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心血來潮想說說關於舒適圈,是發現似乎很多人會把「踏出舒適圈」解釋為想要改變就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看到這邊我都想說,平常生活中煩人大小事都這麼多了,為什麼要這麼自虐強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總之每個人對舒適圈有不同的定義,這裡想分享一下我對舒適圈又是什麼想法的以下舉例:
(一)
有一個人很想出國留學,但是害怕語言不通、怕年紀大、又怕會不會不習慣當地生活、還會不會被排擠啊等等的,所以遲遲只有想但不敢行動,就這樣又留在的原處。待在自己家最安全。
(二)
厭倦現在的工作想換跑道,每天行屍走肉不知未來為何物,卻因為轉職可能很麻煩,或沒相關經驗,又或是怕離職後沒錢,所以還是繼續待在討厭的工作場所過一天算一天。此時這個討厭的工作環境就是舒適圈。
(三)
跟另一半相處很痛苦,每天都為感情心悶,明知快走不下去了,或是懷疑等等不安全感,卻一直不敢放手,因為害怕找不到更好的人,就繼續過一天是一天這樣相處下去。此時不健全關係成為舒適圈。
(四)
想創業怕失敗不敢做,或想拍YouTube 怕沒人看不敢做等等等。等我準備好了再說的藉口,永遠沒有準備好的一天。
等等的很多在我們生活周遭很常出現的例子。
簡單來說舒適圈就是慣有的生活模式,而舒適圈「不一定」不好,但是當你真正想要的,沒有好好聆聽自己內心的真實聲音,什麼都不敢做、光想又不行動,這樣不敢踏出舒適圈就容易限制更多的可能性。
那麼上述的例子跟不喜歡做的事情是沒有關係的,是想做但出於恐懼而不敢做,就像想加薪卻不敢跟老闆提出的概念很像。
那有可能有人是認為嘗試做不喜歡的事情,例如不喜歡看書的人,為了改變自己看書會成長,強迫自己天天要看一本書,這樣快樂嗎?
我知道紅棗對女生身體好,但我吃了就是會覺得噁心,為了改變所以強迫自己吃紅棗,我敢說不但不會變喜歡,可能還會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我完全不覺得嘗試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是脫離舒適圈。有人可能覺得做極限運動(在本來就想嘗試的前提),勇敢去做了這是踏出舒適圈。而對我來說,我本來就對極限運動沒興趣,叫我去嘗試我可能嚇到生病臥床好幾天。
那可能有人又會說,真心很想讓身材變好,所以跨出舒適圈去健身房運動,可是運動這個過程就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又或者想轉職到想要的工作,轉職過程好麻煩還要打履歷面試等等好討厭喔,這就是踏出舒適圈(達成目標的過程)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
其實就是為自己懶的藉口而已,你可以藉由顯化或吸引力法則之類,什麼都不用做突然變瘦,偶然夢想公司突然問你要不要去他們那裡工作。那我只能老實說就繼續妄想吧!
先說顯化法則、吸引力法則等等法則都是每天每天發生在我們生活中,不管你相不相信,不相信也依然時時刻刻在你的生活中,我是視為跟空氣一樣存在的道理,而且我的生活很多也是吸引力法則吸引想要的人事物,例如我喜歡瘦瘦的、日本男生,那被我吸引來很多都是瘦瘦的日本男生。(在台灣時也是
但是顯化法則和吸引力法則很多都是建立在該發生會發生就是會來。也就是沒有的事就是沒有。我雖然是超級靈性初心者,但發現很多吸引力法則老師,還是什麼相關課程,都教什麼相信什麼要想像自己有什麼就會吸引過來,我沒上過任何之類的課不太曉得,但很多的人就真的以為凡事都能想什麼來什麼,反而造成更多執念與執著。這點對心靈成長也並沒有任何幫助。
而踏出任何的舒適圈都會有一些心理不適應恐懼等等的過渡期,而這個過渡期或是人們所為的不喜歡的過程,都將會是你未來的甜美的豐收。
而舒適圈這個詞很中性,不好也不壞,只是取決於你有沒有勇氣做任何現在不做將來可能會後悔的事情而已。
對於「舒適圈」一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ウサギ的沙龍
2會員
5內容數
在我為了更想要的生活而再度勇敢踏出舒適圈後,並一次憑藉自己的力量跨越現實阻礙和困難。
生活中從沒出現過任何靈性這名詞,突然進入到我的世界。
在覺醒後也串起目前人生中總總經歷的人事物是必然的。讓我警覺其實生活就是一場靈性的實驗室。每個人都是。
從來只有喜歡分享畫圖的我,這次也想用文字來分享我對靈性的體驗與想法。
ウサ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1
2024年這變化真的超有感—
1.工作環境的改變。
2.人際關係的取捨
3.居家第二次大斷捨離之內心探索
4.住了快4年的屋子的家具新佈置
2024/03/21
2024年這變化真的超有感—
1.工作環境的改變。
2.人際關係的取捨
3.居家第二次大斷捨離之內心探索
4.住了快4年的屋子的家具新佈置
2023/06/27
以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事物,生活就此幸福美滿,然後呢?誰知這才是總總迎接各種鳥事與考驗的開始。

2023/06/27
以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事物,生活就此幸福美滿,然後呢?誰知這才是總總迎接各種鳥事與考驗的開始。

