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因為我不夠好,所以他才不跟我確定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OS 性愛提問箱 📬—— 感情性愛人生都歡迎提問,不保證給你答案,但至少給你新的觀點。


大家好,我是 Shout Out Sex 無性不談的主持人,茶,去年底開始經營每週末的性愛提問箱,收到很多好評,因此決定整理成文字跟更多人分享我們的觀點,幫助更多人跳脫框架思考。


今天的主題 💁‍♀️依附關係理論!


raw-image


是不是因為我不夠好,所以他才不願意跟我確認關係?

是不是因為我不夠好,所以他才對我忽冷忽熱?

是不是因為我不夠好,所以他才跟別人調情出軌?


以上的想法,都是我在過往感情中經常會出現的負面情緒,你也有嗎?如果你也經常這樣想的話,你很有可能是屬於焦慮依附關係的一員。


/


依附關係理論:是指人基於本能,都有與他人建立親密連結的需求,而人們會以嬰兒時期學習到的依附經驗,發展出一套自己與他人互動的模式,來理解如何與社會上的他人互動、建立關係,並對長大後人際關係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依附關係,能夠簡單區分為三大類:焦慮依附 Anxious、逃避依附 Avoidant、安全依附 Secure。


如果你發現,同樣的問題經常在不同段感情中的某個時間點出現,或是你選擇的對象表面上看似不同,然而,相處過一段時間卻逐漸出現類似的影子,那基本上就是你的依附關係在作祟


/


在上個月的 #校友回娘家 線上聚會中,我們聊了依附理論,Yu 分享了他認識自己屬於逃避依附關係的來龍去脈,以及自己的伴侶如何跟逃避的自己相處的技巧。茶則說到自己原本是焦慮依附關係,因為某些原因漸漸成為安全依附的故事。


有位聽眾跟大家分享,他也跟以前的我一樣,常常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好,所以別人才會做出一些傷害自己的事。其他聽眾紛紛提出建議 —— 是不是自信心不足?能不能改變思考方式就好了?


奇怪的是,這樣的我們在其他方面都是對自己很有自信的,唯獨在感情中面對這類型的對象會一直讓我們產生這樣的想法,而這樣的想法通常都是第一直覺反應,很難說改就改


/


在閱讀《Attached》這本書之後,我才了解到,會有這樣的想法,不是因為我刻意貶低自己,不是因為我都故意先檢討自己,就只是我不知不覺中啟動了我的焦慮依附傾向。而過去那些經常讓我感覺「都是因為我不夠好」的對象,他們的行為特別容易觸發我的焦慮


就像逃避依附的Yu,說自己在關係中非常不願意正面衝突,他傾向以逃避的方式面對,這同樣不是因為不願意為關係付出努力,也不是因為他已經不愛這個對象,只是他啟動了自己的逃避依附型態。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依附傾向,若你屬於焦慮及逃避依附型態,可能會一直在感情中因為同樣的問題受挫。


但是,好消息是,依附型態是會改變的,可能因為你個人的努力而改變,也可能因為你遇到的對象不同而改變。總體來說,與安全依附型態的對象交往,比較能夠改善關係狀態。


曾經是100%焦慮依附的我,在學習了依附關係理論之後,經常在認識新對象時實地練習判別對方的依附傾向,最終挑了個安全依附的對象在一起,現在已經恢復到安全依附型態,不再因為關係中的問題覺得「一定都是自己不好」了。


/


想要擁有良好關係,先從認識依附關係理論開始。


加入 Shout Out Sex 無性不談的訂閱會員,即可取得一份「依附關係測試表」,讓你測試自己的依附傾向。如果現在有對象,也拿去測測你現在的對象的依附傾向吧!


