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荷包失血的思考謬誤」讀後心得

2023/09/0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書是2014年8月由商周出版的翻譯書,兩位作者以日常生活的角度,透過輕鬆、易懂的財經文字,以八篇共計59個秘訣來教導讀者,如何緊守荷包,並且聰明消費。

閱讀之後,我覺得是將”行為經濟學”,以生活上的實例讓我們瞭解,同時提出相關的觀念或是行為偏差,最有趣的是,在每個秘訣的最後,都有破解的溫馨提示,受益良多外,對於我這個當初經濟學成績不怎麼樣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

在閱讀期間其實也是分了好幾次才看完,有時會停下來思考自己有沒有這種消費上的”謬誤”,但有時也好像正中下懷,讓自己荷包失血,例如:內容提及顧客買電視這部份,作者認為”定錨效應(anchoring effect)”就是個非常嚴重的思考謬誤。

銷售員通常都會善用這個技巧,讓顧客心甘情願的掏出錢來,而且比走進店裡前顧客心目中的預算金額要高。記得前一陣子家中需要更換電視,上網查詢一下我心中產品的預算是2萬元,當我走進店裡時,電視銷售員先介紹了一台5萬元的產品,此時我提出想看接近2萬元的,銷售員馬上介紹給我,同時,還介紹了一台3萬元的電視。

此時,我突然覺得5萬元的價格變成了心中的基準,自己原先的2萬元怎麼感覺太便宜了,最後我買了一台3萬元的電視。天啊,這不就讓我荷包大失血的思考謬誤嗎?如果我不要受到銷售員的影響,堅持自己的想法,就不會預算爆表了。

另一個有趣的論點是”大鈔效應”(denomination effect),作者引用一句墨西哥諺語:每個人都應該要照顧好自己的零錢,至於大面額的鈔票會自己照顧自己。意思是說,一張1000元台幣與十張100元台幣的鈔票同時放在皮夾內,我們通常會比較捨得拿出一張100元台幣的鈔票,如果一下子要拿出一張1000元台幣鈔票花用,大部份的人都會心痛一下,但大鈔效應的思考謬誤是,其實總資產數是一樣的,不能因為只是100元,就覺得沒關係,先花下去吧,反正還有900元,那麼很容易產生消費行為,這個錯誤的認知,會在花錢時過於慷慨導致超出預算。

作者提出的破解方法是,如果想存錢,最好皮夾內都放大額面鈔,但如果想犒賞自己,那就把它換成硬幣,另外,如果想要嚴格控管自己消費習慣,最好不要用信用卡或現金卡,換句話說,就是任何一筆消費都是用現金支付,這樣就可以杜絕因使用信用卡,有可能產生的循環利息,如此一來,時下流行的”山道猴子”們也許少一些吧。

我雖然使用信用卡,多年下來僅遵守有多少錢、花多少錢的原則,絕不超額支出,每期帳單必定全額繳清,負擔不起的消費絕對不刷卡,維持自己的財務狀態是正值,這點由其在中年之後非常重要,必竟財務狀況穩定,身心也會跟著安適,作者的論點,我間接的也感受到這樣的堅持是正確的。

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以上是本書的讀後心得,摘錄一二與大家分享。

3會員
62內容數
這是個人過往生活經驗的感受與分享,人生都不是順遂的,跌倒想辦法爬起來,期許自己是這樣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