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比較喜歡XXX前期的作品,後來的其實都沒有很喜歡了。』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因為我們聽到這些作品之後就沒有進步過了,而創作這些作品的人卻不斷地在進步。」

第一印象延遲多少對未來的前進速度,我總以為最初接觸到的東西可能就是當時最好的狀況,但是如果透過時間緩緩地逐漸了解,知道了所謂水有多深,我還能夠持續地進多遠?這常常是未知數。開奉咖啡也是,總是希望能夠在沖煮咖啡這件事情上頭在能夠控制及經濟允許的情況下多追求0.1分或0.01分如此窒礙的前行,如同在最後一絲空氣裡頭乞求肺溫柔的給予氧氣,活下去。

有時候聽到新客人轉達一些許久不見的老客人在其他地方消費時的評論:『太淡。』如同昨夜我們在店裡放著一些以前出外旅遊時在遊覽車上聽到的音樂錄影帶一般少一味,重新撥出這些小時候的音樂時總是太乾淨,相比於我們在記憶中的人聲伴隨音質差的喇吧所製造出的細碎砂音,現代科技可以輕易的呈現跟接近原唱者的音質,可是就是少一味了。

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也會不斷捨棄取多事物,前進的方向越明確越不容易受到其他叉路的吸引。我想要的味道是淡而有味,透過各種器材的更換與經驗不斷累積,才能夠從這些過程裡稍微接近想要的目標,直至上週有客人反應喝起來如水但氣味強烈才讓我真切地知道我並沒有轉進叉路,我是在康莊大道上筆直前行。

行文至此已近一年,這年每週一寫著週記算是對奉咖啡於忠信市場十年來的一個回顧,從初出社會的毛頭小子到現在你們所見的這些文章心境和生活上的變化頗大,看見許多人來到此處不是為了一杯咖啡,也看到更多人只是尋求一杯咖啡的時間所達到的心靈寧靜,總是不斷有人在喝到這杯咖啡的同時讓我感受到他內心的平靜,也許這是我一開始就立下的目標之一:「放鬆。」

這週聽著柏林愛樂線上廳的音樂,重播卡拉揚1960年代的指揮作品,這種如軍隊前行步伐般的統一音色後來鮮少聽到,甚至到卡拉揚1970開始就已經逐漸凌亂,然後這種指揮是否和當時的團員皆在井然有序的德國軍隊服役並參與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呢?這就無從得知了。我一直相信咖啡世界是非常開放,去哪走到哪喝哪邊的咖啡,開心就好,如果全世界的咖啡喝起來都是同一種滋味,或是同一支豆子去到哪邊喝起來都是一樣的味道,那這世界會很無聊吧。

