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較喜歡XXX前期的作品,後來的其實都沒有很喜歡了。』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因為我們聽到這些作品之後就沒有進步過了,而創作這些作品的人卻不斷地在進步。」
第一印象延遲多少對未來的前進速度,我總以為最初接觸到的東西可能就是當時最好的狀況,但是如果透過時間緩緩地逐漸了解,知道了所謂水有多深,我還能夠持續地進多遠?這常常是未知數。開奉咖啡也是,總是希望能夠在沖煮咖啡這件事情上頭在能夠控制及經濟允許的情況下多追求0.1分或0.01分如此窒礙的前行,如同在最後一絲空氣裡頭乞求肺溫柔的給予氧氣,活下去。
有時候聽到新客人轉達一些許久不見的老客人在其他地方消費時的評論:『太淡。』如同昨夜我們在店裡放著一些以前出外旅遊時在遊覽車上聽到的音樂錄影帶一般少一味,重新撥出這些小時候的音樂時總是太乾淨,相比於我們在記憶中的人聲伴隨音質差的喇吧所製造出的細碎砂音,現代科技可以輕易的呈現跟接近原唱者的音質,可是就是少一味了。
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也會不斷捨棄取多事物,前進的方向越明確越不容易受到其他叉路的吸引。我想要的味道是淡而有味,透過各種器材的更換與經驗不斷累積,才能夠從這些過程裡稍微接近想要的目標,直至上週有客人反應喝起來如水但氣味強烈才讓我真切地知道我並沒有轉進叉路,我是在康莊大道上筆直前行。
行文至此已近一年,這年每週一寫著週記算是對奉咖啡於忠信市場十年來的一個回顧,從初出社會的毛頭小子到現在你們所見的這些文章心境和生活上的變化頗大,看見許多人來到此處不是為了一杯咖啡,也看到更多人只是尋求一杯咖啡的時間所達到的心靈寧靜,總是不斷有人在喝到這杯咖啡的同時讓我感受到他內心的平靜,也許這是我一開始就立下的目標之一:「放鬆。」
這週聽著柏林愛樂線上廳的音樂,重播卡拉揚1960年代的指揮作品,這種如軍隊前行步伐般的統一音色後來鮮少聽到,甚至到卡拉揚1970開始就已經逐漸凌亂,然後這種指揮是否和當時的團員皆在井然有序的德國軍隊服役並參與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呢?這就無從得知了。我一直相信咖啡世界是非常開放,去哪走到哪喝哪邊的咖啡,開心就好,如果全世界的咖啡喝起來都是同一種滋味,或是同一支豆子去到哪邊喝起來都是一樣的味道,那這世界會很無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