
那時的我不是在跳脫舒適圈,而是在每個圈子裡感受我想要的舒適。
從出國念書到疫情網課;被迫休學到補習班教英文;卸下老師身分學習咖啡,最終在網路世界裡,留下屬於YC的文字紀錄。每一段旅程,沒有任何一分可惜,只有步步珍貴,這每一步都讓我距離理想中的舒適圈更進一步!
真正使人成長的不是「跳脫」而是為了「找到」舒適圈,所以努力的過程。
歡迎大家與我分享你們的想法喔!
謝謝!
*圖片來自Google*
avatar-img
49會員
275內容數
現實與想像,是我們與生活間的關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C talk about life! 的其他內容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必須建立在雙方平等的前提下,這段關係才存在「退讓」與「包容」,若總是只有一方低頭忍讓,最後僅存的就剩下心寒。這篇文章的標題:「妥協不等於退讓」,這兩個看似同義,卻又不相等的詞彙,到底差別在哪?YC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近期對於這個問題的想法。 謝謝。 *圖片來自Google*
不知不覺2021結束了,今年台灣經歷了起起伏伏的變化,5月疫情突然進入社區感染,但全台同心抗疫,在短短幾個月內控制住疫情的擴散。這兩年全世界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2021年看著世界各地的大家為了重建家園,站在同一陣線,為國家、為全世界努力,一起把熱鬧的日子帶回來,內心頗有感觸。 祝大家:
最近台灣娛樂版新聞,出現了不少令人震驚的新聞報導,多對演藝圈看似親密恩愛的模範夫妻分道揚鑣,甚至連私底下的真實面貌都浮出檯面。看到童話故事如此不堪一擊的破滅,很多人說:「不敢對愛情有所期待了。」 別對著自己設想出來的人設心動,一旦崩塌,就只剩目送彼此離開。 謝謝! *圖片來自Google*
圖片 夢想不是光說不做,也不是光想不試,清楚方向是個好的開始,趕緊上路才有抵達目的地的機會。 我的個人部落格→YC TALK (yctalkspace.blogspot.com) 前幾天YC收到一封讀者來信,一點開那封email,密密麻麻的文字佈滿了螢幕,這是一位即將面臨升學選擇的高三生所寄來的信件
圖片 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只有靠自己努力,學會長大,學會承受,學會哭過之後,還可以微笑地擁抱爸爸媽媽,一個人的時候,怎麼過?就算再難以承受,其實到最後我們總能走得過來。— 1989年《 魔女宅急便 》 我的個人部落格→YC TALK (yctalkspace.blogspot.com) 某天上班
圖片 很多人為了工作,無法享受生活;更多人為了生活,必須拼命工作。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的生活步調和品質逐漸提升,科技的進步也為現代人帶來了更多的便利。這樣聽起來,一切都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事實是因為整體社會水準的提升,大家必須更努力、更拼命的工作賺錢,才能跟上世界快速變化的腳步。 #社會文明不斷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必須建立在雙方平等的前提下,這段關係才存在「退讓」與「包容」,若總是只有一方低頭忍讓,最後僅存的就剩下心寒。這篇文章的標題:「妥協不等於退讓」,這兩個看似同義,卻又不相等的詞彙,到底差別在哪?YC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近期對於這個問題的想法。 謝謝。 *圖片來自Google*
不知不覺2021結束了,今年台灣經歷了起起伏伏的變化,5月疫情突然進入社區感染,但全台同心抗疫,在短短幾個月內控制住疫情的擴散。這兩年全世界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2021年看著世界各地的大家為了重建家園,站在同一陣線,為國家、為全世界努力,一起把熱鬧的日子帶回來,內心頗有感觸。 祝大家:
最近台灣娛樂版新聞,出現了不少令人震驚的新聞報導,多對演藝圈看似親密恩愛的模範夫妻分道揚鑣,甚至連私底下的真實面貌都浮出檯面。看到童話故事如此不堪一擊的破滅,很多人說:「不敢對愛情有所期待了。」 別對著自己設想出來的人設心動,一旦崩塌,就只剩目送彼此離開。 謝謝! *圖片來自Google*
圖片 夢想不是光說不做,也不是光想不試,清楚方向是個好的開始,趕緊上路才有抵達目的地的機會。 我的個人部落格→YC TALK (yctalkspace.blogspot.com) 前幾天YC收到一封讀者來信,一點開那封email,密密麻麻的文字佈滿了螢幕,這是一位即將面臨升學選擇的高三生所寄來的信件
圖片 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只有靠自己努力,學會長大,學會承受,學會哭過之後,還可以微笑地擁抱爸爸媽媽,一個人的時候,怎麼過?就算再難以承受,其實到最後我們總能走得過來。— 1989年《 魔女宅急便 》 我的個人部落格→YC TALK (yctalkspace.blogspot.com) 某天上班
圖片 很多人為了工作,無法享受生活;更多人為了生活,必須拼命工作。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的生活步調和品質逐漸提升,科技的進步也為現代人帶來了更多的便利。這樣聽起來,一切都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事實是因為整體社會水準的提升,大家必須更努力、更拼命的工作賺錢,才能跟上世界快速變化的腳步。 #社會文明不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本文探討「跳脫舒適圈」的觀念,質疑其絕對性,指出許多人在追求成長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危機與困擾。強調人生並無標準答案,而是應該根據個人的生存信念,選擇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透過深入思考,我們可以發現成長的道路有千百種選擇,而不必盲目追隨社會對成功的定義。
Thumbnail
你是不是常聽到這句話:「想成長,就得跳出舒適圈!」說得好像一腳踏出去,就能瞬間變成超級成功人士似的。但,真的如此嗎?先別急著往外衝,讓我們用逆向思維來看看,或許成長不一定非得逼自己冒險,在安全感中實現蛻變,或許才是更可持續的方式。