avatar-img
2會員
46內容數
不了,看文章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咖啡路。 的其他內容
『不管如何,你已經在這些人心中留下了一顆種子,會不會發芽就看個人造化了。』 我以為應該留下一些什麼,也未曾認真想過這件事情,但是在這幾年開這間奉咖啡的過程已經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有所留下。即使是我早年參與許多社會運動的部分,過幾年的思想演化才發現最好的方式即是過好每一天,認真地將這些生活方式傳遞給來
『老闆,我想要更濃一點,像是義式濃縮那樣。』 「好喔,要等我一下。」 幾年前總是希望能夠藉此滿足客人的需求或根本是滿足自己對技術的掌控,但常常卻得到失望的客人。他們品飲“客製化”的咖啡並不滿意,往往這樣的客製化需求大多因為他們在其他地方得到這種品飲滿足感,而我做不到,就算我可能推測其他前輩們的沖
看著鄰居開始將去年擺放在高處的廚具一件件取下清洗,接著依序擺放爐灶和挪動家裡的器材,市場裡頭的年味漸漸出現。 我很喜歡吃鄰長做的傳統糕點,蘿蔔糕、年糕、鹹甜糕、 「阿嬤你在炊什麼??」 『小孩子不要亂問。』 「喔。」 說到發糕時要特別小聲,傳統的觀念認為當我們說出“發糕”兩字會將發出去了,
『老闆,這兩種豆子誰比較好?』 「我不知道。」 剛說完我就轉身過去拿她所指的咖啡豆,刻意的將品名隱藏不讓她看到,接著旋轉蓋子然後水平移開盡可能讓香氣留在罐子裡,再輕輕的請她聞聞看。 『我比較喜歡第二種味道,沖出來的味道會跟聞到的味道一樣?』 「我還是不知道喔,可是至少妳比較喜歡這味道了,要試
昨天聽到前年五月左右聽到卡拉揚指揮柴可夫斯基四號交響曲,晚上和友人聽著陳綺貞。流行樂曲反映一段曾經的回憶,也許是正在約會的路上或和死黨們不願回家而在街區鬼混,購物時所播放的音樂等等。重新播放聽過的流行音樂總會和記憶產生連結,有時候還能夠讓客人們因為這些記憶而找到共同的某些時光,聊起當時某商圈某店的趣
我以為將時鐘上的數字疊加會有黎明或夜晚,撕去的日曆增長的歲月和離開的人,早期我真的沒有接受前輩的建議:別將客人當成朋友。因而現在還有許多朋友來光顧,至於客人有各種離開的原因,也有回來的然後再回來的。 開店時間越長越發珍惜一些所有,也越喜歡許多不容易受人影響的客人,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社會上促使成為主
『不管如何,你已經在這些人心中留下了一顆種子,會不會發芽就看個人造化了。』 我以為應該留下一些什麼,也未曾認真想過這件事情,但是在這幾年開這間奉咖啡的過程已經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有所留下。即使是我早年參與許多社會運動的部分,過幾年的思想演化才發現最好的方式即是過好每一天,認真地將這些生活方式傳遞給來
『老闆,我想要更濃一點,像是義式濃縮那樣。』 「好喔,要等我一下。」 幾年前總是希望能夠藉此滿足客人的需求或根本是滿足自己對技術的掌控,但常常卻得到失望的客人。他們品飲“客製化”的咖啡並不滿意,往往這樣的客製化需求大多因為他們在其他地方得到這種品飲滿足感,而我做不到,就算我可能推測其他前輩們的沖
看著鄰居開始將去年擺放在高處的廚具一件件取下清洗,接著依序擺放爐灶和挪動家裡的器材,市場裡頭的年味漸漸出現。 我很喜歡吃鄰長做的傳統糕點,蘿蔔糕、年糕、鹹甜糕、 「阿嬤你在炊什麼??」 『小孩子不要亂問。』 「喔。」 說到發糕時要特別小聲,傳統的觀念認為當我們說出“發糕”兩字會將發出去了,
『老闆,這兩種豆子誰比較好?』 「我不知道。」 剛說完我就轉身過去拿她所指的咖啡豆,刻意的將品名隱藏不讓她看到,接著旋轉蓋子然後水平移開盡可能讓香氣留在罐子裡,再輕輕的請她聞聞看。 『我比較喜歡第二種味道,沖出來的味道會跟聞到的味道一樣?』 「我還是不知道喔,可是至少妳比較喜歡這味道了,要試
昨天聽到前年五月左右聽到卡拉揚指揮柴可夫斯基四號交響曲,晚上和友人聽著陳綺貞。流行樂曲反映一段曾經的回憶,也許是正在約會的路上或和死黨們不願回家而在街區鬼混,購物時所播放的音樂等等。重新播放聽過的流行音樂總會和記憶產生連結,有時候還能夠讓客人們因為這些記憶而找到共同的某些時光,聊起當時某商圈某店的趣
我以為將時鐘上的數字疊加會有黎明或夜晚,撕去的日曆增長的歲月和離開的人,早期我真的沒有接受前輩的建議:別將客人當成朋友。因而現在還有許多朋友來光顧,至於客人有各種離開的原因,也有回來的然後再回來的。 開店時間越長越發珍惜一些所有,也越喜歡許多不容易受人影響的客人,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社會上促使成為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每天必經之路新開一家樸實無華的咖啡廳,傍晚時分從沒有人,到每天兩三組客人,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拉開店門的瞬間 冷氣夠涼,音樂夠放鬆,是復古氛圍,覺得只差咖啡是否好喝了!