接下來,我們再來慢慢說,各種依附關係型態,該如何應對?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來聊聊你對性與愛的看法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感情中做自己的意思是,你已經知道自己是誰、知道你的自我價值在哪裡,並且在感情中也能夠自在地繼續展現這些價值。「長久穩定的感情關鍵是互相妥協」相信這是所有想要增進自身感情的人都曾經聽過的說法但細想後,似乎又覺得哪裡怪怪的——「妥協的意思是要改變自己嗎?所以如果想要好好經營感情,就不應該做自己?」
我們給了感情裡的「追」以下定義:另一方無明顯正面回應,但某一方持續主動發起攻勢,簡單說是一種獻殷勤的概念。在這層定義之上,「吸引」描述的就是雙方皆有彼此互相回應的未交往感情狀態,「有追就不合理」這句話,講的就是如果你的感情是「追」來的,可能會遇到比「吸引」來的更多不合適的問題...
每個人都渴望愛情,渴望自己對某個人而言是特別的,PUA 就是利用了這樣的脆弱心理,一邊讓你產生自己是 Special someone 的錯覺,一邊用這個錯覺控制著你。PUA 的手法從旁觀者的角度看來都很荒謬,但在深深渴望被愛的當事人眼裡,成了「只要稍微退讓、接受這些要求,就能得到愛」的浮木...
「獨立女性找不到對象」你知道為什麼流傳這個說法嗎?答對了,同樣因為我們的社會是父權社會。父權的本質是控制及壓迫,不希望你太獨立是因為不想要你脫離他的掌控,當你有能力自己做所有事的時候,對方的掌控權就變小了...
在給任何建議前,我知道你一定會說:「我不想失去他這個朋友」,所以你才不敢做出任何改變。你可以先稍微理性的想想,相處的時候很開心,不相處的時候很痛苦,那是相處時間多還是不相處時間多?讓你這麼痛苦的朋友,你留著要做什麼?
首先,價值觀形塑了一個人的個性、思想、行為,他有什麼樣的價值觀,代表著他是什麼樣的人。「小小」的三觀不合,很可能就是你們不斷吵架、或是你覺得在感情中無法做自己的原因。誠實面對彼此的不合當然是很可怕的,因為你可能發現你們根本不適合在一起,下一步就是該要分手,但你又不敢分手,因此你選擇說服自己那只是小小
在感情中做自己的意思是,你已經知道自己是誰、知道你的自我價值在哪裡,並且在感情中也能夠自在地繼續展現這些價值。「長久穩定的感情關鍵是互相妥協」相信這是所有想要增進自身感情的人都曾經聽過的說法但細想後,似乎又覺得哪裡怪怪的——「妥協的意思是要改變自己嗎?所以如果想要好好經營感情,就不應該做自己?」
我們給了感情裡的「追」以下定義:另一方無明顯正面回應,但某一方持續主動發起攻勢,簡單說是一種獻殷勤的概念。在這層定義之上,「吸引」描述的就是雙方皆有彼此互相回應的未交往感情狀態,「有追就不合理」這句話,講的就是如果你的感情是「追」來的,可能會遇到比「吸引」來的更多不合適的問題...
每個人都渴望愛情,渴望自己對某個人而言是特別的,PUA 就是利用了這樣的脆弱心理,一邊讓你產生自己是 Special someone 的錯覺,一邊用這個錯覺控制著你。PUA 的手法從旁觀者的角度看來都很荒謬,但在深深渴望被愛的當事人眼裡,成了「只要稍微退讓、接受這些要求,就能得到愛」的浮木...
「獨立女性找不到對象」你知道為什麼流傳這個說法嗎?答對了,同樣因為我們的社會是父權社會。父權的本質是控制及壓迫,不希望你太獨立是因為不想要你脫離他的掌控,當你有能力自己做所有事的時候,對方的掌控權就變小了...
在給任何建議前,我知道你一定會說:「我不想失去他這個朋友」,所以你才不敢做出任何改變。你可以先稍微理性的想想,相處的時候很開心,不相處的時候很痛苦,那是相處時間多還是不相處時間多?讓你這麼痛苦的朋友,你留著要做什麼?
首先,價值觀形塑了一個人的個性、思想、行為,他有什麼樣的價值觀,代表著他是什麼樣的人。「小小」的三觀不合,很可能就是你們不斷吵架、或是你覺得在感情中無法做自己的原因。誠實面對彼此的不合當然是很可怕的,因為你可能發現你們根本不適合在一起,下一步就是該要分手,但你又不敢分手,因此你選擇說服自己那只是小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不談教育,談談我自己的故事。 心理學說很有名的「依附理論」,幫助我了解自己、學會調整與伴侶相處的方式。
Thumbnail
依附理論最初用來解釋嬰兒與照顧者之間的情感聯繫,但在成人關係中也被廣泛使用。它指出,我們從嬰兒期形成的依附風格,會在成年後影響親密關係,特別是在婚姻或伴侶關係中。 在探討這個理論之前,讓我們首先反思一下你和你的伴侶如何互動。 當你感到壓力或孤單時,你會尋求伴侶的支持嗎?而你的伴侶又如何回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依戀理論中的四種依戀類型,包括安全型依附、焦慮型依附、逃避型依戀和恐懼型依附,並提供了對應的人際關係建議。瞭解自己的依附類型,並在需要時尋求適當支持和協助,以促進更健康關係。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當今云云人際關係之中,具中「輕視迴避型依戀人格(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personality)」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不知道你和我又是否具有這一種人格......
【歐陽Talk書秀2月場】《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讀書會探討重點 1. 「親密恐懼」的成因 2.「親密恐懼」的類型與樣貌 3.探討影劇裡的「親密恐懼」 一、        親密恐懼的成因 為何親密恐懼 「親密感」的定義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在所摸索、展現自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把你推向他人的,究竟是想與人建立聯繫的渴望,還是那種害怕落單的恐懼? 我從來不知道如何與人拉開距離,對自己沒有信心,追隨他們,朋友笑稱我有『關係收集癖』——有的人無法扔掉任何東西,而我則是無法離開任何人。 你是慣性討好者嗎?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嗎?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不喜歡伴侶和異性朋友來往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不談教育,談談我自己的故事。 心理學說很有名的「依附理論」,幫助我了解自己、學會調整與伴侶相處的方式。
Thumbnail
依附理論最初用來解釋嬰兒與照顧者之間的情感聯繫,但在成人關係中也被廣泛使用。它指出,我們從嬰兒期形成的依附風格,會在成年後影響親密關係,特別是在婚姻或伴侶關係中。 在探討這個理論之前,讓我們首先反思一下你和你的伴侶如何互動。 當你感到壓力或孤單時,你會尋求伴侶的支持嗎?而你的伴侶又如何回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依戀理論中的四種依戀類型,包括安全型依附、焦慮型依附、逃避型依戀和恐懼型依附,並提供了對應的人際關係建議。瞭解自己的依附類型,並在需要時尋求適當支持和協助,以促進更健康關係。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當今云云人際關係之中,具中「輕視迴避型依戀人格(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personality)」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不知道你和我又是否具有這一種人格......
【歐陽Talk書秀2月場】《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讀書會探討重點 1. 「親密恐懼」的成因 2.「親密恐懼」的類型與樣貌 3.探討影劇裡的「親密恐懼」 一、        親密恐懼的成因 為何親密恐懼 「親密感」的定義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在所摸索、展現自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把你推向他人的,究竟是想與人建立聯繫的渴望,還是那種害怕落單的恐懼? 我從來不知道如何與人拉開距離,對自己沒有信心,追隨他們,朋友笑稱我有『關係收集癖』——有的人無法扔掉任何東西,而我則是無法離開任何人。 你是慣性討好者嗎?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嗎?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不喜歡伴侶和異性朋友來往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