2023/06/26
去年勇敢踏出舒適圈後,差不多七月開始不知不覺開始接觸有關身心靈的事物,並開始我的靈性探索旅程。雖然說是靈性,但我個人並沒有做什麼修行,只是從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觀察、體驗、學習和靈性做一個結合。

2023/06/26
去年勇敢踏出舒適圈後,差不多七月開始不知不覺開始接觸有關身心靈的事物,並開始我的靈性探索旅程。雖然說是靈性,但我個人並沒有做什麼修行,只是從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觀察、體驗、學習和靈性做一個結合。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講到舒適圈這個名詞,大多數人應該會把它想像成城堡的形狀,用來抵擋外在的壓力,老實講我也認同這個觀點,待在舒適圈很舒服耶,幹嘛沒事讓自己那麼累?
但既然我們把舒適圈想像成城堡,那我們喜歡做的事、愛吃的食物或是平常的習慣就如同住在這個城堡裡的人,他們待在堡壘裡很安全沒錯,可是不覺得無聊了一點嗎?

講到舒適圈這個名詞,大多數人應該會把它想像成城堡的形狀,用來抵擋外在的壓力,老實講我也認同這個觀點,待在舒適圈很舒服耶,幹嘛沒事讓自己那麼累?
但既然我們把舒適圈想像成城堡,那我們喜歡做的事、愛吃的食物或是平常的習慣就如同住在這個城堡裡的人,他們待在堡壘裡很安全沒錯,可是不覺得無聊了一點嗎?

舒適圈是指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常常採取的舒適、安逸和熟悉的環境和方式。在這個舒適圈裡,人們習慣於重複和保持現狀,很少去嘗試新的挑戰和冒險。然而,如果我們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就很難發現自己的潛力和可能性。只有跨出舒適圈,才能探索更廣闊的天地,讓自己成長和進步。
跨出舒適圈的重要性
首先,跨出舒

舒適圈是指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常常採取的舒適、安逸和熟悉的環境和方式。在這個舒適圈裡,人們習慣於重複和保持現狀,很少去嘗試新的挑戰和冒險。然而,如果我們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就很難發現自己的潛力和可能性。只有跨出舒適圈,才能探索更廣闊的天地,讓自己成長和進步。
跨出舒適圈的重要性
首先,跨出舒

那一天,剛好看到一則推文,標示出來了舒適圈跟潛力區的概念,讓我回想到關於舒適圈,過去我花了蠻長一段時間去理解這個議題。然後我才發現,其實跳脫舒適圈並不適用大多數的人。

那一天,剛好看到一則推文,標示出來了舒適圈跟潛力區的概念,讓我回想到關於舒適圈,過去我花了蠻長一段時間去理解這個議題。然後我才發現,其實跳脫舒適圈並不適用大多數的人。

YC前陣子讀了一篇文章,內容中鼓勵大家要勇於跳脫舒適圈,才能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多火花。讀完後,我完全不反對這位作者的觀點,確實離開熟悉的環境,有機會帶來生活上甚至是心靈上的成長,但此時我的腦海中卻浮現一些疑問:
「跳脫舒適圈真的能夠提升自我嗎?」
「有機會成長,卻不是一定?」
謝謝!

YC前陣子讀了一篇文章,內容中鼓勵大家要勇於跳脫舒適圈,才能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多火花。讀完後,我完全不反對這位作者的觀點,確實離開熟悉的環境,有機會帶來生活上甚至是心靈上的成長,但此時我的腦海中卻浮現一些疑問:
「跳脫舒適圈真的能夠提升自我嗎?」
「有機會成長,卻不是一定?」
謝謝!

「舒適圈」一詞近幾年很頻繁地出現在商管與雞湯類書籍中,它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待在熟悉的環境裡,做著熟悉的事務」。
心理學中提到,人類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可分為以下3個區域。除了舒適圈以外,其他統稱為「不適圈」...

「舒適圈」一詞近幾年很頻繁地出現在商管與雞湯類書籍中,它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待在熟悉的環境裡,做著熟悉的事務」。
心理學中提到,人類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可分為以下3個區域。除了舒適圈以外,其他統稱為「不適圈」...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文章為:離開舒適圈,是我聽過最差的職涯建議之一!別亂逼自己的 3 個理由。
1.處於舒適區未必是壞事
2.跳脫舒適圈的反作用力,讓人生倒退走
3.大腦探索系統的三個弱點:厭惡約束、懼怕懲罰、放大恐懼
4.不做你擅長的事情,你就不是你了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文章為:離開舒適圈,是我聽過最差的職涯建議之一!別亂逼自己的 3 個理由。
1.處於舒適區未必是壞事
2.跳脫舒適圈的反作用力,讓人生倒退走
3.大腦探索系統的三個弱點:厭惡約束、懼怕懲罰、放大恐懼
4.不做你擅長的事情,你就不是你了
身在職場,不免俗的一定會獲得各式各樣的學習發展資訊與職涯理論,而「跳出舒適圈」肯定是近年來聲量最大、也被最多人認同與實踐的說法;但是在這同時,也有人打趣說:「老闆要你跳出舒適圈,是為了讓他自己能夠繼續待在舒適圈內。」
身在職場,不免俗的一定會獲得各式各樣的學習發展資訊與職涯理論,而「跳出舒適圈」肯定是近年來聲量最大、也被最多人認同與實踐的說法;但是在這同時,也有人打趣說:「老闆要你跳出舒適圈,是為了讓他自己能夠繼續待在舒適圈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