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和很久沒有見的朋友約在商業區的廉價咖啡店裡,第三杯咖啡下肚之後,能聊的話題告鑿,兩個人陷在下午冷死人的人造恆溫裡,外面街上是需要撐著傘的大太陽,他忽然看著好遠的那棟建築物問我:「這些年還唱歌嗎?」我微微的牽動了一下嘴角:「不!我不再唱歌了」!然後話題便停止了....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改掉了夜裡還會喝杯咖啡的習慣,還記得很多年前,當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還沒有全面普及咖啡機的時候,有時候為了夜裡忽然會想要來杯咖啡,我會開著車在城裡遊車河,只為了找杯不知道為什麼想喝的咖啡...
Thumbnail
一間咖啡店的成功味道並不是重點,聽起來有點難以理解,如果一間餐廳的東西不好吃你還會去吃嗎?但咖啡店就是這樣一個存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手沖咖啡與黑咖啡的不同之處,並反映了作者對於品味和享受咖啡的態度。雖然崇尚品味,但作者也認為每個人對於咖啡的喜好和製作方式都可以不同,並且不需要追求優越感,只要能夠滿足自己就好。
Thumbnail
她雖然能要求咖啡店老闆換音樂,卻無法決定生命中的任何時刻,是否仍會出現巴哈,或是其他勾起她痛苦回憶的古典樂曲。每次樂音一出現,她就陷入憎恨與狂躁的循環,無法自拔。
Thumbnail
從國中起就多多少少有在喝咖啡(受交響樂之雨影響) 遙想2015左右,那時為了能在家喝拿鐵還買了一台GEE沖濃縮打奶泡,只是當時荷包深度有限,磨豆機鳥鳥的,時間又不夠,沒有好好地進一步研究充實自己的咖啡知識,後來就通通賣掉然後不了了之了 進入義大利公司之後在歐洲被各種濃縮咖啡洗禮,覺得直接喝濃縮咖
Thumbnail
這杯咖啡如一場陶醉的音樂饗宴,初段帶來清新檸檬與柔和桃子香,中段蜿蜒而來的是繽紛的覆盆子和巧克力交織,尾韻則恍如花香四溢的秘密花園。它的滋味像一幅畫,層層疊疊,且時而柔順,時而挑逗,彷彿嚐一口,整個宇宙都在舞動。每一滴都是詩,每一口都是韻,喝下去的瞬間,品味的不僅是咖啡,更是風味的精緻交融。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每天必經之路新開一家樸實無華的咖啡廳,傍晚時分從沒有人,到每天兩三組客人,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拉開店門的瞬間 冷氣夠涼,音樂夠放鬆,是復古氛圍,覺得只差咖啡是否好喝了!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和很久沒有見的朋友約在商業區的廉價咖啡店裡,第三杯咖啡下肚之後,能聊的話題告鑿,兩個人陷在下午冷死人的人造恆溫裡,外面街上是需要撐著傘的大太陽,他忽然看著好遠的那棟建築物問我:「這些年還唱歌嗎?」我微微的牽動了一下嘴角:「不!我不再唱歌了」!然後話題便停止了....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改掉了夜裡還會喝杯咖啡的習慣,還記得很多年前,當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還沒有全面普及咖啡機的時候,有時候為了夜裡忽然會想要來杯咖啡,我會開著車在城裡遊車河,只為了找杯不知道為什麼想喝的咖啡...
Thumbnail
一間咖啡店的成功味道並不是重點,聽起來有點難以理解,如果一間餐廳的東西不好吃你還會去吃嗎?但咖啡店就是這樣一個存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手沖咖啡與黑咖啡的不同之處,並反映了作者對於品味和享受咖啡的態度。雖然崇尚品味,但作者也認為每個人對於咖啡的喜好和製作方式都可以不同,並且不需要追求優越感,只要能夠滿足自己就好。
Thumbnail
她雖然能要求咖啡店老闆換音樂,卻無法決定生命中的任何時刻,是否仍會出現巴哈,或是其他勾起她痛苦回憶的古典樂曲。每次樂音一出現,她就陷入憎恨與狂躁的循環,無法自拔。
Thumbnail
從國中起就多多少少有在喝咖啡(受交響樂之雨影響) 遙想2015左右,那時為了能在家喝拿鐵還買了一台GEE沖濃縮打奶泡,只是當時荷包深度有限,磨豆機鳥鳥的,時間又不夠,沒有好好地進一步研究充實自己的咖啡知識,後來就通通賣掉然後不了了之了 進入義大利公司之後在歐洲被各種濃縮咖啡洗禮,覺得直接喝濃縮咖
Thumbnail
這杯咖啡如一場陶醉的音樂饗宴,初段帶來清新檸檬與柔和桃子香,中段蜿蜒而來的是繽紛的覆盆子和巧克力交織,尾韻則恍如花香四溢的秘密花園。它的滋味像一幅畫,層層疊疊,且時而柔順,時而挑逗,彷彿嚐一口,整個宇宙都在舞動。每一滴都是詩,每一口都是韻,喝下去的瞬間,品味的不僅是咖啡,更是風味的精緻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