許多人被鼓勵「跳出舒適圈」以實現自我成長,但專家指出,擴展舒適圈是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成長策略。舒適圈是指熟悉且安全的環境,長期停留其中可能限制成長。透過逐步擴展舒適圈,如設定小目標、接受不完美、進行微小改變及尋求支持系統,可以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穩定提升自我能力,並克服對改變的恐懼,實現更平衡的成長。
在我們的職場生活中,常常聽到「跳脫舒適圈」的呼聲。這種呼籲似乎是讓我們不斷嘗試新的事物,勇敢追求新的挑戰,並認為不斷變換角色和挑戰困難才是成長的象徵。然而,這樣的觀念真的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循的嗎? 最近,我參加了一場台南市國中小填報業務的研習活動,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舒適圈」的意義。當天的與會者幾乎都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對於現在的工作隱隱感到不滿,或是為現在的工作狀態焦慮? 這其實是你內心深處,對處在舒適圈的不安感所發出的信號。 是甚麼讓你躊躇不前?是目前的環境太好而猶豫?還是對未知感到迷茫? 許多人說「跳脫舒適圈」是自我突破的必經之路,但在行動之前,也許我們應該先停下腳步,做一些更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舒適圈(Comfort zone), 它是指心理狀態, 一個人對外在環境有控制感, 內在心理不焦慮、不內耗, 可以穩定實現工作和生活目標。 離開或者跳脫舒適圈, 是不甘受限於現狀,為的是成長, 為了追求更高、更遠的工作 或是生活目標, 往理想的人生目標前進。 與 成長型思
Thumbnail
生活在舒適圈中讓我們感到安全,但真正的成長卻在於勇敢跨出這個圈子。這篇文章鼓勵讀者挑戰自我,探索未知,從中發現潛力和人生的樂趣。每一次挑戰都是自我成長的機會,透過面對困難,我們能吸取寶貴的經驗,逐步拓展視野,讓生活更加精彩。
Thumbnail
不是離開舒適圈,而是擴大舒適圈 很多自我成長的課程,都要要你離開舒適圈。 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這篇文章整理了一些思維上的轉換方式。幫助你能更加相信你所接收的資訊喔。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Thumbnail
舒適圈是一個帶有安全感和穩定性的環境,但長時間停留在其中可能導致停滯不前和錯失機會。進步和成就需要走出舒適圈,挑戰自己,追求新的經驗和機會。透過面對恐懼、接受新挑戰、尋找專業發展和持續成長,我們可以擴展自己的能力和經驗。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本文探討「跳脫舒適圈」的觀念,質疑其絕對性,指出許多人在追求成長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危機與困擾。強調人生並無標準答案,而是應該根據個人的生存信念,選擇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透過深入思考,我們可以發現成長的道路有千百種選擇,而不必盲目追隨社會對成功的定義。
Thumbnail
你是不是常聽到這句話:「想成長,就得跳出舒適圈!」說得好像一腳踏出去,就能瞬間變成超級成功人士似的。但,真的如此嗎?先別急著往外衝,讓我們用逆向思維來看看,或許成長不一定非得逼自己冒險,在安全感中實現蛻變,或許才是更可持續的方式。
許多人被鼓勵「跳出舒適圈」以實現自我成長,但專家指出,擴展舒適圈是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成長策略。舒適圈是指熟悉且安全的環境,長期停留其中可能限制成長。透過逐步擴展舒適圈,如設定小目標、接受不完美、進行微小改變及尋求支持系統,可以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穩定提升自我能力,並克服對改變的恐懼,實現更平衡的成長。
在我們的職場生活中,常常聽到「跳脫舒適圈」的呼聲。這種呼籲似乎是讓我們不斷嘗試新的事物,勇敢追求新的挑戰,並認為不斷變換角色和挑戰困難才是成長的象徵。然而,這樣的觀念真的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循的嗎? 最近,我參加了一場台南市國中小填報業務的研習活動,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舒適圈」的意義。當天的與會者幾乎都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對於現在的工作隱隱感到不滿,或是為現在的工作狀態焦慮? 這其實是你內心深處,對處在舒適圈的不安感所發出的信號。 是甚麼讓你躊躇不前?是目前的環境太好而猶豫?還是對未知感到迷茫? 許多人說「跳脫舒適圈」是自我突破的必經之路,但在行動之前,也許我們應該先停下腳步,做一些更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舒適圈(Comfort zone), 它是指心理狀態, 一個人對外在環境有控制感, 內在心理不焦慮、不內耗, 可以穩定實現工作和生活目標。 離開或者跳脫舒適圈, 是不甘受限於現狀,為的是成長, 為了追求更高、更遠的工作 或是生活目標, 往理想的人生目標前進。 與 成長型思
Thumbnail
生活在舒適圈中讓我們感到安全,但真正的成長卻在於勇敢跨出這個圈子。這篇文章鼓勵讀者挑戰自我,探索未知,從中發現潛力和人生的樂趣。每一次挑戰都是自我成長的機會,透過面對困難,我們能吸取寶貴的經驗,逐步拓展視野,讓生活更加精彩。
Thumbnail
不是離開舒適圈,而是擴大舒適圈 很多自我成長的課程,都要要你離開舒適圈。 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這篇文章整理了一些思維上的轉換方式。幫助你能更加相信你所接收的資訊喔。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Thumbnail
舒適圈是一個帶有安全感和穩定性的環境,但長時間停留在其中可能導致停滯不前和錯失機會。進步和成就需要走出舒適圈,挑戰自己,追求新的經驗和機會。透過面對恐懼、接受新挑戰、尋找專業發展和持續成長,我們可以擴展自己的能力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