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不想被淘汰,要滿足口袋還是期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Hello,《UXI BAR 設計之外》再上菜!

第一集我們帶來關鍵問題「追求創新之前,如何衡量創新目標和幅度呢?」這是實務中每個開案者的靈魂拷問;衡量著「設計期待」與「口袋」,一方面希望創新能夠有所突破,卻又暗自擔憂創新轉換成本是否過大,組織承擔不起。

🤔 創新重要嗎?明明在賺錢了,為何還要創新 ?不能躺平嗎?

探討如何評估創新途徑前,我們可先反思「創新為何重要?」這裡可列舉美國柯達 Kodak 和日本 FujiFilm 富士軟片作為警示寓言,說明卷著創新與躺平不創新的不同下場。

柯達Kodak Vs.富士軟片FujiFilm
1975年,柯達工程師Steve Sasson發明了首台數位相機,相機原型約略是烤吐司機的大小、3.6公斤的重量,即便該原型距離商業化還有長路要走,但柯達當年若能抓住這個起點,很有可能在底片產業衰亡前達成轉型。
然而柯達選擇死守本業,畢竟當時他們的市佔率高達80%,獲利率為70%。於是鹵化銀化學底片開始式微時,公司也走下坡,終於2012年申請破產。

Steve Sasson 與他的烤麵包機數位相機

Steve Sasson 與他的烤麵包機數位相機

Steve Sasson與他的烤麵包機數位相機

柯達未意識到市場新進者改變了用戶行為,使他們的產品價值流失:人們不再大量列印照片,而是透過「手機」瀏覽。這反映了克里斯汀生在《創新用途理論》中所言,競爭對手往往不是同類產品,而是有相同用途的其他產品。柯達輸給的是「手機」,而非同行競爭。

再看看同領域的富士軟片(Fujifilm),與柯達相似,也在80年代初預見數位變革即將來臨。他們經歷兩次轉型,第一次在1988年推出數位相機。然而,因底片銷售仍高,內部保守派反對數位相機,多數的專案被中止,轉型並不成功,

2000年初,面對底片銷售急速下滑,富士軟片展開了第二次轉型,這次重點為拓展新領域,他們嘗試了醫療、化妝品和高性能材料等方向。一個廣為人知的嘗試是;他們注意到底片與皮膚相似,都含有膠原蛋白,從公司內的20萬種化合物中篩選出與抗氧化劑相關的4000種化合物。因此,富士於2006年推出了以抗衰保養品為主的Astalift品牌。獲得成功。

富士的 Astalift 技術介紹(截自台灣官網)

富士的 Astalift 技術介紹(截自台灣官網)

富士的 Astalift 技術介紹(截自台灣官網)

透過柯達和富士的對比,揭示了企業在面對「新技術浪潮」時,不同創新態度,將導致不同下場。「創新途徑」的布局非常重要,我們鼓勵創新,但不追捧非必要的創新,並相信僅有「適切的創新」才能將公司帶到下一個高峰。

因此,後續將介紹「四種創新體質,四類創新途徑」,以定義「適切的創新」


📖 創新體檢:四種不同體質的創新

我們在專案初期常協助組織明確目標、塑造創新進程。我們將客戶分為創新、轉型、績效和生產力四類,針對不同類型提供相應的「創新路徑與關注點」。接下來將逐一介紹這四類創新組織。

四種創新體質

四種創新體質

① 孵化類,目標「價值驗證」

如果你是新創公司、或公司內孵化部門,正探索著嶄新的產品或服務,那你很有可能是孵化類。我們會建議:

孵化中的產品勿與主要業務關聯,以免目標不明確。柯達經驗警示,他們未能將數位相機原型深化為商業產品,正是因過度考慮主業務而被侷限。
孵化過程鼓勵突破性想法,但仍要重視可實現性和商業化。我們可從許多案例看見,若沒有早點做市場驗證,往往使孵化團隊成為企業內的娛樂部門,無實質商業化產出。
孵化類著重「價值驗證」,通過驗證篩選出最有價值的想法。而與設計公司緊密合作,有助於以快速原型測試了解市場共鳴程度,確保產品開發仍在正軌。

②獲客類,目標「增長」

若已確定產品對用戶有價值,但商業化方案尚未完善,即有可能是獲客類。在這階段「快速獲客、快速成長」至關重要,進入市場策略(Go-to-Market Strategy)是核心任務。

以 Adobe 為例,它提供多媒體軟體,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即便產品已立足產業多年,但 2007 年為了抵抗全球景氣衰退,內部開始思考轉型,執行長捨棄一次性付費的商業模式,改以雲端按月訂閱收費。爾後他們發現用戶往往同時使用「多個」軟體,因此,2011年推出了Creative Cloud,打包多款軟體,提供一站式多媒體軟體福物,成功提升營收。

獲客類創新需CEO或創始人參與,因需涉及重要商業決策。
對獲客類而言,設計能量的注入,有助於高層以商業視角做決策的同時,也能掌握「用戶洞察」,做出更全盤判斷。

③績效類,目標「盈利」

若你的產品已是主要穩定業務,你則屬於績效類,追求「穩定性的創新」謹慎推進每一步。
例如,2021年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為小米進行Rebranding,儘管 Logo 推出時被很多民眾吐槽說,怎麼小米花200萬人民幣,只把Logo圓角放大,然而對已有成熟業務的小米而言,持續而謹慎的創新才是更妥善的創新策略。
此類型不見得要做很大規模的用戶研究,可以是更直觀的易用性測試,讓產品以迭代的方式,取得更上一層樓的優化。
大規模創新非必需,因為可能帶來額外轉換成本。

小米的新舊(Logo)左為新版本

小米的新舊(Logo)左為新版本

④生產力類,目標「提效」

若你是公司內財務、人力資源、會計等部門,處理內部系統與流程,可能屬於生產力類。例如,遊石設計曾為健保局開發醫事查詢系統,需要釐清使用者工作內容與協作流程。

在創新前更關注的會是使用者的使用情境、還有使用者們需要完成的任務。
對生產類而言創新不必是破壞式大刀闊斧等級。而會希望通過流程和體系的規約,來提高效率。

在創新過程中,我們往往會藉此「四種創新體質」分類為基礎,擬定更結構、且目標明確的創新路徑。如果還想了解更多,歡迎收聽本集Podcast,為您的創新之路注入更多思考!


🤔 「四種創新體質」的相關書籍

創新體質的概念不僅源自遊石設計的實務經驗,還受到Geoffrey Moore的《Zone to win》書籍啟發,該書以「破壞式創新」為基礎發展了大公司創新管理的布局。而以下相關資料也值得參考: 
《創新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作者:Clayton M. Christensen
《Zone to Win》 ,作者:Geoffrey Moore
《雙軌轉型:既有業務再升級+發掘市場新缺口,翻轉創新的兩難》,作者:Scott D. Anthony, Clark G. Gilbert, Mark W. Johnso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UXI Design的沙龍
2會員
6內容數
此專欄會以《UXI BAR》Podcast內容為主軸,詳細介紹在節目上分享的設計策略、設計管理心法,並且討論相關書籍與案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曾經制霸市場的柯達公司宣告破產,讓我印象深刻。它並沒有錯過數位浪潮,甚至成功將利潤基礎從膠捲沖洗轉變成數位沖印,但為什麼它最終還是失敗了?
Thumbnail
曾經制霸市場的柯達公司宣告破產,讓我印象深刻。它並沒有錯過數位浪潮,甚至成功將利潤基礎從膠捲沖洗轉變成數位沖印,但為什麼它最終還是失敗了?
Thumbnail
「追求創新之前,如何衡量創新目標和幅度呢?」這是實務中每個開案者的靈魂拷問;衡量著「設計期待」與「口袋」,一方面希望創新能夠有所突破,卻又暗自擔憂創新轉換成本是否過大,組織承擔不起。
Thumbnail
「追求創新之前,如何衡量創新目標和幅度呢?」這是實務中每個開案者的靈魂拷問;衡量著「設計期待」與「口袋」,一方面希望創新能夠有所突破,卻又暗自擔憂創新轉換成本是否過大,組織承擔不起。
Thumbnail
富士軟片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富士全錄)。 我曾經看到一篇短文,內容寫的是Thomas Malnight 經訪問富士的員工:「能不能請問你,你們公司的競爭者是誰?」 富士軟片資訊員工:「我們的競爭者是Google,只不過Google是巨人,而我們現在還是幼稚園的學生。」 心態 眼光 延伸思考:
Thumbnail
富士軟片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富士全錄)。 我曾經看到一篇短文,內容寫的是Thomas Malnight 經訪問富士的員工:「能不能請問你,你們公司的競爭者是誰?」 富士軟片資訊員工:「我們的競爭者是Google,只不過Google是巨人,而我們現在還是幼稚園的學生。」 心態 眼光 延伸思考:
Thumbnail
創新不是憑空而來的,沒有太多是突然發生的新事物。多數時候,創新的發生是過往一點一滴的進步積累出的成果。所以創新的關鍵真的不在於是否有新的發明,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看到了在其他人提供的條件之上,挖掘出新價值的機會。
Thumbnail
創新不是憑空而來的,沒有太多是突然發生的新事物。多數時候,創新的發生是過往一點一滴的進步積累出的成果。所以創新的關鍵真的不在於是否有新的發明,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看到了在其他人提供的條件之上,挖掘出新價值的機會。
Thumbnail
「新創」一詞相信所有人都不陌生,甚至已經不是新鮮事,但你的確清楚這兩字所代表的真正涵意或是只是朦朧中大概知道是什麼,真要具體而微的說明卻只能支支吾吾?只是無論是哪一種,不可避免都需要資金挹注才能開始,但要如何吸引投資人願意掏腰包挹注?
Thumbnail
「新創」一詞相信所有人都不陌生,甚至已經不是新鮮事,但你的確清楚這兩字所代表的真正涵意或是只是朦朧中大概知道是什麼,真要具體而微的說明卻只能支支吾吾?只是無論是哪一種,不可避免都需要資金挹注才能開始,但要如何吸引投資人願意掏腰包挹注?
Thumbnail
喜歡攝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愛好,記錄美景、記錄生活、記錄點滴、記錄年代。 如今,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拍照需要膠卷這一回事了。當年的美國柯達公司,響當當的世界排名前列公司,高峰時期全球員工達14.5萬,吸引全球的工程師、科學家、博士、專業人士為其工作,並引以為榮。
Thumbnail
喜歡攝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愛好,記錄美景、記錄生活、記錄點滴、記錄年代。 如今,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拍照需要膠卷這一回事了。當年的美國柯達公司,響當當的世界排名前列公司,高峰時期全球員工達14.5萬,吸引全球的工程師、科學家、博士、專業人士為其工作,並引以為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